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缘起的修法

修行是学佛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虽然闻思也可以改变我们的观念,获得一些智慧,但它只能解决比较简单、浅层的问题,只有修行才能从根本上断除我们的烦恼。

一般情况下,修持任何大乘法门,如大圆满、大手印、禅宗等,都必须先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有了扎实的基础,才可以修缘起、空性等修法,这是正常的修行次第。不过缘起法有其特殊的效果,只要时间允许,修四加行和五加行的同时,也可以修缘起法。

修缘起法之前,要完整学习十二缘起的理论。闻思修不能脱节,先有适当的闻思,然后去修行,才是正确的做法。修缘起法的同时,还可以念缘起咒。缘起咒及翻译成中文的《缘起赞》,其含义即《佛说稻秆经》所说的内容。念缘起咒非常有功德,但重点还是要修缘起法。

(一)注意事项

具体修行时,无论打坐2小时还是半小时,都需要提前把该做的事情处理好,以免入坐后又中断去处理杂事。

打坐时间应该主要安排在白天,晚上也可以打坐,前提是保证足够的睡眠。有些人为了用功而减少睡眠,这是不行的,睡眠和饮食都是普通人所必需的。

对于没有打坐经验的初学者而言,可以每20分钟为一座,再慢慢增加时间。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修缘起法,也适用于其他修法。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人可以直接打坐一两个小时,有些修法也不必限于20分钟一座。

另外,闭关打坐的时候要注意,平时非常忙碌的人突然每天打坐8个、10个小时,效果不会很好,身体也无法适应,应该逐步增加打坐时间。以闭关一个月为例,可以把前五天、七天或十天作为适应期,第一天上午20分钟,下午20分钟,第二天、第三天慢慢增加。但是晚上要保证足够的睡眠,不能增加打坐时间。这样循序渐进,慢慢就可以达到打坐的时间要求。

上班族只能利用早晚打坐,也可以采用这个办法。一开始早晚各20分钟,乃至10分钟,第二天、第三天逐渐增加……最后,每天最好能达到1到2小时,早晚各1小时。假如晚上不方便,也可以早晨1小时到1.5小时。若能长期坚持,也是非常不错的。

增加时间的限度以自己的身体状况为准。正常的闭关是每天8到10个小时,再用功也可以增加。但是刚开始打坐的人,如果时间太长,身体会出现很多不适应,如头疼、发抖等,这时要减少打坐,严重的话可以停一两天。

此外,心特别散乱、昏沉,对打坐有排斥心理时,也不能强迫自己去打坐,否则效果更加不好。正确的做法是减少打坐时间,实在不行就休息几天,调整身体,等到不再排斥的时候再开始,也许需要一两天或两三天,视情况而定。

(二)具体修法

十二缘起的修法包含胜义谛和世俗谛的修法。胜义谛中,主要讲不生、不住、不灭,也就是空性的修法;世俗谛中,不仅有生、住、灭,而且生、住、灭都是有因有缘的,因缘聚合必定产生果,这是缘起的修法。

打坐的前期部分,毗卢七法、排污气、发心、祈祷佛菩萨等,与其他修法相同。接下来,先让心静一两分钟,什么都不想,然后开始思维。

1.世俗谛“缘起”的修法

(1)四种思维方式

世俗谛有四种思维方式。

第一,数目或顺序。按顺序数十二个缘起,就像数呼吸一样:第一,无明;第二,行;第三,识;等等。或者简单些,无明、行、识、名色……在心里默念,全神贯注地数。

第二,本体。思维十二个缘起的本体,比如什么是无明,什么是行,行有哪几种(福行、罪行、不动行),什么是识,等等。即“何者是无明?于此六界,起于一想、一合想、常想、坚牢想、不坏想”等内容。

第三,定义。思维十二缘起之间的定义,比如为什么叫无明,为什么叫行,等等,思维它们的命名缘由。即“大黑闇故,故名无明;造作故,名诸行;了别故,名识;相依故,名名色”等内容。

第四,分类。将十二缘起分为三组:一、烦恼支;二、业支;三、痛苦支。无明、爱属于烦恼;行、取、有属于业;其余的识至死亡七支属于痛苦。也可以分为前世、现世和来世三个阶段——无明和行是前世,生和老死是来世,其余八支是现世,从三世的角度去深入思维。简单地说,即由无明而产生欲望,由欲望而造业,由业引发后续的一切。亦可思维“有其四支,能摄十二因缘之法。云何为四?所谓无明、爱、业、识”等内容。

思维时务必全神贯注,这样会带来两个作用。第一,虽然这时候有念头,但念头很有规律;第二,心非常专注,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十二缘起上,不会随意地胡思乱想。

平时我们的念头极度散乱,从来没有被管理过,现在虽然有念头,但只让它规范地思考一件事情,这有助于心平静下来。因此十二缘起可以作为修寂止的方法,类似于数息法。

简单的数息法是数呼吸的数字,复杂一点的还要观察呼吸时气体的温度、颜色等。虽然有观察,但由于意识专注于一件事情,摒弃了其他杂念,因而属于寂止的修法。

通过思维十二缘起的关系,我们明白万事万物都有因有缘,处于因果循环之中,根本没有造物主;而且,通过把十二缘起划分为三世,我们了解到生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从而对前后世的存在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

