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无我的具体修法

(一)什么是法我

要精通“法无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法我”。“法”是何义呢?本来,轮回和涅槃的一切所知都叫做“法”,但在“人我”和“法我”分开以后,“法”的范围就缩小了一点。除了“自我”和“我所有见”(执著属于我的东西)以外的所有的有为法和无为法叫做“法”。“我”是什么意思呢?“人我”的“我”可解释为“自我”或“自己”。而“法我”的“我”不是此意,而是“实在”“实有”的意思。

在中观里有纷繁复杂的断除“法我”的具体方法,此处舍去复杂的,而只讲最具体的。

(二)证悟法无我(空性)的方法

所谓“最具体的”,是指从三个角度进行的推理:第一是观察“因”(指因果的“因”),抉择不生;第二是观察物质的本体,抉择不住;第三是观察“果”,抉择“不灭”。这样从三个角度进行观察以后,得到什么结论呢?就是“不生、不住、不灭”,这是三个关键的问题。

佛陀的《般若波罗蜜多经》和龙树菩萨的《中观六论》等经论告诉我们,诸法“不生”“不住”“不灭”。而我们却认为万事万物,包括人或者外界的山河大地,都是首先有产生的阶段,之后有存在的阶段,最终有消亡的阶段,即“有生”“有住”“有灭”,因此认为一切法都是存在的、实有的。

这是常人的观点,极其简单。他的证据来自于自身的眼、耳、鼻、舌、身,对于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所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就判断它存在。比如,当眼睛看到“蝉”的诞生、生长变化直至死亡的时候,我们就说:“蝉有生、有住、有灭。”又如,当敲击或吹奏某一乐器时,耳识就感觉到一种声音的产生;这种声音持续1分钟也好、1小时也好,都认为它仍然存在,这是住的阶段;最后它停止的时候,又认为这种声音消失了。实际上,外面存不存在这样一种声音呢?我们凡夫认为存在。因为我们听见了或者通过仪器看到了声波,这就是证据,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证据。而这些证据都来自于耳识和眼识。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认为它们是不会有幻觉的,一切都是它们说了算:它们听到、看到,就认为有;它们没有听到、看到,就认为没有。这是常人的逻辑,也就是我们的基本逻辑,也就是全人类、全部生命的简单逻辑。如果眼、耳、鼻、舌、身有错,要用怎样的办法来挽救呢?没法挽救。这时,即便使用最精密、最先进的仪器,还是需要用眼睛去观察。没有了眼、耳、鼻、舌、身,就没有办法认识事物。因为,一切的证据都来自于眼、耳、鼻、舌、身,假如它们有错的话,我们就毫无办法了。这就是常人的观点。

佛的般若波罗蜜多的观点是什么呢?虽然佛理解常人的观点,但是佛的观点已经超越了常人。佛说过:我不与世俗人争论,但世俗人会与我争论。这句话的意思是:世俗人看到的,佛也不说他们没有看到,他们是看到了,从世俗人眼睛的角度,佛可以理解这些存在的东西。但是,他们所看到的,并不一定存在;他们觉得不存在的,也不一定不存在。

如前所讲,我们认为一切有为法都是有生有灭的,而证据则来自于我们自己的眼、耳、鼻、舌、身,即使是上师或佛陀的教言,也要通过耳朵才能听闻,不然如何闻法呢?总而言之,如果不靠眼、耳、鼻、舌、身,我们是没有办法辨别事物存在或不存在的。而现在,我们却要通过佛的推理方法来推理观察。

(三)抉择法无我的逻辑

1.从因的角度去观察,抉择不生

从因的角度推理,叫做“破自他生因”。“破自他生”是指破除“自生”和“他生”,这种推理的逻辑叫做“因”。破自他生因也叫做金刚屑因。这种逻辑是如何推理的呢?

首先,要观察有无“自生”的可能。这是不可能的!平时,我们也不认为诸法是“自生”的。在外道中,有“自生”的观点,他们的依据是一个比喻:从太阳落山到第二天天明之前,虽然看不见太阳,但是,不是太阳不存在,太阳是存在的。他们认为,同样,在稻芽没有产生之前,仅仅是看不见稻芽而已,实际上它也是存在的。这是部分外道的观点,常人不这么认为,故也无须特别去破,这里主要是破“他生”。

很多人认为,“他生”是正确的。例如,我们认为稻种和稻芽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稻芽是他生的。下面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观察时同样没有教条可循。前面曾经讲过,佛教里没有教条。所谓教条,是指对于一个教派的观点和教义,不管是对是错,都要去相信。但佛教并不是这样的,那我们该如何观察呢?

如果诸法是“他生”的,就有一个明显的漏洞。例如,稻芽如果是因稻种而生的,那么它们的存在是同时的,还是有先有后呢?

