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超胜之十法

一、所有六道众生之中唯有暇满的人身最超胜

六道轮回的无数生命中,最殊胜的,就是暇满人身。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但凡有机会学佛、修行,就叫做暇满人身。暇满,分为十八种。

很多普通人没有因果轮回的概念,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真实的,所以对世俗名利垂涎三尺。认为有钱、有权、有名最殊胜,根本不知道与证悟、成佛、解脱相比,世俗的权力、地位等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无论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一切修行都要从基础开始。所谓基础,就是出离心。修出离心,就要从人身难得开始修。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生命价值,明白这次获得的人身,与任何一世的身体都不一样,因为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成佛、解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可以,这是地狱、旁生、饿鬼道众生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尽管从环境、寿命、受用、身体的形象和功能等各方面来讲,欲界天人和非天已经超越了人类,但在整个六道轮回里,天人所占的比例非常微少,就像从外太空遥望地球上一大片沙漠里的一粒沙。而且因为他们过于快乐,要发起出离心非常不容易。除非前世在人间已经打好了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否则不会有修行的愿望。因为他们活着时不知道什么叫做痛苦,所以也从没想过出离痛苦,更不想做任何准备。时间飞驰而过,等到享尽福报、死期临头时,才发现投生的去处将由过去的因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天界福报享尽后,往往紧接着会成熟一些罪恶的果报。因为天人有神通,当观察到自己的去处是地狱、饿鬼、旁生道时,就会非常痛苦,但一切都已经为时晚矣。

无色界和色界众生虽然比人类高出好几个层次,但在面对生老病死的时候,也是无力自救。

无色界生命的身体,是一种非常细微的物质,就像暗物质一样,肉眼根本觉察不到。他们的身体不占空间,也不能沟通。一投生就立即进入禅定状态,不需要吃喝,没有其他生活,心一直很平稳,感觉不到痛苦,也感觉不到幸福,更不能做任何事情,就像人进入深度睡眠一样,直到死亡为止,寿命却比欲界天人还长,故而菩萨都不愿意投生到这个世界中。因为无法沟通,不能度化众生,所以无色界也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地方。

色界介于欲界和无色界的中间地带。色界众生的身体也是非常细微的物质,不占空间,可以穿越欲界的固体物质,不会衰老、生病,也不会发出离心和菩提心,更不可能思维空性。因为有声音,故而可以听闻,却无法思考,因为心非常平静,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就进入禅定了,所以无法通达佛法的教证和理证。除非在人间已经有了修行的基础,投生色界后才可以继续修行。

可见,色界、无色界的天人只有寂止禅定的禅悦,禅悦享受完毕之后,也像我们凡夫一样有可能堕入地狱。

从学佛或提升生命、心灵的角度来讲,人类才是最优越、最殊胜的。唯有人类,才知道什么叫做痛苦,才有摆脱痛苦的想法。不但自己要摆脱,而且要让更多的生命从痛苦中摆脱。我们需要痛苦的警告和暗示:轮回潜藏着很多问题!顺利的时候,我们会贪恋眼前的一点快乐,沉迷其中,不愿去深入思考背后的轮回真相。只有遇到痛苦时,才发现轮回痛苦的真相,才开始思考并探索解决痛苦的方法。

在无数的生命当中,有福报修持佛法,是非常幸运的。很多不懂得缘起、因果、轮回道理的人,会将痛苦的因怪罪于别人,更会将解决痛苦的答案寄托于外境。要知道,我们今生所面临的生老病死之苦,不是出于偶然,而是自作自受。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唯有依靠自己。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净化心灵,培养慈悲和智慧,提升心灵境界,并最终彻底消灭内心的贪、嗔、痴、慢、疑等烦恼,这就是在修练自己的生命价值。

因为不了解生命的真相和价值,故而不懂得珍惜生命,目光狭窄,缺乏远见,很多人经常会被家庭琐事或工作上的鸡毛蒜皮所困扰,怨天尤人、不懂自省,焦虑、孤独,最后导致抑郁。所以,佛陀告诉我们,眼光不要狭窄,要有长远的规划、开阔的心胸、高尚的目标,学会高瞻远瞩,这样才会增长智慧,发现前所未知的领域,从而知道前方的路该如何走。

