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丛书”栏目包括了《慧灯之光》系列及近年来堪布新著文章,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次第清晰,持续更新,助力寻找智慧的宝藏!
“佛陀”是一个外来词,源于印度古梵文中的一个名词——“Buddha”,意思是觉悟,佛陀即觉悟的人。从这个名称可以看出,佛教与其他宗教有很大的不同。
荣森班智达说:佛教永不改变的定义,就是智与悲。本文首先将人们对佛教的几个错误认识作了辨析,阐明了佛教的真正定义是“教”与“证”,或者是更加重要的“智”与“悲”,并介绍了智悲双运的修法。
本文从藏传佛教的称呼讲起,比较了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异同。接着介绍了藏传佛教的部分教派:宁玛、萨迦、噶举、格鲁、觉囊、希杰,以及佛教与苯教的区别;最后总结了藏传佛教不共的特点,...
三个差别,即佛教与外道、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大乘与小乘之间的差别。讲述的目的是让我们具备正知正见,放弃对世间的贪著和只愿利益自己的想法,发菩提心。这是对真正的大乘佛教徒的基本要求。
很多人受了皈依戒,进入佛门,却不清楚自己学佛的目标是什么。当然,大家都知道最终目标是成佛或往生净土,但对于短期目标,则往往模糊不清。实际上,如果短期目标没有完成,最终目标也很难...
佛教徒都要面临三个选择,其中各含两个要点,共六个要点。这虽然是初学者的入门课程,但对相当一部分皈依多年的佛教徒而言,仍然很有系统学习的必要性。
三殊胜(即动机殊胜、无缘殊胜和回向殊胜)是最基础的入门修法。所有善业无论大小,都不能离开这三种殊胜,否则就不能成为解脱之道。本文一一介绍了三个殊胜的具体修法。
生活在城市里的现代人,生活非常忙碌,工作压力也很大,可用来学习、修行的时间往往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学佛呢?
有些人认为,古老的佛教与现代的生活,这两个似乎水火不容,难以兼顾——要不就过一个现代的生活,要不就学传统的佛法,二者无法同时进行。
本文讲述了佛教徒究竟该怎样生活。释迦牟尼佛因为洞悉物质、金钱、欲望、幸福之间的关系,所以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不堕两边、少欲知足的生活模式,作为佛陀的后学者,无论出家人、在家人都理应...
虽然当了多年的居士,但见解、修法和行为是否达到了一定标准呢?本文针对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讲解了居士三个层次的见解,其中着重介绍了深信轮回和因果的世间正见;讲述了居士修法的部分...
本文介绍了萨迦派大德根噶宁波的一个修行窍诀——离四贪,即:贪爱今生非教徒、贪爱三界非出离、贪爱自利非菩萨、若有执著非正见。文中不但阐释了这四句教言的内容和含义,还介绍了此窍诀的来...
《麦彭仁波切对初学者的教诲》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修法,任何人只要有信心都可以修。本文在明晰初学者涵义的基础上,全面解读了言教的内容,包括轮回无义、寿命无常以及修行人应具备的见、修、...
十二缘起就如同不停转动的车轮,让我们永无止境地循环轮转。本文首先介绍了让我们不断轮回的原因;接着讲解了十二缘起支的具体内容;最后介绍了如何让缘起还灭的方法,即通过证悟无我的智慧...
四法印即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它是一切佛法的精髓,是辨别正法与非法的界线。本文主要介绍第一个法印——诸行无常的见解,从外无常和内无常的角度进行了阐释。
本文介绍四法印的第二个法印——有漏皆苦的见解。从有漏的定义、痛苦的分类等方面揭示出三界六道充满着痛苦,应对轮回生起出离心,同时教诫在这个问题上不要堕入两个极端。
本文介绍四法印的第三个法印——诸法无我的见解。首先讲述什么是人我和人我执,通过分析来抉择“人无我”;然后讲述什么是法我和法我执,进而抉择“法无我”;最后说明没有找到与找到没有的区别。
本文进一步介绍四法印的第三个法印——诸法无我的见解:通过中观的离一异因和大缘起因,讲解如何抉择无我。最后简单介绍了四法印的第四个法印——涅槃寂静。
树立了相应的见解之后,就要进一步地实修。本文首先讲述修行的重要性,然后介绍四法印修法的第一个——空性的修法,如何观修“色即是空”。
本文继续介绍四法印修法的第一个——空性的修法。分别讲解了空性修法中“受即是空”、“想即是空”、“行即是空”、“识即是空”的观修方法,然后综述通过中观的两种观察方法,能够证悟空性、断除烦恼...
本文介绍四法印修法中的其余三个修法——诸行无常、有漏皆苦和无我。对于这四个修法,座上应反复轮番修持,座下也要应用于实践。最后强调要分清什么是正确的执著和错误的执著。
闻思的时候,有几种方法,是开启佛经宝藏之门的金钥匙,了义和不了义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讲解了义和不了义的定义、判断标准及种类,介绍了了义佛经需具备的条件及第三次传法是否了义。
本文介绍四依法: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四、依智不依识。详细解释了它们的意义和作用。四依法的四个标准告诉我们,在众多佛经中,可以相信什么、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