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修行人之十八耻辱

我们都号称自己是佛教徒,却经常会做出很多不如法的事情,这都是修行人的耻辱。本来修行人的耻辱有很多,但此论只讲了其中十八个耻辱。学习之后,我们要自我对照,发现问题,尽量断除。

一、住在静处却成办今生的荣华富贵,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身居僻静深山、寺院,看似专职修行,实则是为了扩展自己的名声、势力、财产等世俗福报,的确是修行人的耻辱。

既然去到静处、寺庙、闭关处,理应放弃名声、地位、权力、财产等世间八风,专心致志地闻思修行,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与正法背道而驰了。

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讲,如果有名声、有势力,能度化和饶益更多众生,则扩大自己的名声和势力也未尝不可。因为所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但如果不是为了饶益众生,而是与世俗普通人一样求名求利,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二、作为群体的首领,成办自私自利之事,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无论是寺院、闭关中心或其他修行处的方丈、住持、负责人,还是任何宗教团体的领袖,都是由其他成员推选出来的。大家出于信任,认为自己推举的人会帮大家做事情,会考虑大家的需求。如果“领袖”有负众望,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势力和财产等,自私自利、不顾他人,就是很大的耻辱,这种人也不配当领袖。

身为领袖,应该为大众着想,为大众服务。本来大乘佛教就提倡为一切众生服务,菩萨就是一切众生的服务员。不求任何回报,无条件地服务众生,才真正是菩萨的心态,菩萨的精神。作为僧团或居士林的领袖,更要为大众服务,勇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

三、精通正法却不警惕罪业,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显宗的经论、密宗的续部,都博闻强记、无所不知,但在理论落实到实践的过程中,却不注意因果取舍,为所欲为、胆大放肆。

闻思的作用,就是让我们明白如何鉴别真伪、取舍对错。如果已经知道因果取舍,却还是不杜绝违背因果的事情,闻思就没有任何意义!这难道不是修行人的耻辱吗?

四、拥有殊胜教言,自相续却处于平庸状态,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无论出离心、慈悲心等方便修法的窍诀,还是修空性智慧的窍诀都非常丰富。可因为没有修,自己的心还刚强难调,与凡夫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一种耻辱。

现在学佛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这特别好,也特别需要。学佛的人多了,社会上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就会减少。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虽然学佛的人越来越多,可真正懂得佛法的人却凤毛麟角。佛教徒如果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就会十分迷茫。刚刚学佛的时候,还根本谈不上修行,因为我们连修行的方向和方法都不知道。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闻思。闻思的时候,必须要学习《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入菩萨行论》《中论》《入中论》等正宗的佛法。闻思让我们明白应该怎样修、怎样做,接下来的,就是实操。

有些人自己不喜欢闻思,还到处宣称不需要闻思,实修最重要云云。在闻思和实修中,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重要与否,取决于自己所在的阶段。无论如何,闻思修都不能脱节。如果闻思一二十年了,还在继续闻思,而没有下功夫修,就不一定合理。虽然懂得很多道理,内心却与没有修行的人别无二致,就失去了学佛的意义。

修行的次第,是首先把人做好,要敬畏因果,遵循因果规律。然后是修慈悲心、菩提心,坚信生命平等的观念。这些都是做人的标准,完全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在生起不造作的标准菩提心以后,就不仅仅是好人,而是在好人的基础上更上了一个层次,成了菩萨。之后通过一步一步地实修,最后证悟,明心见性。再进一步保任、修持,就能最终成佛。

懂得道理却不修,不但是耻辱,而且也非常可惜。获得人身不容易,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修加行。修行只有一条路,就是依循次第修加行。就像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里讲的一样,就是修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此外没有其他选择。

虽然我们有很多的工作、家务、世俗杂事,可无论如何,每天都应该挤出一段时间来闭关修行、打坐,哪怕只有半个小时都可以,两个小时就更好了。

五、戒律严谨,却没有离开欲望,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如果外表严守净戒,内心贪心重重,虽然不能说没有功德,没有意义,但意义不是很大,表面的戒律已经与内心的贪念自相矛盾,这也是修行人的一种耻辱。

六、觉受证悟善妙却没有调伏自相续,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觉受”或“证悟”境界很高,却没有调伏自心,这有可能吗?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觉悟境界很高,就一定调伏了自心,断除了烦恼。如果烦恼与没学佛的人一样多,怎么可能证悟很高?不可能。

此处所说的“觉受”或“证悟”很高,指的是有些自称是成就者、瑜伽士、空行母、活佛、法王等人。明明没有调伏自心,只是因为贪钱、贪色、贪各种东西,就妄称自己是成就者、瑜伽士,以达到自己的私人目的。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说自己证悟了,其实证悟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果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成就者,至少要装出一副清心寡欲的样子,不要显得太贪婪,这与证悟者的境界是矛盾的。

有些人自称境界非同一般,可别人给你说两句不中听的话,立即火冒三丈。证悟的人会这样吗?

