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灯·问道》“实修篇”第2期
H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慧灯·问道》节目。在我们的闻思修行过程当中,实修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在实修的过程中大家又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上一期节目当中慈诚罗珠堪布就这一问题和我们进行了互动。
这期节目,慈诚罗珠堪布将继续和我们交流,并为我们答疑。感谢大家的收看,感谢慈诚罗珠堪布。
1
Q 堪布,您好!请问从电脑和手机上删除佛像,还有上师法像,以及上师的音频、视频、文字,这样会有过失吗?如果有过失,应该怎样忏悔?
A 这个问题确实说不清楚。但是我想和用手一笔一笔画出来的佛像不一样,电脑里实际上没有佛像,也没有上师的法像,电脑的程序里只有 0和 1。因此我想,如果你没有不恭敬的心,只是因为电脑、手机里的空间有限,或者其他原因而删除,应该没有什么罪过。这和砸掉、烧掉一个真正的佛像可能是不一样的,我猜测是这样。
H 堪布,我再追问一个问题:现在很多人喜欢把佛菩萨像或者上师像设为手机屏保、墙纸,但是手指肯定要在上面戳戳点点,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呢?
A 这个应该没问题,但是比如手机的屏保是一个佛像,那么正在显示这个佛像的时候,你用脚去踩或者从上面跨越,这样可能不太好。手指去点应该是没问题的,实际上你也没有碰到这个佛像,点到的只是屏幕。
2
Q 堪布,您好!请问我们在家人为什么不能看出家人的戒律?谢谢。
A 这背后有一个故事。过去有一个人原本想出家,但是他后来看到了出家人的戒律,不由惊叹道:“哇!出家人的戒律这么多!这么烦琐!”他觉得这么多戒律自己肯定守不了,还是不出家了,于是他就没有出家。正是因为他提前看到这些戒律,反而成为他出家的违缘。所以在家人不能看出家人的戒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
不过,也不是绝对不可以看。有些在家人对出家极其向往,对出家人特别恭敬、特别喜欢。这种情况下,他读一读出家人的戒律,心里只会生起欢喜、喜悦,不会有其他不好的影响。所以,这种人是可以看的。
3
Q 堪布,您好!我问一个关于居士五戒的问题,就是如果不受邪淫戒,会不会有什么过失?
A 不管是出家人的戒律,还是在家人的戒律,都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其中一种本身就是十不善,没有受戒的人去做也有罪过。比如杀生,从来没有受过戒的人,甚至没有皈依、没有信仰的人去杀生,同样也有罪过,这个跟受戒与否没有关系。但是戒律里面也有不杀生这一条,如果是一个受了戒的人去杀生,则除了有十不善的罪过以外,还会犯戒,因而有双重罪过。
不受邪淫戒是可以的,居士五戒可以有选择性地受。你能做到多少条就受多少条,并不是五个全部都要受。所以,如果你没有受过邪淫戒,会不会犯这条戒呢?不会犯的,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受过这条戒。但是有没有罪过呢?有,这跟杀生是一个道理,杀、盗、淫、妄这四个属于十不善,所以有罪过,但是不叫犯戒。虽然不叫犯戒,但是有罪过。
H 好的,谢谢堪布。请问堪布,在五戒和十不善里面都没有提到过吸烟的问题,但是听说吸烟对于修行人还是有障碍的,可能会让修行退转。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A 对,在释迦牟尼佛的年代,至少古印度这一带,可能没有抽烟的习俗。佛经里面只是提到过,外道有一些类似于吸烟的行为,但实际上吸的不是香烟而是药物一类的东西,除此之外没有明确提到是否可以抽烟。
但是后来的密法里,比如莲花生大师的一些伏藏里讲得非常多,提到了吸烟的很多罪过。诸如吸烟会影响个人的修行,自己吸烟有过失等,所以吸烟对修行还是有影响的,佛教徒不能吸烟。
但是如果说吸烟犯了哪一条戒呢?也没有犯戒,因为佛的戒律里面没有制定不吸烟的戒律。所以不能说犯哪一条戒,但是却属于一种罪业。
H 那我还想请教一下,如果我们在一些场合,不得已被动地吸二手烟,怎么办呢?
