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灯·问道》“实修篇”第7期

 

H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慧灯·问道》节目。海上行舟经常遇到迷雾重重,找到灯塔才能获取正确的前进方向。实修也是如此,各种问题只有聆听智者的解答才能逐一化解,才能不断进步。在上一期节目当中,慈诚罗珠堪布就实修这些问题为我们进行了解答。这期节目我们接着与堪布来进行互动。掌声有请慈诚罗珠堪布。

非常感恩您再次做客我们的节目跟大家进行互动。

 

1

 

堪布,您好!现在我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会观察自己的发心。但我发现,慈悲心的比例可能没有那么大,也没有那么强烈,可能更多的是出于责任心。所以我想问一下,这样的发心是不是可以成为培养菩提心的基础?或者符不符合这样的标准?

A  要看这个责任心的具体的内容。比如这个责任心是因为所有的众生曾经是我的父母,当时他们做我父母的时候,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对我都恩重如山,那么现在我有责任去报恩。如果是这种责任心的话,那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果你说的这个责任心没有那么深,只是因为我们的社会责任、家庭的责任,那就达不到菩提心和佛教讲的慈悲心的高度,所以也不一定可以作为菩提心的基础。但是不管怎么样,慈悲心也好、责任心也好,做利他的事情在大乘佛教里面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在这时候没有太多的慈悲心,多数都是责任心的话,那你发现的时候可以调整。最好是每一次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先去观察一下,当发现自己的慈悲心还不够,更多的是责任心时,你可以提升一下慈悲心,修一修,这样的话也就可以了。

 

2

 

堪布,您好!我们修行的时候,怎样能辨别自己是否生起了菩提心呢?

A  这个比较容易辨别,首先我们要去了解菩提心是什么。简单地说,菩提心需要两个标准:一个是下定决心我要度天下所有的众生,只要有机会能够帮助到他们、度他们的话,我都愿意去度,一个也不例外。另外,我要去度那么多的人、要帮助那么多的人,那我自己也要有能力才可以。那能力是什么呢?一个是智慧,另一个就是慈悲。只要我有这个能力,我就可以去度;没有能力的话,我自己的烦恼都没有解决,这个时候度其他人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一定要成佛。要看自己有没有这样发自内心的两个决心。

只要有这两个决心,并且这两个决心都是发自内心的,那么就完全可以确定自己已经有了菩提心。如果这两个决心,有一个不是很坚定的话,那么就可以确定自己目前还没有菩提心。

 

3

 

堪布,您好!我们经常听人说,某人在修行中开悟了、证悟了、成就了。但是这些成就者他是否真的证悟了,是谁说了算呢?是他自己,还是大家呢?

A  我们经常听到谁开悟了,谁是开悟人,谁是再来人,这些是没有办法印证的,一般的人不知道他是真的开悟还是没有开悟。但是如果你一定要知道的话,也有一个方法。你可以去观察这个人,去了解一下他平时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一个开悟的人的生活方式,如果还与我们没有开悟的人是一样的,去追求名利,为一些很小的事情与别人斤斤计较,甚至吵架,做些钩心斗角的事情等,跟我们普通人是一模一样的,那我们完全可以高度怀疑他的这个证悟。

另外,你也可以去看看他平时在做什么。除了赚钱养家糊口以外,他有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没有的话,也就不一定是证悟了,证悟的人总得有一点点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如果你觉得,关于他的开悟和不开悟对你特别重要,那就可以这样去了解一下。如果你不想跟他学法的话,那他开悟不开悟都无所谓,跟你没有什么关系,也没有必要去观察。但是如果你想要跟他学什么法的话,那就必须要观察。

说到开悟、没开悟,这在汉传佛教的禅宗里面有一个传统。比如当年达摩祖师回西方的时候,他把所有的弟子都叫过来,让他们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然后达摩祖师就对每一个人说,“你只得了我的皮肤”“你得了我的肌肉”“你得了我的骨骼”,最后就是慧可法师。慧可法师在达摩祖师面前一句话都没说,站了一会儿就走了。然后达摩祖师说:“你得到了我的骨髓。”一般修行非常高的上师,不需要通过语言就可以知道他的弟子有没有开悟。当然,这是最高端的验证方法,一般的人是做不到的。