如果是同时存在,就不对了。因为,这意味着因、果同时存在,即因存在时果也存在,果存在时因也存在。既然因存在的时候果(自己)已经成立了,因还须对果起什么作用吗?实际上,这个因是没有用的,即稻芽不因稻种而生。这种逻辑,我想大家都能够理解。

“同时存在”的概念是什么?即是指两个事物不是相互观待的,而是独自成立。若因和果是同时存在的,它们之间就根本不可能有因果的联系。“因”根本没有给“果”带来什么影响,怎么会是它的因呢?我们从小到大一直认为,有因有缘才有果。所以,因果同时存在是不对的。

不过,很少有人觉得因果是同时存在的,大多数人的观点是:明年长出来的稻芽,在今年的稻种上是不存在的,只有当温度、湿度等所有的条件具备以后,才会产生一个以前不存在的新稻芽。这是宏观世界中常人很粗陋的观点,而微观世界已经超越了常人的概念。当我们在最微观的世界中去观察时,会发现微观世界中的所有物质都是一刹那一刹那地生灭,第二刹那时,第一刹那已经不存在了;而第一刹那时,第二刹那还没有诞生,那么,所有的物质的存在都仅仅是一个刹那而已。

这一点,很多学物理的人都知道。量子物理中的测不准原理就是来自于此。测不准原理是指:对于一个非常小的粒子来说,它的速度和位置是无法同时测量的。如果它的位置可以确定,它的速度就无法测量;如果它的速度能够测量,它的位置又无法确定。因为,速度=距离÷时间,而距离=终点位置-起点位置,时间=终止时间-起始时间;可是,粒子没有时间的相续,仅仅是一刹那地存在,它的速度自然也就无法测量了。量子物理已经比较接近佛教的有些观点了,但佛教所讲更加细致入微。

在这样的微观世界中,所有的物质都是一刹那的存在。如果认为,在第一个刹那所有的因(条件)都具备以后,于第二个刹那果才产生,就意味着:在第一个刹那所有的条件,如温度、湿度、种子、土壤等都具足时,果还不存在;当第二个刹那果产生、存在的时候,所有的因却早已消失不在了,它们从来没有见过面。那么,“因”是怎样把它的“果”产生出来的呢?因存在时,假如果也存在,因就可能给果带来一些影响、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在果根本不存在的情况下,因又能影响谁、作用谁呢?仔细想想,因存在时,“果”就像虚空一样,“因”能对虚空起作用吗?不可能的!同样,既然因果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有前后次序,果存在的时候,因又不存在了,那因怎么起作用呢?这就像死人和活人,当一个人诞生之时,另一个人已经死了,那个死人能对这个活人做什么事吗?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二人根本无法见面。在微观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前后的两个物质不可能在一个时空中同时存在,既然不能在同一时空相遇,它们之间又怎么会产生因果关系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为何会产生宏观的事物呢?这叫做因缘和合。也就是说,在不观察时,一切都很好,可得的都能得到;但是,细微观察的时候,这一切都没有了存在的理由和证据,得不到因果的关系,那些平时认为非常实在的东西就开始在我们手中消失了。

经过以上分析,“他生”是不成立的。但是,只有在微观世界中才能这样推理。在宏观世界中,因果就像父亲和儿子一样是可以见面的,这是常人的观点。实际上,宏观世界中所谓的“因”“果”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因果关系。

“自生”不成立,“他生”也不成立,那么“自他共生”更不成立,除此之外,有没有第四种生呢?没有!由此可见,所有的物质是“不生”的。因果关系不是逻辑推理的结论,而是我们眼、耳、鼻、舌的结论。从眼、耳、鼻、舌的角度看,有因果的存在、有六道轮回、有学佛成佛……但是,通过逻辑推理,从非常微观的角度去看,这一切都不存在。

请大家好好思维一下,我们认为所有的物质是可以产生的,那么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呢?正式修行的时候,也如此推理,最后会深深地体会到万法无生。那时心就专注于“不生”的境界当中,并于此境界中安住下来。刚开始时,时间不会很长,只有几秒钟或一分钟。因为,还没有太大的能力,这个境界会很快消失。消失的时候,又重新开始观察物质是如何产生的。然后,又再次体会到它们是不生的,此时心又专注在这个境界当中。这叫做“不生”的修法。这样观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理解、体会佛所说的“不生”。

平时,我们明明看见一切有为法都是有生的,怎么会是“无生”呢?前面讲了,有为法的产生是我们的眼、耳、鼻、舌的观点和结论,“不生”则是超越了常人概念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观察与思维方法。

学化学的人更容易理解这些。当几种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的时候,会有新的气味或颜色产生。有些气味和颜色在原有的物质上是绝对没有的,但是,当它们和合之后就产生了新的物质,他们也不知道这些新物质是从何而来的。其实,这叫做因缘和合。万法都处在这样一张因缘的网里相互观待着,两个或更多的因素组合起来,就会产生一种新的因素。比如:为何能在完全没有红色的物质当中产生红色呢?为何能在毫无臭味的材料当中产生臭味呢?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无论怎样去寻找,都无法找到答案。“它就是这样产生的!还需要什么证据吗?”人们会这样回答。但是,这些都是我们眼、耳、鼻、舌的幻觉,佛告诉我们这一切叫做“因缘和合”。万法虽然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的眼、耳、鼻、舌却能感受到,佛说这叫做“如幻如梦”。