A 佛经里面讲到,不管是自己吸烟还是吸二手烟,都要回避。凡是这个烟进入自己身体都有影响。但是能不能做得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佛经里面是这么讲的,主要是莲花生大师的一些伏藏的密法里面讲得比较多。
H 但是,其实佛菩萨的愿力很大,加持力很大,为什么吸烟还会有这样的影响呢?
A 你的意思是佛菩萨的加持为什么不能把烟的罪过消除,是吧?
H 对,我们对佛菩萨有信心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而我们只是闻到了二手烟,为什么这个加持力就会有退失呢?
A 比如说五辛也是一样的。物质本身有它的作用,佛菩萨的加持也不是万能的。比如我们去杀生,为什么佛菩萨不消除我们的罪过呢?我们去偷东西,为什么佛菩萨的加持不把偷东西的罪过消除呢?这个可能不是这样理解的。
佛菩萨是有加持力,但是这个加持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我们想要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也要具备很多条件。具备了这些条件,佛菩萨的加持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佛菩萨的加持能把整个世界全部改变,那任何人肯定都不需要修行了,什么都不用做,坐着等佛菩萨来救度就可以了。真要有可能,佛菩萨一定会这样做。因为佛菩萨的工作就是度众生,救我们是他们的工作。但是有些物质有自己的作用,因果也有因果的规律,那么这些物质的作用、规律,想要全部靠佛菩萨的加持来改变,可能是改变不了的。
H 比如说高僧大德加持过的加持品,是不是在这种吸烟的环境里最好也不要出现,否则加持力也会退失?
A 也许会吧,这个说不清楚。但是比如说烟味熏到坛城、佛堂等,这样确实不太好。
4
Q 我这个问题是关于居士戒里的邪淫戒,我一直觉得婚外恋就是破邪淫戒的根本戒,但又不能确定。请您为我讲解一下。
A 佛经里面讲的邪淫,绝大多数都是从一个男性的角度来讲的。如果对方是有家庭的,就叫作邪淫。但是,如果一个男性有家庭,对方没有家庭,那么这就不一定是邪淫,听明白了吧?这个是有点复杂,我说清楚了没有?
H 有人点头,有人摇头。
A 比如说,从一个男性的角度去看,什么样的行为成为邪淫、什么样的行为不成为邪淫,那就要看对方。只要对方是有家庭的,这个男性就是第三者。这样一来,对男性来说就是邪淫。从对方的角度来说,就不一定是邪淫了。知道了吧?
婚外恋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这个男性是有家庭的,与他发生关系的对方没有家庭,这个男性不属于第三者,这样的话可能不是邪淫。他自己出轨了,对他的家庭来说是不对的,但这是不是邪淫呢?可能还不是邪淫。是不是邪淫,要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H 主要看对方有没有家庭。
Q 堪布,是不是破邪淫戒的宗旨,主要是指是否给别人的家庭带来伤害这方面?
A 没有什么宗旨。当然不是故意去伤害别人的家庭,不是这样。
H 那我再想追问一下堪布,您刚刚都是从男性的角度来说的,对于女性呢?
A 对女性也是一样的。佛经里面大部分讲的都是男性,但是女性也是同样的道理。
H 明白了。虽然说邪淫戒是看对方有没有家庭,但是不管怎么样,有家庭的,他背叛了家庭,让家人受伤;或者是他去破坏别人的家庭,这样肯定都是不可取的,会有过失的,对吧?
A 对。邪淫戒还有一些更细的规定,比如说和有家庭的人,或者出家人,包括其他宗教的出家人,还有在佛像的面前,有光的地方,对方心情不好的时候,生孩子还没有恢复的时候,等等。这个你们到佛经里面去看,不仅仅只有第三者一条,还有其他的内容。
5
Q 堪布,您好!我们夫妻是同坛城的金刚道友,平时在生活中会因为一些琐事就埋怨对方。这种情况需不需要在24小时之内诚心地向对方忏悔?