二、所有不具佛法的俗人中,唯独具有佛法的行人最超胜

在不懂行善的芸芸众生中,懂得行善的人是最殊胜的。

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懂行善的人会做出很多伤天害理、危害其他生命的事情。稍微懂得一点行善的人,就会有所自律,所以,行善之人是最超胜的。

此处的行善,不仅仅是指佛教徒的行善,包括基督教、天主教以及没有信仰的好人好事等,都是行善。佛教从来不会因为对方不相信佛,不是佛陀的弟子,就说对方做的事情没有意义。善有善报,是自然规律,与信仰、国籍、生命类型完全无关。

三、所有道乘中,精华义的此密乘最超胜

在世俗谛中,奉劝大家行善断恶的法门,都属于因乘。出离心、菩提心等法门涉及因果取舍,却没有触及到密法的修法,故而属于因乘。

“果”,即佛的境界,已经超越了善与不善,不属于世俗善恶的范围,没有善恶之分。为了方便表述,佛性如来藏也叫做善。密法的大手印、大圆满等修法,是超越所有世俗因果的深奥空性修法,因为离果已经很近,所以叫做果乘。

世俗的行善断恶等因果取舍虽然很重要,却不是最究竟的行善。因为都是意识产生的分别念,是感官世界里的错觉。最终极的行善,是没有善恶的空性境界。

以上因乘和果乘都还处于修道,所以又叫做道乘。所有的乘中,大圆满和大手印的修法是最优越的,因为它比所有道乘都更接近于佛果。

虽然大圆满和大手印是最殊胜的,但修的时候依然需要从前行开始。

前行,是我们进入因乘、果乘,乃至佛果的动力。就像宇宙飞船或人造卫星需要火箭将其推送到没有地心引力的宇宙空间之后,才能进入自己的轨道一样,没有证悟,没有达到大圆满和大手印等最高境界时,需要出离心与菩提心的动力。

但我们也不能一直原地踏步,始终停留在修出离心、菩提心的层面,否则永远无法触碰最高的境界,那就太可惜了。出离心和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但毕竟属于世俗,与空性如来藏没有关系。要从轮回中解脱,要度化一切众生,就要修果乘法门。

就像医生给病人开药时,先要试探对方的药物过敏反应。如果没什么异常反应,才能放心大胆地用药。学法也是一样,先要观察对方的根机,再传以相应的法门。假如不观察是否适合,就授以高深法门,就有失妥当,甚至会耽误众生的解脱。

四、与所有闻所生慧、思所生慧相比,一刹那的修所生慧更超胜

智慧分三种:闻所得智慧、思所得智慧与修所得智慧。听课所获得的智慧,叫做闻所得智慧;通过思考获得的智慧,叫做思所得智慧;依靠修行所得的智慧,叫做修所得智慧。三种智慧中,修所得智慧最殊胜。长期闻思所得的智慧,不如瞬间的修所得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却控制不住自己,这就是修行不到位造成的。所以,闻思修当中,修行最重要。

经常有些人会问,为什么学佛很久了,还是放不下?其实这很正常,如果没有真正闻思,只是烧香、拜佛和念经,那当然放不下。烧香、拜佛只是对佛陀表达恭敬心,不是真正的学佛。

21世纪,物质上的许多问题解决了,各种心灵疾病却日趋严重。为了解决心病的困扰,大家开始信佛、学佛。但因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很多佛教徒根本不知道怎样学佛才是对的。本来寺庙是教授大众闻思修的场所,可现在很多寺院的功能,只是让人烧香拜佛。功德箱和捐钱的地方比比皆是,赐予慈悲与智慧的地方却寥寥无几。有些人去了一趟寺庙回来,钱包空了,内心更空。极度的空虚无处排解,只会更不开心。大部分人的烧香、拜佛,也是临时抱佛脚或病急乱投医,缺乏应有的恭敬与信心,缺乏不谋私利的慈悲,更缺乏证悟实相的智慧。即使在号称学佛的人当中,真正能静下来认认真真学修的人也很少。

真正的佛教徒,不能停留在烧香、拜佛的阶段,要去闻思;然后也不能停留在闻思的阶段,要去修;修也不能一直停留在四前行的阶段,要去修智慧。对没有把佛教当做生活的调味品,而是真正想解脱的初学者来说,这个次第特别重要。

五、与行持所有有为善法相比,一刹那的无为善法更超胜

所有的有为法,都不如一瞬间的无为法。一刹那无为法的善,超越了无数有为法的殊胜。

凡是有因有果的法,都叫做有为法。有为法分两类:一是指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善与恶;另一类是我们看不见、听不到,却仍然有因有果的事物。

