(三)修行中需注意的问题

 

1.一切苦乐顺逆都无需执著

接下来达摩祖师讲了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修行人特别注意。它们之间没有太多关联性,下面逐一介绍。

 

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乐著,尽是托生之处,切须在意。

 

“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乐著”,如果做梦时看见楼阁、宫殿、象、马、人之类的人、物,以及树木、池塘等各色景致,凡是非常美好的景象,都不要去执著。

为什么?因为“尽是托生之处”。“托生之处”,即转世轮回。

要知道,无论本质还是现象,梦境与中阴都有着很多相同之处。所谓的中阴,即生命的上一世已经结束,下一世还未开启时,在此期间的过渡时期。如果我们执著梦境,例如对梦中的景色、人物等产生执著、欲望,等到进入中阴之际,同样也会生起执著。届时,福报较好的人会看到美好的景致,若对此产生贪著,这个欲望一定会把他留在轮回,致使他投生转世,无法在中阴解脱。

因此,“切须在意”,一定要注意,千万要小心!做梦时一定不要执著!

但是要做到不执著,谈何容易?我们白天头脑清醒,尚能分辨好坏是非,可晚上做梦时头脑混乱、糊涂,必然会贪著美丽的事物。就算达摩祖师再怎么强调,我们还是无能为力。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做到梦里不执著吗?有,就在密宗的梦瑜伽里面。

梦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与中阴极其相似,这就是梦瑜伽的部分原理。如果具备改变生命的能力,那么在中阴期间非常容易转换生命的轨道。只要掌握了一些方法和诀窍,中阴时可以选择回到轮回的某一道,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而获得解脱。密宗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在梦中模拟中阴进行训练,到真正进入中阴时,这些方法就能派上用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模拟中阴,因为两者的差距比较悬殊。

达摩祖师叮嘱我们,梦见美丽景象时不要生起乐著。言外之意是,福报不好或造了较多恶业之人,中阴时看到的不会是楼阁、宫殿等美好景致,而将是一派恐怖景象。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对于噩梦中所见到的恐怖现象,不要产生恐惧之心。这也是达摩祖师想说的内容——透过前文可以推测出接下来要讲的应该是这一点。不过要真正做到,就需要学习梦瑜伽,只有这样到中阴时才能游刃有余。

 

临终之时,不得取相,即得除障。疑心瞥起,即被魔摄。

 

“临终之时,不得取相”,临终的时候不要执著于“相”。

“相”是什么?首先包括自己的所有财产,房子、车子、银行卡、包包、衣服等等。佛经讲,人活着的时候,自己的财物属于自己,若自己拿来上供下施,则完全可以创造相应的功德。人死之后,无论生前拥有多少财物,都不再属于他了。这时,家人用这些钱财为其做一些善事,虽然对他很有帮助,但总不如他生前自己处理的功德大。因此,最好在离世之前,妥善处理好自己的全部财物,尽量上供下施。其次,“相”不仅指自己的财物,还包括所有的事物。临终之时,对所有事物都不能产生执著。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证悟空性。

“即得除障”。“障”,此处是指执著。临终的时候,应该断除执著。如何断除?证悟者应当安住在空性之中,于此境界中往生。

小乘佛教认为像这种在空性中死亡是不可能的,但是密法等大乘佛教认为完全可以做到——若自己意识清醒,可直接安住于证悟境界;若神识比较模糊,则需要他人在旁提醒自己进入空性并安住。

“疑心瞥起,即被魔摄。”此处的“疑心”,是指对空性的怀疑,以及贪嗔痴等烦恼。临终时刻极其关键,此时若瞬间产生一点点这类“疑心”,突然冒出这样的一个念头,就是被魔摄持了,非常危险!

大家一定要注意,很多人平时对佛很恭敬,但是一到面对佛像或见到上师等重要时候,往往会不受控制地冒出不好的念头,为此自己也深感困扰。出现过这种情况的人,到临终等关键时候,有可能也会生起这些念头。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很多,平时要经常祈祷诸佛菩萨,尤其多念莲师心咒,祈祷莲花生大师帮助遣除障碍。

总之,在临终的关键时刻,需要竭力避免两种障碍:一是执著,二是疑心。

 

法身本来清净无受,只缘迷故,不觉不知,因兹故妄受报。所以有乐著,不得自在。

 

“法身本来清净无受,只缘迷故”。“受”,即感受。法身本来清净,没有任何感受,只是因为无明,导致产生各种执著。执著的原因,不是法身本身有执著,而在于众生有无明。

“不觉不知,因兹故妄受报”,众生由于有这样不觉不知的妄念,继而会感受果报,因此不断流转轮回。

“所以有乐著,不得自在所以若是临终时有乐著,即贪著和眷恋亲人、财物、人天生活……就无法获得解脱,仍会继续辗转轮回。

达摩祖师继续谈临终时执著的问题,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一定要除障,即不能有任何执著。这个方法虽好,但前提是必须已经拥有证悟的智慧。对证悟者而言,证悟的智慧堪称万能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智慧梦中可以用,临终可以用,任何时候都能用!

可是对于未证悟的人来说,则很难做到,需要其他的办法。什么办法?临终中阴的修法。六中阴、大圆满等密法中都讲了这个修法,涉及到如何面对死亡、临终时怎样做等许多方面。所以,我们要去学习六中阴修法。大家或早或晚一定会面对死亡,若能提前做好准备,到时便能以稳妥的方法往生。

 

只今若悟得本来身心,即不染习。

 

“染习”,指烦恼、习气。现在活着的时候如果证悟了心的本性,等到临终时安住在证悟境界,就不会出现烦恼和习气,从而能够顺利往生。

达摩祖师这里讲的,是通过证悟的智慧去面对死亡,这是密法中最上等的破瓦法。破瓦法是临终时使用的往生法,有四种分类,依次是法身破瓦法、报身破瓦法、化身破瓦法,以及普通人的破瓦法。其中法身破瓦的级别最高,通过这个方法,修行人可直接从证悟的境界中往生。对证悟者而言这是最好的破瓦法,此外不需要其他的往生法了。达摩祖师这里讲的,其实就是法身破瓦法。

