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摄成熟他相续分五:一、四摄自性 二、立四之理由 三、四摄之作业 四、摄受眷属须依四摄 五、略为解说

今初(四摄自性)

布施如前六度时说;爱语者,谓于所化机开示诸度;利行者,如所教义,令所化机如实起行,或令正受;同事者,谓教他所修,自亦应修,与他同学。如《庄严经论》云:“施同示劝学,自亦随顺转,是为爱乐语,利行及同事。”

(二、立四之理由)

第二,立四之理由。

何故定为四摄耶?

答:谓摄受眷属令修善行,须先使欢喜,此必先须施以资财,饶益其身。

既欢喜已,令修道时,先须令知云何应修。此由爱语宣说正法,除其无知断其疑惑,令其无倒受持法义。

既了知已,由其利行令修善行。若自不修而为他说应取应舍,彼不信受反作是难:且不自修,何为教他,汝今尚须为他所教。若自实行,他便信受,谓教我等所修之善,彼自亦修,若修此善,定能利益安乐我等。先未修者能新修行,已修行者坚固不退,故须同事。

如云:“能利他方便,令取令修行,如是令随转,四摄事应知。”

(三、四摄之作业)

第三,四摄之作业。

以此四摄于所化机何所作耶?

谓由布施故,令成闻法之器,以于法师生欢喜故;由爱语故,能令信解所说之法,以于法义令正了解、断疑惑故;由利行故,如教修行;由同事故,已修不退,长时修行。如云:“由初为法器,第二令胜解,由三使修行,第四成净修。”

(四、摄受眷属须依四摄)

第四,摄受眷属须依四摄。佛说此为成办一切众生义利贤善方便,故摄徒众,应须依此。如云:“诸摄眷属者,当善依此理,能办一切义,赞为妙方便。”

(五、略为解说)

第五,略为解说。爱语有二:一、随世仪轨语,谓远离颦蹙,舒颜平视,含笑为先,慰问诸界为调适等,随世仪轨慰悦有情。二、随正法教语,谓为利益安乐有情,依能引发信戒闻舍慧等功德,宣说正法。

又于能杀害怨敌之家,无秽浊心说利益语;于极钝根,心无疑虑,誓受疲劳,为说法语,令摄善法;于其谄诈欺二师等行邪恶行诸有情所,无恚恼心说利益语,于此难行爱语,亦当修学。又于相续未熟、欲断诸盖向善趣者,为说先时所应作法,谓施及戒;又于已离盖,相续成熟心调善者,为说增进四圣谛法;又在家、出家多放逸者,为令安住不放逸行,无倒谏诲;又疑惑者,为断疑故,为说正法论议抉择。是为一切门爱语。

利行略有二种:一、未成熟者能令成熟;二、已成熟者能令解脱。又分三种:一、于现法利劝导利行,谓劝令如法招集守护增长财位;二、于后法利劝导利行,谓正劝导弃舍财位,清净出家,乞求自活,由此定获后法安乐,不必获得现法安乐;三、于现法后法利劝导利行,谓正劝导在家出家,趣向世间出世离欲,由此现法能令获得身心轻安,于后法中或生净天或般涅槃。

又应修行难行利行:一、于往昔未种善根者,难令行善;二、现有广大圆满财位者,难行利行,由其安住大放逸处故;三、诸已串习外道见者,难行利行,由憎圣教,愚痴邪执不解理故。

又应修行渐次利行,谓:于劣慧者,先令修行粗浅教授;若成中慧,转中教授;成广大慧,为说深法,随转幽微教授教诫。

同事者,谓于何义劝他安住,即于此义自当安住,若等若增。如是随作何事,先应缘于有情义利,定不应离利他意乐,然其加行,则先自调伏。如《无边功德赞》云:“有未自调伏,虽说正理教,违自语而行,不能调伏他。尊知此义故,心念诸众生,自未调伏时,暂勤自调伏。”

又四摄事可摄为二,谓以财摄及以法摄。财施为初,余三属法,法为所缘、正行、清净之法。如云:“由财及以法,谓所缘法等,由此二摄门,说为四摄事。”

又此即是三世一切菩萨利他方便,故是共道。如云:“已摄及当摄,现摄悉皆同,是故此即是,成熟有情道。”

又菩萨行总有无边,然大嗢柁南即是六度四摄,以诸菩萨惟二所作“一、自内成熟成佛资粮,二、为成熟他有情相续”,六度四摄即能成办此二事故。如《菩萨地》云:“由诸波罗蜜多能自成熟一切佛法,由诸摄事能成熟他一切有情。当知略说菩萨一切善法作业。”故于此中略说彼二。若欲广知,应于《菩萨地》中寻求。

又此根本、后得时,应如何行者,如尊者云:“六波罗蜜等菩萨广大行,由本后瑜伽,坚修资粮道。”谓初业菩萨受菩萨戒、住资粮道,根本、后得皆不出六度。故六度中,有是根本定时所修,有者是于后得时修。谓静虑自性奢摩他及慧度自性毗钵舍那一分,是于根本定时所修。前三波罗蜜多及静虑、般若一分,是后得时修。精进俱通根本、后得。忍中一分定思深法,于定时修。如尊者云:“起根本定时,遍观一切法,修幻等八喻,能净后分别,应正学方便。于根本定时,应恒常修习,止观分平等。”

若由未习如是希有难行诸行,闻时忧恼,应念“菩萨于最初时亦不能行,然由先知所作愿境渐次修习,久习之后,不待功用能任运转,故其串习极为切要”。若见现前不能实行,即便弃舍全不修心,是极稽留清净之道。如《无边功德赞》云:“若由闻何法,令世间生怖,尊亦于此法,久未能实行。然尊习其行,时至任运转,是故诸功德,不修难增长。”故受菩萨律仪者,定无方便不学诸行。未如仪轨受行心者,亦当励力修欲学心。若于诸行勇乐修学,次受律仪极为坚固,故应勤学。

上士道次第中,已说净修愿心及学菩萨总行道之次第。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