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证悟的时候,要通过忏悔罪业和积累福报等方法去证悟。证悟以后,唯一最重要的,就是放下一切去培养、保护证悟的智慧。除此之外的一切行为,都没有那么重要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抉择轻重缓急。
现在有些人虽然也信佛,但他们学佛的目的,只是为了今生的健康长寿,生活美满;层次高一点的,就是为了下一世不受苦,不堕地狱等三恶道,能再次投生于人天道,安享各种人天的福报。这些学佛的目的,根本不能叫做学佛,因为这些发心与修法,是与外道共有的。
大乘佛教虽然也要断除贪欲,但大乘佛教认为,所有烦恼中最大的祸害是嗔恨心。因为大乘佛教的宗旨是发菩提心,利益、度化众生。菩提心的基础就是大悲心,大悲心与嗔恨心是矛盾、对立的。所以,修学大乘佛法最关键的就是要控制嗔恨心。
以前阿底峡尊者进藏传菩萨戒时,当地的高僧大德每人手中只拿着一条小小的哈达去受戒,阿底峡尊者就说:“你们的供品太微薄了,这样是不可能生起菩提心的!”这句话就说明,如果没有积累资粮,菩提心就无法生起。
我们必须认识自我,要静下来好好思考、好好修行。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都有积重难返的陋习。在陋习上面,又增加了半路学来的迷乱知识。只有扔掉迷乱知识、铲除陋习,才有生起出离心、菩提心的希望。
如果要解脱,必须证悟空性,无论困难有多大,都一定要知难而上,这是最后冲刺的一关。早期要过的关是出离心和菩提心,在出离心和菩提心完全具足以后,还要过证悟空性这一关。即使已经圆满了出离心和菩提心,如果没有证悟空性,离解脱就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最终必须证悟空性。
通过推理可以知道,人的肉体内外,包括心识,全都是一刹那一刹那地生灭。一刹那有多长?它不是一分钟、一秒钟,而是整个世界的时间概念中最小的单位。即使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人依然在生灭。从诞生到现在这一刹那之前的一系列刹那都已经过去了、不存在了。
密宗续部里讲过,道友,尤其是密法道友,是生生世世乃至成佛之间的道友。一起灌了顶以后,因为灌顶的力量,所有人就像联网一样连在一起,乃至菩提间都无法分离。如果两个道友之间出现严重矛盾,那是要堕地狱的。即使稍稍有一点点看法、矛盾,不理解、不高兴,也会导致生生世世的隔阂。不但密法这样讲,从显宗的《百业经》里也可以看出来,今生有一点点冲突,在将来的生生世世,过去的悲剧都将反反复复上演,这叫作因果轮回。
即使我们现在活得很开心,但这种快乐是不可能持续到永远的,我们将来肯定会面临很多苦难。有的人因为现在没有明显痛苦,就不为来世作准备,却因为担心将来会过苦日子而处心积虑地去拼命挣钱,甚至不考虑因果,这是很愚昧的。
无常的修法可以赐予我们精进修持的动力,对修行是非常有帮助的。从善根的角度来讲,很多人都觉得念佛、烧香、拜佛有很大功德。这些虽然是有功德,但都不如修无常殊胜。佛在经中亲口宣说,哪怕是在一弹指的短短时间里修无常,所得的善根也远远超出长期烧香、磕头的善根。
虽然菩萨也修四禅八定,也修空性、大光明,但最基本的修法,就是知母、念恩、报恩。
我们不要过度地把生存条件提升到非常复杂的程度。因为一旦升级,就根本无法降级,甚至不能停留在一个级别,降级就会更难受、更痛苦。只有不断升级,才能获得短暂的满足,这完全是自讨苦吃的无义之举。所以,在梦幻般的世界里,不要做永久的计划。要调整心态,懂得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