禅宗极其殊胜,它的方法也非常高端,适合像惠能大师那样境界很高之人或是上乘根机者。如果你是那样的人,通过禅宗的方法便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可是对于我们普通人——达摩祖师口中的“外道”,那些方法再好也暂时用不上。假如又没有别的方法,我们就只有望洋兴叹、一筹莫展了。

好在佛教还提供了其他方法,例如藏传佛教的密法至少有四种破瓦法,一时用不上法身破瓦的人,可以尝试报身破瓦或化身破瓦,至少可以用最后一种即普通人的破瓦——《大圆满前行》中讲的就是这种破瓦法。密宗之所以被称为方便乘,就是因为它提供了非常多的方法,以适应不同根机的修行者。任何层次的人都可以修持,从最基础的人身难得开始,逐步提升根机,最后便可达到与禅宗、大圆满、大手印相应的上等根机。

 

若从圣入凡,示现种种杂类等,自为众生,故圣人逆顺皆得自在,一切业拘他不得。

 

“若从圣入凡”。从圣怎能入凡?肯定是佛菩萨故意示现为众生,譬如以普通人的身份去度化众生。

“示现种种杂类等”。“杂类”,指六道轮回中各种各样的众生。圣者全部是证悟的人,都是同一种类;而众生从地狱到天人有不同种类,因此可以称为“杂类”。这句话的意思是,佛或者菩萨示现为人、动物等形象来度化众生。

“自为众生”,让自己成为一个众生。这里指的当然不是境界,佛的境界永远不可能退转为众生,而是外在形象,比如佛化现为动物。

为什么佛会变成动物?当佛想去帮助动物时,就需要化现为与之等同的身份,这样才能有共同语言,能够相互沟通。所以,在其他宗教以及各行各业里面一定都有佛菩萨的化身。即使是屠夫等以世俗标准看来层次较低的行业当中,也有佛的化身。

“故圣人逆顺皆得自在”。“逆顺”什么意思?“顺”是指,当圣人是佛或菩萨身份时,表面上身份很高,处在顺境中;“逆”是说,当圣人化现成动物或较低层次的人类时,表面上身份低,处在逆境中。实际上顺境也好,逆境也罢,任何情况下圣者的内心永远自由自在、幸福快乐,没有丝毫痛苦和烦恼。

所以我们成佛以后,无论表面是顺是逆,其实内心始终自由自在。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快乐,故而佛教用“大乐”一词来形容这种境界。

“一切业拘他不得”,前文讲过了,所有业力对圣者没有任何限制。

 

圣成久矣,有大威德,一切品类业,被他圣人转,天堂、地狱无奈他何。

 

“圣成久矣,有大威德”,当一个人成就了菩萨一地到八地等圣者的果位,久而久之,会有很大的威望德行。

一切品类业,被他圣人转”。“一切品类业”,指所有种类的业,包括善业以及十不善、五无间罪等恶业。任何一种业都被圣者转化为度化众生的方法,也就是说,表面上圣人似乎在造业,实际上已被转化,根本不是造业。

天堂、地狱无奈他何”,对于自由自在的圣者而言,天堂不具任何诱惑,地狱无有丝毫恐惧,万事万物都不会影响到他。

 

凡夫神识昏昧,不同圣人内外明彻。若有疑即不作,作即流浪生死,后悔无相救处。

 

凡夫神识昏昧,不同圣人内外明彻凡夫尚未证悟,故而愚昧,不能如圣人一般内外明彻。

若有疑即不作”。“疑”指执著,对空性的怀疑也是一种执著。倘若心有执著,就不能说“善恶业不存在”这类论断。

凡夫对万事万物怀有执著,做不到像圣者那样看似造业实则度化众生,因此不能效仿圣者的此类行为,而应竭力行善断恶,以善恶因果的标准要求自己,抉择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样保守一点,才是安全的。

作即流浪生死”,倘若凡夫造了杀盗淫妄等罪业,由于尚未证悟空性,其结果必然是“流浪生死”,在轮回中流转。

后悔无相救处”,那时后悔也没有用,没得救了。

 

贫穷困苦,皆从妄想生。

 

很多时候人们不得不面临贫穷困苦,实际上这都是从妄想中产生的。一方面,因为我们过去吝啬,舍不得上供下施,导致了如今的贫困;另一方面可以这样理解,贪得无厌的人即使拥有再多财富,仍然觉得不够、不满足,这种永不知足的贫穷心态,导致其永远是个穷人。

达摩祖师这里讲的内容很深,不过也涉及到我们应该怎样生活的问题。佛教徒不一定要过很贫穷的生活,但原则上应该尽量少欲知足。这符合现在大力提倡的既环保又节能的低碳简约生活,同时自己也可以过得比较轻松自在。不仅佛教徒,所有人都应当以少欲知足作为生活原则之一。若是贪得无厌的话,再多的物质也填补不了无限膨胀的欲望,终究也无法得到快乐。

 

若了是心,递相劝勉,但无作而作,即入如来知见。

 

若了是心”,若是了解了心的本质。

递相劝勉”。“递相”,互相;“递相劝勉”,互相劝导、勉励。佛教徒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平时应该相互多帮助、多交流。若有人在物质或精神方面遇到困难,大家要积极伸出援手,助其走出困境。

当今世界人们的幸福指数普遍偏低,许多人过得并不开心,而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之一就是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搞不好,会平添种种烦恼。反之,若是处理得当,则会带来许多快乐。所以,佛教经常讲善知识和道友的重要性,特别是密宗对金刚道友格外重视。

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在学佛团体中都应该有至少两三个可靠、知心的朋友。彼此之间经常谈心、相互帮助,会让心里充满安全感和归属感。朋友就像充电宝,在我们脆弱无助之际,为我们补充能量、加油打气。