有些人自称已经证悟,可照样贪色、贪财。证悟的人会这样吗?

证悟没证悟根本不需要说,只需看他的行为,通过逻辑推理就能知道。

自称证悟的人,行为却与普通人一模一样,这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没有证悟,不是耻辱,成千上万的人都没有证悟,这不算什么。我们学佛时间不长,主要精力也没有花在修行上,没有证悟很正常,但至少要注意因果取舍。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了错误一定要懂得忏悔。如果未证言证、自欺欺人,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人类有史以来,一直都在犯这种错误。在哥白尼之前,所有的天文学家和世人,都奉行“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月亮、金星、火星、木星等,都在绕着地球转。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地球在转,没有看到自己脚下的土地在空中飞翔。每天看到的,只是太阳从东边升起,然后从西边落下,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所处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自从哥白尼推翻了这个错误观念之后,再也没有人这样认为了。

同样,世人现在还没有放弃的迷信,就是不承认因果轮回。因为我们的肉眼,只能看到一个生命从诞生到死亡,之前之后的历程,我们都看不见。至于因果之间的关联,就更是无法探知。就因为这么一个非常简单、幼稚的思维与推断,就断定因果轮回不存在,这与当初 “地心说”的武断与荒谬完全如出一辙。

没有闻思,就会犯很多错误,所以必须闻思。闻思以后就知道,真正的成就者,不应该有世俗的贪图。如果有,就不是证悟者,这是可以推理得知的。

七、已入佛门却没有断除世法的贪嗔,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尚未放下细微的贪嗔痴烦恼,是很正常的情况,不是耻辱。我们没有高深的境界,连出离心、菩提心都没有搞定,怎么可能有高深的境界呢?

但自称境界高的修行人,贪嗔痴却与普通人完全一样。有人对他说两句不中听或对他不利的话,立即怒火冲天;有人比他学得好一点,就不以为然,甚至吹毛求疵,这就是嫉妒。之前大学校园里发生的同学之间的投毒事件,也是因为嫉妒攀比。佛教徒中有人闻思修方面很优秀,学佛的因缘比较顺利,也会引起有些人的不满。不但是不满,而且会采取各种言语与手段去诽谤、排斥,这都是修行人的耻辱。

贪有很多种,绝大多数凡夫都贪财、贪自己的名声。有些人说佛教徒很自私,就是因为有些人只懂得自己修,只知道完成自己的目标,只考虑自己的下一辈子,对其他人、其他事情不闻不问、视而不见。普度众生是他们的口头禅,却从来没有落实过,连世俗做人的标准都达不到。

我们不能太自私,更不能有傲慢,现在我们还远远没有到达有资格傲慢的地步。大家都要静下心来,好好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修出离心、菩提心,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八、舍弃世间法而进入出世法,却放不下尘间俗事,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普通人有世间八法,这理所当然。如果已经成了佛教徒,却放不下世间八法,这也情有可原,不要自我标榜,老老实实修行即可。但如果号称自己已经远离了世俗红尘,成为专职的修行人、开悟者、瑜伽士或成就者,可世间八法一个都放不下,这就是耻辱。

九、理解意义后没有实修,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如果不了解佛教教义,不了解修行方法,没有实修也无可厚非。修了很长时间还没有菩提心,还没有证悟,这也不是耻辱。毕竟我们已经努力了,只是因为业障深重等其他原因而致使效率不高。

很多人有拖延症,哪怕再重要的事情,都一直拖。五加行十几年修不完,其他修法也不修。

虽然我们身处红尘,上有老下有小,适当地考虑生存与生活也是应该的。但实际上除了修行,一生中真的没有更重要的事情了。只要有了出离心、菩提心与证悟空性的智慧,我们的生死才有了把握。下一世再回来,就不再是普通的转世投生,而已经是货真价实的“活佛”了。那时候回来的目的,就是度化众生,帮助更多的生命。

我们现在能做的,仅仅是暂时满足家人的需求,哪怕他们的要求有时候不太合理,也要尽量满足。尽管如此尽心尽力,却连让他们来世拥有更好的生命都无法保障,更何况是让他们获得解脱?

