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19.05.07

现在就是关键时刻!有些人可以活到七八十岁,有些人只活到三四十岁;无论活多久,此生就是我们在整个轮回过程中的一个黄金时代,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这个时刻过去以后,何时能再有这样的机会呢?恐怕千百万劫当中都不可能再有。明明知道这些,却还是不想修行;道理、修法、解脱的方法全部教给你们了,却都无所谓,那谁来强迫你?我们可以观察那些旁生,牛、马、鸟、鱼,它们和我们不同在哪里?当然有很多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但这些不是关键问题,最关键的是人能思维将来,能够在轮回中找到一条完整的出路,这是人类的优点,旁生却没有。若生而为人,又明白许多道理,却不利用自身的特点,仅仅为了生活而活,那就与畜生没有太大差别。

2019.05.06

人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幸福、完美,整个六道轮回就更恐怖了。在面临这些痛苦和恐怖的时候,每个众生都是非常脆弱的,哪怕是世俗人认为非常了不起的国王、将军、学者等等,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也跟我们一样无奈。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目前所做的一切世俗的事没有任何作用,金钱、地位、名誉,都不能解决烦恼。即使拥有全世界的财富,即使是全世界最有名、最有地位的人,也同样有烦恼。在面对痛苦的时候,都是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办法。虽然我们从小到大一直都很努力、很积极地为生存奔波,但在那个时候却不值一分钱!如果今生不解决烦恼,什么时候再有解脱的机会就很难说了,所以一定要修行。

2019.05.05

做任何一件事情,想真正具足六波罗蜜多,需要具备两个或三个条件:第一个,是发菩提心。虽然基督教等一些外道也有布施、忍辱的修法,但是不具备发心;小乘佛法虽然不太强调布施,却十分强调忍辱,但他们的忍辱却不具备菩提心,因此也不算大乘的波罗蜜多。第二个,是要证悟空性。做任何事,都应在证悟空性的前提下进行。比如,在布施的当下,最好能精通三轮体空、三轮清净,通达与布施有关的所有显相都是如幻如梦的,如果能证悟这一点,才能纳入六度的范畴。第三个,是要有回向,并且要是大乘的回向,也即回向成佛之因。回向的意思,就是把善根赠送给众生。在藏文里面,回向和赠送是一个词,实际上也是同一个意思。

2019.05.04

我们不能认为空性和大光明是菩萨特有的见解。空性和大光明虽然是菩萨的观点,但却不是菩萨所特有的、不共的观点。这在经书中讲过,阿底峡尊者也特别强调过。大乘、小乘共同的法都讲空性,只是大乘的空性更深广而已。声闻、缘觉得四向四果,都以证悟空性为前提。从证悟空性方面来讲,大乘、小乘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有解脱道,就必须有空性,因为空性是通往解脱唯一的道路。

2019.05.03

按照最严格的规定来说,在修持诸法无我之前,最好能证悟空性,而证悟空性,又需要加行等很多基础条件,故而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无论如何,修持空性的人至少要对空性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修空性。 如果根本不懂什么叫无我,什么叫空性,所谓的修空性就无从下手。所以,在讲无我修法之前,首先要从理论上解释“无我”——为什么“无我”,亦即为什么没有“我”的存在——在懂得道理以后,才可以进一步实修。

2019.05.02

正因为我们对自己、包括这朵花在内的所有外境有强烈的执著,把它们当成实在的东西,所以就会对某些物质产生希求、爱恋的贪心,而对某些物质产生反感、憎恶的嗔心。当这些爱憎、取舍的念头出来以后,我们就会去造业,造业以后,就会流转轮回,始终受其束缚而不能解脱,不能获得自由,所以,禅宗才会始终强调一个“不执著”。 不过,就因为这句话,有些居士便走错路了。由于禅宗的核心思想,便是“不执著”,因而该宗的很多话题,都是围绕着不执著而展开的。他们在看了一些禅宗语录、听了一些禅师的公案之后,便以为仅仅一个不执著,就是稳获解脱的无上法宝。于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执著,既不去放生,也不修加行,还抽烟、喝酒、吃肉,甚至肆无忌惮地点杀海鲜,因为他们认为,持戒、放生、修加行、爱护生命等等都是执著,都是跟解脱对...

2019.05.01

刚开始的时候,修行的时间不能安排得太长;还有一点,就是修行万万不能勉强。不想修的时候,就不要强迫自己,否则就会心里越来越抵触,越来越排斥。有些修行人就因为强迫自己修行,以至于最后一看到自己打坐的地方,心里就十分反感,这样修行不会有什么进步。所以,如果内心不想思维了,就不要再继续;如果感到疲倦了,就让整个身心全部放松,什么善的、恶的、过去的、未来的任何念头都不去思维,这样安静下来的状态,也是一种修行。虽然只是放松而已,每个人都做得到,并没有什么证悟或者智慧的成分,但因为这种状态对修行有帮助,所以也属于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