当然,在不学佛的人当中也可以交到很好的朋友,如唯物论者、无神论者,甚至是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其他宗教徒。但是佛教徒有一点不同,大家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的认知,尤其是生死等重大问题。比如面临生老病死等困苦时,特别是临终之际神识模糊不清,更是需要道友在旁相助。通过佛教的理念和方法予以帮助,双方都容易接受,效果肯定会更胜一筹。

就像在没有桥梁、船只的情况下穿越湍急的河流,此时一个人独自过河极易被水冲倒,发生危险,若几个人手拉手一起走,则可以安全渡过。同样,在轮回苦海中一人独行往往步履维艰,需要大家互帮互助,才能顺利渡过。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遇这样那样的坎坷,平时我们要多关注身边的道友。发现有人陷入困境或心情抑郁,应当主动去关心、劝导。身在困境中的人往往会茫然无措甚至难以自拔,而这时其他人没有这种烦恼,完全有能力帮助他。假如我们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他的烦恼有可能愈演愈烈,甚至发展到自杀的地步。任何人一旦产生严重的贪嗔痴烦恼,都有可能失去理智和判断能力。

我们不是经常说要度一切众生吗?那就从帮助身边的人开始做起。我们理应做一点实际的事情,仅仅嘴上说而没有付诸任何行动是没有用的。如果对身边需要帮助的道友,我们都漠不关心,更何谈度化众生?

大家要多思考,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家庭更和睦,让社会更和谐,让全人类乃至所有众生更加幸福、平安。这方面,佛教徒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情。佛教讲人身难得,就是因为人类拥有思辨能力,有多种选择,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天人尽管物质生活比我们优越,但没有什么选择余地,能做的事情远不及人类这么多。所以,我们要珍惜暇满的人身。

大家一起修行,相互关爱、勉励,成为彼此的善知识,这样人生才有意义。道友之间团结友善,也是释迦牟尼佛对佛教团体及每位弟子的要求。尤其是僧团内部,由于出家人没有亲人陪伴,所以僧众之间的照顾更为重要。如今,在家人也有不少是独自生活,诸如单身、空巢老人等,同样也非常需要帮助。由此可见,“递相劝勉”是非常必要的,大家一定要牢记!

但无作而作,即入如来知见”,只要达到无作而作,就意味着开始进入如来的境界、佛的智慧。

“无作而作”的意义很深。从本质上讲,一切都是无作、空性。“无作而作”,是指证悟空性之后去作。此时,由于处在如梦如幻、三轮体空的境界之中,因此无论递相劝勉还是打坐修行等,都不会产生执著,也不会要求回报。未证悟者将一切视作真实,从而有执著、求回报,这是有作而作。

达摩祖师讲法,时而高深莫测,时而浅显接地气,无论怎样都非常有意义。“无作而作”我们暂时很难践行,就先把它当作目标;但“递相劝勉”现在就可以做到,所以我们随时都要去做。

 

初发心人,神识总不定。

 

“初发心人”,即初学者。什么是初学者?初学者与非初学者的区别在哪里?

关于初学者,有狭义、广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初学者,是指刚刚学佛的人。就狭义而言,比如有一种致命的毒药,非初学者服下后安然无恙,仅仅依靠自身修行的力量,即可化解毒药的伤害——但凡未达到这种境界的人,都是初学者。

文中主要指广义的初学者,亦即刚刚学了一两年佛法,信心、出离心、菩提心等都不太稳定的佛教徒。对于这个群体而言,任何事情都可能影响他的信仰,他的修行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动摇。

有的道友学佛或打坐之后,家里发生了一些诸如自己生病、工作不顺等事情,就会联想是否与学佛有关或是打坐持咒造成的,于是惶恐不安,不敢继续学佛、打坐。这便是“初发心人,神识总不定”的典型例子。

 

若梦中频见异境,辄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从外来。

 

“若梦中频见异境”,倘若频繁梦到一些异常现象,意味着会有一些特别的含义。

平时我们的梦大多没什么意义,偶尔梦见稀奇古怪的东西也属正常;但若是反反复复做一模一样的梦,则说明有一些特殊含义。具体来说,可能有下面两种情况:

其一,与前世有关。前世的一些痕迹被带到今生,导致会经常梦到同一个地方或同一件事情。这类现象不胜枚举,很多地方都发生过。国外曾有科学家参与调查,发现这与此人的前世经历有关。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一是通过催眠;二是确实找到了这个人经常梦见的某处建筑物等等。

其二,与未来有关。譬如有些一两年后死亡的人,会提前一两年反复梦见一些异常景象。

刚学佛的人如果经常做非常特殊的梦,可能会感到害怕,以致退失信心。这时该怎么办?“辄不用疑”,不要有什么疑问,也无需执著或恐惧。

为什么?“皆是自心起故,不从外来”,因为所有的梦都是从自己内心当中产生的,并非来自外界。

为什么从内心产生的就不用理会?前面讲过,内心是空性的,修持空性即可,其他的不需要管。这是达摩祖师从空性角度讲的。若从世俗生活的角度看,有些梦确实具有一定含义,我们可以根据梦所预示的问题,对当下相应地进行一些调整或准备。这些内容,密法里面讲得比较多。

接下来,文中列举了梦中可能出现的几个场景及其预示的含义。

 

梦若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即余习顿尽,法界性见。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自知,不可向人说。

 

“梦若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梦到整个世界一片光明,光芒甚至超过了太阳。这个“光明”,指的不是心的本性的光明(心的本性是本来清净的,故称光明),而是如阳光般的光明。

如果经常梦见这样强烈的光明,预示着什么呢?“即余习顿尽,法界性见。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余下的习气、烦恼即将断除,快要证悟、见到法界了。出现这样的梦境,是自己即将成道的预兆。

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也不要执著,否则会生起傲慢之心,令好的现象变成障碍。有些佛教书籍中介绍了特殊梦境的意义,譬如修金刚萨埵进行忏悔之后,梦到日轮和月轮——空中有太阳、月亮,象征着自己的罪过得到了清净。通过学习这些论著,就可以了解到梦境的含义。