(2)修行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这样反复思维时,会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虽然我们非常专心地数十二缘起,或思考它的顺序,但经常不是数错数字,就是搞乱顺序。这时候不要气馁,任何人刚开始修禅定时,杂念都特别多,这是阶段性的问题,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越来越好。

第二阶段:比之前有所进步,专心的时候不会再数错数字,也不会弄乱顺序,但是不专心时还会出错。

第三阶段:稍微注意时就不会出错,而且对十二缘起中与物质有关的部分记得非常清楚。如属于色蕴的衰老、死亡等,因为平时肉眼可见,所以观想得特别清楚。但对于肉眼不可见的、相对隐蔽的精神部分,如“名色”的“名”等,还不是很清晰。

第四阶段:达到对十二缘起非常娴熟的程度,无论物质的部分,还是精神的部分,心中都清清楚楚。意识在思考某一支缘起时,想停留多久就停留多久,哪怕半小时或一小时也不会生起任何杂念。进入这个阶段,修行就非常轻松了。由于心很平静的缘故,在思维某一个缘起时,只想安住在这上面,不想起念去修下一个,而且会感到十分愉悦,这就是所谓的禅悦。修持缘起法要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要修到这种感觉。

思维的时候,需要用上禅定的五个方法——安住心、摄住心、解住心(九住心中的前三个),以及正知、正念。修任何禅定都需要这些方法,修缘起法也不例外。具体内容已多次介绍过,大家可以参考相关资料。

(3)修缘起法的结果

①体会到轮回痛苦

坚持这样修持,最后我们无论行住坐卧,任何时候都能深深体会到四法印所说的诸法无常和轮回痛苦。所有生命都在十二缘起中轮转不息,一切都是无常。同时,生命从无明走到老死,伴随着“愁、叹、苦、忧、恼”,全部在讲轮回的痛苦。

其实轮回是否痛苦,完全由我们的心态决定。以凡夫的层次和身份在轮回中流转,肯定是痛苦的。因为生老病死和生活中的各种痛苦无法避免,我们的方法都是向外寻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然而,如果我们的级别提升到一地菩萨的高度,那么轮回就不再是痛苦,而是幸福快乐的。一地菩萨每分每秒都能度化无数众生,他们虽有生老病死,但没有生老病死的痛苦。对菩萨而言,他们在轮回里投生的时候,就像从一个花园到另一个花园游玩般自在。亦即《大乘经庄严论》所说:“观法如知幻,观生如入苑,若成若不成,惑苦皆无怖。”

哪怕没有达到一地菩萨的境界,只要具备一定的证悟,也可以轻松地超越痛苦。证悟以后,虽然同样有生老病死,生病时也有肉体上的疼痛,但根本不会像普通人一样,身体上稍微有点磨难就导致内心无比痛苦、绝望。所以我们一定要修行,修行最终会让轮回变成一个芬芳美丽的花园。

②建立全新的人生观

另外,通过修持十二缘起,我们还能建立全新的人生观。人生不仅仅只有这么几十年,无始至今我们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未来也有很长的路要走。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眼光会更长远,心胸会更开阔,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生活也变得比较轻松、自在。

这时候我们终于品尝到解脱的妙味。解脱不是一个神秘而遥遥无期的东西,全面、彻底的解脱是成佛,但部分、临时的解脱,当下在生活中就可以感受到。

我们拥有的智慧、开阔的心胸和长远的人生观,都得益于佛陀的教育,这就是佛度化众生的方法。当然,佛也有无形的加持力,但我们不能只靠加持。很多人自己不太用功,总是想找人帮他们念经、打卦,我建议他们去看看电影《长江七号》。想靠一个神秘的力量来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只有自己付出努力,才能感受到佛的加持和智慧的力量。

实际上,在身口意三门中,佛陀语言的事业是最广的。今天我们既看不见释迦牟尼佛的身体,也无法了解佛陀内在的智慧,能够看见、运用和消化的,就是其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这就是佛陀的教育事业,也是佛陀为我们指明的道路。只要我们在这条道路上学习并践行,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佛陀的加持。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这样才能最终证悟。此时不再觉得轮回是痛苦的,同时,对尚未证悟的众生会油然生起慈悲心。

2.胜义谛“性空”的修法

(1)思维自生、他生、自他俱生、无因生

虽然我们的感官感知到果是从因诞生的,佛经里也讲因果关系,但果究竟是怎么诞生的?是果让自己诞生,还是另一个事物让它诞生?这时候我们要静下来,全神贯注地思考这个问题。

前面讲过自生、他生、自他俱生、无因生四种思维角度。首先观察自生,如前所述,自生不符合常理,也存在逻辑上的问题。然后观察他生,多数人会觉得果是他生,但是无论从因果同时存在的角度观察,还是从因果前后存在的角度观察,都会发现果也不可能是他生。