梦是什么呢?虽然我们在做梦时能看到、感受到梦境,但现实中却并不存在梦中所见的一切现象,所以梦是虚幻的。同理,我们眼、耳、鼻、舌的所触所及,若用种种方法去观察,就都是不存在的,故称宏观的一切现象都是如梦如幻的。这不只是一个观点,而且是一种修法,依此修行是可以证悟的,证悟之后就可以随时控制外境,以前已讲过很多例子。

这是我们讨论的第一个角度:观察因,抉择不生。

2.从物质本体的角度去观察,抉择不住

中观里抉择“不住”的推理方法,叫做“离一异因”,这相当重要,以前也曾讲过多次。所谓的不住,是指眼睛当下所见之物是不存在的。常人认为这句话很荒唐:我们的眼睛明明看见它的存在,为什么说不存在呢?要解释这种疑问,同样要区分二谛(即胜义谛和世俗谛),这点很重要。眼睛看见东西存在是世俗谛,是眼、耳、鼻、舌的结论。所谓的“不存在”不是指眼睛没有看到,眼睛是看到了!比如,做梦时所见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但这不是说没有做过梦,我们确实做梦了。同样,不是说眼睛没看见,我们的眼睛确实看见了它的存在,但它却是不存在的。

比如,将一块布分解成毛线、毛线分解成羊毛、羊毛分解成微尘、微尘分解成更小的微尘,再分解下去,最小的微尘是什么呢?所谓最小的微尘是指在微观世界中不能再分的粒子。为什么不能再分呢?如果要它成立就不能再分;如果无须成立它,要看透它究竟是什么,就要分到底。再分下去,连最小的微尘也不能成立。最后,这块布就消失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山河大地,包括人体等所有的物质,都是可以这样分解的,分解到最后都会消失的。这是我们佛教的理论,量子物理还没有达到此境界。

3.从果的角度去观察,抉择不灭

这种推理的逻辑叫做“破有无生因”。“因”是“逻辑”的别名,是指推理和抉择的工具。通过此“因”去观察,可以破“有无生”。何为“有无生”呢?比如,播下稻种之后可以发出稻芽,那么,稻种是产生了原“有”的稻芽,还是产生了从“无”中生有的稻芽呢?这叫做“有”“无”。我们要思维在稻芽发出的时候,是已经存在的稻芽产生出来了,还是以前不存在的稻芽现在产生出来了?也就是观察果的本体在果没有诞生之前是有还是无。不是说诞生之后的有无,而是说诞生之前的有无。

如果说果诞生之前是“有”,就是自生,一般人都不这样认为,实际上这也是不可能的。常人以为在果诞生之前它是不存在的,因缘和合后它就存在了。也就是说,在果诞生之前,因法存在的时候,果法是不存在的,是“无”。如果这样,因又是如何让果产生的呢?比如说:如果有树木的存在,斧头、锯子才可以去砍它、锯它;如果没有树木的话,拿斧头、锯子去砍什么、锯什么呢?因为树木不存在,这些工具就没有办法起作用。在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因绝对没有办法让果产生,果也无法看到因的存在,只是在因缘聚合之时果就出现了,因缘和合就是这样的。

很多人以为,农民种庄稼的时候只有因没有果。正因为没有果才要种庄稼,如果已经有了果,为什么还要种地呢?农民就无须种地了。正是种地之后的种种因缘,才使“没有的果”产生。但是,“没有的果”就像虚空一样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因又是如何让它诞生的呢?在极细微的微观世界中观察,只能说这一切都是自然的,没有一个因能让“没有的果”诞生。所以,果是不生的,不生就不可能存在,不存在就不可能消灭。这就像一个人若没有诞生,就不可能存活;若没有存活过,也就不可能有死亡一样。

(四)法无我的观修次第

修法时,我们闭着眼睛认真地思维之后,深深体会到一切法都是“不生、不住、不灭”的,眼识、耳识、鼻识等以前认为实有的东西实际上是没有的,然后心就专注在空性的境界当中,如前所讲,这叫做观修空性,对于初学者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观修只是静坐,虽然心里不起任何杂念的境界有可能保持很久,但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和意义。前面曾经提到过,动物冬眠的时间也很长,却没有什么功德。心里没有正知正见只是不起念头,则毫无意义可言。当我们深度睡眠的时候同样没有思维,人昏迷时也没有思维,可这些有什么作用呢?没有!在色界和无色界中,天人不是在一天两天,而是在很多劫当中都能不起一个杂念(学过《俱舍论》的人知道,“劫”是一个时间概念,就人类的时间而言,是难以统计的极其漫长的时间),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得到解脱。所以仅是追求静心这一点并无用处,还需要有正知正见。

对于初期的修行人来说,正知正见是通过思维而获得的。当然,学密宗的人通过气脉明点的修法或是大圆满的窍诀,也许无须通过如此复杂的思维就可以轻松地证悟。但是,这种轻松地证悟是需要条件的,要在修加行、积累资粮等众多因缘俱足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若因缘不具足也没有那么轻松,所以观修是非常重要的。

