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4.06.24

有了佛法以后,才有了大乘六波罗蜜多的概念和修法。六波罗蜜多,即六度。其中的“度”,是指依靠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等,引领众生顺利渡过轮回苦海到达彼岸。

2024.06.23

对广闻博学,深入了解佛经内涵的修行人来说,无论获得成就或遭遇逆境都很好。成就有可能是平安、健康、发财、修行进步等令人开心的顺緣,逆境有可能是罹患疾病、工作不顺、内心痛苦等。不管什么遭遇,都知道这一切是令自己成长、进步的契机,并懂得将其转化为修行的助缘,使修行境界快速增长。

2024.06.22

没有证悟时,即使我们所处的环境非常自由,但内心却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缠缚着我们,让我们始终不能感受到幸福、安宁与自由。 佛教最重视的,是内心世界。如果获得了内心世界的自由,则对待生活的态度,会有颠转乾坤的转变。在物质世界中,也获得了相当的自由。此时无论贫穷还是富裕,艰苦还是顺利,都非常满足和幸福。

2024.06.21

对证悟者而言,所有的事物都是如幻如梦,没有什么能干扰自己的修行。无论栖山而居,还是四处飘荡,都不但不会让自己造罪堕落,反而有利于智慧的增长,所以无论怎样都很好。

2024.06.20

我们的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光与声波等,都不是万法的本质与本来面目,佛教称之为“显现”。通达或证悟一切显现是如幻如梦,实际上就是证悟空性。

2024.06.19

作为修行人,若能放下繁琐的世俗事务,放下家庭与事业去出家,或者到比较安静的地方去专心修行,那再好不过。修行速度会更快,修行效率也会很高。即使暂时放不下,也没问题。只要有了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见,所有的工作和生活,都可以变成修行的因素。

2024.06.18

如今有些人到处宣称自己是境界高妙的成就者,可以不受因果的限制。虽然我们无法判断对方的境界,但成就者不应该是这样的表现。真正修行达到一定高度时,会为了护持众生的心,而不会恣意妄为。所以,对自我吹嘘者,我们要高度怀疑。

2024.06.17

我们必须知道,觉受与证悟空性的智慧完全没有关系。修行必须要有经验的上师引领,千万不能自己盲修瞎练。那种自己看点密法书籍就开始独自修行的做法,是很危险的。如果不专注,也就是浪费一点时间,危害还不大;但如果特别专注,就很容易出问题。心灵的旅途,是我们从未探知过的陌生领地。想在心灵中开拓新天地,必须要有经验丰富的人带路。修行没有那么简单,但纵然再复杂、再有挑战性,也必须修下去,否则就没有解脱的机会。

2024.06.16

有为法的善,包括了烧香、拜佛、念经、闻思以及修出离心、菩提心等;无为的善,就是修空性。就像要渡过一条没有桥的河,必须先把船只准备好,过河之后,就不再需要船只一样,要朝无为善的目的地出发,必须依靠出离心、菩提心,以及烧香拜佛之类的船筏。一旦证达无为的境界,就不再需要有为善法。尽管相比于有为法,无为法更重要,但如果不修前行等基础法门,就永远无法企及无为法的彼岸。

2024.06.15

凡是有因有果的法,都叫作有为法。有为法分两类:一是指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善与恶;另一类是我们看不见、听不到,却仍然有因有果的事物。

2024.06.14

真正的佛教徒,不能停留在烧香、拜佛的阶段,要去闻思;然后也不能停留在闻思的阶段,要去修;修也不能一直停留在四前行的阶段,要去修智慧。对没有把佛教当作生活的调味品,而是真正想解脱的初学者来说,这个次第特别重要。

2024.06.13

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却控制不住自己,这就是修行不到位造成的。所以,闻思修当中,修行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