自生和他生是最关键的思维角度。因为自他是对立的,矛盾对立的二者中间不可能有第三者。如果自生、他生都不成立,自他以外没有第三者、第四者,那更不可能是自他俱生,或者自他以外的东西让果诞生。

思维到位的话,我们就会对无生、不生不灭产生信心,深深地体会到因和缘永远没办法让果产生,根本不存在因果关系。感官看到的因果以及佛经讲的因果,都是在世俗谛的层面;在世俗生活中,当具备了因和缘的条件时,叫果的东西就会出现。除此之外,二者中间没有任何关联。这就是如幻如梦。

这就像魔术师的幻变。大家都会说,魔术师变出来的东西是假的。为什么?因为它没有来处,是突然出现的;也没有去处,魔术结束时就原地消失了。

当然,魔术也需要因和缘。比如魔术师变出一架飞机,这架飞机也是在具备某些条件后才出现的。另外,它和真实的飞机一样,看得见摸得着,也可以飞行。

深入观察时,会发现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既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一些事物具备的时候,另一个事物就莫名其妙地诞生了。世俗人把二者连接起来,称之为“因果”。是谁连接的呢?是我们的意识。肉眼并没有看到因发挥作用的过程和细节,它看不到这么细微的东西,但意识就认为二者是因果关系。

只要稍微深入一点,完全可以断定这个世界和魔术一样虚假,我们肉眼看到的因和缘,无法对果产生任何作用。从更深层次来讲,这就是不生不灭。

(2)深入观察微观世界的真相

深层次的不生不灭,能否说明现实生活的宏观世界也是不生不灭?完全可以。因为宏观世界的本质是微观世界,微观世界中获得的结果才是真实的结果。宏观世界是微观世界变化的产物,是微观世界的运动在我们眼中产生的一种现象。

在微观世界中观察时,根本无法建立因果关系,再深入的话,甚至连因和果自己都会消失。如此深入观察时,就强烈感觉到万法确实是不生不灭。一进入这个状态,我们就像来到外太空,失去东南西北的方向感。

在地球上,我们可以根据太阳、月亮的升落分辨方向,但在太空里无从判断。同样,宏观世界里一切都有因有果,非常真实,而进入微观世界时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一切正常的东西都变得不正常,甚至是荡然无存!就像我们用肉眼和显微镜分别看一张桌子,定会看到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所谓的自然规律、善恶因果等等,都仅仅存在于宏观世界。在微观世界中观察时,会发现果既不是自作,又不是他作,那这一切是谁作的呢?原来是没有人作!

微观世界也有很多层次,普通的微观世界之上,还有超微观世界,就像佛教有四个教派:小乘佛教的一切有部、经部,大乘佛教的唯识、中观。这四个教派各有自己的世俗谛和胜义谛,共有四个世俗谛和四个胜义谛,这八个观点就像楼梯的台阶一样逐级上升,最顶端是中观的胜义谛。

中观的胜义谛实际上是没有胜义谛的胜义谛。达到这个境界之前,虽然有很多胜义谛和世俗谛,但都是相对的真理,只有打破人类想象中的所有真理以后,才能找到绝对的真理。正如禅宗和般若波罗蜜多所说的“不可思、不可言”,意思是,真理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和语言范畴之外。

微观世界和超微观世界也是这样。大家都知道,肉眼看不见的世界,如原子、分子等,叫做微观世界。而界定微观世界和超微观世界则取决于显微镜的灵敏度。当所有粒子,包括能量全部消失的时候,才是最终极的微观世界。

在超微观世界,所有的因果关系根本不存在,这些只是宏观世界的想法和结论。那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到底哪一个真实?当然是微观世界。如前所述,宏观世界是微观世界的产物,我们看不到微观世界的真相,只能看到微观世界变质、变味后的产物。

通过中观的逻辑推理去深入思考,一定会明白:任何从因缘中产生、在宏观世界中显得非常真实的东西,其实和魔术师的变幻一模一样。这个世界确实是不生不灭、如幻如梦!若思维到位的话,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时候,我们至少在理论上有了非常好的空性概念,如果再进一步变成自己的体会,就是一种证悟。但这种证悟就像《入行论》智慧品中所说的,力度不是很大,不能一下子解决所有烦恼。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打坐、训练,增强其力度,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任何烦恼都可以迎刃而解。

(三)修“缘起性空”的作用

1.体悟到现空无别

通过世俗、胜义两种修法,我们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四个字——缘起性空。缘起并非我们看到的那样真实不虚,缘起就是性空;性空也不是一无所有,性空就是缘起。这就叫做现空无别或现空双运,胜义和世俗二谛无别。

有生和无生不矛盾,有灭和无灭不矛盾,存在和不存在也不矛盾……最后,我们的心达到无限的包容,所有的矛盾、对立都不复存在。就像一个人在五楼,另一个人在十楼,五楼的人不能接受十楼的人的观点,认为和自己的结论有矛盾;而十楼的人却不这么觉得,因为站在十楼的角度看,就会发现二者并不矛盾。