观修的含义是指,在没有空性感受的时候去思维,有了感受时就不再思维,心在这种境界当中安住下来,当境界消失的时候又去观察。通过中观的修法对空性有了较好的了解和体会后,再修大圆满的窍诀很快就可以证悟。因为,中观的修法已经为修大圆满铺路、奠基了。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除非是根机非常成熟的人,否则一般的人会因执著极其浓厚而很难在一刹那间证悟。仅仅通过中观的修法也是可以证悟的,但与密宗的窍诀相比,其速度是很慢的。

这些是中观抉择“法无我”的修法。“法无我”的修法在中观的论典里有很多,今天只是从因、果、本体这三个角度来抉择诸法不生、不灭、不住。不生不灭是物质的本体,是实在的;有生有灭是物质的现象,是虚幻的。但我们不能以空性为由而不取舍善恶因果,这是很大的错误;也不能以存在因果为由而执著不空,这同样是很大的错误。二谛必须圆融才谈得上是中观。

在人无我的修法里提到过,现在有些居士听到禅宗里面讲不执著,便对放生、念咒、拜佛、因果的取舍,统统说一句“不执著”(意思是可以不做这些)。“不执著”是最后的境界,现在我们怎么能够不执著呢!从前,和尚摩诃衍到西藏桑耶寺讲禅宗时就是说一切都不要执著。一些西藏人听信其言,导致寺内原有的供佛传统突然间断,佛像前居然已经断了供品。这种做法实在让很多有识之士难以接受,他们就迎请了噶玛拉西拉——一位印度的中观论师来与摩诃衍辩论。为什么要与他辩论呢?因为他不讲究次第,而只说一句“不执著”,这会误导很多初学者。

如果能够证悟,就可以不执著,但这是需要过程的;如果没有证悟,刚开始时就不执著于思维、修加行和因果的取舍,那么就如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所阐释的那样:如果“不执著”就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所有的众生在修行上都是不执著的,但他们却并没有解脱。所以,我们既不能堕“有边”,也不能堕“无边”。所谓堕“无边”,就是指听到禅宗讲的一些“不执著”“不可思不可言”,以及中观有关空性的字眼,就认为无须作因果的取舍,无须修行,无须做世俗的布施、持戒等。所谓堕“有边”,是指因为听说了佛、三宝、四谛、因果和轮回的存在,就认为一切是实在的、不空的。首先,我们不要堕二边,行中道;最后,就无所谓中道或二边,完全没有边执了。在达到这个境界时,就能够自由自在了;在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之前,我们还是不要让自己走这些边道。

在证悟空性之后,禅定时心就专注于空性,从此时的角度来看,一切都是不生、不灭的,但因为尚未成佛,还是会出定的。出定之后,依然有山河大地的存在,在这个境界里仍然要积累资粮、清净罪业、注重因果的取舍。如此修行,才能成佛有望。

(五)修法无我的作用

空性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断除“我执”,而且可以帮我们断除贪心、嗔心等烦恼障和一切所知障。一般来说,有贪心就修不净观,有嗔恨心就修慈心。可是,如果证悟了空性,贪心、嗔心就无须不净观和慈悲心来解决,空性就可以解决一切,它是一种综合的对治法。这是中观的修法,是思维和安住的交替:思维到感受至深时就静下来,再不思维,专注于此境界中直至感受消失,又开始新一轮的思维和安住,如是反复轮换,这是初期最好的空性修法。除非你们能在一刹那间证悟大圆满,否则空性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修上去的。这样修至少能够在心里播下殊胜的解脱种子,对治贪、嗔、痴和执著也有明显的作用。

汉地很多居士喜欢念诵《金刚经》《心经》《药师经》和《地藏经》,这当然很好。如果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帮助,无论是念经、烧香或拜佛都很殊胜,但最主要的是,如果没有出离心、菩提心及空性修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若要解脱,必须要修这些修法。

(六)结尾

对这些修法,我是用世俗的语言而非佛教术语来讲述的。如果用佛教的专有名词来讲,恐怕很多人会感觉陌生、难以通达,这样就没有意义了。但是,我讲述的所有内容,都来自于佛经和高僧大德的论典,而不是我擅自胡诌的。在这些方面,我不敢随意乱讲。

此前介绍的全部内容,已经具备了一条比较完整的解脱道路。如果一个人能真实依此去做,就基本上可以达到比较高的境界。如果不做,则即使学遍了三藏十二部经典,也不会对修行有太大帮助。修行是很重要的!

