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5.02.03

《维摩诘所说经》中也讲过:盲人看不见日月的存在,并不表明日月不存在,只是盲人自己的眼睛有问题。同样,世界的本质永远都是清净的,但凡夫却看不到清净的世界。即使看不见,清净却始终存在。

2025.02.02

佛教讲的因果,是所有生命必须共同遵循的、公正客观的自然法则。释迦牟尼佛不是因果的创造者与制定者,只是因果的发现者。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后学者,我们都应该相信因果、尊重因果。

2025.02.01

八万四千法门的核心,就是不伤害任何生命。不伤害有两个含义: 第一是不许做对任何生命有害的事情。 第二是不仅不伤害众生,而且还要尽量地利益众生。

2025.01.31

在证悟之前,必须大量地积累资粮,这是为了证悟。 证悟以后,当义工、建寺庙、修佛塔、塑佛像,以及念经、烧香、拜佛等行为上的善行可以适当减少。虽然这些事情本身是好事,是在行善,但都是有漏的有为法,如果干得太多,就会产生烦恼,甚至会让证悟智慧慢慢消失。此时修行的重点,要放在修空性、修光明上面。《饶益有情九观察》中也讲过,证悟后的一段时间中,最重要的是闻思修行,此时还不是度化众生的时候。

2025.01.30

只要我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是太高,在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满足以后,就可以将填补虚荣的追求放下,给自己一点时间、空间和自由用于修行。

2025.01.29

在小乘的《律经》中多次讲过,佛陀时代的很多阿罗汉在达到小乘佛教的最高境界——证悟阿罗汉果位的瞬间,都能觉察到佛陀的无比恩德与不可思议的功德。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所有生老病死的结束,所有烦恼的烟消云散,所有痛苦的土崩瓦解,都来源于佛陀的恩典,所以会发自内心地对佛陀感激不已。

2025.01.28

在基础修法没有修出来时,就自不量力地去修大圆满、大手印与禅宗顿悟法门,就是自讨苦吃,因为注定不会成功。想成佛,必须按照佛陀所讲的次第一步一步地修行,这样才会成功。

2025.01.27

菩提心不仅是大乘佛教的灵魂,成佛的源动力,也会让我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度化众生、利益众生的目标卓越而高妙,已经超越了任何金钱、物质和权力的层面,不会因为物质财富等世间因缘的变化而动摇,它能恒保我们的人生不会失去方向。有了它,无论发生任何动荡,我们永远不会迷失、绝望。

2025.01.26

凡是想解脱的人,必须依止上师,这不是密宗独有的观点,《华严经》《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等显宗经论中也讲得很清楚。就像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来自于老师一样,我们在学佛道路上所获得的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等所有功德,都来自于我们的上师。如果没有上师,我们连出离心、解脱等名字都不可能听到。这充分说明,一切功德的源泉,就是如理如法地依止上师。

2025.01.25

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谁也无法完成生活或工作中的伟大事业。更何况大乘佛教是要发心度化一切众生,让天下所有的众生都成佛。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要有决心和勇气,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够成佛。虽然我们目前离目标还很远,但心的力量,特别是菩提心的力量非常不可思议,它可以超越一切物质的力量,帮助我们完成宏伟的事业。

2025.01.24

利他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做。我们不要以为,利他是有钱有智慧者的专利,没有钱,就不能利他。我们不仅可以用金钱、物质来利他,从精神、心灵的角度出发,也有很多利益众生的方法。

2025.01.23

修一栋楼,也需要规划,需要设计,需要图纸,需要预算。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佛陀的果位,想通过修行把自己的身口意转化为佛的身体、语言与智慧,怎么能没有设计与规划?总的设计师,就是释迦牟尼佛。按照释迦牟尼佛的设计方案,就能抵达解脱的彼岸。但究竟是疾步快走,还是徐徐蜗行,每天的工程量有多大,就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