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灯·问道》“莘莘学子篇”第2期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慧灯·问道》。

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请慈诚罗珠堪布为大家解答了很多与大学生相关的问题,这期节目接着请堪布为我们答疑解惑。

 

观众1:我很小的时候就随母亲皈依了,也一直在做一些功课,但是现在我快考大学了,每天课很多,学习很忙,所以每天仅有少量时间念一些课诵,以及修习一点儿不太花时间的修法。我现在每天大概睡七个半小时,如果要抽出更多的时间来修行,就会影响睡眠,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也会不好,时间久了担心会影响身体。所以我想请问堪布,有没有好的建议可以平衡学习、修行和身体健康呢?谢谢。

堪布:我想你现在可能是在读高中。

主持人:高三。

堪布:对,高考非常重要,所以你现在要以学习为主,学佛、做功课、打坐,这些以后做都还来得及。人需要足够的睡眠,否则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导致学习、工作各方面的问题,比如第二天没有精神,学习的时候记不住等。所以我建议,在这期间还是以学校的学习为主,等高考结束,上了大学,稍微轻松一点儿的时候,可以把一部分时间投入到学佛当中。

不过,即使你现在再忙,还是可以适当地看看佛教的书,或者打打坐,哪怕是五分钟也可以。这对你的学习,还有心灵的健康成长等各方面都非常有帮助,不要完全放弃。但是暂时不要占用睡眠时间,你刚才说要睡七个半小时,那就七个半小时,不要增加你的功课,这些以后做也来得及。

主持人:佛教一直以来都是帮助大家解脱烦恼,而不是要给你再增添烦恼。所以像堪布所说的,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打打坐,放松一下自己,劳逸结合,反而可能会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观众2:我是在校大学生,在学习佛法之后,也深感佛法博大精深,关乎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就导致我对世间的知识缺乏兴趣,无法静下心来踏实学习,这该怎么办?

堪布:佛教里面的很多东西,你真的学进去以后,会发现特别吸引人。比如说打坐,深入之后就会上瘾。但你毕竟是一个在家人,还要生活,所以世俗的这些东西是一定要学的。你也许觉得这些世俗的学问没有太大的价值,或者对其不太感兴趣,但请千万不要这样想。如果说世俗的学问有什么价值的话,那就是在你步入社会以后,能够让你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有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些都是你以后修行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基础,你就没办法生活下去,修行也无法进行,除非你出家。

所以,世俗的东西也有它的价值,世俗的这些知识、技术,在它自己的领域当中是非常有效的。虽然佛教讲得很高大上,但是如果因此而摒弃其他一切,那也是不行的。人要生活,因此必须要用一定的时间,而且是足够的时间去学习世俗里的这些知识。当然,这些与佛法相比较的话,肯定是有差距的,但是不能这样对比。

佛法也如此。在佛教的领域,在修行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人们解决一些人生的重大问题时,它是非常有帮助、有价值的。比如,在面对生老病死,以及一些心灵方面的问题时,科学、哲学等都显得特别的苍白无力。

因此,你现在要做的是找到一个平衡点,找到这个平衡点不难,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了,两者都是必需的。

主持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种知识都有它自己的功能和作用。

堪布:对。

主持人:其实我们现在的学习,是为了今后能更好地修行而积累资粮,是不是这样?

堪布:对。有很多父母会告诫子女:你学佛,我不反对,但是你不要学得太深。

主持人:不要学痴迷了。

堪布:对,是这么回事。他们担心子女学得太投入之后,不要工作、不要家庭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一定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一方面你可以很好地学佛,另一方面也可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从世俗的眼光看,有让大家羡慕的家庭和事业,同时也有非常丰富的精神生活,这两者一点儿都不矛盾。我们要选择走一条平衡发展的路。

 

观众3:堪布,您好!由于对佛教的不了解,有一些同学觉得佛很吓人,因为他们听了一些民间的传说,觉得佛会惩罚不尊敬他的人。您怎么看?