直到现在藏传佛教的密法都是这样,我们的上师知道我们有没有开悟。我们听了一个法以后去修,修了以后有一定的心得体会时,就去和上师讲。讲的时候是有要求的,在整个过程中不允许用佛教里面现成的词汇,包括光明、空性、佛性、如来藏……这些谁都会说的话是不允许用的。你只能用日常生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上师们对开悟和修行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一下子就能知道这个人开悟了没有。除了他们,我们一般的人没办法知道。

H  好的,感谢堪布!我理解您的意思,就是说,普通人如果想要亲近一位善知识,想了解他有没有开悟,应该要看他做什么,而不要看他说什么。

如果我们修行有了一些境界,应该去找我们的上师给我们印证一下,看看有没有达到这种状态,是这样吗?

A  对。我们在网络上经常看到,某某某就是多了不起的法王、多了不起的活佛、多了不起的成就者,甚至有些人都不说自己是什么转世,直接说自己是佛。这样的情况太多了。就我个人而言,越是说这些话的人,我越是对他持怀疑态度。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修行人、开悟的人,那默默无闻的这些人当中,就可能真的有高手、有成就者。那些经常炫耀自己身份的人,说自己转世了多少次——其实转世也没有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在转世,而且我们的转世根本数都数不清楚,不是什么二世、三世、五世了,已经是成千上万世了,这个谁都数不清楚。还有就是直接说自己是什么佛的再来,我一般都不太相信这些。但我非常相信佛的“四圣谛”,佛讲的因果、轮回等,非常相信。

但是现在这种事情太多了。这些最懂得包装自己、宣传自己的人,大家都觉得他们开悟了,很了不起,其实我不这么认为。当然,如果我们没有打算要向他们学习什么东西,那我们也不要去评价。别人成就不成就,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但如果我们要向他们学习,那就不要去看网络上的这些东西,都是江湖传言。

 

4

 

请问堪布,在证悟空性的同时,大乘菩提心是不是可以自然呈现?一个小乘的修行者如果证悟的话,那他是不是会转为大乘修行者?

A  对,小乘佛教的修行人进入大乘的比较多,他们有三个时候可以进入大乘。比如他通过小乘佛教的一系列修法,最后得到了阿罗汉的果位,然后在阿罗汉的果位上停留一段时间,再进入大乘佛教。但是小乘佛教他们自己是不承认的,因为他们认为阿罗汉这个果位已经是最高了,再也不会进入其他的佛教。但是在大乘佛教看来,阿罗汉还可以进入大乘佛教。

另外,有些人是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就进入大乘佛教了,这当中也有你刚才说的这个原因。比如说因为他证悟了空性——虽然大乘佛教的证悟和小乘佛教的证悟,深度和广度都有区别,但是他证悟的也是空性的一部分。证悟空性后,他有可能因此就进入大乘佛教。但这并不是说所有证悟空性的人都会进入大乘佛教,不一定。也有人学了小乘佛教的经典,加上他自己过去的善根成熟,在还没有证悟的时候就进入了大乘佛教,这些都会有的。

但是大乘佛教的空性跟小乘佛教的空性不一样,深度、广度都不一样。大乘佛教这么广、这么深的空性,证悟了以后一定会有菩提心,但小乘佛教的话就不一定是这样。

 

5

 

堪布,您好!我们每天在念诵日常仪轨的时候,就会念到菩萨戒的部分。那是不是念到这个菩萨戒仪轨,我们就会得受这个菩萨戒呢?是不是每天都要坚持念诵和受持,才能保持这个菩萨戒呢?

A  对,菩萨戒我们每天都可以受。甚至是每一次念诵这个仪轨的时候,都可以受。我们发菩提心,把佛菩萨观想在面前的空中,然后从佛菩萨那里受菩萨戒,每一次都可以这么做。菩萨戒和居士戒、八关斋戒是不一样的。居士戒、八关斋戒受了一次以后就不需要再反复地去受,但皈依戒和菩萨戒,我们每一次念诵的时候都可以受,每一天都可以受。所以你每次念仪轨的时候,都可以观想发菩提心、受菩萨戒,这个仪轨里面本身就有受菩萨戒的内容。

因为我们对菩萨戒到底是什么还不太了解,如果我们在念诵中自己不小心就受了这个菩萨戒,那会不会很容易就犯这个戒呢?

