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灯·问道》“放生篇”第2期

 

H  观众朋友们好,欢迎再次到《慧灯·问道》节目当中来。上期节目当中,慈诚罗珠堪布为大家解答了关于放生的一系列问题。由于大家对放生的问题还保持着一个持续热烈的关注,那么这期节目,我们继续就这个放生的话题,请堪布来为大家答疑解惑。看看哪位观众?哇,已经有人一马当先地举起手来。来,这位观众。

 

1

 

堪布,您好!现在有一些人认为,放生是一种赶时髦的行为,还有人因此就对放生不屑一顾。您对这种观点有什么看法?

A  放生是一个时髦,这个有点不对吧!我不认为放生就是一个时髦。放生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时候,佛就已经讲过了,而且在佛教里面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放生对自己修慈悲心也好,挽救别人或者其他生命的痛苦也好,给其他生命带来实实在在的快乐和幸福也好,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讲,它都不是一个时髦,我觉得它是很有意义的。如果懂得了这一点,就应该去参加,应该去做。

H  还是看自己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赶时髦这么做的话,可能在放生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科学的做法。

A  是,也可以这么说。现在佛教的一些东西,确实是走向了形式化,也可以说是时髦,说得更难听一点的话就是商业化,这种情况也是很多的。关于这些,到底是时髦还是其他什么,还要看自己怎么做、怎么看,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跟这些都有关系。但放生本身不是时髦。

 

2

 

堪布,您好!我有一个困扰,就是我挺喜欢放生的,但是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他们并不理解和支持。有时候我也想带着他们一起去放生,但是他们好像不太感兴趣,所以请堪布开示一下,我怎么去跟他们解释?还有放生的功德到底是什么呢?

A  我想这个不仅仅是放生,比如说我们学佛、修行、吃素等,家人、朋友或者是社会上其他人对此都有些不理解。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我觉得这应该也属于正常的范围。我们要把所有人的价值观都统一起来,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个家庭里,不同成员的价值观要统一也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如果他们实在不能接受的话,希望他们尊重就好了。同时,你也要尊重他们的一些行为,比如说他们不吃素、不放生、不学佛的话,你也要尊重他们的想法、他们的选择。然后你可以希望或者是要求他们,不要过度地干预你吃素、放生等的行为。因为这些都是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是个人的事情,所以朋友之间也好,家庭成员之间也好,大家相互尊重、不干预,这样就可以了。

放生有什么样的功德?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放生?放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个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事情。从佛教的因果角度来讲,放生有它的直接效果。所谓的善恶因果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做任何一个事情,当好的、不好的事情结束后,从表面上看这个事情基本上就过去了,我们看不到它留下什么东西。除非是像犯法的行为,如果被发现了就会有法律的惩罚,除此之外,一般的事情过了就过了,我们看不到太多它留下来的一些影响。但是从因果的角度来讲,比如说,我们去放生了或者是杀生了,表面上我们看到的就是:放生——这个生命获得了自由,杀生——这个生命结束了,就这么简单,看不到其他的。但是这个行为就会在我们的意识里面播下一个能量、一个种子。总有一天,当机缘成熟的时候,这个能量或者这个种子就会发挥它的作用,这个时候果报就会现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你做了什么事情,就会得什么果报。

这个世界上,我们很多人是不相信因果、不接受佛教因果观念的,因为我们看不到因果。但是从大的方面来讲,佛教的因果道理,其实我们已经是承认了的。比如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不会得豆,种豆也不会得瓜。做了什么事情,就会得什么果报,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不是人为的。在大的范围当中我们承认了因果以后,在某一件事情上面,因果也是成立的。比如形式逻辑讲大前提、小前提,最后就是结论。假如大前提是:万事万物的因果规律是相同的,有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在大自然当中,所有的这些自然规律都是这样,这是我们的总结。那么古人的总结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说明,万事万物都是这样,做什么样的事就得什么样的果,这个是大前提。在这个大前提下面,我们已经接受了这个观念。接下来就是小前提,把这个道理放在一个小的范围内,也就是某一件事情的时候,除非我们有了一个其他的说法或者其他有强大说服力的证据,否则的话,如果万事万物都是这样,那么就没有理由去说善恶因果不是这样。