佛陀经常说“无二无别”,意思就是不矛盾。不生不灭、无因无缘和有生有灭、有因有缘不矛盾,这就是“缘起性空”的真实含义。确切体会到“缘起性空”这四个字的内容,就是证悟空性。虽然这个境界还有待提升,但从显宗的角度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证悟。

不过,像我们这样的功利主义者肯定会想,证悟了又怎么样,可以当饭吃吗?回答是肯定的。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多不开心,甚至抑郁症、焦虑症、孤独症等,原因就在于心里有烦恼。如果所有烦恼都断掉了,岂不是比饭更好、更有价值?所以,修行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实现一个自在、有意义的人生

修行到位的时候,我们照样可以去生活、工作,不同的是,过去我们把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名利,都看得太过真实;而现在明白这些都是不真实的、虚拟的,对个人的名利也就不那么看重了。

此时我们最在乎的,是让更多人明白这个道理。就像房间里有十个人都在做噩梦,其中有一个人醒了过来,发现原来那些恐怖的景象根本不存在,但其余同伴都还在梦里痛苦地挣扎。这时候他最想做的,就是唤醒这九个人。

尚未证悟时,我们在乎的根本不是利益众生,除了一些像特蕾莎修女这样非常有慈悲心的人,其他绝大多数人表面上做着慈善、利他,最终还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这一世的利益,就是为了下一世的利益。我们最在乎的,始终是自己的名利,尤其是眼前的利益。只不过这种自私隐藏得很深,不太容易发觉。

证悟以后,我们表面上并没有任何改变,照样生活、工作,但是内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彻底地改变了,在乎的事情也与过去截然不同。从此以后,我们特别想让所有人明白这些道理,把所有人从噩梦中唤醒。用佛教的话说,就是普度众生。

所以大乘佛教认为,证悟空性的智慧和慈悲心是相辅相成的:有慈悲心,就容易证悟空性;证悟空性后,慈悲心又会更加增长。

当我们达到这个层次,人生就获得了自在和意义。虽然表面上和普通人一样有生老病死,但对自己而言,根本没有这一切所带来的痛苦。不仅如此,此时所有的违缘都会变成助缘,所有的逆境都会变成顺境。就像蜡烛微弱的火焰,轻轻一阵风就能吹熄,而森林里燃烧的熊熊大火,风愈刮只会让它烧得愈猛厉!

(四)修行的重要性

学佛的过程中,有两个最难度过的关键时期:一是对佛法理论一知半解之时,觉得学佛就是积德行善、烧香拜佛,内心半信半疑,经常打不起精神深入学习,偶尔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才会去求一求、拜一拜佛,平时并没有真正把佛法当作自己的信仰。另一个时期,就是当理论知识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很多道理都能明白,但内心却没有获得真实的体会时,这时也会感到茫然、困惑。

一旦突破了这两个难关,我们就能越来越轻松地消灭内心的各种烦恼,获得真正的轻松、自由,幸福感也油然而生。那时,我们就会对修行越来越感兴趣。

我们还没有把修行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什么东西最有价值呢?相信大家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钱!大概只有极少数人才会说出其他答案。

这一点可以理解,没有钱,人们的生活也难以为继。但人生在世,钱不是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除了财富和名誉以外,还有更高级、更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们追求。世界上有多少人终日忙碌奔波,终其一生都从未想过要探寻生命的意义;而我们现在有福报值遇佛法,拥有了探索的机会,如果没有珍惜这次的福报机缘,实在令人扼腕。

所以,虽然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面对,但一定要给自己留一点修行的时间,想想这些佛法告诉我们的道理,这个世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佛说稻秆经》中说的是真的吗?如果是,那我以后该怎么办?希望大家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在思考过程中,如果有疑惑或其他观点,可以与道友们共同讨论。佛教是十分鼓励提出疑问、相互辩论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我们的心田播下一颗智慧的种子,并终将收获智慧的果实。

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天安排一定时间打坐修行,一小时、两小时,甚至半小时、20分钟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努力,这样才能将理论转化为行为。

修行带来的改变,就像喝水可以解渴、吃东西可以填饱肚子一样真实。喝水,别人看得到,而解渴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同样,当修行达到一定程度,自己的内心是非常清楚的,这个感受就跟现实生活中物质带来的感受一样真实。

很多不了解修行的人,觉得只有物质是真实的,精神上的修行很虚幻,这是因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如果亲自修行,就会发现修行和物质带来的感受是同样的。

修行并不需要具备某种外在的条件,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佛,每个人都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佛方法。虽然很多大成就者,如米拉日巴大师等,都是在非常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修行的,但并非所有人都要这样,大家在安享富足生活的同时也一样可以修行。艰苦也好,富裕也罢,关键是要修行,这是最重要的!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证悟“缘起性空”的境界!