堪布:第一,他们可能对佛教不太了解;第二,也许是受到一些民间信仰或者其他宗教的影响,比如基督教里的“上帝的惩罚”等。

实际上佛是不会惩罚任何人的。我们做了坏事,一定会承受不好的果报,但这不是佛的安排,更不是佛的惩罚。佛教讲因果、缘起。缘起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自己没有做错的话,那么任何人都无法惩罚你,包括佛和菩萨。因为你没有做错事情,无因无缘,佛不可能,也没办法惩罚你,佛没有这个能力。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自己做错了,佛很多时候也帮不了你,没办法救你。

所以,佛教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让我们自己去走。如果我们自己走得好,那就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走好,那整天烧香、拜佛、求佛也无济于事。佛教跟其他宗教以及民间信仰之间很大的不同,就在这里。

观众3:好,谢谢堪布。

主持人:佛教的因果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然的规律?

堪布:对,佛教很强调因果。有一本佛教的书,你们可以在网上搜来看一看,内容不多,不会耽误很多时间。这本佛经叫作《稻秆经》,它讲了佛教的一个核心思想——因果,它把因果分为内在的因果和外在的因果。

比如花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需要土壤、湿度、温度、空间、时间等。这些条件全部都具备了以后,你想挡也挡不住,它一定会开花结果;如果其中某一个条件不成熟的话,那么你想它结果也不可能。这叫作外在的因果,它是一个自然规律,这个规律永远都是存在的。

另一个就是内在的因果。比如我们去做一件不好的事情,像偷窃别人的东西,并且成功地偷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此后我们并没有发现什么其他的问题。但是没有发现不等于没有发生,我们曾经起心动念去偷别人的东西,然后还转化成行动,最后成功地把东西偷到手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了一个非常负面的能量,这个能量就藏在我们精神的深处,用佛教的话来讲,这叫作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我们精神最基础的层面,它就像计算机的硬盘,偷盗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能量就储存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到了一定的时候,也许是十年以后,也许是一百年以后,也许是几千年以后,总有一天它会成熟的。当它成熟的时候,就会导致我们贫穷、受苦等,这叫作因和果。

一切都在这样的因果当中循环。如果硬盘里面没有数据,屏幕上就无法显示出东西;同样地,如果你自己没有做错的话,你的阿赖耶识当中就没有这样的负面能量,那么谁都没办法惩罚你。所以说佛教讲因果。

主持人:其实更多的是自己内在的原因,而不是外在的影响。

堪布:对。所以,可能是他们对善恶因果的理解错了。

主持人:您说的内因和外因跟现代哲学系统是很吻合的,哲学系统里也讲内因和外因,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这些。

堪布:是。比如产生一朵花的条件,我们现在知道的就这么几个,但是这样一棵植物要生长的话,还需不需要其他条件呢?也不好说。因为在这个空间里面,还有很多物质存在,有些物质和能量是我们看不见的。所以,在佛教的因果理论中,如果一个人今天遇到一件不开心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这是某种原因导致的,但背后也许还有其他比较深层次的原因,这是很难否认的。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这是巧合或偶然,可是佛告诉我们,这里面其实没有那么多巧合,还有一些我们没有看到的东西在发挥作用。

主持人:所谓的巧合,其实更多的是因缘的和合。

堪布:对,都是因缘和合。

 

观众4:堪布,您好!现在我们在学校里很难找到知心朋友,大家似乎都很自我,很难敞开心扉去互相帮助;而且在面临各种竞争的时候,大家也互相欺骗、伤害友情。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这个现状,调整我们的心态呢?

堪布:作为一个人来说,朋友真的非常重要。朋友可以说是我们的充电宝,为我们补充能量,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

有这么一个实验:当你独自背包旅行时,前方有一座很高的山,然后让你去猜这座山有多高。这时你猜出来的数字,一般都会比它的实际高度高得多。因为你孤身一人,背包也很重,心里会有恐惧,所以就觉得这座山很高。但是,如果有两三个朋友在一起,这时再让你去猜山有多高——虽然山还是这座山,你背着的也是同样重量的背包,但此时你猜出来的数字就会比这座山的实际高度低一些。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你身边有朋友,心里不害怕了,所以觉得问题不大,没有关系。

我们的生活、学习等很多方面都是这样。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希望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尽情倾诉。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所有问题都要自己去面对,那么除非你的内心特别强大,不然会很艰难。所以朋友是必须要有的。

不过有一点很矛盾,正如你刚才说的,虽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负面,但确实有很多人是很自私的,这与他们所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有关系。可是我想,不可能所有人都是这样,还是会有好人的。如果想要找到一个好的知心朋友,前提条件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你要对别人好。