此处所讲的无为法,不是大自然的因缘所造之法,而是指物质的本来面目,也即佛性,心的本性光明如来藏。

有为法的善,包括了烧香、拜佛、念经、闻思以及修出离心、菩提心等;无为的善,就是修空性。就像要渡过一条没有桥的河,必须先把船只准备好,过河之后,就不再需要船只一样,要朝无为善的目的地出发,必须依靠出离心、菩提心,以及烧香拜佛之类的船筏。一旦证达无为的境界,就不再需要有为善法。尽管相比于有为法,无为法更重要,但如果不修前行等基础法门,就永远无法企及无为法的彼岸。

六、与修所有有缘等持相比,一刹那的无缘等持更超胜

成千上万的有缘等持,都不如一瞬间的无缘等持。

有缘等持,是指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出离心与菩提心等证悟空性以外的禅定,包括没有思考的寂止和有思考的各种禅定。

无缘等持,则是指念头全部放下,没有任何思维的禅定。

无缘等持分两种:一是四禅八定,即内心非常平静,就像深度睡眠一样不想任何事情,却没有证悟的等持。这种等持不是绝对的无缘,还有意识的波动,还属于有缘的范畴。二是真正的无缘等持,即没有造作的,安住于证悟智慧的等持。就像冰块经过升温而慢慢融化,最后完全融入于水的过程。冰块,好比是我们现在根本不听使唤的心。升温的过程,也即禅修训练。液体的水,也即证悟的心、智慧、光明。冰块融化成液体的过程,也即经过禅修,而使凡夫心转化为智慧的过程。当所证悟的空性和证悟的心融为一体、无二无别,心就成了智慧,这就是无缘的等持。

七、与享受一切有漏安乐相比,一刹那的无漏安乐更超胜

一刹那的无漏善根,超越了成千上万的世俗享乐。

关于有漏与无漏,在佛教里有很多定义。

比如,如果装液体的容器底部是破的,水就会从下面漏出来,这叫做有漏。凡是有执著的善根,都能让我们的心漏到轮回中而无法解脱,故而属于有漏的善根。在没有证悟空性的前提下所做的一切善事,都有执著,跟空性没有关系,所以叫做有漏法。反之,如果证悟了空性,就不会有执著,空性的智慧会让我们得到解脱,不会让我们漏到轮回中,所以叫做无漏法。

我们要尽快行持无漏之善,但前提是要从有漏开始,不修有漏而直接修无漏,是行不通的。

八、与相续中生起所有觉受安乐相比,显现一刹那的证悟更超胜

一瞬间的证悟,比无数的觉受安乐更为殊胜。

证悟,即证悟空性、无我、光明如来藏的本性。

觉受,则有很多种:

修行打坐时,因为内心非常平静,感觉时间概念似乎消失了,本来打了五个小时的坐,却感觉只有五分钟。像是进入了证悟空性的状态,其实这不是证悟,只是觉受而已。

还有一种觉受,是在打坐时会产生一种语言无法形容的喜悦与快感,这叫做觉受安乐。

另外一种觉受,是在打坐时会出现很多神通。眼睛就像显微镜一样,无意中会看到桌面里原子、分子的运动,还可能会发现几百公里之外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房子、围墙都变得透明起来。很多人走到这一步,就以为自己境界很高了。其实这只是觉受,是感官功能稍微开发了一点点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开悟。

在佛陀住世的年代,婆罗门教出来的很多信徒禅定功夫都非常厉害。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这些神通和快感。虽然在他们的禅定中,内心十分平静或快乐,但都离证悟的境界相距甚远。

所以,我们在打坐时,如果有一些类似的感受,不要去在乎,更不能执著。如果执著,我们的种种觉受就会变成修行的障碍。

我们必须知道,觉受与证悟空性的智慧完全没有关系。修行必须要有经验的上师引领,千万不能自己盲修瞎练。那种自己看点密法书籍就开始独自修行的做法,是很危险的。如果不专注,也就是浪费一点时间,危害还不大;但如果特别专注,就很容易出问题。心灵的旅途,是我们从未探知过的陌生领地。想在心灵中开拓新天地,必须要有经验丰富的人带路。修行没有那么简单,但纵然再复杂、再有挑战性,也必须修下去,否则就没有解脱的机会。