七、十二缘起的修法

修行是学佛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虽然闻思也可以改变我们的观念,获得一些智慧,但它只能解决比较简单、浅层的问题,只有修行才能从根本上断除我们的烦恼。

一般情况下,修持任何大乘法门,如大圆满、大手印、禅宗等,都必须先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有了扎实的基础,才可以修缘起、空性等修法,这是正常的修行次第。不过缘起法有其特殊的效果,只要时间允许,修四加行和五加行的同时,也可以修缘起法。

修缘起法之前,要完整学习十二缘起的理论。闻思修不能脱节,先有适当的闻思,然后去修行,才是正确的做法。修缘起法的同时,还可以念缘起咒。缘起咒及翻译成中文的《缘起赞》,其含义即《佛说稻秆经》所说的内容。念缘起咒非常有功德,但重点还是要修缘起法。

(一)注意事项

具体修行时,无论打坐2小时还是半小时,都需要提前把该做的事情处理好,以免入坐后又中断去处理杂事。

打坐时间应该主要安排在白天,晚上也可以打坐,前提是保证足够的睡眠。有些人为了用功而减少睡眠,这是不行的,睡眠和饮食都是普通人所必需的。

对于没有打坐经验的初学者而言,可以每20分钟为一座,再慢慢增加时间。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修缘起法,也适用于其他修法。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人可以直接打坐一两个小时,有些修法也不必限于20分钟一座。

另外,闭关打坐的时候要注意,平时非常忙碌的人突然每天打坐8个、10个小时,效果不会很好,身体也无法适应,应该逐步增加打坐时间。以闭关一个月为例,可以把前五天、七天或十天作为适应期,第一天上午20分钟,下午20分钟,第二天、第三天慢慢增加。但是晚上要保证足够的睡眠,不能增加打坐时间。这样循序渐进,慢慢就可以达到打坐的时间要求。

上班族只能利用早晚打坐,也可以采用这个办法。一开始早晚各20分钟,乃至10分钟,第二天、第三天逐渐增加……最后,每天最好能达到1到2小时,早晚各1小时。假如晚上不方便,也可以早晨1小时到1.5小时。若能长期坚持,也是非常不错的。

增加时间的限度以自己的身体状况为准。正常的闭关是每天8到10个小时,再用功也可以增加。但是刚开始打坐的人,如果时间太长,身体会出现很多不适应,如头疼、发抖等,这时要减少打坐,严重的话可以停一两天。

此外,心特别散乱、昏沉,对打坐有排斥心理时,也不能强迫自己去打坐,否则效果更加不好。正确的做法是减少打坐时间,实在不行就休息几天,调整身体,等到不再排斥的时候再开始,也许需要一两天或两三天,视情况而定。

(二)具体修法

十二缘起的修法包含胜义谛和世俗谛的修法。胜义谛中,主要讲不生、不住、不灭,也就是空性的修法;世俗谛中,不仅有生、住、灭,而且生、住、灭都是有因有缘的,因缘聚合必定产生果,这是缘起的修法。

打坐的前期部分,毗卢七法、排污气、发心、祈祷佛菩萨等,与其他修法相同。接下来,先让心静一两分钟,什么都不想,然后开始思维。

1.世俗谛“缘起”的修法

(1)四种思维方式

世俗谛有四种思维方式。

第一,数目或顺序。按顺序数十二个缘起,就像数呼吸一样:第一,无明;第二,行;第三,识;等等。或者简单些,无明、行、识、名色……在心里默念,全神贯注地数。

第二,本体。思维十二个缘起的本体,比如什么是无明,什么是行,行有哪几种(福行、罪行、不动行),什么是识,等等。即“何者是无明?于此六界,起于一想、一合想、常想、坚牢想、不坏想”等内容。

第三,定义。思维十二缘起之间的定义,比如为什么叫无明,为什么叫行,等等,思维它们的命名缘由。即“大黑闇故,故名无明;造作故,名诸行;了别故,名识;相依故,名名色”等内容。

第四,分类。将十二缘起分为三组:一、烦恼支;二、业支;三、痛苦支。无明、爱属于烦恼;行、取、有属于业;其余的识至死亡七支属于痛苦。也可以分为前世、现世和来世三个阶段——无明和行是前世,生和老死是来世,其余八支是现世,从三世的角度去深入思维。简单地说,即由无明而产生欲望,由欲望而造业,由业引发后续的一切。亦可思维“有其四支,能摄十二因缘之法。云何为四?所谓无明、爱、业、识”等内容。

思维时务必全神贯注,这样会带来两个作用。第一,虽然这时候有念头,但念头很有规律;第二,心非常专注,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十二缘起上,不会随意地胡思乱想。