如果认为,虽然万事万物是在遵循这样的规律运行,但善恶因果不是,它是一个特殊的例外,那我们要说出理由,它为什么是这样、你怎么知道它不是这样、它为什么没有按照万事万物的规律运转。除非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否则的话,我们就只能接受这个观念了,这个就叫作善恶因果。

那么放生的果报是什么呢?放生了以后,第一会长寿,第二会健康,这是它的直接果报,也是放生主要的功德。比如说,我们去帮助一个人,为他付出了以后,有可能我们有一天会收到一些回报;或者是我们去帮助人的时候,媒体报道了一下,有可能会出名,等等。但是对动物的关心和为它们的付出,是没有人重视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去求什么回报。因此,我们这样做的发心和目的应该是比较纯正的。以这样的心态去做,就会得到健康长寿的果报。不管是求或者不求都没关系,这是自然的规律。求也不一定有,不求也不一定没有,就像其他的自然规律一样。

它的另外一个果报,就是我们在对动物的付出当中,可以锻炼自己的慈悲心。比如我们去放生的时候,要出人力、物力,然后还要考虑它们以后的安全。这样就要找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这种地方在城市当中或者郊区是不太可能会有的,所以要找一个远一点的地方,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力。这些都付出了,求什么呢?实际上这个动物,至少这一生不一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这个果报今生不一定有。所以放生就是无条件的奉献,这种奉献可以培养我们的慈悲心,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在放生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学习关心弱势群体。在跟我们没有血缘关系、至少在这一生当中也不太可能收到什么回报的情况下,我愿意付出,这应该算是无条件的奉献。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学习关心比我们弱势的群体。所以放生有很多这方面的功德。

大乘佛教讲了很多放生的功德,救了别人或者其他的生命,可以健康、长寿。我们现在去放一条鱼、一只鸟,这其实是大家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但是我们很多人都会忽略它的作用。就像气象学里面的一个名词,叫作蝴蝶效应。比如说,我们现在花几块钱把鱼放了,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来说,这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一个很小的付出。但是未来的果报就不是这样了,会有很大的果报。任何善恶都是这样。所以如果想让朋友或者家人支持你的放生行为,就可以把这方面的一些情况讲给他们听,看他们能不能接受;如果不接受的话,那么希望他们不要干涉就可以了。 

H  放生其实就像一颗种子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放生的善因,无论早晚,一定会得到一个善果。 

A  对。 

 

3

 

您好堪布,我有一个疑问:咱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是我发现,杀害动物和吃动物反而非常频繁,而且数量非常大,尽管我们现在极力地在放生,但比起被杀害的动物数量还是杯水车薪。我想问一下,在这个前提下,一方面是被杀害的动物非常多,另外一方面我们放生的数量又非常有限,那么放生的意义体现在哪里呢?

是的,我们全世界佛教徒一年放生的数量,可能达不到一个城市一年被吃、被杀生命的数量,这个差距确实相当大。但是我们也并不认为,放生就能解决人类杀戮的问题,这个是不太可能的;也不可能把所有要被宰杀的生命都救出来,我们也不太会有这样的想法。放生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我们能够救一条就救一条,能救两条就救两条,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佛教讲普度众生,那么多的佛和菩萨都在考虑怎么样去普度众生,怎么样去帮助众生。因为众生的数量无穷无尽,所以能不能有一天把所有的众生都给度完?没有这么一天。那难道因为不可能度完,就不度了吗?也不是,还是要度,能度一个算一个,能度两个就算两个。我们放生也是这样。虽然杀生的数量特别多,和我们放生的数量比起来,杀生的数量完全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如果能够放一条生命,那这一个生命的问题就解决了,我觉得应该从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

H  我们没有办法左右别人,但是至少能控制自己,我们的行为如果可以挽救一条生命,那就是最好的。

A  对,对。

 

