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差别,即佛教与外道、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大乘与小乘之间的差别。讲述的目的是让我们具备正知正见,放弃对世间的贪著和只愿利益自己的想法,发菩提心。这是对真正的大乘佛教徒的基本要求。
三殊胜(即动机殊胜、无缘殊胜和回向殊胜)是最基础的入门修法。所有善业无论大小,都不能离开这三种殊胜,否则就不能成为解脱之道。本文一一介绍了三个殊胜的具体修法。
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不能混为一谈,分清二者是学佛的第一个入口。本文讲述了佛陀对佛教徒生存方式的要求是少欲知足,且远离杀盗淫妄等十不善;生存的意义则应是:培养出离心,走上解脱道。
本文讲述了佛教徒究竟该怎样生活。释迦牟尼佛因为洞悉物质、金钱、欲望、幸福之间的关系,所以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不堕两边、少欲知足的生活模式,作为佛陀的后学者,无论出家人、在家人都理应...
虽然当了多年的居士,但见解、修法和行为是否达到了一定标准呢?本文针对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讲解了居士三个层次的见解,其中着重介绍了深信轮回和因果的世间正见;讲述了居士修法的部分...
本文主要讲述有关因果的问题。包括什么是因果,认识因果需要分清的四种业,以及常见和断见产生的原因,病痛灾难是否完全由因果来决定等,最后回答了如何证明因果存在的疑问。
如果能将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为正法所摄持,将会有很多益处。本文一一介绍了如何把包括吃住行卧等等在内的诸多行为转为道用的具体方法。
荣森班智达说:佛教永不改变的定义,就是智与悲。本文首先将人们对佛教的几个错误认识作了辨析,阐明了佛教的真正定义是“教”与“证”,或者是更加重要的“智”与“悲”,并介绍了智悲双运的修法。
医治轮回顽疾,就要学会放下。本文介绍了修行的目的和方式,针对执著是产生轮回的根源,讲解了两种放下贪欲的方法,以此生起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见,就能得到解脱,这即是修行得解脱的原理。
《麦彭仁波切对初学者的教诲》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修法,任何人只要有信心都可以修。本文在明晰初学者涵义的基础上,全面解读了言教的内容,包括轮回无义、寿命无常以及修行人应具备的见、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