主持人:以真心换真心。

堪布:对,这是一个前提条件。这样的话,你在学校或者在其他地方肯定会遇到一些好的朋友。首先你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多为别人着想,自己不要那么自私;当其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就全力以赴地去帮助他们。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好人肯定是有的,只要你愿意多为别人着想,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一定会找到好的朋友。

主持人:而且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善的种子,只要你多用你的善心去浇灌它,这个善念总会萌发的。

堪布:你说得对。每个人内心都有善良的一面,该怎样启动和激活它?就是用善良的东西去激活,然后它也会变得善良。如果身边发生的都是负面的事情,那么心里的善良被遮蔽之后就永远出不来了。比如说,如果我们手里有一支蜡烛,那么我们就可以点燃很多很多的蜡烛;如果我们没有蜡烛,没有打火机,也没有任何其他火种的话,那就连一盏酥油灯都没办法点燃。所以,首先自己要真诚,并且尽量把善的一面传递给别人,这样就可以点燃很多善良的心灵,你也就可以找到一个、两个,甚至一大群非常好的朋友。

主持人: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们要弘扬、传递正能量,因为这样我们周围的正能量就会越来越多,自己心里也会越来越明亮!

堪布:对,佛教里面这一点讲得特别多。一个人的爱好,还有他的一些行为,跟他平时交往的朋友有密切关系。我们先把自己善的一面点燃,就可以影响到很多人,这些人再继续影响别人……把善的一面传递了以后,即使是原本比较自私、不那么善良的人,也可能会慢慢地发生改变。人的好坏不是固定不变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与教育、朋友、环境等都有关系。所以现在我们能做的,不是先要求别人把善的一面拿出来,而是先把自己善的一面拿出来,然后其他人可能也会跟着受影响,变得越来越善良。

主持人:感谢堪布为我们做出的精彩解答,让我们对佛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座的各位同学非常幸运,在这样的年龄就能接触到佛法,相信佛法的智慧将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最后,我想以《慧灯之光》里的一句话作为本期节目的结语:“人有智慧,这是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也是人特殊的优点。要发挥这个优点,就要不满足于温饱,就要力图去看清这个世界,看清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

希望今天的节目能够为大家答疑解惑,感恩堪布的精彩开示,谢谢大家!

 

《慧灯·问道》“莘莘学子篇”第2期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慧灯·问道》。

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请慈诚罗珠堪布为大家解答了很多与大学生相关的问题,这期节目接着请堪布为我们答疑解惑。

 

观众1:我很小的时候就随母亲皈依了,也一直在做一些功课,但是现在我快考大学了,每天课很多,学习很忙,所以每天仅有少量时间念一些课诵,以及修习一点儿不太花时间的修法。我现在每天大概睡七个半小时,如果要抽出更多的时间来修行,就会影响睡眠,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也会不好,时间久了担心会影响身体。所以我想请问堪布,有没有好的建议可以平衡学习、修行和身体健康呢?谢谢。

堪布:我想你现在可能是在读高中。

主持人:高三。

堪布:对,高考非常重要,所以你现在要以学习为主,学佛、做功课、打坐,这些以后做都还来得及。人需要足够的睡眠,否则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导致学习、工作各方面的问题,比如第二天没有精神,学习的时候记不住等。所以我建议,在这期间还是以学校的学习为主,等高考结束,上了大学,稍微轻松一点儿的时候,可以把一部分时间投入到学佛当中。

不过,即使你现在再忙,还是可以适当地看看佛教的书,或者打打坐,哪怕是五分钟也可以。这对你的学习,还有心灵的健康成长等各方面都非常有帮助,不要完全放弃。但是暂时不要占用睡眠时间,你刚才说要睡七个半小时,那就七个半小时,不要增加你的功课,这些以后做也来得及。

主持人:佛教一直以来都是帮助大家解脱烦恼,而不是要给你再增添烦恼。所以像堪布所说的,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打打坐,放松一下自己,劳逸结合,反而可能会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观众2:我是在校大学生,在学习佛法之后,也深感佛法博大精深,关乎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就导致我对世间的知识缺乏兴趣,无法静下心来踏实学习,这该怎么办?

