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习《佛说稻秆经》的收获

从《佛说稻秆经》的学习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收获呢?简单地讲,应该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认识到物质不灭、生命永恒

通过学习《佛说稻秆经》,我们知道自己并非这一世刚刚诞生,或者说,我们的生命不是跟随肉体一起出现的。这一世的身体尚未出生时,生命以其他形式存在,并且已经走过相当漫长的道路;这一世结束时,生命也不会随着肉体消失,而会以其他形式继续存在。

由此我们发现,人的生命是不会消亡的。所谓的死亡,无非是换了不同的存在形式而已。从开始轮回到最后成佛之间,生命始终存在,只不过每隔一段时间,便换成一个不同的形式出现。

人们不了解生命的本质,每当生命转换形式时,就误以为它结束了。因为人类的肉眼只能看到物质层面,所以我们觉得身体诞生时一个新生命诞生了,身体消亡时这个生命也随之消失。事实上,非但生命没有消失,身体也没有毁灭。

大家都知道物理学讲的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物质是不会毁灭的。比如某些原子、分子现在以桌子的形式呈现,桌子毁灭以后,这些粒子依然存在,它们会以椅子等其他形式再次出现。可是肉眼看不见这个转变,于是我们以为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的想法非常简单、幼稚,看见一个新东西出现时,便认为它刚刚诞生,看不见时就以为它消失了。就像日落时,并非太阳从此不存在了;日出时,也不是诞生了新的太阳。同样,物质以各种形式生了灭、灭了生,这仅仅是表面上的变化,而非本质上的改变。

再如,水在100°C以上会变成蒸汽,降到0°C以下又会结成冰块,一直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转换。这种现象是肉眼可见的,所以我们能够有所了解。桌子和椅子之间同样只是存在的形态改变了,并没有诞生新的东西。从微观的角度讲,桌子的分子、原子从未毁灭过,构成肉体的粒子也是如此。

物质世界的变化,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得到,即便如此,我们也很难真正了解,更何况生命、意识等精神世界的奥秘?

人们通常认为,肉眼看得到的才存在,看不到的就不存在。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肉体消失,便妄下定论,说这个生命不在了。世俗人大多抱有这种错误的人生观。其实这种说法毫无道理可言,大家不要以为这是科学,科学从未证实过意识是跟随身体一起出生、死亡的。

人类历史上犯过不少类似的错误,典型的例子当属地心说。那时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当有人提出日心说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匪夷所思——明明看到的是太阳围绕着地球东升西落啊!丝毫不知那其实是自己的错觉。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一个身高一米七左右的人,在海面或草原上的视野范围最远不过4.6公里,由于视线所及都是平面而非球形,那时的人也不可能从空中俯瞰地球,于是便得出了这个结论。

与之如出一辙的是,我们认为人的生命只有肉眼可见的几十年。譬如一个30多岁的人,往回看,是已经度过的30多年岁月;往前看,也许还能再活个五六十年。除此之外,他对自己一无所知,便以为生命只有这短短的几十年。

这些错误的观念,一部分已经被科学推翻,剩下的也迟早会被颠覆。随着科技日益发达,人们掌握的知识愈发多元化,总有一天大家会更多地了解到世界的真相。

佛教早已指出,“生命没有过去、未来,只有中间这一段”的想法是错误的。前面讲过,这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是学术上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能抱有任何成见。

如今,西方科学一改以往的态度,对精神世界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他们发现,以既有的简单方式难以阐释意识的运作,从而不得不对其重新审视、研究,只是目前尚未找到合理的解释。科学在这方面的进步虽然不及物质研究那样具有革命性,但也在逐渐推进的过程中。

30多年前科学家都认为,人到了一定年龄,大脑结构已然定型,不会再有任何变化。后来,他们才逐步改变了这一认知。近年来,打坐禅修可以改变大脑结构这一事实,已经开始被脑神经科学家所接受。相信有朝一日科学家会承认,是人的意识创造了这个世界,它在身体尚未出现时已经存在,不会随着身体的消失而结束。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物质不会灭,生命更不会灭。世界上最有力量的就是生命,亦即意识,是意识创造了世界。通过学习《佛说稻秆经》,我们知道自己有无明,所以这一世投生之前肯定造过业。换言之,因为造过业,才来到了这一世。