除了空性以外,有关出离心、菩提心的道理和修法,可以在同学、同事之间或居士当中互相讨论,也可以给不信佛的人讲一些皈依的利益和修行的必要。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虽然不算是传法,但在讨论或聊天时谈一些有意义的话题,于无形中会利益其他的众生,这是有必要的。其他的都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只有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才能解决。目前,绝大多数人仍处于修出离心和菩提心的阶段,不要着急去修空性。若是非常喜欢空性的人,也可以抽时间修一修。但我们现在主要应该修出离心和菩提心。

三、法无我的具体修法

(一)什么是法我

要精通“法无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法我”。“法”是何义呢?本来,轮回和涅槃的一切所知都叫做“法”,但在“人我”和“法我”分开以后,“法”的范围就缩小了一点。除了“自我”和“我所有见”(执著属于我的东西)以外的所有的有为法和无为法叫做“法”。“我”是什么意思呢?“人我”的“我”可解释为“自我”或“自己”。而“法我”的“我”不是此意,而是“实在”“实有”的意思。

在中观里有纷繁复杂的断除“法我”的具体方法,此处舍去复杂的,而只讲最具体的。

(二)证悟法无我(空性)的方法

所谓“最具体的”,是指从三个角度进行的推理:第一是观察“因”(指因果的“因”),抉择不生;第二是观察物质的本体,抉择不住;第三是观察“果”,抉择“不灭”。这样从三个角度进行观察以后,得到什么结论呢?就是“不生、不住、不灭”,这是三个关键的问题。

佛陀的《般若波罗蜜多经》和龙树菩萨的《中观六论》等经论告诉我们,诸法“不生”“不住”“不灭”。而我们却认为万事万物,包括人或者外界的山河大地,都是首先有产生的阶段,之后有存在的阶段,最终有消亡的阶段,即“有生”“有住”“有灭”,因此认为一切法都是存在的、实有的。

这是常人的观点,极其简单。他的证据来自于自身的眼、耳、鼻、舌、身,对于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所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就判断它存在。比如,当眼睛看到“蝉”的诞生、生长变化直至死亡的时候,我们就说:“蝉有生、有住、有灭。”又如,当敲击或吹奏某一乐器时,耳识就感觉到一种声音的产生;这种声音持续1分钟也好、1小时也好,都认为它仍然存在,这是住的阶段;最后它停止的时候,又认为这种声音消失了。实际上,外面存不存在这样一种声音呢?我们凡夫认为存在。因为我们听见了或者通过仪器看到了声波,这就是证据,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证据。而这些证据都来自于耳识和眼识。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认为它们是不会有幻觉的,一切都是它们说了算:它们听到、看到,就认为有;它们没有听到、看到,就认为没有。这是常人的逻辑,也就是我们的基本逻辑,也就是全人类、全部生命的简单逻辑。如果眼、耳、鼻、舌、身有错,要用怎样的办法来挽救呢?没法挽救。这时,即便使用最精密、最先进的仪器,还是需要用眼睛去观察。没有了眼、耳、鼻、舌、身,就没有办法认识事物。因为,一切的证据都来自于眼、耳、鼻、舌、身,假如它们有错的话,我们就毫无办法了。这就是常人的观点。

佛的般若波罗蜜多的观点是什么呢?虽然佛理解常人的观点,但是佛的观点已经超越了常人。佛说过:我不与世俗人争论,但世俗人会与我争论。这句话的意思是:世俗人看到的,佛也不说他们没有看到,他们是看到了,从世俗人眼睛的角度,佛可以理解这些存在的东西。但是,他们所看到的,并不一定存在;他们觉得不存在的,也不一定不存在。

如前所讲,我们认为一切有为法都是有生有灭的,而证据则来自于我们自己的眼、耳、鼻、舌、身,即使是上师或佛陀的教言,也要通过耳朵才能听闻,不然如何闻法呢?总而言之,如果不靠眼、耳、鼻、舌、身,我们是没有办法辨别事物存在或不存在的。而现在,我们却要通过佛的推理方法来推理观察。

(三)抉择法无我的逻辑

1.从因的角度去观察,抉择不生

从因的角度推理,叫做“破自他生因”。“破自他生”是指破除“自生”和“他生”,这种推理的逻辑叫做“因”。破自他生因也叫做金刚屑因。这种逻辑是如何推理的呢?

首先,要观察有无“自生”的可能。这是不可能的!平时,我们也不认为诸法是“自生”的。在外道中,有“自生”的观点,他们的依据是一个比喻:从太阳落山到第二天天明之前,虽然看不见太阳,但是,不是太阳不存在,太阳是存在的。他们认为,同样,在稻芽没有产生之前,仅仅是看不见稻芽而已,实际上它也是存在的。这是部分外道的观点,常人不这么认为,故也无须特别去破,这里主要是破“他生”。

很多人认为,“他生”是正确的。例如,我们认为稻种和稻芽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稻芽是他生的。下面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观察时同样没有教条可循。前面曾经讲过,佛教里没有教条。所谓教条,是指对于一个教派的观点和教义,不管是对是错,都要去相信。但佛教并不是这样的,那我们该如何观察呢?

如果诸法是“他生”的,就有一个明显的漏洞。例如,稻芽如果是因稻种而生的,那么它们的存在是同时的,还是有先有后呢?