平时我们的念头极度散乱,从来没有被管理过,现在虽然有念头,但只让它规范地思考一件事情,这有助于心平静下来。因此十二缘起可以作为修寂止的方法,类似于数息法。

简单的数息法是数呼吸的数字,复杂一点的还要观察呼吸时气体的温度、颜色等。虽然有观察,但由于意识专注于一件事情,摒弃了其他杂念,因而属于寂止的修法。

通过思维十二缘起的关系,我们明白万事万物都有因有缘,处于因果循环之中,根本没有造物主;而且,通过把十二缘起划分为三世,我们了解到生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从而对前后世的存在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

(2)修行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这样反复思维时,会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虽然我们非常专心地数十二缘起,或思考它的顺序,但经常不是数错数字,就是搞乱顺序。这时候不要气馁,任何人刚开始修禅定时,杂念都特别多,这是阶段性的问题,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越来越好。

第二阶段:比之前有所进步,专心的时候不会再数错数字,也不会弄乱顺序,但是不专心时还会出错。

第三阶段:稍微注意时就不会出错,而且对十二缘起中与物质有关的部分记得非常清楚。如属于色蕴的衰老、死亡等,因为平时肉眼可见,所以观想得特别清楚。但对于肉眼不可见的、相对隐蔽的精神部分,如“名色”的“名”等,还不是很清晰。

第四阶段:达到对十二缘起非常娴熟的程度,无论物质的部分,还是精神的部分,心中都清清楚楚。意识在思考某一支缘起时,想停留多久就停留多久,哪怕半小时或一小时也不会生起任何杂念。进入这个阶段,修行就非常轻松了。由于心很平静的缘故,在思维某一个缘起时,只想安住在这上面,不想起念去修下一个,而且会感到十分愉悦,这就是所谓的禅悦。修持缘起法要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要修到这种感觉。

思维的时候,需要用上禅定的五个方法——安住心、摄住心、解住心(九住心中的前三个),以及正知、正念。修任何禅定都需要这些方法,修缘起法也不例外。具体内容已多次介绍过,大家可以参考相关资料。

(3)修缘起法的结果

①体会到轮回痛苦

坚持这样修持,最后我们无论行住坐卧,任何时候都能深深体会到四法印所说的诸法无常和轮回痛苦。所有生命都在十二缘起中轮转不息,一切都是无常。同时,生命从无明走到老死,伴随着“愁、叹、苦、忧、恼”,全部在讲轮回的痛苦。

其实轮回是否痛苦,完全由我们的心态决定。以凡夫的层次和身份在轮回中流转,肯定是痛苦的。因为生老病死和生活中的各种痛苦无法避免,我们的方法都是向外寻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然而,如果我们的级别提升到一地菩萨的高度,那么轮回就不再是痛苦,而是幸福快乐的。一地菩萨每分每秒都能度化无数众生,他们虽有生老病死,但没有生老病死的痛苦。对菩萨而言,他们在轮回里投生的时候,就像从一个花园到另一个花园游玩般自在。亦即《大乘经庄严论》所说:“观法如知幻,观生如入苑,若成若不成,惑苦皆无怖。”

哪怕没有达到一地菩萨的境界,只要具备一定的证悟,也可以轻松地超越痛苦。证悟以后,虽然同样有生老病死,生病时也有肉体上的疼痛,但根本不会像普通人一样,身体上稍微有点磨难就导致内心无比痛苦、绝望。所以我们一定要修行,修行最终会让轮回变成一个芬芳美丽的花园。

②建立全新的人生观

另外,通过修持十二缘起,我们还能建立全新的人生观。人生不仅仅只有这么几十年,无始至今我们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未来也有很长的路要走。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眼光会更长远,心胸会更开阔,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生活也变得比较轻松、自在。

这时候我们终于品尝到解脱的妙味。解脱不是一个神秘而遥遥无期的东西,全面、彻底的解脱是成佛,但部分、临时的解脱,当下在生活中就可以感受到。

我们拥有的智慧、开阔的心胸和长远的人生观,都得益于佛陀的教育,这就是佛度化众生的方法。当然,佛也有无形的加持力,但我们不能只靠加持。很多人自己不太用功,总是想找人帮他们念经、打卦,我建议他们去看看电影《长江七号》。想靠一个神秘的力量来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只有自己付出努力,才能感受到佛的加持和智慧的力量。

实际上,在身口意三门中,佛陀语言的事业是最广的。今天我们既看不见释迦牟尼佛的身体,也无法了解佛陀内在的智慧,能够看见、运用和消化的,就是其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这就是佛陀的教育事业,也是佛陀为我们指明的道路。只要我们在这条道路上学习并践行,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佛陀的加持。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这样才能最终证悟。此时不再觉得轮回是痛苦的,同时,对尚未证悟的众生会油然生起慈悲心。

2.胜义谛“性空”的修法

(1)思维自生、他生、自他俱生、无因生

虽然我们的感官感知到果是从因诞生的,佛经里也讲因果关系,但果究竟是怎么诞生的?是果让自己诞生,还是另一个事物让它诞生?这时候我们要静下来,全神贯注地思考这个问题。