A  那多好啊,这个是意外的收获。

那要是犯了戒怎么办呢?很紧张。

A  你先阅读一下《慧灯之光》,里面有讲菩萨戒,先去了解一下。菩萨戒可以分三种不同的层次:最简单的菩萨戒只有一条,基本上我们凡是有菩提心的人都能够做得到。其次就是有四条戒,这四条戒的每一条可以各分成两条,如果这样细分的话就有八条。四条戒到八条戒也不算很多,我们也可以选择守这样的菩萨戒。然后第三种菩萨戒稍微多一点,但也不超过二十条。

了解了菩萨戒之后,再确定自己要受一条戒、八条戒,还是二十条戒。其实这些里面主要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菩提心,所以会觉得守菩萨戒很难。如果有了菩提心,那么菩萨戒里面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一般的戒条我们平时也不会去犯,有几个需要稍微注意一下,其他的都是没问题的。

谢谢您!听说如果违犯了菩萨戒的根本戒,那这一生就没有办法解脱、成就了,是不是这样啊?

A  不是,可以忏悔的。在佛教里面,佛陀赞美、赞叹两种人:一种是根本不犯戒、一直都非常清净的人;另外一种是犯了戒、犯了罪,但是懂得忏悔的人。这两个基本上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尤其在密法里面就更是这样了。虽然犯了罪、犯了戒,但只要认认真真地去忏悔,忏悔之后还是可以解脱、可以成就的。你说的是小乘佛教的观点,小乘佛教认为,如果犯了它的根本戒的话,那至少在这一生当中不能获得阿罗汉的果位。

H  堪布,您刚才讲到了菩萨戒的问题。我们有时候,比如说共修或者是自己读经文之前,会念到菩萨戒的仪轨。但是实际上心里没有做好准备要去受菩萨戒,那么会因为念了仪轨就受菩萨戒吗?

A  不会。受菩萨戒必须要在心里做好准备,主要是心里下定决心我要受菩萨戒,而且知道什么是受菩萨戒。因为光是想我要受菩萨戒也不行,什么是菩萨戒,怎么样去受,这些都要明白,然后再去念仪轨才会得到菩萨戒。如果心里没有做任何的准备,只是念一下这个仪轨,那就根本不需要害怕,什么也得不到。

H  我在想,要是大家不知道的话,就会很犹豫以后还要不要再念了。因为很多人可能没有做好受菩萨戒的准备,会有担忧。

A  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得不到什么戒。

H  那菩萨戒一定要在一个具德的高僧大德面前受吗?

A  最好是这样。首先要自己心里做好准备,最关键的准备就是要有菩提心。

现在汉传佛教里面,授戒的时候就授三坛大戒。三坛大戒其中一个是菩萨戒。这些受的人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菩提心。这种情况下受这个戒,能不能得到一个真实的戒呢?不能得到一个真实的戒。但是过去的祖师大德考虑到,没有菩提心的这些人在受三坛大戒的时候,虽然得不到这个菩萨戒,但是通过受菩萨戒,至少可以在他的心里播下一个大乘佛教的受菩萨戒的种子,对他们也是有利的。就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大家可以受菩萨戒。

实际上那个时候到底有没有得到菩萨戒,还是要看自己有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是受不到的。所以受菩萨戒的话,首先是要做好菩提心的准备,然后再去受就可以得到菩萨戒。

H  那一般灌顶之前,其实是有一个受菩萨戒的前行部分,对吗?一般情况下,如果受了灌顶,实际上也就得到菩萨戒了吗?