“唯自知,不可向人说。”自己知道即可,不能告诉别人。四处炫耀自己做了什么梦,是不对的。

平常很多道友经常问此类问题,达摩祖师这里解释得非常清楚。对于梦到的各种事情,我们不能执著,也不要去跟别人讲,这样它就会自生自灭。如果对它很在乎,到处宣扬,由于自己的心理作用,原本好的预兆反而会变成修行的障碍,本来没什么意义的梦也会变成障碍,最后一定会引发生病、做事不顺等不良后果。

 

或静园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或大或小,莫与人说,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

 

另一种情况,在安静的地方独处时看到一片光明——不是晚上做梦而是白天。这个光明,可能是如同朝霞一般的红色或黄色,也可能是如同蓝天、大海一般的蓝色。

这是什么意思呢?据显宗的佛经记载,一个精进修行的人看到类似曙光一样的光,意味着他很快就会证悟——就像清晨东方露出曙光,说明太阳快要出来了。

全世界70多亿人虽然身体结构基本一致,但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是有所差异。有些人本身比较容易产生幻觉,这时候不要以为自己快要证悟、成就了;但也不能排除,有时确实出现了富有意义的光芒。然而无论怎样,切记不要执著。

 

或夜静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与昼无异,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显。

 

“或夜静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与昼无异”,或夜晚安静之时,一个人行住坐卧间,在黑暗中看到类似白天一样的光明。

藏传密法中有一种名为闭黑关的修行方式,就是在没有一丝光线的房间里修行,大概24小时过后,眼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光,有的像星星一般闪烁,有的像彩虹一样斑斓。实际上,这些并不是外在的景象。科学家说过,我们看到的五颜六色都是自己大脑中的画面,物质世界根本没有颜色。同样,修行人在闭黑关时看到的稀奇古怪的光,看似是外在的东西,实则是从自己中脉显现的一种现象。

人在吃下某些药物、植物或吸毒后,眼前也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景象,看起来与现实毫无二致,令人真假难辨。事实上,这些逼真的现象,都是人的神经受到刺激后所呈现出的幻觉。连植物和药物都能让感官产生这么多错觉,可见我们的感官毫无可信度。一旦这些感官稍微有一点变化,整个世界便会随之改变。因此,我们确实说不清楚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究竟为何。对此,佛教的观点是:外在世界并非客观存在,这些都是我们内心投射出来的画面而已。

有时我们看到的一些景象并非证悟的前兆,只不过是由于打坐造成的。典型例证就是前文提到的冈波巴大师的故事。他在闭关时看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对此,他的上师米拉日巴大师解释说,因为你的禅带太紧(打坐时修行人身上有一条从肩膀到膝盖下的带子),导致打坐姿势不正确,影响了体内气流的运行,所以就看到了那些景象。冈波巴大师把禅带调松后果然没事了,眼前的景象也随之消失。

《楞伽经》中说:“譬如日月形,钵头摩深险,如虚空火尽,修行者观察,如是种种相,外道道通禅。”修禅定的人,有时候看到日形、月形、钵头摩(即莲花形的光),以及虚空中如火焰般的图纹等形形色色之物,如果执著这些现象的话,都会被引入外道。

这类现象有时会被人解读为鬼神作祟,其实绝大多数情况都不是鬼神的原因,而是自己的错觉。出现这类情况时,首先不用害怕;其次不要妄加猜测;再者无需执著,即使是比较吉祥的现象,也没必要沾沾自喜。这样一来,它就会自生自灭。这是唯一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显”,不要觉得奇怪,这种光明预示着自己心的本性即将出现——快要证悟了。

 

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亦自心诸缘欲息,亦不得向人说。

 

“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亦自心诸缘欲息”,晚上做梦时,见到月亮、星星,而且清晰分明,预示着内在的烦恼、业障即将息灭。通过修持忏悔等修法,过去所造的杀盗淫妄等各种业的因缘就快息灭了,上述征兆就会出现。

“亦不得向人说”,这同样也不能告诉别人。遇到这类好的现象,我们往往喜欢向人炫耀,明明知道不能说,可就是控制不住。这时一定要忍住,不能透露给别人。

 

梦若昏昏,犹如阴暗中行,亦是自心烦恼障重,亦可自知。

 

若是梦到自己仿佛在一片黑暗中行走,说明自己的烦恼、业障比较严重。自己知道就可以,不必对别人说。这与前面吉祥的征兆不同,若想说也可以,但我们可能不太想说,况且说了别人也帮不上忙。

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一点差异。在不修行的人当中,绝大多数看到的只是平常的现实世界,少数人却能看到诸如鬼神等一些很玄的东西(不排除有的是自己的错觉)。佛教的修行人,由于格外关注内心,致使心里会发生一些变化、调整,继而可能引起一些连锁反应,诸如看到各种光、看到佛菩萨或像冈波巴大师那样看到地狱之类的景象。

看到天堂也好,地狱也罢,都不要在意,知道这可能是由于坐上调整心态或修气脉明点(修气脉明点的人更容易出现)所导致的现象,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人们不会将梦当作事实,同样,我们就把这些现象视为梦境一般的存在,不要在乎它们。如此一来,无论好的或不好的现象,都不会影响修行,也不会干扰日常生活。反之,若是对其心生执著,就会障碍修行,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

当然,并不是所有修行人都能遇到这类现象。前面讲了,虽然人体结构大致相同,但由于感官细节或前世习气的差异,有些人的意识非常敏感。比如有人说在某地见到了鬼神,别人去了却看不见。感官或意识不太敏感的人,看到的就是目前所处的三维世界;意识敏感的人,则比较容易接触到其他空间、维度的生命或物体,这绝对是事实。后者并非是修行导致的,因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从未修行过,仅仅是直觉敏感而已。这个直觉与空性无关,只会导致他们感受到某些特殊事物或即将发生之事。对于没有此类经历的人来说,也许会觉得有点不正常。但达摩祖师说,不用大惊小怪,这是心灵的一种正常反应。

总而言之,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根本无需在意。只要不去理它,它就不会对人造成任何影响。这对修行人来说非常重要。

