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4.02.29

很多人知道因果,懂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与传统文化的浸润有关。但因为相信因果的深度不够,所以往往明知故犯,并找很多借口来自我开脱。我们相信因果的程度,是很表面、很肤浅的,只是书面上的认识,根本无法超越我们的欲望。

2024.02.28

藏传佛教过去的高僧大德们一致认为,八万四千法门当中,有很多重要的价值观,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生命的价值。只有奠定了这样的基石,才涉及到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

2024.02.27

不但小乘的别解脱戒,包括密乘的三昧耶,都要认真护持。 犯了戒不能满不在乎,有错就改,并应励力忏悔。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只要有错就要立即忏悔并发誓改正。

2024.02.26

我们往往是这样,刚开始做事情的时候,发心很纯正。可做着做着,就忘掉了当初的发心,最后把方向转到另一个事情上了,这就是没有正知正念的原因。 比如,看到大家都在修加行,自己也去修,却不知道为什么要修加行,这就是没有正知。有些人刚开始也知道修加行的重要性,可慢慢地就忘了,最后也没有办法坚持,这就是缺乏正念。

2024.02.25

无论是做闻思修等出世间法,还是工作、生活等世间法,都要事前观察:到底这件事情该不该做?做了以后自己能不能坚持?如果坚持了,于己于他有没有意义?

2024.02.24

我们现在有没有把握?我想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把握。现在怎么办?就是要闻思,闻思完了以后修行。如果能够用功,就算今天没有把握,但明天可能会有;今年没有把握,但两年、三年以后可能会有。反之,如果不修行,则一辈子都没有把握。面对死亡的时候,完全与没有学佛的人别无二致。

2024.02.23

面对痛苦与幸福,是对一个修行人最严峻的考验,也是检验修行境界的试金石。不说对后世与解脱的指导,仅仅在现世生活中,佛法也是安抚心灵、舒缓压力的最佳良伴。

2024.02.22

大容器中哪怕装了很多水,也不会倒出来。而小小的瓶子里即使装一点点水,也会洒得满地。我们就像小瓶子,痛苦无法忍受,幸福也不能安容。

2024.02.21

大乘佛教提倡为一切众生服务,菩萨就是一切众生的服务员。不求任何回报,无条件地服务众生,才真正是菩萨的心态、菩萨的精神。

2024.02.20

当我们学了无常,尤其是学了细微无常以后,就能知道,从出生到死亡之间,不是恒常的一个人,而是变化无常、随生随灭的无数人。仅仅依靠闻思,就可以突破这一误解。但因为闻思所生智慧的力度不够,所以需要反复训练、反复巩固,以提高知见的效能,这叫做修行。

2024.02.19

佛教讲过,禅定来自于戒律。戒律所起的作用,就是控制对别人、对社会的不利行为。如果戒律守得非常清净,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其他生命的事情,就不会有什么焦虑,内心很平静、很放心,很有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修禅定,一定会很快平静下来。

2024.02.18

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可以带走并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是房子、车子,也不是亲戚、朋友,而是内在精神上的修行——出离心、菩提心与智慧。不但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些可以带走,而且,哪怕在我们还没有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的智慧,对生命的尊重,对因果的敬畏感等见解与修证,也能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起着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