如果是同时存在,就不对了。因为,这意味着因、果同时存在,即因存在时果也存在,果存在时因也存在。既然因存在的时候果(自己)已经成立了,因还须对果起什么作用吗?实际上,这个因是没有用的,即稻芽不因稻种而生。这种逻辑,我想大家都能够理解。

“同时存在”的概念是什么?即是指两个事物不是相互观待的,而是独自成立。若因和果是同时存在的,它们之间就根本不可能有因果的联系。“因”根本没有给“果”带来什么影响,怎么会是它的因呢?我们从小到大一直认为,有因有缘才有果。所以,因果同时存在是不对的。

不过,很少有人觉得因果是同时存在的,大多数人的观点是:明年长出来的稻芽,在今年的稻种上是不存在的,只有当温度、湿度等所有的条件具备以后,才会产生一个以前不存在的新稻芽。这是宏观世界中常人很粗陋的观点,而微观世界已经超越了常人的概念。当我们在最微观的世界中去观察时,会发现微观世界中的所有物质都是一刹那一刹那地生灭,第二刹那时,第一刹那已经不存在了;而第一刹那时,第二刹那还没有诞生,那么,所有的物质的存在都仅仅是一个刹那而已。

这一点,很多学物理的人都知道。量子物理中的测不准原理就是来自于此。测不准原理是指:对于一个非常小的粒子来说,它的速度和位置是无法同时测量的。如果它的位置可以确定,它的速度就无法测量;如果它的速度能够测量,它的位置又无法确定。因为,速度=距离÷时间,而距离=终点位置-起点位置,时间=终止时间-起始时间;可是,粒子没有时间的相续,仅仅是一刹那地存在,它的速度自然也就无法测量了。量子物理已经比较接近佛教的有些观点了,但佛教所讲更加细致入微。

在这样的微观世界中,所有的物质都是一刹那的存在。如果认为,在第一个刹那所有的因(条件)都具备以后,于第二个刹那果才产生,就意味着:在第一个刹那所有的条件,如温度、湿度、种子、土壤等都具足时,果还不存在;当第二个刹那果产生、存在的时候,所有的因却早已消失不在了,它们从来没有见过面。那么,“因”是怎样把它的“果”产生出来的呢?因存在时,假如果也存在,因就可能给果带来一些影响、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在果根本不存在的情况下,因又能影响谁、作用谁呢?仔细想想,因存在时,“果”就像虚空一样,“因”能对虚空起作用吗?不可能的!同样,既然因果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有前后次序,果存在的时候,因又不存在了,那因怎么起作用呢?这就像死人和活人,当一个人诞生之时,另一个人已经死了,那个死人能对这个活人做什么事吗?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二人根本无法见面。在微观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前后的两个物质不可能在一个时空中同时存在,既然不能在同一时空相遇,它们之间又怎么会产生因果关系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为何会产生宏观的事物呢?这叫做因缘和合。也就是说,在不观察时,一切都很好,可得的都能得到;但是,细微观察的时候,这一切都没有了存在的理由和证据,得不到因果的关系,那些平时认为非常实在的东西就开始在我们手中消失了。

经过以上分析,“他生”是不成立的。但是,只有在微观世界中才能这样推理。在宏观世界中,因果就像父亲和儿子一样是可以见面的,这是常人的观点。实际上,宏观世界中所谓的“因”“果”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因果关系。

“自生”不成立,“他生”也不成立,那么“自他共生”更不成立,除此之外,有没有第四种生呢?没有!由此可见,所有的物质是“不生”的。因果关系不是逻辑推理的结论,而是我们眼、耳、鼻、舌的结论。从眼、耳、鼻、舌的角度看,有因果的存在、有六道轮回、有学佛成佛……但是,通过逻辑推理,从非常微观的角度去看,这一切都不存在。

请大家好好思维一下,我们认为所有的物质是可以产生的,那么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呢?正式修行的时候,也如此推理,最后会深深地体会到万法无生。那时心就专注于“不生”的境界当中,并于此境界中安住下来。刚开始时,时间不会很长,只有几秒钟或一分钟。因为,还没有太大的能力,这个境界会很快消失。消失的时候,又重新开始观察物质是如何产生的。然后,又再次体会到它们是不生的,此时心又专注在这个境界当中。这叫做“不生”的修法。这样观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理解、体会佛所说的“不生”。

平时,我们明明看见一切有为法都是有生的,怎么会是“无生”呢?前面讲了,有为法的产生是我们的眼、耳、鼻、舌的观点和结论,“不生”则是超越了常人概念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观察与思维方法。

学化学的人更容易理解这些。当几种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的时候,会有新的气味或颜色产生。有些气味和颜色在原有的物质上是绝对没有的,但是,当它们和合之后就产生了新的物质,他们也不知道这些新物质是从何而来的。其实,这叫做因缘和合。万法都处在这样一张因缘的网里相互观待着,两个或更多的因素组合起来,就会产生一种新的因素。比如:为何能在完全没有红色的物质当中产生红色呢?为何能在毫无臭味的材料当中产生臭味呢?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无论怎样去寻找,都无法找到答案。“它就是这样产生的!还需要什么证据吗?”人们会这样回答。但是,这些都是我们眼、耳、鼻、舌的幻觉,佛告诉我们这一切叫做“因缘和合”。万法虽然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的眼、耳、鼻、舌却能感受到,佛说这叫做“如幻如梦”。

