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靠物质来解决,于是在生活中特别依赖物质。可越是依赖物质,内心就越脆弱,经不起任何打击,稍微有一点点不顺利的事情,对我们的触动就会很大,非常烦恼、不开心。 所以修行是唯一的解决方法。通过佛教的修行方法,逐渐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当我们具备了菩提心,以及证悟空性的智慧,那时任何世俗的变化都无法扰乱我们的心。
佛教的理论不是要改变外面的世界,而是要改变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各种各样的修法,以及修法背后的理论来强大自己的内心,我们就会拥有非常坚强的心和精神世界。不管这个世界怎样变化,都可以接受,都可以面对。生活中所有的变化都不会影响到你的心,因为你的心已经相当坚强了。
比如说我们修一栋楼,它需要钢材、混凝土、玻璃等很多东西,但是这么多的东西最终就是为了修建一栋楼。同样的,我们修一门法,也就是“一门深入”,但是这一门法不等于就只念一个咒。一门法里面有很多内容,有出离心、菩提心,以及证悟空性,这些全部加起来,最后我们实际上还是修一门法。
在悠长的轮回长河之中,我们曾无数次地获得过世间的名利等等,如今这一切都已经烟消云散;如果不能获证菩提,我们将来也肯定会无数次地获得这一切,但这些都不是恒常的,都不能与我们永不分离。今天所拥有的,明天也许会不复存在;今年所获取的,明年也许会不翼而飞。唯有佛的果位,才是永恒的东西,一旦拥有之后,就再也不会失去。
如果修行的时候,感到比较枯燥,觉得没有太大的意义,继而半途而废。出现这种问题可能是在修行打坐前,闻和思做得很不扎实,所以进入实修后,修着修着就不知道为什么要修了,这可能是一方面原因。 另一方面,你虽然在修行,但目前可能还没有什么体会,可能还要等一段时间,才会有修行的体会,才能尝到修行的甜头。比如说修无常、修空性,稍微有点感觉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有意思,下决心一定要去修。这个时候,即使有人劝你不要修,来阻止你的修行,你也一定会坚持修下去的。
让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可以继续前进、不退失的动力首先来自闻思。我为什么要修行?不修行我又会怎么样?这些都要事先了解好,这是很重要的。
佛怎么度化众生,不是由佛自己来决定,而是由众生的根机决定的。如果佛可以自己决定,那佛在圆寂后立即会显现另一个佛,不会有无佛的世界。但事实不是这样,一切都决定于众生的根机。
首先,在我们的善恶执著还没有彻底灭除之前,要相信因果,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律;其次,虽然我们能感受到一切,却要明白这只是源于感官的感觉,而不能认为这都是实有的,因果实际上并不存在,都是空性。
我们在刚刚开始发菩提心的时候,不能有能度多少就度多少的发心,否则这种菩提心就不够圆满。虽然实际上不可能度一切众生,但也一定要有牧童似的发心:发誓度尽所有众生,所有众生成佛以后,自己才成佛。 因果是不可思议的,发心越大,得到的法性力也越大。有了这样发心,反而会最先成佛。成佛以后,就可以度化更多的众生了。
什么是空性呢?什么也没有的单空叫做空性吗?这不叫空性。所谓空性,是指虽然一切万法其实都如同虚空般不可成立,但我们却能眼见耳闻,在凡夫的错误境界中,这一切都可以成立,这就叫做空性。
释迦牟尼佛也说过:“我不与世人争。”也就是说,我与凡夫之间,没有什么可争论的东西,一切不好的东西都是自己造成的,都是自己的眼、耳、鼻、舌所造成的。别人不可能给我造成什么恶果。我们不需要与他人争斗,不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所获得的胜利;只需要与自己争论,与自己挑战,只需要以调伏自己、战胜自己所获得的永久性胜利。
供养如意宝,就会心想事成,大富大贵,但也要观待人的福报、缘分,而随缘显现各种福报。同样的,如果有情众生的根机成熟,对佛有了“感”,就会有来自佛陀的“应”。感应结合,才会有佛度化众生的无穷、无量、无尽且周遍一切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