4

 

堪布,您好!因为从小没有接触过佛法,也不懂得因果,而且我出生在海边,从小到大吃了很多的海鲜,还有很多其他动物的肉,每次想到这些我就会很沉重,觉得自己很坏,现在就想通过放生去忏悔。我之前吃过螃蟹,现在去放螃蟹是否可以清净以前杀螃蟹的罪业?假如说可以的话,那我现在是不是反思一下以前杀过哪些物种,然后就去放哪些物种来清净这个罪业?还有比如我杀了一只螃蟹,那得放生多少只螃蟹才能清净这个业障啊?

A  过去杀生,现在感到后悔了,然后去忏悔,用放生来弥补,这个完全是可以的。但是因为过去杀螃蟹,所以现在要去放螃蟹,这个我觉得不一定。反正什么样的生命都是可以的。忏悔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放生;另外一个,除了放生以外,做任何善事都是可以的。比如在发心很好的基础上去当义工,去参加一些慈善活动、社会公益活动;还有更直接的,比如念金刚萨埵的咒语,还有佛经里面的《三十五佛忏悔文》,这个《三十五佛忏悔文》是专门用来忏悔的,这些方法都是可以的。

您的意思是,如果我是真心忏悔,做任何善事都有这样的作用。

A  对。 

H  就是说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数量,比如说,我之前杀了一只螃蟹,现在需要放生多少只。 

A  没有,没有看到,越多越好吧,应该是这样。 

 

5

 

堪布好,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吃素就是放生。请问堪布,吃素可以代替放生吗?

A  吃素可以间接地保护很多生命,也可以挽救很多生命;放生可以直接挽救很多生命,这两个都有放生的意义。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些杀戮就是因为有买卖。为什么有买卖?就是因为有人吃,如果没有人吃的话,那就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了,所以吃素确实有放生的意义。我们大家都吃素了,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放生。

但是如果有“因为我是吃素的,所以我不放生”这种观念,这样也是不对的。如果吃素了、再放生,那就更完美、更有意义了。从自己的健康、环保等各个方面来讲,吃素都有非常好的、很大的利益,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帮助。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放生,那就间接的、直接的意义都有了。 

H  吃素肯定也是一种功德,也是一种放生。但是如果因为吃素了就不去放生,可能功德就没有那么大。如果直接和间接都做到的话,会更完美一点。 

A  更完美一点。吃素不能代替放生,放生也不能代替吃素。如果认为我经常放生,所以我不需要吃素,这样也不对。 

 

6

 

问您一个我个人觉得比较尖锐的问题。有些佛教徒,打着放生的旗号,看上去很慈悲,但是其实他们是为了事业更好,可以升官发财,或者就是为了身体健康。他们这样的动机是否正确?这样会不会显得佛教徒很自私呢?

A  佛教分人天佛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三个不同层次。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讲,放生本来不是为了这个做的,而是为了挽救生命,为了减少其他物种的恐慌,这个也叫作无畏布施。但是有些佛教徒,比如说他生病的时候,或者是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为了自己的健康去做一些善事,这个当然是一个自利的行为了。为了自己的发财、升官做一些善事,有些时候它也会发挥作用。这叫作什么呢?在佛教里面就叫作“人天佛教”。你刚才说的这种行为放在大乘佛教里面是不对的,放在小乘佛教里面也是不对的,放在人天佛教里面就是对的。

人天佛教本来就没有求成佛、普度众生,它也不是想从轮回当中解脱,这些想法都没有。人天佛教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生生世世只追求一个健康幸福的生活,没有其他的了。但是它追求幸福生活的方法,跟那些不学佛、不信佛的人,稍微有一点点不一样。不学佛的人,他就拼命地去赚钱,没有别的方法了。人天佛教在这方面就多了一些方法,比如说去做好事、行善。但是做好事和行善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自己,实际上就是一个功利心。