九、与行持所有刻意作的善行相比,一刹那无刻意的行为更超胜

仅仅一刹那间从证悟境界中流露出来的不刻意、不造作的行为,都比成千上万造作的善行更为殊胜。

对初学者来说,刻意或造作的行为是很重要的。在没有证悟之前,必须要有刻意的行为。不该做的要刻意回避,该做的要尽力行持。但如果永远是这样,那就变成执著了。在证悟以后,就应该超越刻意的阶段,进入没有善恶取舍,说话、行为都很随意的阶段。

但佛教要求,在大众面前,修行人要按照大众常规游戏规则行事。如果太出格,引起别人不解,就会给佛教带来邪见、诽谤等负面影响。但在自己的境界中,可以很随意,无须刻意和执著。

众所周知,释迦牟尼佛已经超越了所有的执著,但他当年在公众面前,也是示现了一个普通出家人的样子。为了引导大众,他从来不会做可能引起公众反感或误会的事情。

比如,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印汉藏的成就者们的某些行为,就超出了大众的约束标准。但如果自己没有证悟,却为了个人的某种利益,而仿效成就者们的某些行为,并对自己的随意癫狂,寻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解释,就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如何判定自己可以不刻意了呢?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试验,用一根针去刺手,如果因为修证的力量而真的没有感觉了,那就可以不用约束自己;如果还有刺痛的感觉,就必须按规矩行事。

十、与所有发放财布施相比,不执著一切事物更超胜

证悟的不执著,超越了成千上万有执著的物质布施。

很多人会说,我先要赚很多钱,然后供养三宝,等资粮积攒够了,再去修行。

其实,虽然布施、供养都很好,但若能安住于不执著的境界,已经超越了成千上万的上供下施。当然,这是从自己修行的角度来讲的,如果从受施者的角度来讲,对许多人来说,物质上的帮助也很有必要。所以,如果有条件,还是应该去做利他的事情。

以上十个殊胜中,除了最前面的两个,后面讲的都是让我们尽快去修空性,不要一直停留在世俗修行的层面。世俗范围内的所有善法,都不能解决最终极的问题。要解决最终极的问题,必须修持超越世俗之深法——空性光明。

第二十四,超胜之十法

一、所有六道众生之中唯有暇满的人身最超胜

六道轮回的无数生命中,最殊胜的,就是暇满人身。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但凡有机会学佛、修行,就叫做暇满人身。暇满,分为十八种。

很多普通人没有因果轮回的概念,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真实的,所以对世俗名利垂涎三尺。认为有钱、有权、有名最殊胜,根本不知道与证悟、成佛、解脱相比,世俗的权力、地位等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无论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一切修行都要从基础开始。所谓基础,就是出离心。修出离心,就要从人身难得开始修。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生命价值,明白这次获得的人身,与任何一世的身体都不一样,因为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成佛、解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可以,这是地狱、旁生、饿鬼道众生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尽管从环境、寿命、受用、身体的形象和功能等各方面来讲,欲界天人和非天已经超越了人类,但在整个六道轮回里,天人所占的比例非常微少,就像从外太空遥望地球上一大片沙漠里的一粒沙。而且因为他们过于快乐,要发起出离心非常不容易。除非前世在人间已经打好了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否则不会有修行的愿望。因为他们活着时不知道什么叫做痛苦,所以也从没想过出离痛苦,更不想做任何准备。时间飞驰而过,等到享尽福报、死期临头时,才发现投生的去处将由过去的因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天界福报享尽后,往往紧接着会成熟一些罪恶的果报。因为天人有神通,当观察到自己的去处是地狱、饿鬼、旁生道时,就会非常痛苦,但一切都已经为时晚矣。

无色界和色界众生虽然比人类高出好几个层次,但在面对生老病死的时候,也是无力自救。

无色界生命的身体,是一种非常细微的物质,就像暗物质一样,肉眼根本觉察不到。他们的身体不占空间,也不能沟通。一投生就立即进入禅定状态,不需要吃喝,没有其他生活,心一直很平稳,感觉不到痛苦,也感觉不到幸福,更不能做任何事情,就像人进入深度睡眠一样,直到死亡为止,寿命却比欲界天人还长,故而菩萨都不愿意投生到这个世界中。因为无法沟通,不能度化众生,所以无色界也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地方。