二、明白所谓的“我”并不存在

表面看来,十二缘起是一个因果循环,但实际上并没有因果,一切犹如虚空,不存在所谓的自我。

可是,我们的意识却坚信有一个“我”存在,因为意识先天就相信感官,而感官看到的世界非常真实,几乎天衣无缝,普通人根本找不出任何破绽,更不会怀疑自我的存在——这就是无明给我们设下的陷阱。哪怕是世界上最高等的院校,也不会有这方面的教育,所以意识始终不知实情。

我们的感官颠倒错乱,意识又愚钝无知,如此错上加错,使得我们一直被困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毫不自知。

《佛说稻秆经》让我们明白,所谓的“我”并不存在。正在轮回的,只是我们的五蕴,而每一蕴由不同的东西组成,所以五蕴又可以细分为十二处,十二处可再分为十八界。借由这样的分解可知,原来“我”是由众多不同的物质堆积而成,除了这些物质以外,不存在所谓的“我”。

“我”只是意识创造出来的一个抽象概念,就像佛珠,除了108颗珠子和一根线以外无它,是意识创造了“佛珠”这个抽象的概念。实际上,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三、缘起学说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以上两点认知与世俗的人生观非常冲突。一般的世间人没有信仰,更不知道佛教的无我空性,以为没有前世后世,因此格外执著今生。《佛说稻秆经》告诉我们,前世后世确实存在,但从深层次来讲,包括今世在内都不是实有的,从而让我们以长远、开阔的眼光看待生死轮回。

(一)能够正确地看待物质与人生

世俗的人生观认定生命只有这一世,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这几十年间,一个人成功或失败、幸福或痛苦,仅以这短短的几十年来评判。在这种错误观念影响下,社会伦理道德逐年下滑,许多人做事不择手段,对因果毫无敬畏之感,乃至丧失人伦底线。就像一本名为《穷得只剩下钱》的书里讲的,最后除了一堆物质以外,我们什么都没有。

物质当然有物质的价值,可它不是万能的,我们更需要的是物质以外的东西。一味追求物质的结果,就是没有幸福感和安全感,甚至心情抑郁、焦虑不安。这是我们应该关注和反思的事情,只要我们在地球上生存,就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否则,总有一天这些问题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人的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假如三观颠倒,那么连保持健康的心态都很难,更何况得到幸福、快乐?《佛说稻秆经》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或许会遇到一些不顺乃至失败,这些并非无因无缘,虽然我们不知道自己前世做过什么,但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所以不要动不动怨天尤人,因为造成这一切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有些人为了名利不惜一切,这并非真正的成功,且日后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我们应该敬畏因果,眼光长远,这样才能维系良好的伦理道德,同时人生也有更深远的目标。

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犹如一场大梦,很多挫折都与自己的心态有关,只要自己想得开,就不至于情绪不佳、心情抑郁。有些人失恋以后痛不欲生,这是自己对对方的执著导致的。执著越强烈,造成的伤害越严重。如果自己能放得下,又怎么会痛苦呢?无论是金钱、权力,还是名誉、地位,对任何事物都不应太过执著。

《佛说稻秆经》宣讲的是专业的佛教理论,同时也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当我们拥有豁达的心态,便能淡定地面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人生观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生死有正确的认识,对人的本质有正确的理解,而这些都包含在“缘起”中。缘起学好了,就能精通佛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佛教历来非常尊重真理,因此我们也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学习《佛说稻秆经》,建立一个既符合佛教教义又符合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不仅有利于我们今生的生活、工作、为人处世等,对我们的来世也大有帮助。

如果只是暂时有帮助,但不符合事实,那就仅仅是一个心理安慰而已;但《佛说稻秆经》所说的是符合事实的智慧,以此作为人生导向,既能够自利也能够利他,生生世世都过得非常有意义,这才是我们学佛的目的。

