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19.02.16

有些所谓的修行人,只是在平时没有痛苦、没有折磨、没有压力时,才心不在焉地做一些形象上的修行。一旦遇到麻烦,就将佛法扔到一边,像普通人一样地怨天尤人,这样就不会有进步。即使有,也是暂时的、不稳固的进步,虽然在几个月、几年当中显得有一些成效,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很快就退转了。但是,谁能保证自己一生都不会遇到痛苦呢?所以,大乘修法就竭力提倡将菩提心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将痛苦转为道用,将痛苦变为修持菩提心的动力。

2019.02.15

人和旁生之间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最关键的差别,就是人有思维的能力,可以思前想后、反复比较,然后选择一条光明之路。旁生虽然也可以生存,甚至有些旁生的生存能力比人还强得多,可以在人类根本无法生存的环境中生活,但它们却缺少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智慧。旁生没有智慧,所以无法选择一条光明的道路,而人类却可以,这就是人类最大的优点。

2019.02.14

修菩提心首先是思维众生的恩德,然后就是要去感恩、报恩。我们今天走上菩提道的推动力,就来自于感恩。如果没有感恩的理念,我们就不会有动力,所以感恩非常重要。因为有了感恩的观念,我们才会发誓成佛,才能走上正规的大乘佛法之路,而不会脱离大乘佛法的轨道,所以,我们要把众生视为比如意宝还要珍贵的宝贝。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大乘修行人——既可以发菩提心,又没有傲慢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2019.02.13

经书中有一个比喻:一个犯人在寒冷、黑暗的监狱中度过了很长时间,现在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到外面晒太阳。这就比喻我们现在这一生就是感受阳光的时刻,以前一直在漫长的幽暗中承受着严寒的煎熬。将我们关进囹圄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从无始以来到今天时刻与我们形影不离的我执。我执,是世上最大的魔王。现在在外面晒太阳的美好时光不知会延续到何时,一旦结束就将回到无尽的黑暗里,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重见阳光。此时如果有一个办法可以逃出去,再也不用回到阴冷恐怖的监狱中,就应该想方设法逃出去。因为如果不抓住机会,等待他的将是无尽的苦难,面对这一切现状,他怎么能不居安思危呢?

2019.02.12

痛苦的根源是自己从无始以来直到现在都有的爱我执。在任何问题上,首先把自己的事情作为头等大事,一切为自己考虑——为自己的幸福去破坏他人的幸福;为自己的健康去毁坏他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丝毫没有利益众生和爱护众生的心。为了这个爱我执造了罄竹难书的罪业。如今感受的痛苦只是无数果报汪洋之一滴,但对我的打击都如此沉重,让我伤痕累累、无力直面。

2019.02.11

为什么本尊的外表不一,有寂静、有忿怒的呢?这是为了度化一些特殊的众生。本来魔鬼也可以用菩提心来调伏,释尊成佛的时候,就是以慈悲菩提心调伏魔军的,不过,只有具备佛陀那样的能力之后,菩提心才可以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些很厉害的、前世福报非常大的大力魔鬼,利用菩提心就很难调伏。因为他的福报因缘,有些是嗔恨心所致,有些是恶愿成熟才变成现在的样子,故而与出离心和慈悲心的关系不大,要调伏这些魔鬼,一定要显现忿怒金刚的形象才行。

2019.02.10

比如皈依,无论怀有何种动机,皈依后都可以避免人与非人的违缘,可以清净许多罪业,也可以获得健康长寿,这是皈依本身所具有的功德。又如,平时遇到痛苦或困难时,祈祷上师三宝是很正常的,是作为学佛人所应该做的。我们并不排斥有时为健康等而行善,也不排斥间或为长寿、发财而做适当的法事。但是,如果将所有的修法都用在追求世间圆满方面,那就不对了。只有解脱,才是我们修行的最终目标。

2019.02.09

每个人都会有生老病死,既然我们已经诞生了,就必然要面临剩下来的三个阶段——老、病、死。然而,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在我们目前的人生观、价值观里,根本没有考虑应对这些境遇的措施,毕生所有的努力——从小到大学了那么长时间,工作得那么拼命,付出了一生的代价,就是为了生活——吃喝玩乐等等,所以,当我们大难临头——再也不能吃、不能玩、不能穿,只能等待阎罗主制裁的时候,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我们的努力只能得到一片空白。 如果死亡以后根本不存在未来,那也不用考虑以后的事情,但不幸的是,恐怖而黑暗的中阴与来世在等待着我们。我们可以想象,假如自己没有一分钱就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们应该有办法活下去,但在面对死亡时,如果我们没有任何准备,会是什么样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作为修行人一定要考虑。

2019.02.08

从光明的角度来说,心的本性没有任何所知障与烦恼障。所有的障碍与念头都是突然间产生的,而不是心的本性。心的本性永远都是光明、清净、透明,不可思、不可言,就像虚空一样。

2019.02.07

显宗菩萨见解的基础,就是深知所有的众生都曾经是自己的父母。这个观点在经书中也有记载,它并不是一种善巧方便,实际上就是这样。无始以来,众生在六道轮回的时空隧道中穿梭,历经了无数次的生死轮回,所有的众生都曾经无数次地互为父母,这是事实,不是修行的方法。所以,所有的众生都曾做过我的父母。我们首先应该明白这一点。

2019.02.06

作为人,一定要有精神上的依处,什么可以作为精神上的依处呢?拿金钱来做精神依处是错误的,将名誉作为精神上的依处更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不但无法带给我们真实长久的快乐,往往还要成为痛苦之因,这在当今社会上经常可以看到。 有些人名声很大,但这些名声不仅对他没有好处,最后反而让他丢失了性命。有了名声就有了很多是非,而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当他承受不了内外压力时,就会走上绝路——自杀,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名声不但没能为他带来幸福,反而断送了他的生命,也就是毁坏了他的一切。地位也是这样。有些人苦苦地追求高官厚禄,可是刚爬到高位,就遇到别人的刺杀,类似的例子有很多。金钱也不例外。有些人一辈子辛辛苦苦地挣钱,发财以后,他的财富、生命乃至眷属却全部成了别人打劫的对象,一下子就被毁掉了。所以,把...

2019.02.05

该于何时修自他相换呢?严格地讲,只有在基本上修好自他平等以后,才能考虑自他相换的修法。因为,在修好自他平等之前,只可能造作地修自他相换。虽然从积累资粮、清净业障的角度来讲,这样造作地修也有很大功德,而且有一定的必要和意义,但从修行进步的角度来说,此时若想修出真实不虚的自他相换之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首先应该修自他平等之心,在有了一定的体会之后,再修下一个法——自他相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