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1.10.31

佛在《金刚经》里讲得很清楚:“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有些人认为,看到释迦牟尼佛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庄严色身,就是见到了佛;有些人认为,佛是具有声、香、味、触,或受、想、行、识等等的。但佛告诉我们,如果以为色相、声音“是我”,就是在行持邪道,永远见不到佛。 但世俗谛当中的佛菩萨、善知识还是需要的,因为只有这些世俗谛的显现,才能度化我们这些凡夫众生。

2021.10.30

“圆通如日月,水现影皆同,”圆通就像日月一般,只要在空中有月亮,平静的水面上就会显出月影。日月的倒影在水里显现的时候,虽然表面上和真正的日月不是一回事,但实际上二者都同样显而无实有。日影、月影在水里显现的时候,要从两方面去看:一方面,月球上能看见的所有东西,都能在水中完完整整地显现;另一方面,月影虽然显现出来了,但水中不会真正有一个月亮,只是虚幻的影子而已。圆通也是这样:一方面它是空性的,另一方面它虽然是空性,却不是单空,而是具备所有佛的功德即心的本性光明。 “色声双泯绝,差别云何有?”在心的本性圆通上面,没有色法,没有声音,色声二者都泯灭断绝了。既然如此,又怎么会有差别呢?没有差别。日月的水中倒影与心的本性都同样有现象无实体,所以没有差别。心的本性从显现的角度来说,具备佛的全部无...

2021.10.29

以前很多在深山中修苦行的人却坚持吃素。白玛登德上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约一百五六十年前成就虹光身,死时全身虹光,空中遍布彩云,头发指甲都没有留下。像他这样一个成就者,当年在山上闭关时就发誓吃素,从此以后他就终身吃长素。还有很多类似他这样的人。藏密正规的要求是与大乘《楞伽经》一样的,都反对吃肉。如在荟供时有肉,则可吃如苍蝇腿般大小的肉。从吃素的角度讲,这不算是吃肉,但同时也不违背密宗中所有的誓言。酒也是同样。

2021.10.28

看到别人有信心、布施、戒定慧和闻思修等功德的时候,要赞叹和鼓励,以令对方高兴、精进。当然,如果赞叹会导致对方产生傲慢等不良情绪,就可以不赞叹。

2021.10.27

对轮回根本没有任何兴趣,一心寻求解脱,也即像米拉日巴大师那样,放弃一切到山里修行,希望即生成佛的人,就有了高层次的出离心。如果做不到,就从低限开始,虽然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过得舒适一点,但最终的目的,不是享受人天福报,不是贪图物质享受,而是寻求解脱。

2021.10.26

据佛经记载:多年以后,显宗的一部分会消失,但是,只要有佛出世传密宗,密宗就永远不会消亡。密宗没有期限的界定,只要人类不灭亡,密宗就不会消失。 为什么呢?因为密宗非常适应烦恼特别粗大的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机,烦恼越粗猛,密宗越兴盛。这对大多数面临强大生活压力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 作为琐事繁多的现代人,想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佛法的三藏十二部,几乎不太可能,更何况是自己去提炼一个完整的修法呢?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在全球很多地方,都盛传着经由翻译而面世的各种藏传佛教的书籍和修法(其中有许多是修行成就者提炼出来的精华,都是现成的修法)。例如,仅仅是一个金刚萨埵的修法,都有广的、略的、再略的、非常略的各种层次的修法,处于忙碌生活中的修行人就可以选择修一个比较简单的,几十分...

2021.10.25

简单地说,菩提心需要两个标准:一个是下定决心我要度天下所有的众生,只要有机会能够帮助到他们、度他们的话,我都愿意去度,一个也不例外。另外,我要去度那么多的人、要帮助那么多的人,那我自己也要有能力才可以。那能力是什么呢?一个是智慧,另一个就是慈悲。只要我有这个能力,我就可以去度;没有能力的话,我自己的烦恼都没有解决,这个时候度其他人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一定要成佛。要看自己有没有这样发自内心的两个决心。  只要有这两个决心,并且这两个决心都是发自内心的,那么就完全可以确定自己已经有了菩提心。如果这两个决心,有一个不是很坚定的话,那么就可以确定自己目前还没有菩提心。

2021.10.24

宣说不了义法与妄语有何差别呢? 佛经对此回答道:妄语是把没有的东西说成是有,或者把有的东西说成是没有,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欺骗人的手段,所以把它归纳为十不善业之一。而宣说不了义法,却是为了引导众生不得已而为之的。 比如说,本来在佛的境界中没有胜义和世俗的分界,都是空性光明,但我们的境界与佛的境界还有万里之遥,我们仅能感知到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又怎么能理解佛的境界呢?如果不分胜义、世俗,一句话就把什么都否定,那就跟外道的断见如出一辙了。世人也会认为:一切万法明摆着是存在的,怎么会不存在?既然你说学佛、解脱都不存在,那大家又何必学佛呢?所以佛陀一开始只能分开二谛,暂时保留世俗谛。之后一步一步地逐渐引导,否则无法利益众生。但为了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万事万物的本质,所以佛陀在很多佛...

2021.10.23

什么是菩萨的行为呢?从刚开始发心到最后成佛之前,也就是十地以下所有菩萨的行为,均可归纳为六种,或称六度。从布施到智慧,包含了所有菩萨的行为。真正开始行持时,从闻思的角度而言,最好能学习《入菩萨行论》,然后学《集学论》,此二者都是寂天菩萨的著作,也都有汉文版本。当较略的经论学过后,就应该学习这两部论典。如果还要学得更多,就要参阅《大藏经》中佛所说的大乘经典。如不能学习更多的经论,则看完《入菩萨行论》与《集学论》以后,也足以了解菩萨的所有行为。要是这些都无法学的话,则绝对要学《三戒论》与宗喀巴大师的《菩萨戒品释》。在学完以后,就要按部就班、点点滴滴地去做,这才是所谓的学法—学大乘佛法,也才能真正地走上大乘解脱道,这一点非常重要。

2021.10.22

凡夫往往认为,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人生意义就是及时行乐,趁着活蹦乱跳的时候,要抓住当下,尽情享受,然而,尽管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浪费了自己的生命,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破坏了生存的环境,结果,他们还是不幸福。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他们寻找幸福的方法出了问题。 对多数人来说,了知这些是很有必要的。继续追求物质生活,还是换一种更有意义的活法,这对我们的人生去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21.10.21

大圆满本身是无上密法,是非常殊胜的。但是,若缺少了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帮助,大圆满也有可能成为世间法。以前我曾经讲过,一天早晨,阿底峡尊者说,在印度,他的一个修喜金刚的弟子堕入了声闻的灭定。尊者身边的侍者就问,修喜金刚怎么会堕落小乘道呢?阿底峡尊者讲得很清楚,若不能如理如法地修喜金刚,也有可能堕入小乘,也有可能堕入恶趣。那么,大乘和小乘的差别究竟是什么呢?阿底峡尊者强调,其差别只在于是否发了菩提心,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差别了。

2021.10.20

虽然现代科学是依靠各种仪器来做实验、下定论,但仪器最终还是要靠人的眼睛来观察。说穿了,实验都是人做出来的,而人靠的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些感官在正常情况下所得到的结论,佛永远都不会否定。只要是经过无可非议的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或新生的事物,佛教都会接纳。只要是佛教徒,都应该知道这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佛教的宏观世界观有着无限发展的空间,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