A  对。如果是之前就有出离心、菩提心,而且没有专门去受过菩萨戒,那这种人参加了灌顶,这个算不算是真实地受了菩萨戒呢?算。因为基本上每个灌顶的前面,都有一个受菩萨戒的仪轨。虽然比较简单,但是确实有这个内容。所以灌了顶的人,如果有菩提心的话,那他可以认为自己有菩萨戒。

但是灌顶也是同样的情况。汉传佛教的三坛大戒、藏传佛教的灌顶都是一样。按理来讲,一个接受灌顶的人,应该具有出离心、菩提心,但是实际上灌顶的时候,不一定每个接受灌顶的人都是这样。如果一个人既没有菩提心,又没有出离心,那么去灌顶的话能不能得到菩萨戒呢?还是得不到菩萨戒。

H  还是先要有菩提心,才能得到。

A  对。所有菩萨戒都是在菩提心的基础上。没有菩提心的话,基础都没有,根本就不可能得到菩萨戒。

 

6

 

堪布,您好!如果一个人火化之后有舍利,我们会觉得他可能是大成就者。但是我听到另外一些人在讲,舍利并不一定是判定这个众生成就与否的一个标准。有这种说法吗?

A  舍利子有各种各样的。一些修行人虽然没有达到成就的高度,但平时非常努力地去行善,像这样做很多善事、心非常善良的人也会有舍利的。佛教的书籍里面也提到过,有些舍利不是很好的,比如说一些妖魔鬼怪变化的舍利。人们听说某位活人的身上掉出舍利,很多人就去崇拜这个人,然后这个人又传播一些非常不好的东西给大家,把一大群的人拉到邪道上面,这就是很多妖魔鬼怪在作怪。一般黑色的舍利子都不是很好的。真正的成就者,比如说大圆满的修行人会有一些舍利,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去辨别是不是真正的舍利。总的来说,舍利子里面就有各种各样的舍利,不是所有的舍利都是很好的。

H  感谢堪布非常细致和耐心的讲解,也感谢各位观众朋友们刚才热情踊跃的提问。我相信大家对于实修还有很多的疑问,但是因为咱们的时间有限,所以这期节目就要告一段落了。更多的精彩互动,下期节目再见,朋友们再见。

 

 

编者注:因本书根据《慧灯·问道》节目编纂整理而成,收录慈诚罗珠堪布、主持人和观众等人的谈话内容。为避免重复,此处只标示缩写。其中,H(Host/hostess)代表主持人,A(answer)代表堪布,Q(question)代表提问者,即观众。

 

《慧灯·问道》“实修篇”第7期

 

H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慧灯·问道》节目。海上行舟经常遇到迷雾重重,找到灯塔才能获取正确的前进方向。实修也是如此,各种问题只有聆听智者的解答才能逐一化解,才能不断进步。在上一期节目当中,慈诚罗珠堪布就实修这些问题为我们进行了解答。这期节目我们接着与堪布来进行互动。掌声有请慈诚罗珠堪布。

非常感恩您再次做客我们的节目跟大家进行互动。

 

1

 

堪布,您好!现在我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会观察自己的发心。但我发现,慈悲心的比例可能没有那么大,也没有那么强烈,可能更多的是出于责任心。所以我想问一下,这样的发心是不是可以成为培养菩提心的基础?或者符不符合这样的标准?

A  要看这个责任心的具体的内容。比如这个责任心是因为所有的众生曾经是我的父母,当时他们做我父母的时候,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对我都恩重如山,那么现在我有责任去报恩。如果是这种责任心的话,那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果你说的这个责任心没有那么深,只是因为我们的社会责任、家庭的责任,那就达不到菩提心和佛教讲的慈悲心的高度,所以也不一定可以作为菩提心的基础。但是不管怎么样,慈悲心也好、责任心也好,做利他的事情在大乘佛教里面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在这时候没有太多的慈悲心,多数都是责任心的话,那你发现的时候可以调整。最好是每一次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先去观察一下,当发现自己的慈悲心还不够,更多的是责任心时,你可以提升一下慈悲心,修一修,这样的话也就可以了。

 

2

 

堪布,您好!我们修行的时候,怎样能辨别自己是否生起了菩提心呢?