A 一般来说,夫妻以及父母跟儿女之间的吵架,相比和其他人的吵架,应该是稍微轻一点的。但是有些时候,夫妻、儿女和父母之间,也可能发生严重的吵架,内心当中真正产生了嗔恨,如果是这种情况,还是需要忏悔。因为从生活的角度是夫妻,但是从佛法的角度却是金刚弟兄,所以还是应该忏悔。
Q 感恩堪布!平时亲人之间闹个别扭是常事,但还是在这个金刚道友的基础上,没有来得及道歉就已经和好了,那这个算不算破戒?
A 没来得及道歉就和好了,也就不需要道歉了。
H 和好就算道歉了。
A 一般来说,内心当中确实没有起太大的嗔恨,只是因为生活琐事吵架,不会犯根本戒。要犯根本戒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行为上的打架或吵架;另一个是发自内心地产生嗔恨心,特别生气。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才会犯戒。
如果只是内心特别生气,但是没有说出来,更没有打架,这就不会犯戒,因为其中一个条件不具备。另外一个是如果打架、吵架了,但是实际上没有起太大的嗔恨心,没有那么恨,这样也是不会犯戒的。
这个尺度要把握好,大家可以看看《慧灯之光》里面的《密乘十四条根本戒》。密乘戒的十四条根本戒,虽然有十四条,但是很多都是不太容易犯的。其中比较容易犯的一条戒就是金刚道友之间吵架。所以大家首先要学好戒律,了解犯戒的界线,比如突破了什么样的界线就会犯戒、不犯戒的范畴是什么。学好了以后,大家尽量地把握,如果真的犯了戒,那忏悔就好了。
H 好的,感恩堪布!刚才这两个问题都是关于守戒方面的,您的意思还是请大家先学习一下要受的戒律,才能守得好?
A 对,受戒之前必须要好好地学习、了解戒条,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受戒以后,更好地去持戒、不犯戒;另外一个就是,当你没有受戒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受与不受,或者受这条戒还是受那条戒,一旦受了以后,就没有选择了。所以没有受之前要多了解这些戒律,看自己能不能做得到。这就必须要先学习,学完了以后再去受戒,这是最完美的。
6
Q 堪布,您好!如果不是故意杀人,比如说交通事故里无意中伤害了他人,而且已经接受了法律制裁,那么是不是业已经抵消?肇事者不信佛,又不懂得忏悔,那是不是真的会种下地狱之因,该怎么办呢?
A 不会,这个肇事者本来就是没有罪过的,佛教里面讲五种杀生是没有罪过的。比如走路的时候无意中踩死了小生命,因为不是故意的,所以没有罪过。还有做饭的时候,过去都是烧木柴,木柴里面有小虫子,无意当中,没有及时发现,虫子被烧死了,但因为不是故意的,所以也没有罪过。同样的情况,交通事故撞死了人,不是故意的,因此本身就没有罪过。所以你也就不需要去考虑肇事者是不是罪过清净了。只要他不是故意的,交通事故就是没有罪过的。
但是,如果是有罪过的,即便已经接受了法律的惩罚,也不能代替因果。各是各的,不能混为一谈。在有些方面,法律和佛教的因果是同样的,比如杀人。但有些方面不一样,像交通事故要负法律的责任,然而从因果的角度来讲他没有罪过。而堕胎,有些国家是不需要负法律责任的,但是从因果的角度来讲会有惩罚。
H 嗯,明白了。您刚才说堕胎有罪过,是不是就是因为女子本身故意想要这么去做的。
A 对,故意的。
7
Q 师父您好!现在网上有很多人通过收集募捐款来帮助病人,或者是其他类似的活动,真假难以辨别,我们在不知道真假的情况下要不要捐款呢?
A 当然不要了。不知道真假的时候不要捐款。
Q 那这样不捐是可以的,对吗?那要是……
A 是的,不捐是可以的。我知道你的意思,比如说菩萨戒里面有根本戒和分支戒,分支戒里面又有几个,一共有四十多条戒。那四十多条戒是讲,如果你在这一生当中有机会、有能力帮助别人,所有的条件、机会都具备了,但是没有其他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懒惰、不努力、懈怠,不去帮助,就会犯这条戒。
你的意思是不是这个?看到了这些捐款活动,不捐的话,会不会犯这条戒?不会犯这条戒。你把真假弄清楚了以后再捐就可以了;没有弄清楚的时候不要捐。网上真真假假的消息太多,真的不好分清楚。
Q 是的,您猜到的就是我想问的,怕犯戒的事情。如果事情是真的,可我觉得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好多都需要捐,就不太想捐了,这样也可以吗?
