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18.02.08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执著是痛苦的首要因素,物质等等都是次要的。所以,单靠外界的物质条件来让自己获得幸福,是不可能的,即便物质具备这样的能力,地球也没有这么多的资源。比如说,虽然美国人口还不到全球人口的5%,但他们却消耗着全球资源的34%。如果全球70亿人口都想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就需要三到五个地球才可以承担,这显然不可能。所以,要想获得幸福,只有调试自己的内心,并适当地往内心去寻找。

2018.02.07

大家都了解,世俗人会追求金钱、地位、名声等等,是因为外在的诱惑力相当大,单凭自己的能力,是很难抵挡的,所以,世间凡夫在这些方面投入了珍贵的生命与时间。只要发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心里就不是滋味,然后就在互相攀比的心态中,拼命地牟取暴利、争权夺利,等等。 但佛却认为,世间的名利等等都不值得那么投入,我们应该重新建立生存目标或人生目标。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提升、净化自己。

2018.02.06

佛曾经说过:“我告诉你们解脱的方法,要不要解脱,全由你们自己决定。”也就是说,每个众生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而不是由佛陀来安排的。这种说法所表明的态度,就不像其他宗教所供奉的“救世主”或“造物主”,谁能上天堂,谁该下地狱,都由他们来主宰。由此可知,在大悲当中,也包含了佛教的自由、宽容、平等、和平等意义。

2018.02.05

对于每个人而言,从无始以来心相续中所积累的杀生罪业是非常严重的。而杀生的果报,就是惨堕地狱,这是非常可怕的。如果这一世养成了浓厚的杀生习气,下一世也会因串习而酷爱杀生,并在以后的生生世世都酷爱杀生,也因此而积累更多的杀业,如果不设法让它中断,就只能在地狱中永世不得超升了。 

2018.02.04

如果我一生都没有病痛,一直都很健康的话,那我根本就不会认识到轮回是这么痛苦;如果我不认为轮回是这么痛苦的话,则修行最根本、最基础的出离心就绝对没有办法培养起来。 通过这次生病,让我亲身经历了生老病死的其中之一,我终于深深地体会到:原来人生是如此的痛苦!如果不能彻底获得解脱,在以后漫长的轮回过程中,像这样的痛苦还会经历无数次!即使我这次生病能够痊愈,但也并不代表我以后就不会再生病,就永远解脱了;在以后的生生世世中,我还会再生病,还可能会生更严重的病。此时此刻,我们就会开始感觉到,轮回不是那么完美,人生也不是那么完美。于是,我们才会开始寻求解决生老病死的方法。

2018.02.03

我们现在所谓的学佛,是在自己不用作任何牺牲,在自己的名声、财产各方面都没有损失的情况下去学佛,但这并不叫学佛。吃素有什么损失呢?就是不能吃肉了。如果我们认为这就是损失的话,以后还会有更大的损失。现在有那么多的蔬菜、水果和粮食,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吃其他生命的肉呢?

2018.02.02

调伏内心就像驯服动物一样。当它孤独绝望、颓废失落的时候,就修如何面对痛苦的法,把痛苦转化为力量,鼓励自心,给心以勇气,让它重新站起来,走上解脱道。当它洋洋得意、不可一世的时候,就观修诸行无常、有漏皆苦之类的法,以克制过度的傲慢。让心不走两个极端,始终处于中立、正常的状态当中。 所以,我们要学得坚强一些,不要让痛苦轻而易举地就在心里生起。

2018.02.01

与无常相违的见解,就是认为万法常住不灭的常见。常见是与生俱来的,世间的人们总是认为世间形形色色的东西是常住不灭的,并对它们萌生出贪心或嗔恨心。但是,如果某人对无常有一定认识,就不会对他人怀有深仇大恨,因为他明白,仇人不会永远是仇人。从更细微的角度来看,仇人也是剎那剎那生灭的,真正去寻找时,这个仇人也无处可寻。贪心也是一样。一般人以为金钱名利是靠得住的,所以百般追求。如果人们知道它们是无常的、是靠不住的,还会如此绞尽脑汁、不遗余力地追求吗?

2018.01.31

现在很多居士经常问到,虽然自己在发菩提心,但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又做不到自轻他重等等,那该怎么办?其实,佛也没有要求我们今天发了菩提心,明天就一定要去做这些事情,这些都是有过程、有次第的,可以做到的尽量去做,做不到的就暂时放在后面。

2018.01.30

在《动物世界》里我们都看过,肉食动物在二十四小时里要吃掉多少生命。如蓝鲸,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动物,它吃的是很小的磷虾。一头蓝鲸一个晚上可以吃掉四吨磷虾,就是八千斤,这只是它一天的食物。每吃掉一条生命都是杀生,都有杀生的罪过,而且这个罪过是非常完整的。在它的一生中不会念一句佛号,也不会起一个善念,如果它活一百岁,则在一百年中都是这样造业,那它的下一世会是怎样的呢?佛在律经里面告诉我们,生命有四种:从光明走向光明、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光明走向黑暗、从黑暗走向黑暗。如果继续吃肉,就是从光明走向黑暗。当然,能通过修行而有办法不堕落,倒也无所谓。但是,请仔细地想一想,我们是否有这样的把握呢?

2018.01.29

华智仁波切在《现观庄严论》的解释里,讲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他说,成佛不是大乘菩萨的目标。如果成佛也不是目标的话,那么大乘修行人到底有没有目标呢? 此话的真实意趣是,如果仅仅因为佛非常伟大、远离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而发愿成佛,就没有考虑众生的解脱,所以不是大乘法。这句话揭示出,如果不考虑众生的解脱,即使为发誓成佛而再努力也不是大乘法。

2018.01.28

我们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在这样一个有限的过程中,不要有无限的计划。有限的生命不可能完成无限的计划,故而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情。 什么是适当的事情呢?就是从现在起,要走上一条通往轮回出口的安全之路。要踏上这条路,首先要恭聆上师教言,然后反复思维,在掌握熟练之后,再到静处观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