前面讲过自生、他生、自他俱生、无因生四种思维角度。首先观察自生,如前所述,自生不符合常理,也存在逻辑上的问题。然后观察他生,多数人会觉得果是他生,但是无论从因果同时存在的角度观察,还是从因果前后存在的角度观察,都会发现果也不可能是他生。

自生和他生是最关键的思维角度。因为自他是对立的,矛盾对立的二者中间不可能有第三者。如果自生、他生都不成立,自他以外没有第三者、第四者,那更不可能是自他俱生,或者自他以外的东西让果诞生。

思维到位的话,我们就会对无生、不生不灭产生信心,深深地体会到因和缘永远没办法让果产生,根本不存在因果关系。感官看到的因果以及佛经讲的因果,都是在世俗谛的层面;在世俗生活中,当具备了因和缘的条件时,叫果的东西就会出现。除此之外,二者中间没有任何关联。这就是如幻如梦。

这就像魔术师的幻变。大家都会说,魔术师变出来的东西是假的。为什么?因为它没有来处,是突然出现的;也没有去处,魔术结束时就原地消失了。

当然,魔术也需要因和缘。比如魔术师变出一架飞机,这架飞机也是在具备某些条件后才出现的。另外,它和真实的飞机一样,看得见摸得着,也可以飞行。

深入观察时,会发现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既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一些事物具备的时候,另一个事物就莫名其妙地诞生了。世俗人把二者连接起来,称之为“因果”。是谁连接的呢?是我们的意识。肉眼并没有看到因发挥作用的过程和细节,它看不到这么细微的东西,但意识就认为二者是因果关系。

只要稍微深入一点,完全可以断定这个世界和魔术一样虚假,我们肉眼看到的因和缘,无法对果产生任何作用。从更深层次来讲,这就是不生不灭。

(2)深入观察微观世界的真相

深层次的不生不灭,能否说明现实生活的宏观世界也是不生不灭?完全可以。因为宏观世界的本质是微观世界,微观世界中获得的结果才是真实的结果。宏观世界是微观世界变化的产物,是微观世界的运动在我们眼中产生的一种现象。

在微观世界中观察时,根本无法建立因果关系,再深入的话,甚至连因和果自己都会消失。如此深入观察时,就强烈感觉到万法确实是不生不灭。一进入这个状态,我们就像来到外太空,失去东南西北的方向感。

在地球上,我们可以根据太阳、月亮的升落分辨方向,但在太空里无从判断。同样,宏观世界里一切都有因有果,非常真实,而进入微观世界时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一切正常的东西都变得不正常,甚至是荡然无存!就像我们用肉眼和显微镜分别看一张桌子,定会看到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所谓的自然规律、善恶因果等等,都仅仅存在于宏观世界。在微观世界中观察时,会发现果既不是自作,又不是他作,那这一切是谁作的呢?原来是没有人作!

微观世界也有很多层次,普通的微观世界之上,还有超微观世界,就像佛教有四个教派:小乘佛教的一切有部、经部,大乘佛教的唯识、中观。这四个教派各有自己的世俗谛和胜义谛,共有四个世俗谛和四个胜义谛,这八个观点就像楼梯的台阶一样逐级上升,最顶端是中观的胜义谛。

中观的胜义谛实际上是没有胜义谛的胜义谛。达到这个境界之前,虽然有很多胜义谛和世俗谛,但都是相对的真理,只有打破人类想象中的所有真理以后,才能找到绝对的真理。正如禅宗和般若波罗蜜多所说的“不可思、不可言”,意思是,真理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和语言范畴之外。

微观世界和超微观世界也是这样。大家都知道,肉眼看不见的世界,如原子、分子等,叫做微观世界。而界定微观世界和超微观世界则取决于显微镜的灵敏度。当所有粒子,包括能量全部消失的时候,才是最终极的微观世界。

在超微观世界,所有的因果关系根本不存在,这些只是宏观世界的想法和结论。那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到底哪一个真实?当然是微观世界。如前所述,宏观世界是微观世界的产物,我们看不到微观世界的真相,只能看到微观世界变质、变味后的产物。

通过中观的逻辑推理去深入思考,一定会明白:任何从因缘中产生、在宏观世界中显得非常真实的东西,其实和魔术师的变幻一模一样。这个世界确实是不生不灭、如幻如梦!若思维到位的话,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时候,我们至少在理论上有了非常好的空性概念,如果再进一步变成自己的体会,就是一种证悟。但这种证悟就像《入行论》智慧品中所说的,力度不是很大,不能一下子解决所有烦恼。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打坐、训练,增强其力度,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任何烦恼都可以迎刃而解。

(三)修“缘起性空”的作用

1.体悟到现空无别

通过世俗、胜义两种修法,我们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四个字——缘起性空。缘起并非我们看到的那样真实不虚,缘起就是性空;性空也不是一无所有,性空就是缘起。这就叫做现空无别或现空双运,胜义和世俗二谛无别。