(三)修行中需注意的问题

 

1.一切苦乐顺逆都无需执著

接下来达摩祖师讲了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修行人特别注意。它们之间没有太多关联性,下面逐一介绍。

 

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乐著,尽是托生之处,切须在意。

 

“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乐著”,如果做梦时看见楼阁、宫殿、象、马、人之类的人、物,以及树木、池塘等各色景致,凡是非常美好的景象,都不要去执著。

为什么?因为“尽是托生之处”。“托生之处”,即转世轮回。

要知道,无论本质还是现象,梦境与中阴都有着很多相同之处。所谓的中阴,即生命的上一世已经结束,下一世还未开启时,在此期间的过渡时期。如果我们执著梦境,例如对梦中的景色、人物等产生执著、欲望,等到进入中阴之际,同样也会生起执著。届时,福报较好的人会看到美好的景致,若对此产生贪著,这个欲望一定会把他留在轮回,致使他投生转世,无法在中阴解脱。

因此,“切须在意”,一定要注意,千万要小心!做梦时一定不要执著!

但是要做到不执著,谈何容易?我们白天头脑清醒,尚能分辨好坏是非,可晚上做梦时头脑混乱、糊涂,必然会贪著美丽的事物。就算达摩祖师再怎么强调,我们还是无能为力。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做到梦里不执著吗?有,就在密宗的梦瑜伽里面。

梦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与中阴极其相似,这就是梦瑜伽的部分原理。如果具备改变生命的能力,那么在中阴期间非常容易转换生命的轨道。只要掌握了一些方法和诀窍,中阴时可以选择回到轮回的某一道,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而获得解脱。密宗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在梦中模拟中阴进行训练,到真正进入中阴时,这些方法就能派上用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模拟中阴,因为两者的差距比较悬殊。

达摩祖师叮嘱我们,梦见美丽景象时不要生起乐著。言外之意是,福报不好或造了较多恶业之人,中阴时看到的不会是楼阁、宫殿等美好景致,而将是一派恐怖景象。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对于噩梦中所见到的恐怖现象,不要产生恐惧之心。这也是达摩祖师想说的内容——透过前文可以推测出接下来要讲的应该是这一点。不过要真正做到,就需要学习梦瑜伽,只有这样到中阴时才能游刃有余。

 

临终之时,不得取相,即得除障。疑心瞥起,即被魔摄。

 

“临终之时,不得取相”,临终的时候不要执著于“相”。

“相”是什么?首先包括自己的所有财产,房子、车子、银行卡、包包、衣服等等。佛经讲,人活着的时候,自己的财物属于自己,若自己拿来上供下施,则完全可以创造相应的功德。人死之后,无论生前拥有多少财物,都不再属于他了。这时,家人用这些钱财为其做一些善事,虽然对他很有帮助,但总不如他生前自己处理的功德大。因此,最好在离世之前,妥善处理好自己的全部财物,尽量上供下施。其次,“相”不仅指自己的财物,还包括所有的事物。临终之时,对所有事物都不能产生执著。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证悟空性。

“即得除障”。“障”,此处是指执著。临终的时候,应该断除执著。如何断除?证悟者应当安住在空性之中,于此境界中往生。

小乘佛教认为像这种在空性中死亡是不可能的,但是密法等大乘佛教认为完全可以做到——若自己意识清醒,可直接安住于证悟境界;若神识比较模糊,则需要他人在旁提醒自己进入空性并安住。

“疑心瞥起,即被魔摄。”此处的“疑心”,是指对空性的怀疑,以及贪嗔痴等烦恼。临终时刻极其关键,此时若瞬间产生一点点这类“疑心”,突然冒出这样的一个念头,就是被魔摄持了,非常危险!

大家一定要注意,很多人平时对佛很恭敬,但是一到面对佛像或见到上师等重要时候,往往会不受控制地冒出不好的念头,为此自己也深感困扰。出现过这种情况的人,到临终等关键时候,有可能也会生起这些念头。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很多,平时要经常祈祷诸佛菩萨,尤其多念莲师心咒,祈祷莲花生大师帮助遣除障碍。

总之,在临终的关键时刻,需要竭力避免两种障碍:一是执著,二是疑心。

 

法身本来清净无受,只缘迷故,不觉不知,因兹故妄受报。所以有乐著,不得自在。

 

“法身本来清净无受,只缘迷故”。“受”,即感受。法身本来清净,没有任何感受,只是因为无明,导致产生各种执著。执著的原因,不是法身本身有执著,而在于众生有无明。

“不觉不知,因兹故妄受报”,众生由于有这样不觉不知的妄念,继而会感受果报,因此不断流转轮回。

“所以有乐著,不得自在所以若是临终时有乐著,即贪著和眷恋亲人、财物、人天生活……就无法获得解脱,仍会继续辗转轮回。

达摩祖师继续谈临终时执著的问题,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一定要除障,即不能有任何执著。这个方法虽好,但前提是必须已经拥有证悟的智慧。对证悟者而言,证悟的智慧堪称万能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智慧梦中可以用,临终可以用,任何时候都能用!

可是对于未证悟的人来说,则很难做到,需要其他的办法。什么办法?临终中阴的修法。六中阴、大圆满等密法中都讲了这个修法,涉及到如何面对死亡、临终时怎样做等许多方面。所以,我们要去学习六中阴修法。大家或早或晚一定会面对死亡,若能提前做好准备,到时便能以稳妥的方法往生。

 

只今若悟得本来身心,即不染习。

 

“染习”,指烦恼、习气。现在活着的时候如果证悟了心的本性,等到临终时安住在证悟境界,就不会出现烦恼和习气,从而能够顺利往生。

达摩祖师这里讲的,是通过证悟的智慧去面对死亡,这是密法中最上等的破瓦法。破瓦法是临终时使用的往生法,有四种分类,依次是法身破瓦法、报身破瓦法、化身破瓦法,以及普通人的破瓦法。其中法身破瓦的级别最高,通过这个方法,修行人可直接从证悟的境界中往生。对证悟者而言这是最好的破瓦法,此外不需要其他的往生法了。达摩祖师这里讲的,其实就是法身破瓦法。