A  这个比较容易辨别,首先我们要去了解菩提心是什么。简单地说,菩提心需要两个标准:一个是下定决心我要度天下所有的众生,只要有机会能够帮助到他们、度他们的话,我都愿意去度,一个也不例外。另外,我要去度那么多的人、要帮助那么多的人,那我自己也要有能力才可以。那能力是什么呢?一个是智慧,另一个就是慈悲。只要我有这个能力,我就可以去度;没有能力的话,我自己的烦恼都没有解决,这个时候度其他人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一定要成佛。要看自己有没有这样发自内心的两个决心。

只要有这两个决心,并且这两个决心都是发自内心的,那么就完全可以确定自己已经有了菩提心。如果这两个决心,有一个不是很坚定的话,那么就可以确定自己目前还没有菩提心。

 

3

 

堪布,您好!我们经常听人说,某人在修行中开悟了、证悟了、成就了。但是这些成就者他是否真的证悟了,是谁说了算呢?是他自己,还是大家呢?

A  我们经常听到谁开悟了,谁是开悟人,谁是再来人,这些是没有办法印证的,一般的人不知道他是真的开悟还是没有开悟。但是如果你一定要知道的话,也有一个方法。你可以去观察这个人,去了解一下他平时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一个开悟的人的生活方式,如果还与我们没有开悟的人是一样的,去追求名利,为一些很小的事情与别人斤斤计较,甚至吵架,做些钩心斗角的事情等,跟我们普通人是一模一样的,那我们完全可以高度怀疑他的这个证悟。

另外,你也可以去看看他平时在做什么。除了赚钱养家糊口以外,他有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没有的话,也就不一定是证悟了,证悟的人总得有一点点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如果你觉得,关于他的开悟和不开悟对你特别重要,那就可以这样去了解一下。如果你不想跟他学法的话,那他开悟不开悟都无所谓,跟你没有什么关系,也没有必要去观察。但是如果你想要跟他学什么法的话,那就必须要观察。

说到开悟、没开悟,这在汉传佛教的禅宗里面有一个传统。比如当年达摩祖师回西方的时候,他把所有的弟子都叫过来,让他们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然后达摩祖师就对每一个人说,“你只得了我的皮肤”“你得了我的肌肉”“你得了我的骨骼”,最后就是慧可法师。慧可法师在达摩祖师面前一句话都没说,站了一会儿就走了。然后达摩祖师说:“你得到了我的骨髓。”一般修行非常高的上师,不需要通过语言就可以知道他的弟子有没有开悟。当然,这是最高端的验证方法,一般的人是做不到的。

直到现在藏传佛教的密法都是这样,我们的上师知道我们有没有开悟。我们听了一个法以后去修,修了以后有一定的心得体会时,就去和上师讲。讲的时候是有要求的,在整个过程中不允许用佛教里面现成的词汇,包括光明、空性、佛性、如来藏……这些谁都会说的话是不允许用的。你只能用日常生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上师们对开悟和修行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一下子就能知道这个人开悟了没有。除了他们,我们一般的人没办法知道。

H  好的,感谢堪布!我理解您的意思,就是说,普通人如果想要亲近一位善知识,想了解他有没有开悟,应该要看他做什么,而不要看他说什么。

如果我们修行有了一些境界,应该去找我们的上师给我们印证一下,看看有没有达到这种状态,是这样吗?

A  对。我们在网络上经常看到,某某某就是多了不起的法王、多了不起的活佛、多了不起的成就者,甚至有些人都不说自己是什么转世,直接说自己是佛。这样的情况太多了。就我个人而言,越是说这些话的人,我越是对他持怀疑态度。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修行人、开悟的人,那默默无闻的这些人当中,就可能真的有高手、有成就者。那些经常炫耀自己身份的人,说自己转世了多少次——其实转世也没有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在转世,而且我们的转世根本数都数不清楚,不是什么二世、三世、五世了,已经是成千上万世了,这个谁都数不清楚。还有就是直接说自己是什么佛的再来,我一般都不太相信这些。但我非常相信佛的“四圣谛”,佛讲的因果、轮回等,非常相信。

但是现在这种事情太多了。这些最懂得包装自己、宣传自己的人,大家都觉得他们开悟了,很了不起,其实我不这么认为。当然,如果我们没有打算要向他们学习什么东西,那我们也不要去评价。别人成就不成就,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但如果我们要向他们学习,那就不要去看网络上的这些东西,都是江湖传言。

 

4

 

请问堪布,在证悟空性的同时,大乘菩提心是不是可以自然呈现?一个小乘的修行者如果证悟的话,那他是不是会转为大乘修行者?

