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1.11.06

密宗通过无相圆满次第的修法,就可以证悟龙树菩萨《中论》中所讲的空性;而用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就可以证悟无著菩萨的《宝性论》和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中的所有内容。

2021.11.05

修行的时候,上上的发愿,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成佛;假如心力不够,不愿为一切众生而修行,至少也要为自己的解脱而修行;实在对解脱也提不起兴趣,也要为了来世而修。因为来世是漫长的,今生是短暂的,无论如何,也不能鼠目寸光到来世都不考虑的地步。

2021.11.04

虽说要亲近、恭敬上师,但不一定要在外在身体上与上师保持亲近。只要心中有信心与恭敬心,与上师的距离不是问题。当年米拉日巴就是这样,他在上师那里得法以后,上师也没有让他待在自己身边,而是让他自己去修行,所以米拉日巴后来再也没有见到上师。但因为他的信心非常强烈,所以也能即生成佛。倘若没有虔诚的信心,即使一天到晚待在上师身边,也得不到加持或开悟。

2021.11.03

真空称善逝,色相悉皆亡, 应化随缘有,修因离执非。 “真空称善逝,色相悉皆亡,”真空即空性和光明,也叫做善逝、如来、佛,尤其是佛的法身。虽然佛与真空是两个不同的名词,但实际上是同样的意思。除了真空以外,没有佛的法身、报身与化身。 前面也说了,究竟意义上的三宝,就是心的本性。佛、法、僧是心的本性,佛的三身也是心的本性,所以“真空称善逝”。 此处所说的“相”,是指我们心里能够想出来的,诸如高低、时间、空间等等的概念。 “应化随缘有,修因离执非。”佛陀度化众生的应化身,会随缘而有。譬如像释迦牟尼佛那样有颜色、有形状、有色有相的化身,会随着众生的根机与善缘而随时显现。因为因地修行的原因,所以能远离一切执著和是非,在佛的境界中本来就是这样。

2021.11.02

以后我们不需要去询问别人“我的外加行修完了吗?”,只需问问我们自己:我是否还在羡慕和追求世间的安乐与圆满?我的生活与事业重点是否放在了寻求解脱方面?我是否还将重点放在现世生活上面?我是否还在把生存方式当成生存目标?根据这些答案,我们就能很清晰地知道自己尚处于什么阶段。如果能很明确地回答:虽然我的肉体还不能脱离世俗红尘,但我的内心已经发生了决定性的转折,我不再沉湎于世俗的生活方式,而是一心一意地期盼解脱;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已经修好了外加行。

2021.11.01

一些印度的外道学者写的论典辞藻极其优美,就像诗歌一样,但因为过于执著文字,反而喧宾夺主,影响到论典所表达的真正含义。佛教为了打破这种可能引起傲慢的陋习,而故意让一些密宗续部的很多用词违背文法,其良苦用心,就是为了让我们不要执著于文字,文字表达越简单越好,以便使所有人都能看明白,这样才能调伏众生的烦恼。但也不能矫枉过正,陷入另一个极端:仅仅抓住意义,根本不考虑语言。如果完全脱离文字,内容也无从表达了。 不过,在辩论的时候,因为它的用词要求很高,一字一句都不能有漏洞,否则会因个别文字的疏忽而全军覆没,所以在辩论的时候,还是应该注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