禅宗极其殊胜,它的方法也非常高端,适合像惠能大师那样境界很高之人或是上乘根机者。如果你是那样的人,通过禅宗的方法便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可是对于我们普通人——达摩祖师口中的“外道”,那些方法再好也暂时用不上。假如又没有别的方法,我们就只有望洋兴叹、一筹莫展了。

好在佛教还提供了其他方法,例如藏传佛教的密法至少有四种破瓦法,一时用不上法身破瓦的人,可以尝试报身破瓦或化身破瓦,至少可以用最后一种即普通人的破瓦——《大圆满前行》中讲的就是这种破瓦法。密宗之所以被称为方便乘,就是因为它提供了非常多的方法,以适应不同根机的修行者。任何层次的人都可以修持,从最基础的人身难得开始,逐步提升根机,最后便可达到与禅宗、大圆满、大手印相应的上等根机。

 

若从圣入凡,示现种种杂类等,自为众生,故圣人逆顺皆得自在,一切业拘他不得。

 

“若从圣入凡”。从圣怎能入凡?肯定是佛菩萨故意示现为众生,譬如以普通人的身份去度化众生。

“示现种种杂类等”。“杂类”,指六道轮回中各种各样的众生。圣者全部是证悟的人,都是同一种类;而众生从地狱到天人有不同种类,因此可以称为“杂类”。这句话的意思是,佛或者菩萨示现为人、动物等形象来度化众生。

“自为众生”,让自己成为一个众生。这里指的当然不是境界,佛的境界永远不可能退转为众生,而是外在形象,比如佛化现为动物。

为什么佛会变成动物?当佛想去帮助动物时,就需要化现为与之等同的身份,这样才能有共同语言,能够相互沟通。所以,在其他宗教以及各行各业里面一定都有佛菩萨的化身。即使是屠夫等以世俗标准看来层次较低的行业当中,也有佛的化身。

“故圣人逆顺皆得自在”。“逆顺”什么意思?“顺”是指,当圣人是佛或菩萨身份时,表面上身份很高,处在顺境中;“逆”是说,当圣人化现成动物或较低层次的人类时,表面上身份低,处在逆境中。实际上顺境也好,逆境也罢,任何情况下圣者的内心永远自由自在、幸福快乐,没有丝毫痛苦和烦恼。

所以我们成佛以后,无论表面是顺是逆,其实内心始终自由自在。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快乐,故而佛教用“大乐”一词来形容这种境界。

“一切业拘他不得”,前文讲过了,所有业力对圣者没有任何限制。

 

圣成久矣,有大威德,一切品类业,被他圣人转,天堂、地狱无奈他何。

 

“圣成久矣,有大威德”,当一个人成就了菩萨一地到八地等圣者的果位,久而久之,会有很大的威望德行。

一切品类业,被他圣人转”。“一切品类业”,指所有种类的业,包括善业以及十不善、五无间罪等恶业。任何一种业都被圣者转化为度化众生的方法,也就是说,表面上圣人似乎在造业,实际上已被转化,根本不是造业。

天堂、地狱无奈他何”,对于自由自在的圣者而言,天堂不具任何诱惑,地狱无有丝毫恐惧,万事万物都不会影响到他。

 

凡夫神识昏昧,不同圣人内外明彻。若有疑即不作,作即流浪生死,后悔无相救处。

 

凡夫神识昏昧,不同圣人内外明彻凡夫尚未证悟,故而愚昧,不能如圣人一般内外明彻。

若有疑即不作”。“疑”指执著,对空性的怀疑也是一种执著。倘若心有执著,就不能说“善恶业不存在”这类论断。

凡夫对万事万物怀有执著,做不到像圣者那样看似造业实则度化众生,因此不能效仿圣者的此类行为,而应竭力行善断恶,以善恶因果的标准要求自己,抉择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样保守一点,才是安全的。

作即流浪生死”,倘若凡夫造了杀盗淫妄等罪业,由于尚未证悟空性,其结果必然是“流浪生死”,在轮回中流转。

后悔无相救处”,那时后悔也没有用,没得救了。

 

贫穷困苦,皆从妄想生。

 

很多时候人们不得不面临贫穷困苦,实际上这都是从妄想中产生的。一方面,因为我们过去吝啬,舍不得上供下施,导致了如今的贫困;另一方面可以这样理解,贪得无厌的人即使拥有再多财富,仍然觉得不够、不满足,这种永不知足的贫穷心态,导致其永远是个穷人。

达摩祖师这里讲的内容很深,不过也涉及到我们应该怎样生活的问题。佛教徒不一定要过很贫穷的生活,但原则上应该尽量少欲知足。这符合现在大力提倡的既环保又节能的低碳简约生活,同时自己也可以过得比较轻松自在。不仅佛教徒,所有人都应当以少欲知足作为生活原则之一。若是贪得无厌的话,再多的物质也填补不了无限膨胀的欲望,终究也无法得到快乐。

 

若了是心,递相劝勉,但无作而作,即入如来知见。

 

若了是心”,若是了解了心的本质。

递相劝勉”。“递相”,互相;“递相劝勉”,互相劝导、勉励。佛教徒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平时应该相互多帮助、多交流。若有人在物质或精神方面遇到困难,大家要积极伸出援手,助其走出困境。

当今世界人们的幸福指数普遍偏低,许多人过得并不开心,而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之一就是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搞不好,会平添种种烦恼。反之,若是处理得当,则会带来许多快乐。所以,佛教经常讲善知识和道友的重要性,特别是密宗对金刚道友格外重视。

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在学佛团体中都应该有至少两三个可靠、知心的朋友。彼此之间经常谈心、相互帮助,会让心里充满安全感和归属感。朋友就像充电宝,在我们脆弱无助之际,为我们补充能量、加油打气。