(二)可以断除烦恼、执著,获得解脱

何谓解脱?简单地说,从轮回、烦恼中摆脱出来,就是解脱。虽然我们目前尚未得到终极的解脱,但在学佛的过程中,大家对此都有所体会——当我们断除了一部分烦恼、执著,就能体会到一部分的解脱、自在。所以,只要继续在闻思修上用功,这个目标必定可以实现。

那缘起与解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所有烦恼的根源就是贪嗔痴三毒。贪心,可以用小乘佛教的白骨观等修法断除;嗔心,可以通过慈悲心断除;而缘起学说则可以断除无明、愚昧(痴)。因此通达缘起非常重要,否则每个人都很迷茫,既不知道世界为何如此,也不知道它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连自己从何而来、去往何处都一无所知。学习《佛说稻秆经》《缘起经》等,明白了缘起的道理,我们就能逐步揭开这些奥秘。

究竟意义上的解脱,远在天边;生活中的很多解脱,却近在眼前。只要我们对某样东西不再执著,由此带来的烦恼便会立即消失,我们就从这种烦恼中解脱了,可以生活得比较轻松自在。

(三)要将理论运用于实际

我们还要把所修、所学落实到生活和工作当中,因为闻思修的后面还有一个字——行。

我们一直强调,一定要把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否则就仅是死板的理论。所以,大家在学习的同时也要考虑:学了以后,对自己的生活、见解有什么帮助?是否促进了我们对世界、对生命的认知?能否将缘起学说运用于实际生活?有实用价值的理论才有生命力,要将佛法活学活用,大家根据自己的时间、能力,尽量点点滴滴地去做,尤其在现在这个普遍不承认因果轮回的年代,以实践来检验真理就更加重要了。

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很重要,但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支持,希望大家好好学习,然后尽量将它运用于生活中。只要不断地坚持下去,每个人都有希望证悟“缘起性空”的道理!

 

慈诚罗珠堪布

2022年4月

第四章 学习《佛说稻秆经》的收获

从《佛说稻秆经》的学习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收获呢?简单地讲,应该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认识到物质不灭、生命永恒

通过学习《佛说稻秆经》,我们知道自己并非这一世刚刚诞生,或者说,我们的生命不是跟随肉体一起出现的。这一世的身体尚未出生时,生命以其他形式存在,并且已经走过相当漫长的道路;这一世结束时,生命也不会随着肉体消失,而会以其他形式继续存在。

由此我们发现,人的生命是不会消亡的。所谓的死亡,无非是换了不同的存在形式而已。从开始轮回到最后成佛之间,生命始终存在,只不过每隔一段时间,便换成一个不同的形式出现。

人们不了解生命的本质,每当生命转换形式时,就误以为它结束了。因为人类的肉眼只能看到物质层面,所以我们觉得身体诞生时一个新生命诞生了,身体消亡时这个生命也随之消失。事实上,非但生命没有消失,身体也没有毁灭。

大家都知道物理学讲的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物质是不会毁灭的。比如某些原子、分子现在以桌子的形式呈现,桌子毁灭以后,这些粒子依然存在,它们会以椅子等其他形式再次出现。可是肉眼看不见这个转变,于是我们以为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的想法非常简单、幼稚,看见一个新东西出现时,便认为它刚刚诞生,看不见时就以为它消失了。就像日落时,并非太阳从此不存在了;日出时,也不是诞生了新的太阳。同样,物质以各种形式生了灭、灭了生,这仅仅是表面上的变化,而非本质上的改变。

再如,水在100°C以上会变成蒸汽,降到0°C以下又会结成冰块,一直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转换。这种现象是肉眼可见的,所以我们能够有所了解。桌子和椅子之间同样只是存在的形态改变了,并没有诞生新的东西。从微观的角度讲,桌子的分子、原子从未毁灭过,构成肉体的粒子也是如此。

物质世界的变化,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得到,即便如此,我们也很难真正了解,更何况生命、意识等精神世界的奥秘?

