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1.12.07

法布施特别重要。如果有人告诉我们:今天整个鱼市场的生命,要么你既不能念一句佛的圣号,也不能喂甘露丸,统统送给你,让你去放生;要么你可以给它们念咒,喂甘露丸,搁系解脱,但不卖给你。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选择呢?一定选择后者。 从近的角度来看,如果将成千上万的生命拿去放生,使它们避免死亡的痛苦,其意义不言而喻。在面临死亡的时候,赋予它新的生命,绝不是给它一些钱或其他的东西所能够比拟的。比如说,当我们即将被杀的时候,有一个人来救我们好呢?还是给我们很多钱好呢?道理可想而知。如果自命都难保,拿钱来干什么呢?后人也不可能用我们身后遗留下来的钱为我们超度,所以钱没有用,挽救生命当然很重要。 但眼光再放长远一点看,则是法布施更为重要。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他们将这些鱼送给我们放生,可以免去...

2021.12.06

修菩提心时,既不是仅仅把心平静下来,什么都不想,也不是去观想佛像之类的对境,而是要去思维。思维什么呢?思维轮回中的众生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要去认识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思维的能力,在对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以后,就会产生动力,然后便会着手去做,这是很自然的。

2021.12.05

发菩提心的颂词念满十万遍,是否就意味着菩提心圆满了呢?绝非如此!念诵这个偈子虽然有加持,也有善根,但念完后到底有没有菩提心,却不能以此为准绳。

2021.12.04

出离,就是离三界苦,证涅槃乐。修外加行的目的,就是修持、培养出离心。 很多人经常问:什么时候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外加行算是修完了? 检测外加行是否达标的尺度,是观察自己是否仍然贪爱三界。所谓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即六道轮回。对三界中欲界的饿鬼、地狱、旁生三恶趣,应该没有人会贪爱,但还是有人会贪爱人、天两道的人天福报。真正的出离心,是对三界六道非但没有丝毫的留恋,甚至还有强烈的厌烦心。

2021.12.03

以前有一个法王如意宝的弟子,也是我们的上师。我们平时相处较多、时常聊天,所以比较了解,的确是非常好的修行人,现在他已经圆寂了。 有一次我在成都放生的时候,想做一件与佛法没有太大关系的事情。但不久在拿书时,看到床头柜上放的这位上师的照片,立即打消了想这个事情的念头。虽然照片不会说话,但因为这位上师经常给我们灌输出离心的理念,我们聊天的时候,也是聊出离心、菩提心、无常等等,所以他的照片也有这样的能量或气场。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一位普通的上师照片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法王如意宝对我们的摄受力就更不用说了。具有如此功德力的人,才能称之为上师。

2021.12.02

身根自性净,冷煖触非有, 法界理亦然,触处常远离。 菩萨出定以后,虽然有感受,但他已经体证到身根自性本来清净,所有寒热冷暖的感受,都是显而无实有的现象。菩萨入于根本慧定时,已经真正接触或进入到法界的状态,法界也是像身根一样,远离了冷、暖、苦、乐等所有触的感受。

2021.12.01

所谓“慈心”,就是一心一意地希望每一个众生不但今生能获得幸福,而且在乃至菩提间的所有轮回当中,都能获得永久的幸福快乐。这不是口头上的宣言,而是发自骨子里面的真情实感。所谓“悲心”,就是从心灵深处真诚地希望每一个众生在乃至菩提间的所有生命轮回当中,不遭遇任何痛苦,远离一切痛苦。慈悲心的对象,不仅仅是自己的亲友,也包括自己的仇敌;不是指一个村落、一个国家,或者仅仅是人类,而是包括六道众生在内的所有生命。如果对他们都能一视同仁,做到像平时我们祝愿自己能永远幸福快乐、永不遭遇痛苦那样迫切的程度,就可以算是真正的慈悲心。

2021.11.30

现在汉传佛教里面,授戒的时候就授三坛大戒。三坛大戒其中一个是菩萨戒。这些受的人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菩提心。这种情况下受这个戒,能不能得到一个真实的戒呢?不能得到一个真实的戒。但是过去的祖师大德考虑到,没有菩提心的这些人在受三坛大戒的时候,虽然得不到这个菩萨戒,但是通过受菩萨戒,至少可以在他的心里播下一个大乘佛教的受菩萨戒的种子,对他们也是有利的。就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大家可以受菩萨戒。 实际上那个时候到底有没有得到菩萨戒,还是要看自己有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是受不到的。所以受菩萨戒的话,首先是要做好菩提心的准备,然后再去受就可以得到菩萨戒。

2021.11.29

从我的观点看,禅宗的明心见性既是显也是密,但也可说非显非密。它是将显、密结合后的一种修法,实际是半显半密。由于它没有灌顶和观想,所以被归纳为显宗,但是它的证悟方法又不同于一般的显宗。

2021.11.28

世间人也会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凡是对自己有恩的众生,都应该报恩。报恩有两种:一种是对不求回报的对境报恩;一种是对希望得到回报的对象报恩。在菩提心基础上的报恩,与世俗伦理道德中讲的报恩有所不同:世间的报恩,多数是带有礼尚往来,我敬你一尺、你回我一丈的想法,或认为某人对自己好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需要自己报恩等想法;菩提心所摄持的报恩,是不求回报的,而且无论对方是否要求回报,都一视同仁、知恩报恩。 本来众生都曾经是自己的母亲,对自己恩重如山,所以我们理应对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哪怕众生的微小恩德,也要尽力报答。若能养成这样的习惯,对我们菩提心的成长会很有帮助。

2021.11.27

从前,色尔坝有个修行的地方,那里有一位大圆满成就者叫秋央让珠上师,他引导弟子的方式,也是十分讲究次第的。到他那里已经三四年的人,还不能听到他亲自传的一句法。只是由其他堪布为他们传皈依及出离心等修法,并让他们去实修。在出离心、菩提心修得非常扎实的时候,他才为其传讲大圆满。“文革”期间,由于他的弟子们具备了强烈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所以对世间事务也不感兴趣,这样反而避免了很多挨打挨斗的可能,很多人都在山洞里坚持修行。时光荏苒,几十年过去了,上师的弟子们都纷纷辞世。令人惊叹的是,几乎所有的弟子都示现了不同程度的成就相。虽然这一切,无不归功于秋央上师的不共加持力,但与他老人家注重基础的引导方法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2021.11.26

就菩萨戒而言,首先是通过四无量心的修法生起世俗菩提心,再通过受菩萨戒的仪轨得到戒体。受戒时如果有上师在场当然最圆满,即使没有的话,也可以凭自己的观想与发心自受菩萨戒,如此即可得到完整的大乘戒体。但小乘所有的戒律,不论是居士戒或出家戒,都必须由善知识授予,佛像或经书都不足以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