梦是什么呢?虽然我们在做梦时能看到、感受到梦境,但现实中却并不存在梦中所见的一切现象,所以梦是虚幻的。同理,我们眼、耳、鼻、舌的所触所及,若用种种方法去观察,就都是不存在的,故称宏观的一切现象都是如梦如幻的。这不只是一个观点,而且是一种修法,依此修行是可以证悟的,证悟之后就可以随时控制外境,以前已讲过很多例子。

这是我们讨论的第一个角度:观察因,抉择不生。

2.从物质本体的角度去观察,抉择不住

中观里抉择“不住”的推理方法,叫做“离一异因”,这相当重要,以前也曾讲过多次。所谓的不住,是指眼睛当下所见之物是不存在的。常人认为这句话很荒唐:我们的眼睛明明看见它的存在,为什么说不存在呢?要解释这种疑问,同样要区分二谛(即胜义谛和世俗谛),这点很重要。眼睛看见东西存在是世俗谛,是眼、耳、鼻、舌的结论。所谓的“不存在”不是指眼睛没有看到,眼睛是看到了!比如,做梦时所见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但这不是说没有做过梦,我们确实做梦了。同样,不是说眼睛没看见,我们的眼睛确实看见了它的存在,但它却是不存在的。

比如,将一块布分解成毛线、毛线分解成羊毛、羊毛分解成微尘、微尘分解成更小的微尘,再分解下去,最小的微尘是什么呢?所谓最小的微尘是指在微观世界中不能再分的粒子。为什么不能再分呢?如果要它成立就不能再分;如果无须成立它,要看透它究竟是什么,就要分到底。再分下去,连最小的微尘也不能成立。最后,这块布就消失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山河大地,包括人体等所有的物质,都是可以这样分解的,分解到最后都会消失的。这是我们佛教的理论,量子物理还没有达到此境界。

3.从果的角度去观察,抉择不灭

这种推理的逻辑叫做“破有无生因”。“因”是“逻辑”的别名,是指推理和抉择的工具。通过此“因”去观察,可以破“有无生”。何为“有无生”呢?比如,播下稻种之后可以发出稻芽,那么,稻种是产生了原“有”的稻芽,还是产生了从“无”中生有的稻芽呢?这叫做“有”“无”。我们要思维在稻芽发出的时候,是已经存在的稻芽产生出来了,还是以前不存在的稻芽现在产生出来了?也就是观察果的本体在果没有诞生之前是有还是无。不是说诞生之后的有无,而是说诞生之前的有无。

如果说果诞生之前是“有”,就是自生,一般人都不这样认为,实际上这也是不可能的。常人以为在果诞生之前它是不存在的,因缘和合后它就存在了。也就是说,在果诞生之前,因法存在的时候,果法是不存在的,是“无”。如果这样,因又是如何让果产生的呢?比如说:如果有树木的存在,斧头、锯子才可以去砍它、锯它;如果没有树木的话,拿斧头、锯子去砍什么、锯什么呢?因为树木不存在,这些工具就没有办法起作用。在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因绝对没有办法让果产生,果也无法看到因的存在,只是在因缘聚合之时果就出现了,因缘和合就是这样的。

很多人以为,农民种庄稼的时候只有因没有果。正因为没有果才要种庄稼,如果已经有了果,为什么还要种地呢?农民就无须种地了。正是种地之后的种种因缘,才使“没有的果”产生。但是,“没有的果”就像虚空一样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因又是如何让它诞生的呢?在极细微的微观世界中观察,只能说这一切都是自然的,没有一个因能让“没有的果”诞生。所以,果是不生的,不生就不可能存在,不存在就不可能消灭。这就像一个人若没有诞生,就不可能存活;若没有存活过,也就不可能有死亡一样。

(四)法无我的观修次第

修法时,我们闭着眼睛认真地思维之后,深深体会到一切法都是“不生、不住、不灭”的,眼识、耳识、鼻识等以前认为实有的东西实际上是没有的,然后心就专注在空性的境界当中,如前所讲,这叫做观修空性,对于初学者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观修只是静坐,虽然心里不起任何杂念的境界有可能保持很久,但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和意义。前面曾经提到过,动物冬眠的时间也很长,却没有什么功德。心里没有正知正见只是不起念头,则毫无意义可言。当我们深度睡眠的时候同样没有思维,人昏迷时也没有思维,可这些有什么作用呢?没有!在色界和无色界中,天人不是在一天两天,而是在很多劫当中都能不起一个杂念(学过《俱舍论》的人知道,“劫”是一个时间概念,就人类的时间而言,是难以统计的极其漫长的时间),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得到解脱。所以仅是追求静心这一点并无用处,还需要有正知正见。

对于初期的修行人来说,正知正见是通过思维而获得的。当然,学密宗的人通过气脉明点的修法或是大圆满的窍诀,也许无须通过如此复杂的思维就可以轻松地证悟。但是,这种轻松地证悟是需要条件的,要在修加行、积累资粮等众多因缘俱足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若因缘不具足也没有那么轻松,所以观修是非常重要的。

