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18.08.31

受持居士五戒的机会并非俯拾可得,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大家还是应当珍惜。现在普遍存在着自称已经皈依却没有受持皈依戒、自称是居士却没有受持居士戒的现象,这是很可惜的。如果没有受持任何戒律,就算不上是佛教徒。 因为,所谓的四众弟子,包括比丘、比丘尼、居士(优婆塞)和女居士(优婆夷),只有在皈依的基础上,受持相应的戒律,才能成为这四种人。如果不具备任何一条戒体,就不能自称为佛教徒。所以,受戒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要加以重视。

2018.08.30

无神论虽然是不正确的,但是,无神论者至少还对生命进行了思考,从这一点来看,他们比起那些只知道吃喝,其他什么都不管,对生命和轮回持无所谓的态度,完全不进行思维的人还是要好一点儿。 好在哪里呢?不错,虽然目前持断见者尚未找到真理,但是通过思维的方式,他的见解也会逐渐地转变,这是有可能的。所以,佛教也尊重断见派。而常见派本身就要求信徒行善,所以肯定是要尊重的。不论显宗还是密宗都是这样看待外道的。但是,对于他们的观点,我们仅止于尊重而已,却并不承认。我们承认什么呢? 我们承认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众生是在不自由的情况下来,在不自由的情况下走。为什么不愿意走还是得走,不愿意来还是得来呢?这是有因缘的,而因缘是可以改善的,因为它是有为法。

2018.08.29

避免轮回痛苦,是我们断除贪心的原因。世人遭遇痛苦的时候,会觉得苦恼不堪,但仍然放不下轮回。觉得轮回的五欲(财色名食睡)、世间的圆满(健康、长寿等)是如此美妙,所以才会爱不释手。世人虽然不愿意堕地狱、旁生和饿鬼道,而希望做人、做天人,但如果让他放下这些世间的圆满,他又不干——这就跟出离心背道而驰了。所以说,我们第一步要建立出离心,把出离心培养好以后,就可以依靠出离心断除贪恋世间的贪欲心。

2018.08.28

佛教的很多基本教派在对微观世界的观点上,都存在着许多分歧,其缘由可上溯到近三千年以前,佛在转法轮时,曾有意地宣讲了不同的教言,人们根据各自所听到的法语创立了不同的教派。基本教派有四:一切有部、经部、唯识宗与中观派(如果将密宗单独分开,则就是第五派了,但此处暂时不讲密宗的见解)。如从大、小乘的角度来分,则一切有部和经部属于小乘,唯识宗和中观派属于大乘。四大基本教派的见解像楼梯一样,分成四种不同层次,一层高过一层。 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层次,是因为佛考虑到众生的承受能力不同。如果一开始传法就讲中观或密宗,闻法者会难以接受,并因此退失信心,从而不能进入解脱道。如果这一世不能走解脱的路,下一世能否再有这样的机会就很难说了。为了给众生培植相应的善根,为了适应不同众生的根机,佛才会以不同教言...

2018.08.27

经常有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高僧大德还会生病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三种可能:其一,这是一种示现。刚才我们讲过,往昔释迦牟尼佛生病的时候也看病、吃药,也让弟子们为其念经,这在佛经中都有记载。这都是度化众生的方便,是示现给别人看的。其二,虽然这些高僧大德是成就者,但他们的成就还没有达到佛的境界。虽然一地以上的菩萨在肉体上不会有痛苦,然而,停留在一地以下的资粮道、加行道两个阶段的菩萨、高僧大德们,则需要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清净业障。关于这一点,在佛经里面也提到过,很多阿罗汉死的时候,有的是饿死的,有些是被别人杀死的……但他们这次所受的果报是最后一次。在这个果报受完以后,他们就彻底清净了业障,再也不会受任何果报,因为他们已经成就了。第三个答案,是密宗特有的。在密宗的历史上,有些高僧大...