如果我们把很多大可不必的事情放下,抓紧时机修行,即使不能即生成佛,明心见性是肯定有机会、有希望的。如果明心见性了,那就是对未来最好的铺垫。下一世再回来的时候,我们能帮助的,不再是一个家庭的成员,而是无数的生命。孰轻孰重,自己掂量!

清楚了轻重缓急,我们还是可以腾出一部分时间来赚钱,养家糊口,但修行却是第一位的。

十、立下实修的誓言却不能安稳修行,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平时信誓旦旦要修前行,修出离心、菩提心,发了如山的誓愿,却一个都不兑现。即使真有一天不需要工作,没有任何牵挂,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有人提供,也有机会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去闭关修行,也不一定能坐得下去。这,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十一、虽然所作唯一都是正法,但行为却不能自立,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这一条多半指的是出家人。本来出家人除了闻思修、戒定慧以外,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但有些人行为极不稳定,不愿专心致志、踏踏实实地闻思修,一会儿修庙,一会儿做慈善,一会儿又去朝山……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有限,只有先把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做好,才能逐步实现所有的心愿。若准备闻思修,就要先闻思,闻思好了以后,再去专职修行,这样才能成为修行方面的专家。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很难把什么事情都做好。最终一事无成,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十二、虽然衣食自然而来,但心依旧左右寻觅,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如果一个人真的能不顾一切,前往静处全心全意地闻思修行,他的生活肯定不需要担忧,自然会有人提供。但很多人却不是杞人忧天地担忧自己的衣食,而是别有用心地以此为幌子,试图骗取更多的钱财和名声。不但没有将心思用在修行上,反而身在深山、心系凡尘,整天盘算着如何赚更多的钱。总是想着寻找更多的财物,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十三、善行的功效只是用在救助病人及孩童上,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如果有一点点修行的功夫,也应该用到利益众生方面。利益众生有很多方法,真正最彻底的利益众生,是让众生发出离心、菩提心,让所有众生证悟,走上解脱的道路。

有些出家人或在家修行人基本不闻思修行,所有的修行功夫,只用到治病、救孩童、打卦、算命、念经、做法事等上面。如果这些人真的是在毫无自私地发菩提心利益众生,那纵然是给别人治病、救孩童、打卦也未尝不可。但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只是一种换取资财的交易,那就得不偿失了。

若修行的力量没有用于广泛利益众生,而是用在为病患者念咒、治病,为别人驱魔、打卦,以保升官发财、延年益寿等世俗琐事方面,服务的动机也不纯正,这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十四、为了财物宣说甚深教言,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一般情况下,大圆满和大手印之类的修行诀窍,是不能随意传播的。只有遇到真正想修行,一心想走解脱道的人,就不应该考虑供养,而应无条件地传授。但若是为了金钱、供养而传播甚深密法,就是修行人的耻辱。佛教的课程应该是免费的,不应该收取昂贵的费用。

佛陀当初三转法轮,每一次都是免费的。从来没有说佛在灵鹫山传法的时候,一张门票多少钱。

如今国外、国内都有这样的情况,租一个大型礼堂,然后灌顶、传法,等等。因为其中会产生一些费用,卖价格适当的门票,以抵消支出也理所当然。但若任意贩卖佛法,以正法做钱财交易,换取高额利润,就是非常不如法的,这是修行人莫大的耻辱!

十五、想方设法自赞毁他,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赞美自己、贬低别人,本来就是很严重的错误。如果真是这样,还会犯失菩萨戒。我们应该尽量查找、披露自己的不足与罪过,隐瞒、宽容别人的缺陷。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谈论别人的过失。在没有什么不良后果的情况下,应该极力赞叹其他人。当然,这也要看情况,如果赞美的对方不知好歹、自不量力,一受到表扬,就自以为了不起,傲慢心油然而生,自视甚高,甚至歧视他人,就不能随意赞扬。但如果没有这些后患,就应该多赞扬别人,多讲别人的优点。

凡夫都是这样,即使发现了别人的功德和长处,也三缄其口、避而不谈。一旦看到别人稍稍有一点点缺陷,哪怕还不能确定其真实性,就添油加醋、四处张扬,恨不能让世人皆知而后快。自己稍微有一点点功德或优点,就无限放大,到处宣传,生怕别人不知道。而自己的过失、缺陷,却包藏隐瞒、极力粉饰,这就是凡夫的本性、本能。我们要有能力识别什么是言过其实的妄语,什么是符合事实的赞扬。