堪布:佛教里面的很多东西,你真的学进去以后,会发现特别吸引人。比如说打坐,深入之后就会上瘾。但你毕竟是一个在家人,还要生活,所以世俗的这些东西是一定要学的。你也许觉得这些世俗的学问没有太大的价值,或者对其不太感兴趣,但请千万不要这样想。如果说世俗的学问有什么价值的话,那就是在你步入社会以后,能够让你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有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些都是你以后修行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基础,你就没办法生活下去,修行也无法进行,除非你出家。

所以,世俗的东西也有它的价值,世俗的这些知识、技术,在它自己的领域当中是非常有效的。虽然佛教讲得很高大上,但是如果因此而摒弃其他一切,那也是不行的。人要生活,因此必须要用一定的时间,而且是足够的时间去学习世俗里的这些知识。当然,这些与佛法相比较的话,肯定是有差距的,但是不能这样对比。

佛法也如此。在佛教的领域,在修行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人们解决一些人生的重大问题时,它是非常有帮助、有价值的。比如,在面对生老病死,以及一些心灵方面的问题时,科学、哲学等都显得特别的苍白无力。

因此,你现在要做的是找到一个平衡点,找到这个平衡点不难,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了,两者都是必需的。

主持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种知识都有它自己的功能和作用。

堪布:对。

主持人:其实我们现在的学习,是为了今后能更好地修行而积累资粮,是不是这样?

堪布:对。有很多父母会告诫子女:你学佛,我不反对,但是你不要学得太深。

主持人:不要学痴迷了。

堪布:对,是这么回事。他们担心子女学得太投入之后,不要工作、不要家庭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一定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一方面你可以很好地学佛,另一方面也可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从世俗的眼光看,有让大家羡慕的家庭和事业,同时也有非常丰富的精神生活,这两者一点儿都不矛盾。我们要选择走一条平衡发展的路。

 

观众3:堪布,您好!由于对佛教的不了解,有一些同学觉得佛很吓人,因为他们听了一些民间的传说,觉得佛会惩罚不尊敬他的人。您怎么看?

堪布:第一,他们可能对佛教不太了解;第二,也许是受到一些民间信仰或者其他宗教的影响,比如基督教里的“上帝的惩罚”等。

实际上佛是不会惩罚任何人的。我们做了坏事,一定会承受不好的果报,但这不是佛的安排,更不是佛的惩罚。佛教讲因果、缘起。缘起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自己没有做错的话,那么任何人都无法惩罚你,包括佛和菩萨。因为你没有做错事情,无因无缘,佛不可能,也没办法惩罚你,佛没有这个能力。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自己做错了,佛很多时候也帮不了你,没办法救你。

所以,佛教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让我们自己去走。如果我们自己走得好,那就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走好,那整天烧香、拜佛、求佛也无济于事。佛教跟其他宗教以及民间信仰之间很大的不同,就在这里。

观众3:好,谢谢堪布。

主持人:佛教的因果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然的规律?

堪布:对,佛教很强调因果。有一本佛教的书,你们可以在网上搜来看一看,内容不多,不会耽误很多时间。这本佛经叫作《稻秆经》,它讲了佛教的一个核心思想——因果,它把因果分为内在的因果和外在的因果。

比如花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需要土壤、湿度、温度、空间、时间等。这些条件全部都具备了以后,你想挡也挡不住,它一定会开花结果;如果其中某一个条件不成熟的话,那么你想它结果也不可能。这叫作外在的因果,它是一个自然规律,这个规律永远都是存在的。

另一个就是内在的因果。比如我们去做一件不好的事情,像偷窃别人的东西,并且成功地偷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此后我们并没有发现什么其他的问题。但是没有发现不等于没有发生,我们曾经起心动念去偷别人的东西,然后还转化成行动,最后成功地把东西偷到手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了一个非常负面的能量,这个能量就藏在我们精神的深处,用佛教的话来讲,这叫作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我们精神最基础的层面,它就像计算机的硬盘,偷盗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能量就储存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到了一定的时候,也许是十年以后,也许是一百年以后,也许是几千年以后,总有一天它会成熟的。当它成熟的时候,就会导致我们贫穷、受苦等,这叫作因和果。

一切都在这样的因果当中循环。如果硬盘里面没有数据,屏幕上就无法显示出东西;同样地,如果你自己没有做错的话,你的阿赖耶识当中就没有这样的负面能量,那么谁都没办法惩罚你。所以说佛教讲因果。

主持人:其实更多的是自己内在的原因,而不是外在的影响。

堪布:对。所以,可能是他们对善恶因果的理解错了。

主持人:您说的内因和外因跟现代哲学系统是很吻合的,哲学系统里也讲内因和外因,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这些。