观修的含义是指,在没有空性感受的时候去思维,有了感受时就不再思维,心在这种境界当中安住下来,当境界消失的时候又去观察。通过中观的修法对空性有了较好的了解和体会后,再修大圆满的窍诀很快就可以证悟。因为,中观的修法已经为修大圆满铺路、奠基了。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除非是根机非常成熟的人,否则一般的人会因执著极其浓厚而很难在一刹那间证悟。仅仅通过中观的修法也是可以证悟的,但与密宗的窍诀相比,其速度是很慢的。

这些是中观抉择“法无我”的修法。“法无我”的修法在中观的论典里有很多,今天只是从因、果、本体这三个角度来抉择诸法不生、不灭、不住。不生不灭是物质的本体,是实在的;有生有灭是物质的现象,是虚幻的。但我们不能以空性为由而不取舍善恶因果,这是很大的错误;也不能以存在因果为由而执著不空,这同样是很大的错误。二谛必须圆融才谈得上是中观。

在人无我的修法里提到过,现在有些居士听到禅宗里面讲不执著,便对放生、念咒、拜佛、因果的取舍,统统说一句“不执著”(意思是可以不做这些)。“不执著”是最后的境界,现在我们怎么能够不执著呢!从前,和尚摩诃衍到西藏桑耶寺讲禅宗时就是说一切都不要执著。一些西藏人听信其言,导致寺内原有的供佛传统突然间断,佛像前居然已经断了供品。这种做法实在让很多有识之士难以接受,他们就迎请了噶玛拉西拉——一位印度的中观论师来与摩诃衍辩论。为什么要与他辩论呢?因为他不讲究次第,而只说一句“不执著”,这会误导很多初学者。

如果能够证悟,就可以不执著,但这是需要过程的;如果没有证悟,刚开始时就不执著于思维、修加行和因果的取舍,那么就如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所阐释的那样:如果“不执著”就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所有的众生在修行上都是不执著的,但他们却并没有解脱。所以,我们既不能堕“有边”,也不能堕“无边”。所谓堕“无边”,就是指听到禅宗讲的一些“不执著”“不可思不可言”,以及中观有关空性的字眼,就认为无须作因果的取舍,无须修行,无须做世俗的布施、持戒等。所谓堕“有边”,是指因为听说了佛、三宝、四谛、因果和轮回的存在,就认为一切是实在的、不空的。首先,我们不要堕二边,行中道;最后,就无所谓中道或二边,完全没有边执了。在达到这个境界时,就能够自由自在了;在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之前,我们还是不要让自己走这些边道。

在证悟空性之后,禅定时心就专注于空性,从此时的角度来看,一切都是不生、不灭的,但因为尚未成佛,还是会出定的。出定之后,依然有山河大地的存在,在这个境界里仍然要积累资粮、清净罪业、注重因果的取舍。如此修行,才能成佛有望。

(五)修法无我的作用

空性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断除“我执”,而且可以帮我们断除贪心、嗔心等烦恼障和一切所知障。一般来说,有贪心就修不净观,有嗔恨心就修慈心。可是,如果证悟了空性,贪心、嗔心就无须不净观和慈悲心来解决,空性就可以解决一切,它是一种综合的对治法。这是中观的修法,是思维和安住的交替:思维到感受至深时就静下来,再不思维,专注于此境界中直至感受消失,又开始新一轮的思维和安住,如是反复轮换,这是初期最好的空性修法。除非你们能在一刹那间证悟大圆满,否则空性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修上去的。这样修至少能够在心里播下殊胜的解脱种子,对治贪、嗔、痴和执著也有明显的作用。

汉地很多居士喜欢念诵《金刚经》《心经》《药师经》和《地藏经》,这当然很好。如果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帮助,无论是念经、烧香或拜佛都很殊胜,但最主要的是,如果没有出离心、菩提心及空性修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若要解脱,必须要修这些修法。

(六)结尾

对这些修法,我是用世俗的语言而非佛教术语来讲述的。如果用佛教的专有名词来讲,恐怕很多人会感觉陌生、难以通达,这样就没有意义了。但是,我讲述的所有内容,都来自于佛经和高僧大德的论典,而不是我擅自胡诌的。在这些方面,我不敢随意乱讲。

此前介绍的全部内容,已经具备了一条比较完整的解脱道路。如果一个人能真实依此去做,就基本上可以达到比较高的境界。如果不做,则即使学遍了三藏十二部经典,也不会对修行有太大帮助。修行是很重要的!

除了空性以外,有关出离心、菩提心的道理和修法,可以在同学、同事之间或居士当中互相讨论,也可以给不信佛的人讲一些皈依的利益和修行的必要。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虽然不算是传法,但在讨论或聊天时谈一些有意义的话题,于无形中会利益其他的众生,这是有必要的。其他的都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只有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才能解决。目前,绝大多数人仍处于修出离心和菩提心的阶段,不要着急去修空性。若是非常喜欢空性的人,也可以抽时间修一修。但我们现在主要应该修出离心和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