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2.05.31

所有的修行,都是为了证悟空性、断除烦恼。证悟空性以后,对现实生活的贪着心会日益递减,最终达到断除烦恼的目标。

2022.05.30

我们学佛的时候都需要一个老师,在藏传佛教里叫上师,在汉传佛教里就叫师父,大乘佛教里平时叫作善知识。师父、上师、善知识都是一样的。全世界任何一个学校里都有老师给学生讲课,没有一个学校是没有老师全靠学生自己去读和学的。我们学任何东西都需要一个老师来给我们讲,更何况佛教内容一般都很深奥,所以必须要有上师或者师父来带。如果没有人带的话,你自己也可以去读,但你能读懂《大藏经》的可能性也就 30%~40%,最终还是不知道怎样把这么多的东西变成一个很规范的、有次第的修行方法,这个你没办法提炼出来,所以还是需要一个师父来带。

2022.05.29

大乘菩提种有两种:慧资粮与福资粮的种,或者智慧和方便的种,也可以说是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的种。 在听到《入中论》、《宝性论》等空性、光明法门的时候,心生欢喜、汗毛竖立、眼泪直流,就说明这种人不仅有智慧种,而且已经成熟了。 在听到大乘佛法中所讲的伟大思想与行为,譬如要毫无自私地奉献,凡是自己认为很珍贵的东西——身体、寿命、财产,都要不计回报地布施的时候,不但不困惑、不反感,而且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喜不自胜,就说明此人已经成熟了方便的佛种。

2022.05.28

有些修行人会将自己打坐中的无念感受误认为是证悟空性,但这种所谓的“证悟”不会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烦恼,而只能让我们在禅定中没有任何明显的烦恼。从禅定中出来以后,尽管也能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一些作用:能够改变、调整自己的脾气和性格,但从根本上看,是不解决问题的。这类境界都叫识而不叫智。另外,如果修法前没有生起出离心、菩提心,修完以后也没有回向,则即使在修禅定,其实质也只能是识而不是智。 介绍四无量心的修法时讲过,在修四无量心的过程中,如果思维很久以致心生疲倦时,可以停顿下来稍作休息,这叫做四无量心的禅定。其实,修任何法都是这样,在修法疲倦时立即中断观修,什么也不想,都属于禅定的修法,但这些都是识而不是智,不是我们修行的最终目标。即便如此,这种修法还是需要,因为如果不修禅定,就永远不会产生...

2022.05.27

一个家庭里面有一个人学佛,其他人不支持甚至是反对,这种情况比较普遍。这时,我们怎样让他们来支持我们,或者最好能让他们也来参与学佛?这个问题很多人也问过。我想,我们最好的方法不是劝他们来学佛,也不是去说服他们,而是让他们感觉到你学佛的进步,让他们从中得到利益,成为你学佛的受益者,不要让他们变成你学佛的受害者。这样他们自然就会接受了,至少不会反对。没有什么理由反对,反对什么呢?比如说,自从你学佛后家庭更加和睦了,脾气变好了,更懂得关心家人和身边更多的人,那凭什么来反对呢?凭什么不支持呢?我觉得这个是最好的方法。

2022.05.26

显宗证悟空性的方法,一般依靠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的经论,以及中观论典所提供的逻辑思维方法来进行推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证悟空性之方。若能按照佛陀所指的思路去推导,即使是薄地凡夫,也能够在理论上清楚地领会到空性的含义,虽然还谈不上是证悟空性,只能算是对空性有所了解,但从此以后,就会知道现实生活只是一场梦境而已,白日的所见所闻与梦中的景象是毫无差别的。

2022.05.25

“饶益众生九观察”(见《慧灯之光》壹)当中又讲道:大乘初期的修行人,也即资粮道或加行道的菩萨需要保护自己的菩提心。其他都可以损失,唯有菩提心不能受损。若是菩提心受损,成佛就遥遥无期了。 因此,从现在起,就要把修行和生活统一起来,这也是在家人最现实的问题。《百业经》里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一个老比丘怅然若失地说,我从在这个钵里吃饭开始,头发已经换了三个颜色,现在不要说成就,连心平静下来都没有做到。亚洲的青少年一般头发有点黄,成年后头发转黑,到了老年,头发又变白了。就这样从小出家,经历了一生的出家人,也没有做到让心平静,我们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从现在开始,要有实际行动。修行和生活有些时候虽然有一点矛盾,但如果能协调好,也有办法平衡。佛也没有要求所有修行人都要出家,最关键的,是要守护菩提...

