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18.12.19

如同受持菩萨戒之前需要有不造作的世俗菩提心,只有在世俗菩提心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的菩萨戒一样,我们在受五戒之前,最好也要培养起出离心,在具备出离心的前提下,哪怕受持一条戒,也属于别解脱戒,否则,就只能成为一种形式,而不能获得别解脱戒的戒体。

2018.12.18

精神世界比物质世界还要复杂、细微,有不易测度而逐步深入的层面,以及难以想象的超级功能。所以,自人类有史以来,除了佛陀以外,没有一个人能真正了解到精神的内幕,所有的智者都被弄糊涂了。可惜,精神世界中绝大多数非常奇妙的东西,都封锁在修行人的境界和一些特别的书籍之中,普通人虽然从无始以来就没有离开过精神世界,但对它的真正面目和神奇力量却一无所知。真理告诉我们,浩瀚无垠的宇宙是仅仅依靠一种细微神奇的内在力量而生存的,当这种力量完全消失的时候,所有异彩纷呈的现象便会在一瞬间灰飞烟灭。这一切,真是不可思议啊!

2018.12.17

何为疼爱的相换?以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十分疼爱自己而不顾别人;所以从今以后,我们就要反过来——不再那么疼爱自己,而是疼爱其他众生,一心为其他众生着想。

2018.12.16

针对不同的根机,佛陀传授的证悟方法也有三种:第一是中观推理,从而抉择心的本性为空;第二是密宗的气脉明点修法;第三就是藏传佛教的大圆满、大手印以及汉传佛教的禅宗。虽然方法不同,但最后却殊途同归。 密宗提供的修法之一,是让修行人首先不观察外面的任何事物,只需自己去思维:既然内心是万事万物的创造者、感知者与毁灭者,我们的内心在主宰这个世界,外在的山河大地,内在的个人感受,都是心创造的,一切都是心的幻相。那这个万事万物的创造者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这个主宰万事万物的心的本质、本体又是什么呢?此时不需要往外去追求和观察,只需往里进一步观察心的本性,并直接安住即可。此处有很多方法,有依循上师窍诀的大圆满,也有建立于中观推理之上的实修法。

2018.12.15

讲外加行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离心。如果真正具备了出离心,就已经达到了目的;如果没有出离心,就一定要修外加行。修了一遍以后,就要看是否已经生起了出离心。若没有,则还得修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生起为止。总之,没有出离心之前,要反复修炼,因为我们修加行不仅仅是形式,还要看自己的心相续有没有真实与法相应。只有真正有了出离心后,才能停止修外加行,否则无论修多少遍都是需要的。

2018.12.14

现在很多居士虽然也信仰三宝,相信因果,但他学佛的目的,不是为了解脱,而是在不破坏我执、不破坏轮回种子的基础上,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儿。尽管他能够达到这个要求,但又怎样呢?最后还是在轮回中流荡。 虽然在轮回里面,他会过得比不信佛以前好得多,因为如果不信佛、不信因果,就会去造业,造业就一定会堕落,就无法享受轮回里面所谓的幸福。然而,虽然他因相信因果、如法地取舍因果而可以在轮回中相对地享受一些快乐,少受一些痛苦,但是,这终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2018.12.13

在没有修自他平等之前,我们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自己考虑;在修好自他平等之后,则是百分之五十考虑自己,百分之五十考虑其他众生,简单地讲就是——我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也要怎样对待其他众生。这时还没有完全放下自己的事情,因为修菩提心也需要次第,如果一开始就要求我们完全放下自己的一切,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只要求我们一半为自己,一半为众生,这就是自他平等的原则。

2018.12.12

对初学密的人而言,五肉五甘露不但不需要接受,而且密宗也反对初学者接受。在《时轮金刚》中有一个比喻:有一种药叫做梵天甘露,某些人直接饮用可以去病延年;而另外一些人却不许尝,只能装在嘎乌盒里挂在脖子上,一旦饮用,他们会因身体不适应而死亡。同理,对一部分人来说,如果接受密宗以五肉五甘露为代表的很多修法,对他的修行会有很大帮助;但是,倘若初学者去效仿的话,就不但没有进步,而且会有多种负面影响,因此,这些修法对初学者是禁止的。当有一天我们的境界提高了,能将一切法都观成如梦如幻,没有什么执著的时候,就完全可以利用这种快速推动进步的方法了。

2018.12.11

很多人以为,烧香拜佛或捐钱做慈善就是佛法融入生活,其实这些只是佛法融入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最肤浅、最表面的一部分。真正的佛法融入生活,就是修皈依、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与空性见等等,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这些方法,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

2018.12.10

许多佛教徒虽然懂得不少佛教理论,甚至还学过五部大论——中观、因明、俱舍论等深奥的佛法精华论著,但因为修行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无法处理好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无法将学到的佛教理念落实、应用到生活当中,时常被生活中千奇百怪的难题弄得焦头烂额。 按理来说,修行人与普通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不一样的。但因为我们的学佛往往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修行却没有跟上,所以只有听经闻法的福德,不会有实际的效果。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时,也与非佛教徒毫无两样。在这一点上,我们都需要进步、需要成长。

2018.12.09

放生,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利益众生的事,但很多人的希求仅仅是为了自己能避免一些痛苦,或是得到一些现世利益。这样的放生能不能达到其目的呢?目的能够达到。但是,这样的放生不属于大乘的法。因为,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利益众生,只是在利益自己而已。

2018.12.08

有一些人认为,因为杀生偷盗等违背了宗教信仰,所以才不能去杀生偷盗。其实并非如此。不能杀生偷盗的原因,是因为杀生偷盗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会遭到报应,所以才要戒除。比如,服毒是不是违背佛教教义的呢?虽然佛教是禁止人服毒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毒药本身是不能吃的,如果你非要尝试,必然会中毒并感受痛苦,这就是违背自然规律而得到的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