任何团体,无论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还是宗教领域,其理论与成员的行为之间,永远都会有距离。这个距离是人为的,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原封原样地按照理论奉行,这不是理论体系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很多人却没有分辨能力,时常将理论和个人行为混为一谈。

打个比方,假如治病的时候被某个医生骗了,不但病没有治好,反而钱被全部卷走。我们可以说:“我从此以后宁可死掉,也不再找这个医生看病了。”但我们能怪罪于整个医疗体系,并干脆不治病、不看医生,也不吃药了吗?这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如果真的看见对方有功德,那大声说出也无妨。而如果根本没有看见对方什么功德,就不能凭空杜撰、害人害己。但有一个原则,是不能诽谤别人。如果自己能够承受,那诽谤一下自己也很好。

但有很多人,包括我本人在内却恰恰颠倒而行,自己承受不住诽谤,却乐于诽谤别人。常常几个人凑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诽谤、攻击一个人,之后大家都很开心,平时的郁闷、烦躁一扫而空。大家都知道八卦新闻,八卦新闻就适合治疗抑郁症。这个明星怎么了,那个明星又怎么了,从别人的婚姻、感情、家庭,说到别人的血型、头发、嗜好……俨然是最好的娱乐和消遣。但如果一说到自己的毛病,立即脸色突变。再说重一点,就会翻脸不认人。

十六、为他人传讲教言,自相续却违背正法,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口里给别人传讲佛法的理论和窍诀,但自己的好多行为却严重违背了佛法的要求,这真正是这真正是修行人的大耻辱。

十七、独自坐不住又不会与人相处,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但长期住在城市里,每天和很多人一起工作、生活、打交道,争端不断、是非重重,吵架、赌气,看谁都不顺眼,整天搬弄是非、说人过失,还动不动就嚷着要躲到僻静地方一个人独自闭关。可真正有一天去闭关了,却心猿意马、待不下去,这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最理想的状态,是独自居住的时候,能安安静静、开开心心地打坐修行,甘于平淡、安享孤独。在人群中生活,也能万事随缘,与人和睦相处。

十八、承受不住快乐又忍耐不了痛苦,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大容器中哪怕装了很多水,也不会倒出来。而小小的瓶子里即使装一点点水,也会洒得满地。我们就像小瓶子,痛苦无法忍受,幸福也不能安容。稍稍有点过人之处,立即傲慢自大、不可一世。这是人最大的问题,更是修行人的耻辱。

幸福、顺心、走上坡路的时候,要懂得珍惜、低调、韬光养晦。有些修行人就是这样,外表上根本看不出什么与众不同,内在的境界却非同凡响。

正常的修行人,应该既能吃苦,也能享福,既不自暴自弃,也不目空一切。依靠佛陀传承下来的修法,学会有勇气面对生老病死等痛苦、灾难和坎坷,将痛苦转为道用。因为懂得因果都是自作自受,就不会逃避或抱怨,而会从容不迫地面对、直视痛苦。

过去很多修行人堪称这方面的光辉典范,他们即使被关在监狱里,都过得非常开心。有些普通人在监狱里与这些成就者待在一起,经过长期熏染,等到出狱的时候,已经境界非凡了。

面对痛苦与幸福,是对一个修行人最严峻的考验,也是检验修行境界的试金石。不说对后世与解脱的指导,仅仅在现世生活中,佛法也是安抚心灵、舒缓压力的最佳良伴。若能在遇到痛苦的时候,学会自他相换,学会有勇气去代受众生的痛苦,那我们就与菩萨的精神相距不远了。

面对幸福的时候,一方面要懂得低调、珍惜,还要学会真诚地把幸福分享给大家;同时要知道,无论痛苦还是幸福,都是无常、短暂的。在它即将稍纵即逝的一瞬间,一定要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

但我们却恰恰相反,认为一切的拥有,都是永恒的,然后死执不放,更不愿将其分享,不能充分利用其价值。但现实是残酷无情的,一切说变就变,甚至变得面目全非、反差巨大,很多人因为承受不了巨变,先是精神崩溃,继而是体质衰弱,接着就是生命的结束。这都是不懂自然规律,不遵循自然规律,甚至企图改变自然规律的后果。