色界介于欲界和无色界的中间地带。色界众生的身体也是非常细微的物质,不占空间,可以穿越欲界的固体物质,不会衰老、生病,也不会发出离心和菩提心,更不可能思维空性。因为有声音,故而可以听闻,却无法思考,因为心非常平静,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就进入禅定了,所以无法通达佛法的教证和理证。除非在人间已经有了修行的基础,投生色界后才可以继续修行。

可见,色界、无色界的天人只有寂止禅定的禅悦,禅悦享受完毕之后,也像我们凡夫一样有可能堕入地狱。

从学佛或提升生命、心灵的角度来讲,人类才是最优越、最殊胜的。唯有人类,才知道什么叫做痛苦,才有摆脱痛苦的想法。不但自己要摆脱,而且要让更多的生命从痛苦中摆脱。我们需要痛苦的警告和暗示:轮回潜藏着很多问题!顺利的时候,我们会贪恋眼前的一点快乐,沉迷其中,不愿去深入思考背后的轮回真相。只有遇到痛苦时,才发现轮回痛苦的真相,才开始思考并探索解决痛苦的方法。

在无数的生命当中,有福报修持佛法,是非常幸运的。很多不懂得缘起、因果、轮回道理的人,会将痛苦的因怪罪于别人,更会将解决痛苦的答案寄托于外境。要知道,我们今生所面临的生老病死之苦,不是出于偶然,而是自作自受。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唯有依靠自己。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净化心灵,培养慈悲和智慧,提升心灵境界,并最终彻底消灭内心的贪、嗔、痴、慢、疑等烦恼,这就是在修练自己的生命价值。

因为不了解生命的真相和价值,故而不懂得珍惜生命,目光狭窄,缺乏远见,很多人经常会被家庭琐事或工作上的鸡毛蒜皮所困扰,怨天尤人、不懂自省,焦虑、孤独,最后导致抑郁。所以,佛陀告诉我们,眼光不要狭窄,要有长远的规划、开阔的心胸、高尚的目标,学会高瞻远瞩,这样才会增长智慧,发现前所未知的领域,从而知道前方的路该如何走。

二、所有不具佛法的俗人中,唯独具有佛法的行人最超胜

在不懂行善的芸芸众生中,懂得行善的人是最殊胜的。

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懂行善的人会做出很多伤天害理、危害其他生命的事情。稍微懂得一点行善的人,就会有所自律,所以,行善之人是最超胜的。

此处的行善,不仅仅是指佛教徒的行善,包括基督教、天主教以及没有信仰的好人好事等,都是行善。佛教从来不会因为对方不相信佛,不是佛陀的弟子,就说对方做的事情没有意义。善有善报,是自然规律,与信仰、国籍、生命类型完全无关。

三、所有道乘中,精华义的此密乘最超胜

在世俗谛中,奉劝大家行善断恶的法门,都属于因乘。出离心、菩提心等法门涉及因果取舍,却没有触及到密法的修法,故而属于因乘。

“果”,即佛的境界,已经超越了善与不善,不属于世俗善恶的范围,没有善恶之分。为了方便表述,佛性如来藏也叫做善。密法的大手印、大圆满等修法,是超越所有世俗因果的深奥空性修法,因为离果已经很近,所以叫做果乘。

世俗的行善断恶等因果取舍虽然很重要,却不是最究竟的行善。因为都是意识产生的分别念,是感官世界里的错觉。最终极的行善,是没有善恶的空性境界。

以上因乘和果乘都还处于修道,所以又叫做道乘。所有的乘中,大圆满和大手印的修法是最优越的,因为它比所有道乘都更接近于佛果。

虽然大圆满和大手印是最殊胜的,但修的时候依然需要从前行开始。

前行,是我们进入因乘、果乘,乃至佛果的动力。就像宇宙飞船或人造卫星需要火箭将其推送到没有地心引力的宇宙空间之后,才能进入自己的轨道一样,没有证悟,没有达到大圆满和大手印等最高境界时,需要出离心与菩提心的动力。

但我们也不能一直原地踏步,始终停留在修出离心、菩提心的层面,否则永远无法触碰最高的境界,那就太可惜了。出离心和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但毕竟属于世俗,与空性如来藏没有关系。要从轮回中解脱,要度化一切众生,就要修果乘法门。

就像医生给病人开药时,先要试探对方的药物过敏反应。如果没什么异常反应,才能放心大胆地用药。学法也是一样,先要观察对方的根机,再传以相应的法门。假如不观察是否适合,就授以高深法门,就有失妥当,甚至会耽误众生的解脱。