A  对,小乘佛教的修行人进入大乘的比较多,他们有三个时候可以进入大乘。比如他通过小乘佛教的一系列修法,最后得到了阿罗汉的果位,然后在阿罗汉的果位上停留一段时间,再进入大乘佛教。但是小乘佛教他们自己是不承认的,因为他们认为阿罗汉这个果位已经是最高了,再也不会进入其他的佛教。但是在大乘佛教看来,阿罗汉还可以进入大乘佛教。

另外,有些人是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就进入大乘佛教了,这当中也有你刚才说的这个原因。比如说因为他证悟了空性——虽然大乘佛教的证悟和小乘佛教的证悟,深度和广度都有区别,但是他证悟的也是空性的一部分。证悟空性后,他有可能因此就进入大乘佛教。但这并不是说所有证悟空性的人都会进入大乘佛教,不一定。也有人学了小乘佛教的经典,加上他自己过去的善根成熟,在还没有证悟的时候就进入了大乘佛教,这些都会有的。

但是大乘佛教的空性跟小乘佛教的空性不一样,深度、广度都不一样。大乘佛教这么广、这么深的空性,证悟了以后一定会有菩提心,但小乘佛教的话就不一定是这样。

 

5

 

堪布,您好!我们每天在念诵日常仪轨的时候,就会念到菩萨戒的部分。那是不是念到这个菩萨戒仪轨,我们就会得受这个菩萨戒呢?是不是每天都要坚持念诵和受持,才能保持这个菩萨戒呢?

A  对,菩萨戒我们每天都可以受。甚至是每一次念诵这个仪轨的时候,都可以受。我们发菩提心,把佛菩萨观想在面前的空中,然后从佛菩萨那里受菩萨戒,每一次都可以这么做。菩萨戒和居士戒、八关斋戒是不一样的。居士戒、八关斋戒受了一次以后就不需要再反复地去受,但皈依戒和菩萨戒,我们每一次念诵的时候都可以受,每一天都可以受。所以你每次念仪轨的时候,都可以观想发菩提心、受菩萨戒,这个仪轨里面本身就有受菩萨戒的内容。

因为我们对菩萨戒到底是什么还不太了解,如果我们在念诵中自己不小心就受了这个菩萨戒,那会不会很容易就犯这个戒呢?

A  那多好啊,这个是意外的收获。

那要是犯了戒怎么办呢?很紧张。

A  你先阅读一下《慧灯之光》,里面有讲菩萨戒,先去了解一下。菩萨戒可以分三种不同的层次:最简单的菩萨戒只有一条,基本上我们凡是有菩提心的人都能够做得到。其次就是有四条戒,这四条戒的每一条可以各分成两条,如果这样细分的话就有八条。四条戒到八条戒也不算很多,我们也可以选择守这样的菩萨戒。然后第三种菩萨戒稍微多一点,但也不超过二十条。

了解了菩萨戒之后,再确定自己要受一条戒、八条戒,还是二十条戒。其实这些里面主要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菩提心,所以会觉得守菩萨戒很难。如果有了菩提心,那么菩萨戒里面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一般的戒条我们平时也不会去犯,有几个需要稍微注意一下,其他的都是没问题的。

谢谢您!听说如果违犯了菩萨戒的根本戒,那这一生就没有办法解脱、成就了,是不是这样啊?

A  不是,可以忏悔的。在佛教里面,佛陀赞美、赞叹两种人:一种是根本不犯戒、一直都非常清净的人;另外一种是犯了戒、犯了罪,但是懂得忏悔的人。这两个基本上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尤其在密法里面就更是这样了。虽然犯了罪、犯了戒,但只要认认真真地去忏悔,忏悔之后还是可以解脱、可以成就的。你说的是小乘佛教的观点,小乘佛教认为,如果犯了它的根本戒的话,那至少在这一生当中不能获得阿罗汉的果位。

H  堪布,您刚才讲到了菩萨戒的问题。我们有时候,比如说共修或者是自己读经文之前,会念到菩萨戒的仪轨。但是实际上心里没有做好准备要去受菩萨戒,那么会因为念了仪轨就受菩萨戒吗?