有生和无生不矛盾,有灭和无灭不矛盾,存在和不存在也不矛盾……最后,我们的心达到无限的包容,所有的矛盾、对立都不复存在。就像一个人在五楼,另一个人在十楼,五楼的人不能接受十楼的人的观点,认为和自己的结论有矛盾;而十楼的人却不这么觉得,因为站在十楼的角度看,就会发现二者并不矛盾。

佛陀经常说“无二无别”,意思就是不矛盾。不生不灭、无因无缘和有生有灭、有因有缘不矛盾,这就是“缘起性空”的真实含义。确切体会到“缘起性空”这四个字的内容,就是证悟空性。虽然这个境界还有待提升,但从显宗的角度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证悟。

不过,像我们这样的功利主义者肯定会想,证悟了又怎么样,可以当饭吃吗?回答是肯定的。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多不开心,甚至抑郁症、焦虑症、孤独症等,原因就在于心里有烦恼。如果所有烦恼都断掉了,岂不是比饭更好、更有价值?所以,修行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实现一个自在、有意义的人生

修行到位的时候,我们照样可以去生活、工作,不同的是,过去我们把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名利,都看得太过真实;而现在明白这些都是不真实的、虚拟的,对个人的名利也就不那么看重了。

此时我们最在乎的,是让更多人明白这个道理。就像房间里有十个人都在做噩梦,其中有一个人醒了过来,发现原来那些恐怖的景象根本不存在,但其余同伴都还在梦里痛苦地挣扎。这时候他最想做的,就是唤醒这九个人。

尚未证悟时,我们在乎的根本不是利益众生,除了一些像特蕾莎修女这样非常有慈悲心的人,其他绝大多数人表面上做着慈善、利他,最终还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这一世的利益,就是为了下一世的利益。我们最在乎的,始终是自己的名利,尤其是眼前的利益。只不过这种自私隐藏得很深,不太容易发觉。

证悟以后,我们表面上并没有任何改变,照样生活、工作,但是内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彻底地改变了,在乎的事情也与过去截然不同。从此以后,我们特别想让所有人明白这些道理,把所有人从噩梦中唤醒。用佛教的话说,就是普度众生。

所以大乘佛教认为,证悟空性的智慧和慈悲心是相辅相成的:有慈悲心,就容易证悟空性;证悟空性后,慈悲心又会更加增长。

当我们达到这个层次,人生就获得了自在和意义。虽然表面上和普通人一样有生老病死,但对自己而言,根本没有这一切所带来的痛苦。不仅如此,此时所有的违缘都会变成助缘,所有的逆境都会变成顺境。就像蜡烛微弱的火焰,轻轻一阵风就能吹熄,而森林里燃烧的熊熊大火,风愈刮只会让它烧得愈猛厉!

(四)修行的重要性

学佛的过程中,有两个最难度过的关键时期:一是对佛法理论一知半解之时,觉得学佛就是积德行善、烧香拜佛,内心半信半疑,经常打不起精神深入学习,偶尔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才会去求一求、拜一拜佛,平时并没有真正把佛法当作自己的信仰。另一个时期,就是当理论知识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很多道理都能明白,但内心却没有获得真实的体会时,这时也会感到茫然、困惑。

一旦突破了这两个难关,我们就能越来越轻松地消灭内心的各种烦恼,获得真正的轻松、自由,幸福感也油然而生。那时,我们就会对修行越来越感兴趣。

我们还没有把修行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什么东西最有价值呢?相信大家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钱!大概只有极少数人才会说出其他答案。

这一点可以理解,没有钱,人们的生活也难以为继。但人生在世,钱不是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除了财富和名誉以外,还有更高级、更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们追求。世界上有多少人终日忙碌奔波,终其一生都从未想过要探寻生命的意义;而我们现在有福报值遇佛法,拥有了探索的机会,如果没有珍惜这次的福报机缘,实在令人扼腕。

所以,虽然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面对,但一定要给自己留一点修行的时间,想想这些佛法告诉我们的道理,这个世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佛说稻秆经》中说的是真的吗?如果是,那我以后该怎么办?希望大家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在思考过程中,如果有疑惑或其他观点,可以与道友们共同讨论。佛教是十分鼓励提出疑问、相互辩论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我们的心田播下一颗智慧的种子,并终将收获智慧的果实。

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天安排一定时间打坐修行,一小时、两小时,甚至半小时、20分钟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努力,这样才能将理论转化为行为。

修行带来的改变,就像喝水可以解渴、吃东西可以填饱肚子一样真实。喝水,别人看得到,而解渴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同样,当修行达到一定程度,自己的内心是非常清楚的,这个感受就跟现实生活中物质带来的感受一样真实。

很多不了解修行的人,觉得只有物质是真实的,精神上的修行很虚幻,这是因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如果亲自修行,就会发现修行和物质带来的感受是同样的。

修行并不需要具备某种外在的条件,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佛,每个人都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佛方法。虽然很多大成就者,如米拉日巴大师等,都是在非常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修行的,但并非所有人都要这样,大家在安享富足生活的同时也一样可以修行。艰苦也好,富裕也罢,关键是要修行,这是最重要的!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证悟“缘起性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