第十四,修行人之十八耻辱

我们都号称自己是佛教徒,却经常会做出很多不如法的事情,这都是修行人的耻辱。本来修行人的耻辱有很多,但此论只讲了其中十八个耻辱。学习之后,我们要自我对照,发现问题,尽量断除。

一、住在静处却成办今生的荣华富贵,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身居僻静深山、寺院,看似专职修行,实则是为了扩展自己的名声、势力、财产等世俗福报,的确是修行人的耻辱。

既然去到静处、寺庙、闭关处,理应放弃名声、地位、权力、财产等世间八风,专心致志地闻思修行,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与正法背道而驰了。

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讲,如果有名声、有势力,能度化和饶益更多众生,则扩大自己的名声和势力也未尝不可。因为所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但如果不是为了饶益众生,而是与世俗普通人一样求名求利,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二、作为群体的首领,成办自私自利之事,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无论是寺院、闭关中心或其他修行处的方丈、住持、负责人,还是任何宗教团体的领袖,都是由其他成员推选出来的。大家出于信任,认为自己推举的人会帮大家做事情,会考虑大家的需求。如果“领袖”有负众望,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势力和财产等,自私自利、不顾他人,就是很大的耻辱,这种人也不配当领袖。

身为领袖,应该为大众着想,为大众服务。本来大乘佛教就提倡为一切众生服务,菩萨就是一切众生的服务员。不求任何回报,无条件地服务众生,才真正是菩萨的心态,菩萨的精神。作为僧团或居士林的领袖,更要为大众服务,勇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

三、精通正法却不警惕罪业,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显宗的经论、密宗的续部,都博闻强记、无所不知,但在理论落实到实践的过程中,却不注意因果取舍,为所欲为、胆大放肆。

闻思的作用,就是让我们明白如何鉴别真伪、取舍对错。如果已经知道因果取舍,却还是不杜绝违背因果的事情,闻思就没有任何意义!这难道不是修行人的耻辱吗?

四、拥有殊胜教言,自相续却处于平庸状态,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无论出离心、慈悲心等方便修法的窍诀,还是修空性智慧的窍诀都非常丰富。可因为没有修,自己的心还刚强难调,与凡夫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一种耻辱。

现在学佛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这特别好,也特别需要。学佛的人多了,社会上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就会减少。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虽然学佛的人越来越多,可真正懂得佛法的人却凤毛麟角。佛教徒如果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就会十分迷茫。刚刚学佛的时候,还根本谈不上修行,因为我们连修行的方向和方法都不知道。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闻思。闻思的时候,必须要学习《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入菩萨行论》《中论》《入中论》等正宗的佛法。闻思让我们明白应该怎样修、怎样做,接下来的,就是实操。

有些人自己不喜欢闻思,还到处宣称不需要闻思,实修最重要云云。在闻思和实修中,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重要与否,取决于自己所在的阶段。无论如何,闻思修都不能脱节。如果闻思一二十年了,还在继续闻思,而没有下功夫修,就不一定合理。虽然懂得很多道理,内心却与没有修行的人别无二致,就失去了学佛的意义。

修行的次第,是首先把人做好,要敬畏因果,遵循因果规律。然后是修慈悲心、菩提心,坚信生命平等的观念。这些都是做人的标准,完全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在生起不造作的标准菩提心以后,就不仅仅是好人,而是在好人的基础上更上了一个层次,成了菩萨。之后通过一步一步地实修,最后证悟,明心见性。再进一步保任、修持,就能最终成佛。

懂得道理却不修,不但是耻辱,而且也非常可惜。获得人身不容易,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修加行。修行只有一条路,就是依循次第修加行。就像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里讲的一样,就是修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此外没有其他选择。

虽然我们有很多的工作、家务、世俗杂事,可无论如何,每天都应该挤出一段时间来闭关修行、打坐,哪怕只有半个小时都可以,两个小时就更好了。

五、戒律严谨,却没有离开欲望,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如果外表严守净戒,内心贪心重重,虽然不能说没有功德,没有意义,但意义不是很大,表面的戒律已经与内心的贪念自相矛盾,这也是修行人的一种耻辱。

六、觉受证悟善妙却没有调伏自相续,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觉受”或“证悟”境界很高,却没有调伏自心,这有可能吗?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觉悟境界很高,就一定调伏了自心,断除了烦恼。如果烦恼与没学佛的人一样多,怎么可能证悟很高?不可能。

此处所说的“觉受”或“证悟”很高,指的是有些自称是成就者、瑜伽士、空行母、活佛、法王等人。明明没有调伏自心,只是因为贪钱、贪色、贪各种东西,就妄称自己是成就者、瑜伽士,以达到自己的私人目的。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说自己证悟了,其实证悟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果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成就者,至少要装出一副清心寡欲的样子,不要显得太贪婪,这与证悟者的境界是矛盾的。

有些人自称境界非同一般,可别人给你说两句不中听的话,立即火冒三丈。证悟的人会这样吗?