佛教里面允许有这样的学佛方法。我想今天的这个社会,很多学佛的人比较适合人天佛教。不然的话,我们所有学佛的人,一开始就讲发菩提心、为别人着想、放下自己呀,这听起来很好听,但是实际上要真正地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没有那么容易。就像上楼梯似的,先走第一步,然后再走第二步;先学人天佛教,然后学小乘佛教,再学大乘佛教。这样的话,也许对某些人来说会比较踏实一点。所以这样去放生,也不可以完全否定,它也有它的价值。

H  放生这个行为是对的,但是可能佛教分为不同的级别,不同的层次,如果放在大乘佛教里面,可能这些人天佛教的行为会显得有一些狭窄。

A  对,狭窄。

H  但是不能说这个是不对的。我们要像走阶梯一样,先从基层做起,然后再慢慢把自己的觉悟和层次提升。

A  对,是这样。

H  好,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互动就到这里了,相信听完慈诚罗珠堪布的开示和讲解之后,很多人解开了关于放生的一些疑惑。在《慧灯之光》系列丛书里,有一篇名为“戒杀放生的功德”的文章,堪布在文章中发起过这样一个提问:“既然动物也跟人类一样具有知性和感受,不愿意承受痛苦的折磨,那么人类究竟该如何对待动物呢?”这个问题其实是在考问我们人类:我们有没有权力牺牲其他动物的生命来满足自己感官上的一些享受?带着这样的思考,希望大家能够参与到戒杀放生的善行当中,能够重新审视生命平等的意义。同时我们也期待着能够尽快再一次和慈诚罗珠堪布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关于放生、关于佛法的问题。也希望慈诚罗珠堪布能够再次来到《慧灯·问道》的节目当中!

感谢各位的支持,感谢堪布的讲解。

 

 

编者注:因本书根据《慧灯·问道》节目编纂整理而成,收录慈诚罗珠堪布、主持人和观众等人的谈话内容。为避免重复,此处只标示缩写。其中,H(Host/hostess)代表主持人,A(answer)代表堪布,Q(question)代表提问者,即观众。

 

《慧灯·问道》“放生篇”第2期

 

H  观众朋友们好,欢迎再次到《慧灯·问道》节目当中来。上期节目当中,慈诚罗珠堪布为大家解答了关于放生的一系列问题。由于大家对放生的问题还保持着一个持续热烈的关注,那么这期节目,我们继续就这个放生的话题,请堪布来为大家答疑解惑。看看哪位观众?哇,已经有人一马当先地举起手来。来,这位观众。

 

1

 

堪布,您好!现在有一些人认为,放生是一种赶时髦的行为,还有人因此就对放生不屑一顾。您对这种观点有什么看法?

A  放生是一个时髦,这个有点不对吧!我不认为放生就是一个时髦。放生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时候,佛就已经讲过了,而且在佛教里面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放生对自己修慈悲心也好,挽救别人或者其他生命的痛苦也好,给其他生命带来实实在在的快乐和幸福也好,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讲,它都不是一个时髦,我觉得它是很有意义的。如果懂得了这一点,就应该去参加,应该去做。

H  还是看自己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赶时髦这么做的话,可能在放生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科学的做法。

A  是,也可以这么说。现在佛教的一些东西,确实是走向了形式化,也可以说是时髦,说得更难听一点的话就是商业化,这种情况也是很多的。关于这些,到底是时髦还是其他什么,还要看自己怎么做、怎么看,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跟这些都有关系。但放生本身不是时髦。

 

2

 

堪布,您好!我有一个困扰,就是我挺喜欢放生的,但是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他们并不理解和支持。有时候我也想带着他们一起去放生,但是他们好像不太感兴趣,所以请堪布开示一下,我怎么去跟他们解释?还有放生的功德到底是什么呢?