2018.08.26

大乘菩萨必须要有责任感,这是最关键的。如果看到众生的痛苦不生悲悯之情,看到佛菩萨的功德不起羡慕之心,没有任何责任感的话,就不是大乘菩萨。

2018.08.25

给我造成痛苦的,就是我自己的执著。对任何东西有执著,它就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痛苦。 所以佛经上一再告诫我们:要放下! 放下就是不执著,只要不执著,就不会痛苦。 佛陀告诉我们:因缘产生了世间的一切。痛苦与快乐的缘是客观因素;因,是我自己的执著。 比如说,上一世或再上一世造成的善业或罪业都是让我们流转轮回的因缘。即使是阿罗汉,此生也有很多过去的业没有消尽。若能断除执著,过去的因就无法成熟。就像种田,即使有了种子这个因,但如果没有潮湿、温度、阳光等缘,也没办法发芽。我们过去的善恶,就像一粒种子。如果没有执著,也没办法成熟。 佛陀告诉我们,万事万物是无常、有漏、痛苦、空性的,不值得我们去执著。若能通过修行,体会到佛说的这些道理,就能放下执著,远离痛苦,获得解脱。

2018.08.24

虽然人们口中常讲伦理、道德、自由、和平,但这些词语似乎只是人类的专利,大多数人没有将它们与其他生命联系在一起。人类自诩为高等动物、智慧生命,自以为远远优越于其他生命。若任由这种随意残杀动物的习气逐渐衍变下去,人类之间的相互残杀必将愈演愈烈,终有一天会不可避免地为了私利,也将人命视若草芥一般任意地摧残,使全球笼罩在血腥残暴的气氛中。距今二百多年前,抢夺掳掠非洲黑人,并像对待动物一般奴役他们的现象,就是活生生的明证。如果任由这种恶习滋长下去,终将使人类自身趋于毁灭。

2018.08.23

以前没有佛的教导,对轮回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世俗的金钱名利常存非分之想,不计后果地贪婪追求。如果有人对此表示没兴趣,反而被认为是不正常的,所以一般人也就随波逐流,成为金钱名利的奴隶。学佛以后,佛教打破了我们牢固的成见,给予了我们超越常人的,对世界、对人生的全新认识,虽然这些知识会遭到世人的反驳,但它却是任何理论都无法战胜的。

2018.08.22

外加行中,第一个修法是人身难得,第二个修法是死亡无常,通过这两种修法,可以断除对现世的贪欲心。怎么断除?通过它们,就能知道人身是非常难得的,得到以后也不是常住不灭的,而是瞬息万变、变幻无常的,由此就开始真正明白人生的价值,真正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这时你会觉得:“哎呀!这么难得的一个人身,现在我却得到了,如果我不去修行,仅仅为了满足眼耳鼻舌身的需要,而去追求这些物质生活、追求这些世间圆满,是很不值得的。”当有了“很不值得”的念头时,就可以断除对现世的欲望。

2018.08.21

大家都知道,虽然其他宗教所做的慈善事业比较多,但其以救人救世之名所挑起的战争也为数不少,所以,这是不是绝对的慈悲心还值得商榷。相对而言,佛教从来就没有要征服或降伏的意思,佛也说过,他根本不在意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所获得的胜利,他所强调的胜利,是通过调伏自相续所得到的胜利。

2018.08.20

佛教的精神导师们一再告诉我们,内心不要太脆弱。内心脆弱的人更容易产生痛苦。 什么叫做内心脆弱?什么样的人会内心脆弱呢? 坚强和脆弱也许与遗传有一点关系,有些人生来就比较坚强,有些人先天就比较脆弱。但绝大多数来自生活环境、教育背景以及自己的习惯。从小生长在富裕家庭当中,然后又在贵族学校读书出来的人,相对来说精神比较脆弱。因为精神脆弱,所以在任何问题上都很计较、很挑剔。这样的习惯养成以后,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以致发展到对任何人、任何事和任何环境,都产生强烈的反感,对所有东西都看不顺眼,找不到真正的满足感。最后的结果是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没有乐趣,最终可能会走上极端的路。 所以,我们要学得坚强一些,不要让痛苦轻而易举地就在心里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