当然,在不学佛的人当中也可以交到很好的朋友,如唯物论者、无神论者,甚至是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其他宗教徒。但是佛教徒有一点不同,大家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的认知,尤其是生死等重大问题。比如面临生老病死等困苦时,特别是临终之际神识模糊不清,更是需要道友在旁相助。通过佛教的理念和方法予以帮助,双方都容易接受,效果肯定会更胜一筹。

就像在没有桥梁、船只的情况下穿越湍急的河流,此时一个人独自过河极易被水冲倒,发生危险,若几个人手拉手一起走,则可以安全渡过。同样,在轮回苦海中一人独行往往步履维艰,需要大家互帮互助,才能顺利渡过。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遇这样那样的坎坷,平时我们要多关注身边的道友。发现有人陷入困境或心情抑郁,应当主动去关心、劝导。身在困境中的人往往会茫然无措甚至难以自拔,而这时其他人没有这种烦恼,完全有能力帮助他。假如我们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他的烦恼有可能愈演愈烈,甚至发展到自杀的地步。任何人一旦产生严重的贪嗔痴烦恼,都有可能失去理智和判断能力。

我们不是经常说要度一切众生吗?那就从帮助身边的人开始做起。我们理应做一点实际的事情,仅仅嘴上说而没有付诸任何行动是没有用的。如果对身边需要帮助的道友,我们都漠不关心,更何谈度化众生?

大家要多思考,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家庭更和睦,让社会更和谐,让全人类乃至所有众生更加幸福、平安。这方面,佛教徒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情。佛教讲人身难得,就是因为人类拥有思辨能力,有多种选择,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天人尽管物质生活比我们优越,但没有什么选择余地,能做的事情远不及人类这么多。所以,我们要珍惜暇满的人身。

大家一起修行,相互关爱、勉励,成为彼此的善知识,这样人生才有意义。道友之间团结友善,也是释迦牟尼佛对佛教团体及每位弟子的要求。尤其是僧团内部,由于出家人没有亲人陪伴,所以僧众之间的照顾更为重要。如今,在家人也有不少是独自生活,诸如单身、空巢老人等,同样也非常需要帮助。由此可见,“递相劝勉”是非常必要的,大家一定要牢记!

但无作而作,即入如来知见”,只要达到无作而作,就意味着开始进入如来的境界、佛的智慧。

“无作而作”的意义很深。从本质上讲,一切都是无作、空性。“无作而作”,是指证悟空性之后去作。此时,由于处在如梦如幻、三轮体空的境界之中,因此无论递相劝勉还是打坐修行等,都不会产生执著,也不会要求回报。未证悟者将一切视作真实,从而有执著、求回报,这是有作而作。

达摩祖师讲法,时而高深莫测,时而浅显接地气,无论怎样都非常有意义。“无作而作”我们暂时很难践行,就先把它当作目标;但“递相劝勉”现在就可以做到,所以我们随时都要去做。

 

初发心人,神识总不定。

 

“初发心人”,即初学者。什么是初学者?初学者与非初学者的区别在哪里?

关于初学者,有狭义、广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初学者,是指刚刚学佛的人。就狭义而言,比如有一种致命的毒药,非初学者服下后安然无恙,仅仅依靠自身修行的力量,即可化解毒药的伤害——但凡未达到这种境界的人,都是初学者。

文中主要指广义的初学者,亦即刚刚学了一两年佛法,信心、出离心、菩提心等都不太稳定的佛教徒。对于这个群体而言,任何事情都可能影响他的信仰,他的修行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动摇。

有的道友学佛或打坐之后,家里发生了一些诸如自己生病、工作不顺等事情,就会联想是否与学佛有关或是打坐持咒造成的,于是惶恐不安,不敢继续学佛、打坐。这便是“初发心人,神识总不定”的典型例子。

 

若梦中频见异境,辄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从外来。

 

“若梦中频见异境”,倘若频繁梦到一些异常现象,意味着会有一些特别的含义。

平时我们的梦大多没什么意义,偶尔梦见稀奇古怪的东西也属正常;但若是反反复复做一模一样的梦,则说明有一些特殊含义。具体来说,可能有下面两种情况:

其一,与前世有关。前世的一些痕迹被带到今生,导致会经常梦到同一个地方或同一件事情。这类现象不胜枚举,很多地方都发生过。国外曾有科学家参与调查,发现这与此人的前世经历有关。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一是通过催眠;二是确实找到了这个人经常梦见的某处建筑物等等。

其二,与未来有关。譬如有些一两年后死亡的人,会提前一两年反复梦见一些异常景象。

刚学佛的人如果经常做非常特殊的梦,可能会感到害怕,以致退失信心。这时该怎么办?“辄不用疑”,不要有什么疑问,也无需执著或恐惧。

为什么?“皆是自心起故,不从外来”,因为所有的梦都是从自己内心当中产生的,并非来自外界。

为什么从内心产生的就不用理会?前面讲过,内心是空性的,修持空性即可,其他的不需要管。这是达摩祖师从空性角度讲的。若从世俗生活的角度看,有些梦确实具有一定含义,我们可以根据梦所预示的问题,对当下相应地进行一些调整或准备。这些内容,密法里面讲得比较多。

接下来,文中列举了梦中可能出现的几个场景及其预示的含义。

 

梦若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即余习顿尽,法界性见。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自知,不可向人说。

 

“梦若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梦到整个世界一片光明,光芒甚至超过了太阳。这个“光明”,指的不是心的本性的光明(心的本性是本来清净的,故称光明),而是如阳光般的光明。

如果经常梦见这样强烈的光明,预示着什么呢?“即余习顿尽,法界性见。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余下的习气、烦恼即将断除,快要证悟、见到法界了。出现这样的梦境,是自己即将成道的预兆。

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也不要执著,否则会生起傲慢之心,令好的现象变成障碍。有些佛教书籍中介绍了特殊梦境的意义,譬如修金刚萨埵进行忏悔之后,梦到日轮和月轮——空中有太阳、月亮,象征着自己的罪过得到了清净。通过学习这些论著,就可以了解到梦境的含义。

