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从轮回中解脱,要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必须有个依处。什么是我们的依处呢?世俗人所看重的名誉、地位、财产,是我们的依处吗?碰到生老病死的问题时,这些显然都变得没有价值了。亲人作为依处可靠吗?遇到世俗间的一般问题时,父母亲友有时是可以依靠的,但面对生老病死时,他们就完全束手无策了,所以也不是我们最终的依处。工作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也同样不能解决轮回的问题。我们唯一的依处,就只有上师三宝,除此别无其他途径可助我们解脱。
如果对赐予灌顶的上师很陌生,便去接受密宗的灌顶,听受密宗的正行修法,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在这方面,大家一定要注意。 不仅仅是密法,若要听闻空性法要,如中观之类的见解,对善知识的要求虽然没有密法那么严格,但还是需要观察。 所以,如果今后有人传密宗正行修法或灌顶,我们首先必须要了解这个人的背景,确保没有问题后才可以接受。如果对方是素昧平生的人,仅仅去拜见、请教问题,顺便听听显宗方面的开示或是密宗的外加行修法,也是可以的。但要听密法,一定要谨慎。
信佛、学佛是两回事。信佛是指,你觉得佛陀很伟大,佛说的是真理,你不反对,自己却不去行持佛法,这叫做一般的信佛。而学佛是指,佛陀怎么做我也一定要这样去做,虽然现在我不能具足佛陀的一切功德,所作所为无法与佛陀一模一样,但是要有这种决心,这才是学佛。
菩提心是一切大乘法的基础,无论修大乘显宗,还是大乘密宗,都必须要修菩提心。阿底峡尊者曾说:“佛教与外道的区别,在于是否皈依三宝;而发菩提心与否,则是大乘和小乘的主要差别。” 大乘和小乘,在见解、行为、修法和果位上面,都有很多不同;不过,最重要的差别,在于是否有菩提心。愿度一切众生的学道者,都是大乘菩萨;没有发愿度众生,只是希求自己一个人从轮回里解脱,就是小乘的修行者。菩提心是判别大乘法的首要条件,如果没有菩提心,即使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或是其他法要,一概不能成为大乘法;唯有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再修气脉明点及其他圆满次第修法,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大乘修持。无论任何法,只要缺少菩提心这个条件,全都不能成为大乘法。所以,菩提心是大乘法的先决条件,非常重要。
一些念佛念得好的人并不是在中阴身的时候才能见到阿弥陀佛,也不是像“临终窍诀”所讲的,会在中阴身的时候见到那些寂静本尊或忿怒本尊;而是在呼吸即将停止、人还没有死亡的时候,在其面前的虚空中,就会显现阿弥陀佛,然后他就高高兴兴地往生了。
虽然藏传佛教都认为,诸法是佛的坛城。但真正说得最透彻、最明显,并借助逻辑来证明的宗派,当属宁玛巴。这在荣森班智达的著作中尤为强调。 不同的教派,其侧重点各不相同,仅仅在藏传佛教内部,都有不同的主张。格鲁派非常强调第二转法轮的经典与龙树菩萨的中观——心的本性空性;而觉囊派又着重强调第三转法轮或者无著菩萨的论典以及龙树菩萨的《赞法界颂》等经论的内容——心的本性光明,虽然他们也不否定心的本性是空性,但他们强调的就是光明。而宁玛巴既不强调光明又不强调空性,而是将二者平衡起来,尤其是在宁玛巴的大圆满修法中,直断修法属于空性的修法,而顿超修法又属于光明的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