人们通常认为,肉眼看得到的才存在,看不到的就不存在。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肉体消失,便妄下定论,说这个生命不在了。世俗人大多抱有这种错误的人生观。其实这种说法毫无道理可言,大家不要以为这是科学,科学从未证实过意识是跟随身体一起出生、死亡的。

人类历史上犯过不少类似的错误,典型的例子当属地心说。那时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当有人提出日心说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匪夷所思——明明看到的是太阳围绕着地球东升西落啊!丝毫不知那其实是自己的错觉。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一个身高一米七左右的人,在海面或草原上的视野范围最远不过4.6公里,由于视线所及都是平面而非球形,那时的人也不可能从空中俯瞰地球,于是便得出了这个结论。

与之如出一辙的是,我们认为人的生命只有肉眼可见的几十年。譬如一个30多岁的人,往回看,是已经度过的30多年岁月;往前看,也许还能再活个五六十年。除此之外,他对自己一无所知,便以为生命只有这短短的几十年。

这些错误的观念,一部分已经被科学推翻,剩下的也迟早会被颠覆。随着科技日益发达,人们掌握的知识愈发多元化,总有一天大家会更多地了解到世界的真相。

佛教早已指出,“生命没有过去、未来,只有中间这一段”的想法是错误的。前面讲过,这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是学术上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能抱有任何成见。

如今,西方科学一改以往的态度,对精神世界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他们发现,以既有的简单方式难以阐释意识的运作,从而不得不对其重新审视、研究,只是目前尚未找到合理的解释。科学在这方面的进步虽然不及物质研究那样具有革命性,但也在逐渐推进的过程中。

30多年前科学家都认为,人到了一定年龄,大脑结构已然定型,不会再有任何变化。后来,他们才逐步改变了这一认知。近年来,打坐禅修可以改变大脑结构这一事实,已经开始被脑神经科学家所接受。相信有朝一日科学家会承认,是人的意识创造了这个世界,它在身体尚未出现时已经存在,不会随着身体的消失而结束。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物质不会灭,生命更不会灭。世界上最有力量的就是生命,亦即意识,是意识创造了世界。通过学习《佛说稻秆经》,我们知道自己有无明,所以这一世投生之前肯定造过业。换言之,因为造过业,才来到了这一世。

二、明白所谓的“我”并不存在

表面看来,十二缘起是一个因果循环,但实际上并没有因果,一切犹如虚空,不存在所谓的自我。

可是,我们的意识却坚信有一个“我”存在,因为意识先天就相信感官,而感官看到的世界非常真实,几乎天衣无缝,普通人根本找不出任何破绽,更不会怀疑自我的存在——这就是无明给我们设下的陷阱。哪怕是世界上最高等的院校,也不会有这方面的教育,所以意识始终不知实情。

我们的感官颠倒错乱,意识又愚钝无知,如此错上加错,使得我们一直被困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毫不自知。

《佛说稻秆经》让我们明白,所谓的“我”并不存在。正在轮回的,只是我们的五蕴,而每一蕴由不同的东西组成,所以五蕴又可以细分为十二处,十二处可再分为十八界。借由这样的分解可知,原来“我”是由众多不同的物质堆积而成,除了这些物质以外,不存在所谓的“我”。

“我”只是意识创造出来的一个抽象概念,就像佛珠,除了108颗珠子和一根线以外无它,是意识创造了“佛珠”这个抽象的概念。实际上,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三、缘起学说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以上两点认知与世俗的人生观非常冲突。一般的世间人没有信仰,更不知道佛教的无我空性,以为没有前世后世,因此格外执著今生。《佛说稻秆经》告诉我们,前世后世确实存在,但从深层次来讲,包括今世在内都不是实有的,从而让我们以长远、开阔的眼光看待生死轮回。

(一)能够正确地看待物质与人生

世俗的人生观认定生命只有这一世,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这几十年间,一个人成功或失败、幸福或痛苦,仅以这短短的几十年来评判。在这种错误观念影响下,社会伦理道德逐年下滑,许多人做事不择手段,对因果毫无敬畏之感,乃至丧失人伦底线。就像一本名为《穷得只剩下钱》的书里讲的,最后除了一堆物质以外,我们什么都没有。