A  我想这个不仅仅是放生,比如说我们学佛、修行、吃素等,家人、朋友或者是社会上其他人对此都有些不理解。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我觉得这应该也属于正常的范围。我们要把所有人的价值观都统一起来,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个家庭里,不同成员的价值观要统一也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如果他们实在不能接受的话,希望他们尊重就好了。同时,你也要尊重他们的一些行为,比如说他们不吃素、不放生、不学佛的话,你也要尊重他们的想法、他们的选择。然后你可以希望或者是要求他们,不要过度地干预你吃素、放生等的行为。因为这些都是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是个人的事情,所以朋友之间也好,家庭成员之间也好,大家相互尊重、不干预,这样就可以了。

放生有什么样的功德?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放生?放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个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事情。从佛教的因果角度来讲,放生有它的直接效果。所谓的善恶因果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做任何一个事情,当好的、不好的事情结束后,从表面上看这个事情基本上就过去了,我们看不到它留下什么东西。除非是像犯法的行为,如果被发现了就会有法律的惩罚,除此之外,一般的事情过了就过了,我们看不到太多它留下来的一些影响。但是从因果的角度来讲,比如说,我们去放生了或者是杀生了,表面上我们看到的就是:放生——这个生命获得了自由,杀生——这个生命结束了,就这么简单,看不到其他的。但是这个行为就会在我们的意识里面播下一个能量、一个种子。总有一天,当机缘成熟的时候,这个能量或者这个种子就会发挥它的作用,这个时候果报就会现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你做了什么事情,就会得什么果报。

这个世界上,我们很多人是不相信因果、不接受佛教因果观念的,因为我们看不到因果。但是从大的方面来讲,佛教的因果道理,其实我们已经是承认了的。比如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不会得豆,种豆也不会得瓜。做了什么事情,就会得什么果报,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不是人为的。在大的范围当中我们承认了因果以后,在某一件事情上面,因果也是成立的。比如形式逻辑讲大前提、小前提,最后就是结论。假如大前提是:万事万物的因果规律是相同的,有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在大自然当中,所有的这些自然规律都是这样,这是我们的总结。那么古人的总结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说明,万事万物都是这样,做什么样的事就得什么样的果,这个是大前提。在这个大前提下面,我们已经接受了这个观念。接下来就是小前提,把这个道理放在一个小的范围内,也就是某一件事情的时候,除非我们有了一个其他的说法或者其他有强大说服力的证据,否则的话,如果万事万物都是这样,那么就没有理由去说善恶因果不是这样。

如果认为,虽然万事万物是在遵循这样的规律运行,但善恶因果不是,它是一个特殊的例外,那我们要说出理由,它为什么是这样、你怎么知道它不是这样、它为什么没有按照万事万物的规律运转。除非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否则的话,我们就只能接受这个观念了,这个就叫作善恶因果。

那么放生的果报是什么呢?放生了以后,第一会长寿,第二会健康,这是它的直接果报,也是放生主要的功德。比如说,我们去帮助一个人,为他付出了以后,有可能我们有一天会收到一些回报;或者是我们去帮助人的时候,媒体报道了一下,有可能会出名,等等。但是对动物的关心和为它们的付出,是没有人重视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去求什么回报。因此,我们这样做的发心和目的应该是比较纯正的。以这样的心态去做,就会得到健康长寿的果报。不管是求或者不求都没关系,这是自然的规律。求也不一定有,不求也不一定没有,就像其他的自然规律一样。

它的另外一个果报,就是我们在对动物的付出当中,可以锻炼自己的慈悲心。比如我们去放生的时候,要出人力、物力,然后还要考虑它们以后的安全。这样就要找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这种地方在城市当中或者郊区是不太可能会有的,所以要找一个远一点的地方,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力。这些都付出了,求什么呢?实际上这个动物,至少这一生不一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这个果报今生不一定有。所以放生就是无条件的奉献,这种奉献可以培养我们的慈悲心,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在放生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学习关心弱势群体。在跟我们没有血缘关系、至少在这一生当中也不太可能收到什么回报的情况下,我愿意付出,这应该算是无条件的奉献。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学习关心比我们弱势的群体。所以放生有很多这方面的功德。