2022.05.24

由于没有真正的成就者或具有正规窍诀、修行经验的大德引导,有些修行人的境界往往会处于阿赖耶识的状态。 这种状态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调整情绪,对身心健康有很大帮助。当工作压力太大、不开心、有情绪的时候,如果进入这种状态,就可以放松。 很多人喜欢打禅七,打禅仅五六天,就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因为平时我们心里会接连不断地闪现出各种各样的念头,旧的念头消失,又产生新的念头,包括做梦的时候,都会有各种念头此起彼伏,所以无法感受比较深层次的感觉。打禅的时候从早到晚心里万念俱泯,什么也没想,当心慢慢平静下来以后,虽然没有证悟空性,没有证悟的智慧,但会有一些感受。

2022.05.23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在显宗的部分是完全一样的。如果说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密宗。汉传佛教的密宗是唐朝的时候翻译过来的,密宗部分只有唐密。而藏传佛教里的密宗部分分为内密和外密,藏传佛教讲的外密就是汉传佛教《大藏经》里的唐密。因为是唐朝翻译的,所以叫作唐密,后来日本人把密宗翻译到了日本以后,就叫作东密。东密、唐密和藏传佛教的外密,实际上都是一个经典的不同翻译,所以这些方面没有区别。 除此之外,藏传佛教还有个内密。藏传佛教里最重要的密宗都在内密里面,比如大圆满、大手印,还有时轮金刚等非常重要的密宗,都在这部分里面,这个是汉传佛教里没有的。二者在这方面有区别,其他方面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2022.05.22

凡是听到般若波罗蜜多、听到空性的人,纵然没有获得解脱,但也即将走到轮回的边界,很快就能从轮回中得到解脱。这是佛亲口所说的。佛永远也不会以妄语来欺骗众生,在整个世界上,唯有佛陀才是谛实语者。 为什么佛陀是实语者呢?因为,佛陀根本不存在欺骗众生的贪嗔痴等烦恼或者念头,首先没有生起这些烦恼的因,所以也不会有这些果,他不可能向我们打妄语。

2022.05.21

守护稻谷种,芽茎必得生, 守护菩提种,菩提从此起。 保护好稻谷的种子就会有稻芽的产生,之后才会收获稻谷。种子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丰收的前提。同样,守护好菩提的种子,菩提就会从菩提种中诞生。 菩提在此处指的是佛的法身。菩提种是指大乘修行人,也即菩萨。成佛必须要有成佛的因,因就是菩萨;菩萨要有菩萨的种,种就是菩提心;菩提心要有菩提心的种,种就是慈悲心。进而可知,慈悲心是一切法的基础,所以一定要保护好。

2022.05.20

母光明是指原有的智慧,即如来藏,她永远都是存在的。在第三转法轮的经典及密续中,也称之为心的本性、自然智慧、自然本智、灭定等等。修行人(包括凡夫和菩萨)的证悟境界,叫做子光明。在凡夫地和菩萨位的时候,母子光明还有分别。成佛的时候,母子光明完全相融,无二无别、一味一体。 如来藏始终存在,不会有任何动摇。无论是地狱众生还是十地菩萨,其心的本性都是光明的。积福不会增长,造业也不会减少,没有增减、生灭的变化,永远恒定如一。 同时,如来藏自然本智又是一切的基础,在自然本智的基础上产生了阿赖耶识,然后产生了意识,从而衍生出万事万物、六道轮回。如来藏就像永远存在的一条直线,无始以来的无明客尘障垢,致使众生一直处于迷惑之中,这犹如直线上冒出的一个分叉,也如同未经加工的矿石。修行的过程,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