物质当然有物质的价值,可它不是万能的,我们更需要的是物质以外的东西。一味追求物质的结果,就是没有幸福感和安全感,甚至心情抑郁、焦虑不安。这是我们应该关注和反思的事情,只要我们在地球上生存,就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否则,总有一天这些问题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人的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假如三观颠倒,那么连保持健康的心态都很难,更何况得到幸福、快乐?《佛说稻秆经》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或许会遇到一些不顺乃至失败,这些并非无因无缘,虽然我们不知道自己前世做过什么,但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所以不要动不动怨天尤人,因为造成这一切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有些人为了名利不惜一切,这并非真正的成功,且日后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我们应该敬畏因果,眼光长远,这样才能维系良好的伦理道德,同时人生也有更深远的目标。

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犹如一场大梦,很多挫折都与自己的心态有关,只要自己想得开,就不至于情绪不佳、心情抑郁。有些人失恋以后痛不欲生,这是自己对对方的执著导致的。执著越强烈,造成的伤害越严重。如果自己能放得下,又怎么会痛苦呢?无论是金钱、权力,还是名誉、地位,对任何事物都不应太过执著。

《佛说稻秆经》宣讲的是专业的佛教理论,同时也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当我们拥有豁达的心态,便能淡定地面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人生观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生死有正确的认识,对人的本质有正确的理解,而这些都包含在“缘起”中。缘起学好了,就能精通佛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佛教历来非常尊重真理,因此我们也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学习《佛说稻秆经》,建立一个既符合佛教教义又符合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不仅有利于我们今生的生活、工作、为人处世等,对我们的来世也大有帮助。

如果只是暂时有帮助,但不符合事实,那就仅仅是一个心理安慰而已;但《佛说稻秆经》所说的是符合事实的智慧,以此作为人生导向,既能够自利也能够利他,生生世世都过得非常有意义,这才是我们学佛的目的。

(二)可以断除烦恼、执著,获得解脱

何谓解脱?简单地说,从轮回、烦恼中摆脱出来,就是解脱。虽然我们目前尚未得到终极的解脱,但在学佛的过程中,大家对此都有所体会——当我们断除了一部分烦恼、执著,就能体会到一部分的解脱、自在。所以,只要继续在闻思修上用功,这个目标必定可以实现。

那缘起与解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所有烦恼的根源就是贪嗔痴三毒。贪心,可以用小乘佛教的白骨观等修法断除;嗔心,可以通过慈悲心断除;而缘起学说则可以断除无明、愚昧(痴)。因此通达缘起非常重要,否则每个人都很迷茫,既不知道世界为何如此,也不知道它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连自己从何而来、去往何处都一无所知。学习《佛说稻秆经》《缘起经》等,明白了缘起的道理,我们就能逐步揭开这些奥秘。

究竟意义上的解脱,远在天边;生活中的很多解脱,却近在眼前。只要我们对某样东西不再执著,由此带来的烦恼便会立即消失,我们就从这种烦恼中解脱了,可以生活得比较轻松自在。

(三)要将理论运用于实际

我们还要把所修、所学落实到生活和工作当中,因为闻思修的后面还有一个字——行。

我们一直强调,一定要把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否则就仅是死板的理论。所以,大家在学习的同时也要考虑:学了以后,对自己的生活、见解有什么帮助?是否促进了我们对世界、对生命的认知?能否将缘起学说运用于实际生活?有实用价值的理论才有生命力,要将佛法活学活用,大家根据自己的时间、能力,尽量点点滴滴地去做,尤其在现在这个普遍不承认因果轮回的年代,以实践来检验真理就更加重要了。

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很重要,但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支持,希望大家好好学习,然后尽量将它运用于生活中。只要不断地坚持下去,每个人都有希望证悟“缘起性空”的道理!

 

慈诚罗珠堪布

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