大乘佛教讲了很多放生的功德,救了别人或者其他的生命,可以健康、长寿。我们现在去放一条鱼、一只鸟,这其实是大家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但是我们很多人都会忽略它的作用。就像气象学里面的一个名词,叫作蝴蝶效应。比如说,我们现在花几块钱把鱼放了,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来说,这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一个很小的付出。但是未来的果报就不是这样了,会有很大的果报。任何善恶都是这样。所以如果想让朋友或者家人支持你的放生行为,就可以把这方面的一些情况讲给他们听,看他们能不能接受;如果不接受的话,那么希望他们不要干涉就可以了。 

H  放生其实就像一颗种子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放生的善因,无论早晚,一定会得到一个善果。 

A  对。 

 

3

 

您好堪布,我有一个疑问:咱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是我发现,杀害动物和吃动物反而非常频繁,而且数量非常大,尽管我们现在极力地在放生,但比起被杀害的动物数量还是杯水车薪。我想问一下,在这个前提下,一方面是被杀害的动物非常多,另外一方面我们放生的数量又非常有限,那么放生的意义体现在哪里呢?

是的,我们全世界佛教徒一年放生的数量,可能达不到一个城市一年被吃、被杀生命的数量,这个差距确实相当大。但是我们也并不认为,放生就能解决人类杀戮的问题,这个是不太可能的;也不可能把所有要被宰杀的生命都救出来,我们也不太会有这样的想法。放生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我们能够救一条就救一条,能救两条就救两条,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佛教讲普度众生,那么多的佛和菩萨都在考虑怎么样去普度众生,怎么样去帮助众生。因为众生的数量无穷无尽,所以能不能有一天把所有的众生都给度完?没有这么一天。那难道因为不可能度完,就不度了吗?也不是,还是要度,能度一个算一个,能度两个就算两个。我们放生也是这样。虽然杀生的数量特别多,和我们放生的数量比起来,杀生的数量完全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如果能够放一条生命,那这一个生命的问题就解决了,我觉得应该从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

H  我们没有办法左右别人,但是至少能控制自己,我们的行为如果可以挽救一条生命,那就是最好的。

A  对,对。

 

4

 

堪布,您好!因为从小没有接触过佛法,也不懂得因果,而且我出生在海边,从小到大吃了很多的海鲜,还有很多其他动物的肉,每次想到这些我就会很沉重,觉得自己很坏,现在就想通过放生去忏悔。我之前吃过螃蟹,现在去放螃蟹是否可以清净以前杀螃蟹的罪业?假如说可以的话,那我现在是不是反思一下以前杀过哪些物种,然后就去放哪些物种来清净这个罪业?还有比如我杀了一只螃蟹,那得放生多少只螃蟹才能清净这个业障啊?

A  过去杀生,现在感到后悔了,然后去忏悔,用放生来弥补,这个完全是可以的。但是因为过去杀螃蟹,所以现在要去放螃蟹,这个我觉得不一定。反正什么样的生命都是可以的。忏悔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放生;另外一个,除了放生以外,做任何善事都是可以的。比如在发心很好的基础上去当义工,去参加一些慈善活动、社会公益活动;还有更直接的,比如念金刚萨埵的咒语,还有佛经里面的《三十五佛忏悔文》,这个《三十五佛忏悔文》是专门用来忏悔的,这些方法都是可以的。

您的意思是,如果我是真心忏悔,做任何善事都有这样的作用。

A  对。 

H  就是说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数量,比如说,我之前杀了一只螃蟹,现在需要放生多少只。 

A  没有,没有看到,越多越好吧,应该是这样。 

 

5

 

堪布好,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吃素就是放生。请问堪布,吃素可以代替放生吗?