“唯自知,不可向人说。”自己知道即可,不能告诉别人。四处炫耀自己做了什么梦,是不对的。

平常很多道友经常问此类问题,达摩祖师这里解释得非常清楚。对于梦到的各种事情,我们不能执著,也不要去跟别人讲,这样它就会自生自灭。如果对它很在乎,到处宣扬,由于自己的心理作用,原本好的预兆反而会变成修行的障碍,本来没什么意义的梦也会变成障碍,最后一定会引发生病、做事不顺等不良后果。

 

或静园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或大或小,莫与人说,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

 

另一种情况,在安静的地方独处时看到一片光明——不是晚上做梦而是白天。这个光明,可能是如同朝霞一般的红色或黄色,也可能是如同蓝天、大海一般的蓝色。

这是什么意思呢?据显宗的佛经记载,一个精进修行的人看到类似曙光一样的光,意味着他很快就会证悟——就像清晨东方露出曙光,说明太阳快要出来了。

全世界70多亿人虽然身体结构基本一致,但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是有所差异。有些人本身比较容易产生幻觉,这时候不要以为自己快要证悟、成就了;但也不能排除,有时确实出现了富有意义的光芒。然而无论怎样,切记不要执著。

 

或夜静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与昼无异,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显。

 

“或夜静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与昼无异”,或夜晚安静之时,一个人行住坐卧间,在黑暗中看到类似白天一样的光明。

藏传密法中有一种名为闭黑关的修行方式,就是在没有一丝光线的房间里修行,大概24小时过后,眼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光,有的像星星一般闪烁,有的像彩虹一样斑斓。实际上,这些并不是外在的景象。科学家说过,我们看到的五颜六色都是自己大脑中的画面,物质世界根本没有颜色。同样,修行人在闭黑关时看到的稀奇古怪的光,看似是外在的东西,实则是从自己中脉显现的一种现象。

人在吃下某些药物、植物或吸毒后,眼前也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景象,看起来与现实毫无二致,令人真假难辨。事实上,这些逼真的现象,都是人的神经受到刺激后所呈现出的幻觉。连植物和药物都能让感官产生这么多错觉,可见我们的感官毫无可信度。一旦这些感官稍微有一点变化,整个世界便会随之改变。因此,我们确实说不清楚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究竟为何。对此,佛教的观点是:外在世界并非客观存在,这些都是我们内心投射出来的画面而已。

有时我们看到的一些景象并非证悟的前兆,只不过是由于打坐造成的。典型例证就是前文提到的冈波巴大师的故事。他在闭关时看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对此,他的上师米拉日巴大师解释说,因为你的禅带太紧(打坐时修行人身上有一条从肩膀到膝盖下的带子),导致打坐姿势不正确,影响了体内气流的运行,所以就看到了那些景象。冈波巴大师把禅带调松后果然没事了,眼前的景象也随之消失。

《楞伽经》中说:“譬如日月形,钵头摩深险,如虚空火尽,修行者观察,如是种种相,外道道通禅。”修禅定的人,有时候看到日形、月形、钵头摩(即莲花形的光),以及虚空中如火焰般的图纹等形形色色之物,如果执著这些现象的话,都会被引入外道。

这类现象有时会被人解读为鬼神作祟,其实绝大多数情况都不是鬼神的原因,而是自己的错觉。出现这类情况时,首先不用害怕;其次不要妄加猜测;再者无需执著,即使是比较吉祥的现象,也没必要沾沾自喜。这样一来,它就会自生自灭。这是唯一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显”,不要觉得奇怪,这种光明预示着自己心的本性即将出现——快要证悟了。

 

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亦自心诸缘欲息,亦不得向人说。

 

“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亦自心诸缘欲息”,晚上做梦时,见到月亮、星星,而且清晰分明,预示着内在的烦恼、业障即将息灭。通过修持忏悔等修法,过去所造的杀盗淫妄等各种业的因缘就快息灭了,上述征兆就会出现。

“亦不得向人说”,这同样也不能告诉别人。遇到这类好的现象,我们往往喜欢向人炫耀,明明知道不能说,可就是控制不住。这时一定要忍住,不能透露给别人。

 

梦若昏昏,犹如阴暗中行,亦是自心烦恼障重,亦可自知。

 

若是梦到自己仿佛在一片黑暗中行走,说明自己的烦恼、业障比较严重。自己知道就可以,不必对别人说。这与前面吉祥的征兆不同,若想说也可以,但我们可能不太想说,况且说了别人也帮不上忙。

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一点差异。在不修行的人当中,绝大多数看到的只是平常的现实世界,少数人却能看到诸如鬼神等一些很玄的东西(不排除有的是自己的错觉)。佛教的修行人,由于格外关注内心,致使心里会发生一些变化、调整,继而可能引起一些连锁反应,诸如看到各种光、看到佛菩萨或像冈波巴大师那样看到地狱之类的景象。

看到天堂也好,地狱也罢,都不要在意,知道这可能是由于坐上调整心态或修气脉明点(修气脉明点的人更容易出现)所导致的现象,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人们不会将梦当作事实,同样,我们就把这些现象视为梦境一般的存在,不要在乎它们。如此一来,无论好的或不好的现象,都不会影响修行,也不会干扰日常生活。反之,若是对其心生执著,就会障碍修行,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

当然,并不是所有修行人都能遇到这类现象。前面讲了,虽然人体结构大致相同,但由于感官细节或前世习气的差异,有些人的意识非常敏感。比如有人说在某地见到了鬼神,别人去了却看不见。感官或意识不太敏感的人,看到的就是目前所处的三维世界;意识敏感的人,则比较容易接触到其他空间、维度的生命或物体,这绝对是事实。后者并非是修行导致的,因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从未修行过,仅仅是直觉敏感而已。这个直觉与空性无关,只会导致他们感受到某些特殊事物或即将发生之事。对于没有此类经历的人来说,也许会觉得有点不正常。但达摩祖师说,不用大惊小怪,这是心灵的一种正常反应。

总而言之,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根本无需在意。只要不去理它,它就不会对人造成任何影响。这对修行人来说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