堪布:是。比如产生一朵花的条件,我们现在知道的就这么几个,但是这样一棵植物要生长的话,还需不需要其他条件呢?也不好说。因为在这个空间里面,还有很多物质存在,有些物质和能量是我们看不见的。所以,在佛教的因果理论中,如果一个人今天遇到一件不开心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这是某种原因导致的,但背后也许还有其他比较深层次的原因,这是很难否认的。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这是巧合或偶然,可是佛告诉我们,这里面其实没有那么多巧合,还有一些我们没有看到的东西在发挥作用。

主持人:所谓的巧合,其实更多的是因缘的和合。

堪布:对,都是因缘和合。

 

观众4:堪布,您好!现在我们在学校里很难找到知心朋友,大家似乎都很自我,很难敞开心扉去互相帮助;而且在面临各种竞争的时候,大家也互相欺骗、伤害友情。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这个现状,调整我们的心态呢?

堪布:作为一个人来说,朋友真的非常重要。朋友可以说是我们的充电宝,为我们补充能量,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

有这么一个实验:当你独自背包旅行时,前方有一座很高的山,然后让你去猜这座山有多高。这时你猜出来的数字,一般都会比它的实际高度高得多。因为你孤身一人,背包也很重,心里会有恐惧,所以就觉得这座山很高。但是,如果有两三个朋友在一起,这时再让你去猜山有多高——虽然山还是这座山,你背着的也是同样重量的背包,但此时你猜出来的数字就会比这座山的实际高度低一些。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你身边有朋友,心里不害怕了,所以觉得问题不大,没有关系。

我们的生活、学习等很多方面都是这样。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希望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尽情倾诉。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所有问题都要自己去面对,那么除非你的内心特别强大,不然会很艰难。所以朋友是必须要有的。

不过有一点很矛盾,正如你刚才说的,虽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负面,但确实有很多人是很自私的,这与他们所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有关系。可是我想,不可能所有人都是这样,还是会有好人的。如果想要找到一个好的知心朋友,前提条件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你要对别人好。

主持人:以真心换真心。

堪布:对,这是一个前提条件。这样的话,你在学校或者在其他地方肯定会遇到一些好的朋友。首先你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多为别人着想,自己不要那么自私;当其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就全力以赴地去帮助他们。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好人肯定是有的,只要你愿意多为别人着想,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一定会找到好的朋友。

主持人:而且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善的种子,只要你多用你的善心去浇灌它,这个善念总会萌发的。

堪布:你说得对。每个人内心都有善良的一面,该怎样启动和激活它?就是用善良的东西去激活,然后它也会变得善良。如果身边发生的都是负面的事情,那么心里的善良被遮蔽之后就永远出不来了。比如说,如果我们手里有一支蜡烛,那么我们就可以点燃很多很多的蜡烛;如果我们没有蜡烛,没有打火机,也没有任何其他火种的话,那就连一盏酥油灯都没办法点燃。所以,首先自己要真诚,并且尽量把善的一面传递给别人,这样就可以点燃很多善良的心灵,你也就可以找到一个、两个,甚至一大群非常好的朋友。

主持人: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们要弘扬、传递正能量,因为这样我们周围的正能量就会越来越多,自己心里也会越来越明亮!

堪布:对,佛教里面这一点讲得特别多。一个人的爱好,还有他的一些行为,跟他平时交往的朋友有密切关系。我们先把自己善的一面点燃,就可以影响到很多人,这些人再继续影响别人……把善的一面传递了以后,即使是原本比较自私、不那么善良的人,也可能会慢慢地发生改变。人的好坏不是固定不变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与教育、朋友、环境等都有关系。所以现在我们能做的,不是先要求别人把善的一面拿出来,而是先把自己善的一面拿出来,然后其他人可能也会跟着受影响,变得越来越善良。

主持人:感谢堪布为我们做出的精彩解答,让我们对佛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座的各位同学非常幸运,在这样的年龄就能接触到佛法,相信佛法的智慧将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最后,我想以《慧灯之光》里的一句话作为本期节目的结语:“人有智慧,这是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也是人特殊的优点。要发挥这个优点,就要不满足于温饱,就要力图去看清这个世界,看清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

希望今天的节目能够为大家答疑解惑,感恩堪布的精彩开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