四、与所有闻所生慧、思所生慧相比,一刹那的修所生慧更超胜

智慧分三种:闻所得智慧、思所得智慧与修所得智慧。听课所获得的智慧,叫做闻所得智慧;通过思考获得的智慧,叫做思所得智慧;依靠修行所得的智慧,叫做修所得智慧。三种智慧中,修所得智慧最殊胜。长期闻思所得的智慧,不如瞬间的修所得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却控制不住自己,这就是修行不到位造成的。所以,闻思修当中,修行最重要。

经常有些人会问,为什么学佛很久了,还是放不下?其实这很正常,如果没有真正闻思,只是烧香、拜佛和念经,那当然放不下。烧香、拜佛只是对佛陀表达恭敬心,不是真正的学佛。

21世纪,物质上的许多问题解决了,各种心灵疾病却日趋严重。为了解决心病的困扰,大家开始信佛、学佛。但因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很多佛教徒根本不知道怎样学佛才是对的。本来寺庙是教授大众闻思修的场所,可现在很多寺院的功能,只是让人烧香拜佛。功德箱和捐钱的地方比比皆是,赐予慈悲与智慧的地方却寥寥无几。有些人去了一趟寺庙回来,钱包空了,内心更空。极度的空虚无处排解,只会更不开心。大部分人的烧香、拜佛,也是临时抱佛脚或病急乱投医,缺乏应有的恭敬与信心,缺乏不谋私利的慈悲,更缺乏证悟实相的智慧。即使在号称学佛的人当中,真正能静下来认认真真学修的人也很少。

真正的佛教徒,不能停留在烧香、拜佛的阶段,要去闻思;然后也不能停留在闻思的阶段,要去修;修也不能一直停留在四前行的阶段,要去修智慧。对没有把佛教当做生活的调味品,而是真正想解脱的初学者来说,这个次第特别重要。

五、与行持所有有为善法相比,一刹那的无为善法更超胜

所有的有为法,都不如一瞬间的无为法。一刹那无为法的善,超越了无数有为法的殊胜。

凡是有因有果的法,都叫做有为法。有为法分两类:一是指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善与恶;另一类是我们看不见、听不到,却仍然有因有果的事物。

此处所讲的无为法,不是大自然的因缘所造之法,而是指物质的本来面目,也即佛性,心的本性光明如来藏。

有为法的善,包括了烧香、拜佛、念经、闻思以及修出离心、菩提心等;无为的善,就是修空性。就像要渡过一条没有桥的河,必须先把船只准备好,过河之后,就不再需要船只一样,要朝无为善的目的地出发,必须依靠出离心、菩提心,以及烧香拜佛之类的船筏。一旦证达无为的境界,就不再需要有为善法。尽管相比于有为法,无为法更重要,但如果不修前行等基础法门,就永远无法企及无为法的彼岸。

六、与修所有有缘等持相比,一刹那的无缘等持更超胜

成千上万的有缘等持,都不如一瞬间的无缘等持。

有缘等持,是指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出离心与菩提心等证悟空性以外的禅定,包括没有思考的寂止和有思考的各种禅定。

无缘等持,则是指念头全部放下,没有任何思维的禅定。

无缘等持分两种:一是四禅八定,即内心非常平静,就像深度睡眠一样不想任何事情,却没有证悟的等持。这种等持不是绝对的无缘,还有意识的波动,还属于有缘的范畴。二是真正的无缘等持,即没有造作的,安住于证悟智慧的等持。就像冰块经过升温而慢慢融化,最后完全融入于水的过程。冰块,好比是我们现在根本不听使唤的心。升温的过程,也即禅修训练。液体的水,也即证悟的心、智慧、光明。冰块融化成液体的过程,也即经过禅修,而使凡夫心转化为智慧的过程。当所证悟的空性和证悟的心融为一体、无二无别,心就成了智慧,这就是无缘的等持。

七、与享受一切有漏安乐相比,一刹那的无漏安乐更超胜

一刹那的无漏善根,超越了成千上万的世俗享乐。

关于有漏与无漏,在佛教里有很多定义。

比如,如果装液体的容器底部是破的,水就会从下面漏出来,这叫做有漏。凡是有执著的善根,都能让我们的心漏到轮回中而无法解脱,故而属于有漏的善根。在没有证悟空性的前提下所做的一切善事,都有执著,跟空性没有关系,所以叫做有漏法。反之,如果证悟了空性,就不会有执著,空性的智慧会让我们得到解脱,不会让我们漏到轮回中,所以叫做无漏法。