有些人自称已经证悟,可照样贪色、贪财。证悟的人会这样吗?

证悟没证悟根本不需要说,只需看他的行为,通过逻辑推理就能知道。

自称证悟的人,行为却与普通人一模一样,这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没有证悟,不是耻辱,成千上万的人都没有证悟,这不算什么。我们学佛时间不长,主要精力也没有花在修行上,没有证悟很正常,但至少要注意因果取舍。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了错误一定要懂得忏悔。如果未证言证、自欺欺人,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人类有史以来,一直都在犯这种错误。在哥白尼之前,所有的天文学家和世人,都奉行“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月亮、金星、火星、木星等,都在绕着地球转。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地球在转,没有看到自己脚下的土地在空中飞翔。每天看到的,只是太阳从东边升起,然后从西边落下,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所处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自从哥白尼推翻了这个错误观念之后,再也没有人这样认为了。

同样,世人现在还没有放弃的迷信,就是不承认因果轮回。因为我们的肉眼,只能看到一个生命从诞生到死亡,之前之后的历程,我们都看不见。至于因果之间的关联,就更是无法探知。就因为这么一个非常简单、幼稚的思维与推断,就断定因果轮回不存在,这与当初 “地心说”的武断与荒谬完全如出一辙。

没有闻思,就会犯很多错误,所以必须闻思。闻思以后就知道,真正的成就者,不应该有世俗的贪图。如果有,就不是证悟者,这是可以推理得知的。

七、已入佛门却没有断除世法的贪嗔,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尚未放下细微的贪嗔痴烦恼,是很正常的情况,不是耻辱。我们没有高深的境界,连出离心、菩提心都没有搞定,怎么可能有高深的境界呢?

但自称境界高的修行人,贪嗔痴却与普通人完全一样。有人对他说两句不中听或对他不利的话,立即怒火冲天;有人比他学得好一点,就不以为然,甚至吹毛求疵,这就是嫉妒。之前大学校园里发生的同学之间的投毒事件,也是因为嫉妒攀比。佛教徒中有人闻思修方面很优秀,学佛的因缘比较顺利,也会引起有些人的不满。不但是不满,而且会采取各种言语与手段去诽谤、排斥,这都是修行人的耻辱。

贪有很多种,绝大多数凡夫都贪财、贪自己的名声。有些人说佛教徒很自私,就是因为有些人只懂得自己修,只知道完成自己的目标,只考虑自己的下一辈子,对其他人、其他事情不闻不问、视而不见。普度众生是他们的口头禅,却从来没有落实过,连世俗做人的标准都达不到。

我们不能太自私,更不能有傲慢,现在我们还远远没有到达有资格傲慢的地步。大家都要静下心来,好好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修出离心、菩提心,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八、舍弃世间法而进入出世法,却放不下尘间俗事,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普通人有世间八法,这理所当然。如果已经成了佛教徒,却放不下世间八法,这也情有可原,不要自我标榜,老老实实修行即可。但如果号称自己已经远离了世俗红尘,成为专职的修行人、开悟者、瑜伽士或成就者,可世间八法一个都放不下,这就是耻辱。

九、理解意义后没有实修,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如果不了解佛教教义,不了解修行方法,没有实修也无可厚非。修了很长时间还没有菩提心,还没有证悟,这也不是耻辱。毕竟我们已经努力了,只是因为业障深重等其他原因而致使效率不高。

很多人有拖延症,哪怕再重要的事情,都一直拖。五加行十几年修不完,其他修法也不修。

虽然我们身处红尘,上有老下有小,适当地考虑生存与生活也是应该的。但实际上除了修行,一生中真的没有更重要的事情了。只要有了出离心、菩提心与证悟空性的智慧,我们的生死才有了把握。下一世再回来,就不再是普通的转世投生,而已经是货真价实的“活佛”了。那时候回来的目的,就是度化众生,帮助更多的生命。

我们现在能做的,仅仅是暂时满足家人的需求,哪怕他们的要求有时候不太合理,也要尽量满足。尽管如此尽心尽力,却连让他们来世拥有更好的生命都无法保障,更何况是让他们获得解脱?