A  不会。受菩萨戒必须要在心里做好准备,主要是心里下定决心我要受菩萨戒,而且知道什么是受菩萨戒。因为光是想我要受菩萨戒也不行,什么是菩萨戒,怎么样去受,这些都要明白,然后再去念仪轨才会得到菩萨戒。如果心里没有做任何的准备,只是念一下这个仪轨,那就根本不需要害怕,什么也得不到。

H  我在想,要是大家不知道的话,就会很犹豫以后还要不要再念了。因为很多人可能没有做好受菩萨戒的准备,会有担忧。

A  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得不到什么戒。

H  那菩萨戒一定要在一个具德的高僧大德面前受吗?

A  最好是这样。首先要自己心里做好准备,最关键的准备就是要有菩提心。

现在汉传佛教里面,授戒的时候就授三坛大戒。三坛大戒其中一个是菩萨戒。这些受的人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菩提心。这种情况下受这个戒,能不能得到一个真实的戒呢?不能得到一个真实的戒。但是过去的祖师大德考虑到,没有菩提心的这些人在受三坛大戒的时候,虽然得不到这个菩萨戒,但是通过受菩萨戒,至少可以在他的心里播下一个大乘佛教的受菩萨戒的种子,对他们也是有利的。就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大家可以受菩萨戒。

实际上那个时候到底有没有得到菩萨戒,还是要看自己有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是受不到的。所以受菩萨戒的话,首先是要做好菩提心的准备,然后再去受就可以得到菩萨戒。

H  那一般灌顶之前,其实是有一个受菩萨戒的前行部分,对吗?一般情况下,如果受了灌顶,实际上也就得到菩萨戒了吗?

A  对。如果是之前就有出离心、菩提心,而且没有专门去受过菩萨戒,那这种人参加了灌顶,这个算不算是真实地受了菩萨戒呢?算。因为基本上每个灌顶的前面,都有一个受菩萨戒的仪轨。虽然比较简单,但是确实有这个内容。所以灌了顶的人,如果有菩提心的话,那他可以认为自己有菩萨戒。

但是灌顶也是同样的情况。汉传佛教的三坛大戒、藏传佛教的灌顶都是一样。按理来讲,一个接受灌顶的人,应该具有出离心、菩提心,但是实际上灌顶的时候,不一定每个接受灌顶的人都是这样。如果一个人既没有菩提心,又没有出离心,那么去灌顶的话能不能得到菩萨戒呢?还是得不到菩萨戒。

H  还是先要有菩提心,才能得到。

A  对。所有菩萨戒都是在菩提心的基础上。没有菩提心的话,基础都没有,根本就不可能得到菩萨戒。

 

6

 

堪布,您好!如果一个人火化之后有舍利,我们会觉得他可能是大成就者。但是我听到另外一些人在讲,舍利并不一定是判定这个众生成就与否的一个标准。有这种说法吗?

A  舍利子有各种各样的。一些修行人虽然没有达到成就的高度,但平时非常努力地去行善,像这样做很多善事、心非常善良的人也会有舍利的。佛教的书籍里面也提到过,有些舍利不是很好的,比如说一些妖魔鬼怪变化的舍利。人们听说某位活人的身上掉出舍利,很多人就去崇拜这个人,然后这个人又传播一些非常不好的东西给大家,把一大群的人拉到邪道上面,这就是很多妖魔鬼怪在作怪。一般黑色的舍利子都不是很好的。真正的成就者,比如说大圆满的修行人会有一些舍利,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去辨别是不是真正的舍利。总的来说,舍利子里面就有各种各样的舍利,不是所有的舍利都是很好的。

H  感谢堪布非常细致和耐心的讲解,也感谢各位观众朋友们刚才热情踊跃的提问。我相信大家对于实修还有很多的疑问,但是因为咱们的时间有限,所以这期节目就要告一段落了。更多的精彩互动,下期节目再见,朋友们再见。

 

 

编者注:因本书根据《慧灯·问道》节目编纂整理而成,收录慈诚罗珠堪布、主持人和观众等人的谈话内容。为避免重复,此处只标示缩写。其中,H(Host/hostess)代表主持人,A(answer)代表堪布,Q(question)代表提问者,即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