A 这样当然可以了,捐和不捐可以自己决定。你不捐是不是有什么罪过呢?在菩萨戒里面,是有这样的要求,但是也不是很大的问题,还是看自己的心情吧。
8
Q 堪布,您好!我有几个关于八关斋戒的问题。第一个是我在守八关斋戒之前是需要在一位大德面前受戒呢,还是我可以自己受?
A 第一次受八关斋戒,必须要有一个人给你传授。第一次受的时候,事先要准备好,可以一次性地发愿:此后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内,每个月的某一天我要守八关斋戒。这些全部确定了以后,就可以一次性地受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第一次受戒以后,下次到了固定的这个日期时,当天也要受。但是不需要找一个人给你传,自己在佛像面前受就可以了。
总之,第一次必须要有人传,第二次、第三次就不需要了。也就是说,一次性地受过之后,以后就不需要有人来传。但是如果当时没有发愿,那么每一次都需要有人传才可以。
Q 嗯,谢谢堪布!还有我在守八关斋戒的时候,有时候下午不小心咽下了一颗玉米,或者是一不小心跟人开了一个玩笑,或说了一句妄语。虽然当时就意识到了,但是吐也吐不出来了,而且话也已经说出去了,也很懊悔,这些算是犯戒了吗?
A 这些情况如果放在出家戒里面,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出家戒里,过午不食要求这个食物的量要达到一口。但是一大口还是一小口?一口的标准是什么呢?标准就是,这个食物放在嘴里面足够咽下去,这样叫作一口。所以像一粒米或更小的都没问题。
但是在八关斋戒里面要求比较高,因为八关斋戒本来就只有24小时,时间很短。虽然说一句玩笑话,或者说一句类似于妄语的话,应该不是很严重,但是佛经里面说了,不要开玩笑也不要撒谎。比较严格,所以还是要注意。
Q 如果在守持的过程中,已经犯了这样的一些错误,我是不是需要在一位大德面前,重新受一遍戒才可以?
A 首先是要忏悔一下。比如说当天的戒律没办法再守了,但是你可以第二天或第三天再补受一次。
Q 因为之前我已经在大德面前发愿,这辈子每个月的某一天都要守,那还需要在大德面前重新再受一次戒吗?
A 这个我想,你今天的这条戒没有做好、没有做到底,但是可能今天的戒跟下一次的戒之间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所以你下一次受的时候,可能不需要再去找一个人给你受,还是照样在佛像面前自己受,应该是可以的。
Q 还有一个更细节、更具体一点的问题,就是妄语。如果我已经说出来了,这个肯定是妄语了,但有些时候我们没有说话,只是跟人发短信或写邮件的时候,说了这么一个……
A 这个都是一样的。短信也好、手势也好,或者其他任何一种方式,反正你把意思传达给别人以后,所传达的内容属于妄语,那就是妄语。不是一定要用声音说出去的。
H 堪布,那守八关斋戒时,我跟一个人说我要请他吃饭,但后来没请他吃,这个算有过失吗?是不是八关斋戒说的话都要履行?
A 这个要看你说话时的真实想法,如果你不想请别人吃饭,只是打个妄语,那就是妄语了,肯定是有过失的。但是你说的时候确实是想请别人吃饭,只是后来没有做到,那应该是没问题的。
H 我不是故意要去骗他,只不过因为后来的机缘没有成熟,所以没有履行这个诺言。
A 那应该没问题的,这个还不属于妄语。
H 好的,谢谢堪布!
非常感谢慈诚罗珠堪布为我们答疑解惑,真的是受益匪浅。也感谢各位观众朋友们的热情提问,我相信大家意犹未尽,但是没关系,更多精彩内容咱们下期节目再见。
编者注:因本书根据《慧灯·问道》节目编纂整理而成,收录慈诚罗珠堪布、主持人和观众等人的谈话内容。为避免重复,此处只标示缩写。其中,H(Host/hostess)代表主持人,A(answer)代表堪布,Q(question)代表提问者,即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