我们要尽快行持无漏之善,但前提是要从有漏开始,不修有漏而直接修无漏,是行不通的。

八、与相续中生起所有觉受安乐相比,显现一刹那的证悟更超胜

一瞬间的证悟,比无数的觉受安乐更为殊胜。

证悟,即证悟空性、无我、光明如来藏的本性。

觉受,则有很多种:

修行打坐时,因为内心非常平静,感觉时间概念似乎消失了,本来打了五个小时的坐,却感觉只有五分钟。像是进入了证悟空性的状态,其实这不是证悟,只是觉受而已。

还有一种觉受,是在打坐时会产生一种语言无法形容的喜悦与快感,这叫做觉受安乐。

另外一种觉受,是在打坐时会出现很多神通。眼睛就像显微镜一样,无意中会看到桌面里原子、分子的运动,还可能会发现几百公里之外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房子、围墙都变得透明起来。很多人走到这一步,就以为自己境界很高了。其实这只是觉受,是感官功能稍微开发了一点点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开悟。

在佛陀住世的年代,婆罗门教出来的很多信徒禅定功夫都非常厉害。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这些神通和快感。虽然在他们的禅定中,内心十分平静或快乐,但都离证悟的境界相距甚远。

所以,我们在打坐时,如果有一些类似的感受,不要去在乎,更不能执著。如果执著,我们的种种觉受就会变成修行的障碍。

我们必须知道,觉受与证悟空性的智慧完全没有关系。修行必须要有经验的上师引领,千万不能自己盲修瞎练。那种自己看点密法书籍就开始独自修行的做法,是很危险的。如果不专注,也就是浪费一点时间,危害还不大;但如果特别专注,就很容易出问题。心灵的旅途,是我们从未探知过的陌生领地。想在心灵中开拓新天地,必须要有经验丰富的人带路。修行没有那么简单,但纵然再复杂、再有挑战性,也必须修下去,否则就没有解脱的机会。

九、与行持所有刻意作的善行相比,一刹那无刻意的行为更超胜

仅仅一刹那间从证悟境界中流露出来的不刻意、不造作的行为,都比成千上万造作的善行更为殊胜。

对初学者来说,刻意或造作的行为是很重要的。在没有证悟之前,必须要有刻意的行为。不该做的要刻意回避,该做的要尽力行持。但如果永远是这样,那就变成执著了。在证悟以后,就应该超越刻意的阶段,进入没有善恶取舍,说话、行为都很随意的阶段。

但佛教要求,在大众面前,修行人要按照大众常规游戏规则行事。如果太出格,引起别人不解,就会给佛教带来邪见、诽谤等负面影响。但在自己的境界中,可以很随意,无须刻意和执著。

众所周知,释迦牟尼佛已经超越了所有的执著,但他当年在公众面前,也是示现了一个普通出家人的样子。为了引导大众,他从来不会做可能引起公众反感或误会的事情。

比如,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印汉藏的成就者们的某些行为,就超出了大众的约束标准。但如果自己没有证悟,却为了个人的某种利益,而仿效成就者们的某些行为,并对自己的随意癫狂,寻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解释,就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如何判定自己可以不刻意了呢?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试验,用一根针去刺手,如果因为修证的力量而真的没有感觉了,那就可以不用约束自己;如果还有刺痛的感觉,就必须按规矩行事。

十、与所有发放财布施相比,不执著一切事物更超胜

证悟的不执著,超越了成千上万有执著的物质布施。

很多人会说,我先要赚很多钱,然后供养三宝,等资粮积攒够了,再去修行。

其实,虽然布施、供养都很好,但若能安住于不执著的境界,已经超越了成千上万的上供下施。当然,这是从自己修行的角度来讲的,如果从受施者的角度来讲,对许多人来说,物质上的帮助也很有必要。所以,如果有条件,还是应该去做利他的事情。

以上十个殊胜中,除了最前面的两个,后面讲的都是让我们尽快去修空性,不要一直停留在世俗修行的层面。世俗范围内的所有善法,都不能解决最终极的问题。要解决最终极的问题,必须修持超越世俗之深法——空性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