如果我们把很多大可不必的事情放下,抓紧时机修行,即使不能即生成佛,明心见性是肯定有机会、有希望的。如果明心见性了,那就是对未来最好的铺垫。下一世再回来的时候,我们能帮助的,不再是一个家庭的成员,而是无数的生命。孰轻孰重,自己掂量!

清楚了轻重缓急,我们还是可以腾出一部分时间来赚钱,养家糊口,但修行却是第一位的。

十、立下实修的誓言却不能安稳修行,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平时信誓旦旦要修前行,修出离心、菩提心,发了如山的誓愿,却一个都不兑现。即使真有一天不需要工作,没有任何牵挂,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有人提供,也有机会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去闭关修行,也不一定能坐得下去。这,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十一、虽然所作唯一都是正法,但行为却不能自立,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这一条多半指的是出家人。本来出家人除了闻思修、戒定慧以外,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但有些人行为极不稳定,不愿专心致志、踏踏实实地闻思修,一会儿修庙,一会儿做慈善,一会儿又去朝山……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有限,只有先把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做好,才能逐步实现所有的心愿。若准备闻思修,就要先闻思,闻思好了以后,再去专职修行,这样才能成为修行方面的专家。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很难把什么事情都做好。最终一事无成,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十二、虽然衣食自然而来,但心依旧左右寻觅,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如果一个人真的能不顾一切,前往静处全心全意地闻思修行,他的生活肯定不需要担忧,自然会有人提供。但很多人却不是杞人忧天地担忧自己的衣食,而是别有用心地以此为幌子,试图骗取更多的钱财和名声。不但没有将心思用在修行上,反而身在深山、心系凡尘,整天盘算着如何赚更多的钱。总是想着寻找更多的财物,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十三、善行的功效只是用在救助病人及孩童上,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如果有一点点修行的功夫,也应该用到利益众生方面。利益众生有很多方法,真正最彻底的利益众生,是让众生发出离心、菩提心,让所有众生证悟,走上解脱的道路。

有些出家人或在家修行人基本不闻思修行,所有的修行功夫,只用到治病、救孩童、打卦、算命、念经、做法事等上面。如果这些人真的是在毫无自私地发菩提心利益众生,那纵然是给别人治病、救孩童、打卦也未尝不可。但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只是一种换取资财的交易,那就得不偿失了。

若修行的力量没有用于广泛利益众生,而是用在为病患者念咒、治病,为别人驱魔、打卦,以保升官发财、延年益寿等世俗琐事方面,服务的动机也不纯正,这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十四、为了财物宣说甚深教言,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一般情况下,大圆满和大手印之类的修行诀窍,是不能随意传播的。只有遇到真正想修行,一心想走解脱道的人,就不应该考虑供养,而应无条件地传授。但若是为了金钱、供养而传播甚深密法,就是修行人的耻辱。佛教的课程应该是免费的,不应该收取昂贵的费用。

佛陀当初三转法轮,每一次都是免费的。从来没有说佛在灵鹫山传法的时候,一张门票多少钱。

如今国外、国内都有这样的情况,租一个大型礼堂,然后灌顶、传法,等等。因为其中会产生一些费用,卖价格适当的门票,以抵消支出也理所当然。但若任意贩卖佛法,以正法做钱财交易,换取高额利润,就是非常不如法的,这是修行人莫大的耻辱!

十五、想方设法自赞毁他,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赞美自己、贬低别人,本来就是很严重的错误。如果真是这样,还会犯失菩萨戒。我们应该尽量查找、披露自己的不足与罪过,隐瞒、宽容别人的缺陷。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谈论别人的过失。在没有什么不良后果的情况下,应该极力赞叹其他人。当然,这也要看情况,如果赞美的对方不知好歹、自不量力,一受到表扬,就自以为了不起,傲慢心油然而生,自视甚高,甚至歧视他人,就不能随意赞扬。但如果没有这些后患,就应该多赞扬别人,多讲别人的优点。

凡夫都是这样,即使发现了别人的功德和长处,也三缄其口、避而不谈。一旦看到别人稍稍有一点点缺陷,哪怕还不能确定其真实性,就添油加醋、四处张扬,恨不能让世人皆知而后快。自己稍微有一点点功德或优点,就无限放大,到处宣传,生怕别人不知道。而自己的过失、缺陷,却包藏隐瞒、极力粉饰,这就是凡夫的本性、本能。我们要有能力识别什么是言过其实的妄语,什么是符合事实的赞扬。

