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17.12.31

发菩提心不仅要靠锻炼,还须其他助缘,如听闻菩提心的功德、闻思相关的大乘经典、尽量地积累资粮等等,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若能这样,发菩提心也不是很难。对于不修行的人来说,发菩提心很难,但对修行精进的人而言,这也并非难事,学佛的人必须要过这一关。

2017.12.30

现在有一些很恶劣的现象,很多居士正在修加行的时候,却有人告诉他们:“你不需要修加行,你是上等根机,在前世的时候已经修了加行,现在不需要修了。”这样令很多以前发心修加行的人都不修了。简直荒唐之至! 你们想想,五加行是修什么呢?五加行里最关键的就是皈依、发菩提心,然后就是修金刚萨埵,遣除我们的业障。作为凡夫,如果想不修这一系列的修法而获得成就,那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你们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实实在在地修。 这些都是我特别要提出来说的。为什么要说呢?因为,这涉及每个人的修行和解脱,所以我必须要说。如果每个人真的不需要修加行,也照样可以成就,那我也不会勉强。

2017.12.29

现在很多居士每天都在念佛、烧香、拜佛……请你们扪心自问:自己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否是为这一世的健康、长寿?抑或是为下一世的健康、长寿、不堕地狱?如果是这样,则一切所为永远跟解脱无关。在这样的基础上修行,即或修一百年、一千年甚至一万年,也绝不可能解脱。因为这些善业都不是解脱的因,此因成熟时,也不可能获得解脱的果。以这样的修法除了能使下一世健康、长寿、不堕地狱等等之外,没有其他善报。

2017.12.28

有因必然有果,无因就不会有果。若渴求人天福报或快乐,就要去种快乐的因,快乐的因就是行善;若想避免痛苦和灾难,就不要种痛苦的因,痛苦的因就是造恶。凡夫由于愚痴和无明,欲求快乐果却反种痛苦因,比如时下许多人杀害各种动物,用它们的血肉和生命换取自己的延年益寿,这岂不是完全的颠倒吗?

2017.12.27

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整个生命轮回当中,我们最大的三个问题是:第一,贪欲心:贪财、贪名、贪所有世间的东西,终日为名缰利锁所捆缚,这都叫做贪欲心,这是我们流转轮回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第二,自私心: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损人利己,这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第三,更严重的就是执著:对任何事物都患得患失,执持不放。正是因为这三个祸害,才让我们流转轮回无法解脱。而对治这三个问题的法门,才是真正的佛法。

2017.12.26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佛法?”则可回答说:“佛法就是智悲。” 学佛是什么呢?就是学智慧与大悲。

2017.12.25

你们总是说太忙了,没有时间修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的修法,这就是在认知上出了问题,我们的价值观有问题。因为在大家心中的天平上,金钱的分量还是比解脱的分量重,两者权衡的结果,还是选择了挣钱,所以没有时间修行;如果在我们的心目中解脱的地位高于金钱的话,我们就不会说没有时间修出离心、菩提心之类的话了。在家人当然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肯定没有出家人那么清闲;但是,如果意志坚定的话,还是可以抽出时间。

2017.12.24

《俱舍论》里也讲,有些父母造了很严重的罪业,他们的子女会感受到这个报应。如果父母造业、子女受报,岂不是与佛经所讲的自作自受、不能被他人代受的说法相矛盾了吗?《俱舍论》解释说,这些子女本身就有那种恶因的存在,当父母造了大恶业后,由于他们与子女的密切关系,就促使子女的恶因提前成熟而感受果报。

2017.12.23

如果一件事情不但对众生的今生没有利益,恐怕来世也从中得不到什么利益,则无论外表再怎么伟大,也理应放弃。实际上,佛也一直反对形式化的东西,对众生没有实质性的利益,只是注重形式,则无论表面上仪式多隆重,显得多高尚,佛也并不赞赏。

2017.12.22

要有为度化众生而发誓成佛的决心。因为只有成佛,才是度化众生最究竟的手段。虽然度化众生需要各种各样的手段,但最迫切的手段,并不是指仅仅给予他人一定的钱财、名誉、地位,如开办慈善机构,让穷人吃饱穿暖、没有病痛等等,而是为人们传法,令其明白道理,这是真实利益众生的唯一方法。

2017.12.21

很多人不懂密法的真正含义,只是因为看到密宗的双身像以及忿怒金刚的面孔,听到有接受五肉、五甘露的誓言等等,就不经闻思与研究,不负责任地大肆诽谤,不仅四处张扬,还在网上发各种各样的帖子,从而导致其他人对密法产生邪见,这会让很多众生堕入地狱,同时自己也有很大的罪业。密宗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才会保密。但保密也不是永久性的,只是有一个过程。当观察到对方已经根机成熟,可以接受密宗的这些行为以后,才会给对方宣讲与之相应的法门。

2017.12.20

一定要重视“人身难得”,不能白白地耗尽人生而不求解脱。欲求解脱,就一定要从出离心着手;如果没有出离心,修行也好、念咒也好,都不是获得解脱的出世间法,这个特别特别重要。在出离心的前提下才能讲菩提心,没有如理生起出离心,就不可能生起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