A  吃素可以间接地保护很多生命,也可以挽救很多生命;放生可以直接挽救很多生命,这两个都有放生的意义。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些杀戮就是因为有买卖。为什么有买卖?就是因为有人吃,如果没有人吃的话,那就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了,所以吃素确实有放生的意义。我们大家都吃素了,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放生。

但是如果有“因为我是吃素的,所以我不放生”这种观念,这样也是不对的。如果吃素了、再放生,那就更完美、更有意义了。从自己的健康、环保等各个方面来讲,吃素都有非常好的、很大的利益,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帮助。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放生,那就间接的、直接的意义都有了。 

H  吃素肯定也是一种功德,也是一种放生。但是如果因为吃素了就不去放生,可能功德就没有那么大。如果直接和间接都做到的话,会更完美一点。 

A  更完美一点。吃素不能代替放生,放生也不能代替吃素。如果认为我经常放生,所以我不需要吃素,这样也不对。 

 

6

 

问您一个我个人觉得比较尖锐的问题。有些佛教徒,打着放生的旗号,看上去很慈悲,但是其实他们是为了事业更好,可以升官发财,或者就是为了身体健康。他们这样的动机是否正确?这样会不会显得佛教徒很自私呢?

A  佛教分人天佛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三个不同层次。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讲,放生本来不是为了这个做的,而是为了挽救生命,为了减少其他物种的恐慌,这个也叫作无畏布施。但是有些佛教徒,比如说他生病的时候,或者是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为了自己的健康去做一些善事,这个当然是一个自利的行为了。为了自己的发财、升官做一些善事,有些时候它也会发挥作用。这叫作什么呢?在佛教里面就叫作“人天佛教”。你刚才说的这种行为放在大乘佛教里面是不对的,放在小乘佛教里面也是不对的,放在人天佛教里面就是对的。

人天佛教本来就没有求成佛、普度众生,它也不是想从轮回当中解脱,这些想法都没有。人天佛教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生生世世只追求一个健康幸福的生活,没有其他的了。但是它追求幸福生活的方法,跟那些不学佛、不信佛的人,稍微有一点点不一样。不学佛的人,他就拼命地去赚钱,没有别的方法了。人天佛教在这方面就多了一些方法,比如说去做好事、行善。但是做好事和行善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自己,实际上就是一个功利心。

佛教里面允许有这样的学佛方法。我想今天的这个社会,很多学佛的人比较适合人天佛教。不然的话,我们所有学佛的人,一开始就讲发菩提心、为别人着想、放下自己呀,这听起来很好听,但是实际上要真正地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没有那么容易。就像上楼梯似的,先走第一步,然后再走第二步;先学人天佛教,然后学小乘佛教,再学大乘佛教。这样的话,也许对某些人来说会比较踏实一点。所以这样去放生,也不可以完全否定,它也有它的价值。

H  放生这个行为是对的,但是可能佛教分为不同的级别,不同的层次,如果放在大乘佛教里面,可能这些人天佛教的行为会显得有一些狭窄。

A  对,狭窄。

H  但是不能说这个是不对的。我们要像走阶梯一样,先从基层做起,然后再慢慢把自己的觉悟和层次提升。

A  对,是这样。

H  好,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互动就到这里了,相信听完慈诚罗珠堪布的开示和讲解之后,很多人解开了关于放生的一些疑惑。在《慧灯之光》系列丛书里,有一篇名为“戒杀放生的功德”的文章,堪布在文章中发起过这样一个提问:“既然动物也跟人类一样具有知性和感受,不愿意承受痛苦的折磨,那么人类究竟该如何对待动物呢?”这个问题其实是在考问我们人类:我们有没有权力牺牲其他动物的生命来满足自己感官上的一些享受?带着这样的思考,希望大家能够参与到戒杀放生的善行当中,能够重新审视生命平等的意义。同时我们也期待着能够尽快再一次和慈诚罗珠堪布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关于放生、关于佛法的问题。也希望慈诚罗珠堪布能够再次来到《慧灯·问道》的节目当中!

感谢各位的支持,感谢堪布的讲解。

 

 

编者注:因本书根据《慧灯·问道》节目编纂整理而成,收录慈诚罗珠堪布、主持人和观众等人的谈话内容。为避免重复,此处只标示缩写。其中,H(Host/hostess)代表主持人,A(answer)代表堪布,Q(question)代表提问者,即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