任何团体,无论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还是宗教领域,其理论与成员的行为之间,永远都会有距离。这个距离是人为的,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原封原样地按照理论奉行,这不是理论体系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很多人却没有分辨能力,时常将理论和个人行为混为一谈。

打个比方,假如治病的时候被某个医生骗了,不但病没有治好,反而钱被全部卷走。我们可以说:“我从此以后宁可死掉,也不再找这个医生看病了。”但我们能怪罪于整个医疗体系,并干脆不治病、不看医生,也不吃药了吗?这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如果真的看见对方有功德,那大声说出也无妨。而如果根本没有看见对方什么功德,就不能凭空杜撰、害人害己。但有一个原则,是不能诽谤别人。如果自己能够承受,那诽谤一下自己也很好。

但有很多人,包括我本人在内却恰恰颠倒而行,自己承受不住诽谤,却乐于诽谤别人。常常几个人凑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诽谤、攻击一个人,之后大家都很开心,平时的郁闷、烦躁一扫而空。大家都知道八卦新闻,八卦新闻就适合治疗抑郁症。这个明星怎么了,那个明星又怎么了,从别人的婚姻、感情、家庭,说到别人的血型、头发、嗜好……俨然是最好的娱乐和消遣。但如果一说到自己的毛病,立即脸色突变。再说重一点,就会翻脸不认人。

十六、为他人传讲教言,自相续却违背正法,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口里给别人传讲佛法的理论和窍诀,但自己的好多行为却严重违背了佛法的要求,这真正是这真正是修行人的大耻辱。

十七、独自坐不住又不会与人相处,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但长期住在城市里,每天和很多人一起工作、生活、打交道,争端不断、是非重重,吵架、赌气,看谁都不顺眼,整天搬弄是非、说人过失,还动不动就嚷着要躲到僻静地方一个人独自闭关。可真正有一天去闭关了,却心猿意马、待不下去,这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最理想的状态,是独自居住的时候,能安安静静、开开心心地打坐修行,甘于平淡、安享孤独。在人群中生活,也能万事随缘,与人和睦相处。

十八、承受不住快乐又忍耐不了痛苦,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大容器中哪怕装了很多水,也不会倒出来。而小小的瓶子里即使装一点点水,也会洒得满地。我们就像小瓶子,痛苦无法忍受,幸福也不能安容。稍稍有点过人之处,立即傲慢自大、不可一世。这是人最大的问题,更是修行人的耻辱。

幸福、顺心、走上坡路的时候,要懂得珍惜、低调、韬光养晦。有些修行人就是这样,外表上根本看不出什么与众不同,内在的境界却非同凡响。

正常的修行人,应该既能吃苦,也能享福,既不自暴自弃,也不目空一切。依靠佛陀传承下来的修法,学会有勇气面对生老病死等痛苦、灾难和坎坷,将痛苦转为道用。因为懂得因果都是自作自受,就不会逃避或抱怨,而会从容不迫地面对、直视痛苦。

过去很多修行人堪称这方面的光辉典范,他们即使被关在监狱里,都过得非常开心。有些普通人在监狱里与这些成就者待在一起,经过长期熏染,等到出狱的时候,已经境界非凡了。

面对痛苦与幸福,是对一个修行人最严峻的考验,也是检验修行境界的试金石。不说对后世与解脱的指导,仅仅在现世生活中,佛法也是安抚心灵、舒缓压力的最佳良伴。若能在遇到痛苦的时候,学会自他相换,学会有勇气去代受众生的痛苦,那我们就与菩萨的精神相距不远了。

面对幸福的时候,一方面要懂得低调、珍惜,还要学会真诚地把幸福分享给大家;同时要知道,无论痛苦还是幸福,都是无常、短暂的。在它即将稍纵即逝的一瞬间,一定要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

但我们却恰恰相反,认为一切的拥有,都是永恒的,然后死执不放,更不愿将其分享,不能充分利用其价值。但现实是残酷无情的,一切说变就变,甚至变得面目全非、反差巨大,很多人因为承受不了巨变,先是精神崩溃,继而是体质衰弱,接着就是生命的结束。这都是不懂自然规律,不遵循自然规律,甚至企图改变自然规律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