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怎样去选择、依止金刚上师呢?在密续里讲了三种观察金刚上师的方法。 首先,在还未接触时,向住在此人附近的大众打听,因为这些人应该比较了解他的情况,这是从远的方面讲;其次,从近的方面讲,虽然不接触他,但可以在这个人的附近观察他的行为,仅观察一两天是不够的,因为短期内他是可以伪装出来的;再次,就是真正接触这个人并仔细观察,在观察五六年、七八年后,如果你觉得上述六点他都具备了,就可以去依止。 对于现代社会工作繁忙的人来说,怎么可能用七八年的时间去观察一位上师呢?但是,我们要真正地得到灌顶或接受一些密宗的窍诀,对金刚上师又必须要严格要求。那该怎么办呢?此时,像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等那些高僧大德,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他们是很多高僧大德长期以来已经观察好的,依止他们,就不用费太大的...
佛早就宣说过,我们的五根是不可靠的。理由是,虽然从表面上看,它们能感受到某种物品的存在,但这种感受并不正确,而是幻觉。例如:我们想去看清一部汽车,当把所有的零件拆散了以后,在拆散的每一个零件上,我们却找不到原来那个实实在在的车,它就在我们手里消失了,找不到了;如果汽车是实有存在的,就不可能消失,现在它消失的现象本身,就否认了汽车的实有性。为什么我们却一直误以为汽车实有存在呢?这是因为我们一直极其信任的眼、耳、鼻等五根,从无始以来到今天一直都在骗我们,因为我们的逻辑太简单,从来都没有去观察,总认为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见的就是实有的。
潜伏在我们心里的烦恼,已经不是一两百年,或一两千年的历史了,从无始以来,烦恼就一直在我们心里串习,那么多的烦恼一直发展到今天,想立即放下是不现实的,但是,只要我们修行,肯定终究可以放下。
世出世间的任何有为法,都不可能初期、中期、最后完全保持一致,而是变幻莫测、有生有灭、随缘和合的,但佛性如来藏却是永恒而常住不灭的,无论初期、中期以及最后,都不会有任何变化。它的本体不会受二障的搅扰与影响。就好像清净的琉璃珠,无论是在泥土里面,还是在其它任何不清净的东西里面,无论是否加工、有未开发,琉璃珠的本体恒时如光明一般清净无垢、纯洁剔透。
因果规律是一种自然的法则,虽然我们看不见因果之间的关系,但谁也无法否认因果的存在。比如说,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射线等电磁波,也是肉眼看不见、双手摸不到的东西,但我们能抹杀移动电话的功能,能无视收音机、电视机的作用,能放弃它们在通信、遥感、空间探测、军事、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的应用吗?不能。由此可知,有些看不见的东西只是我们自己感觉不到而已,但并不能否定它的存在。 同样,虽然薄地凡夫看不到因果之间的关联,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却是千真万确、永不改变的客观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受任何评价的影响,所以我们要相信这一点。如果能相信这一点,我们的行为就会从根本上得到规范,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会偷偷去造作杀盗淫妄等伤天害理之事了。
大小乘的四禅八定,可以修到鼻孔没有呼吸,还可以修到很长时间心里都没有念头,坐着非常舒服。但是,这样的修行也与解脱没有任何关系。解脱是指用智慧去拔除轮回的根,这才叫解脱。当所有的“有”、“无”念头都真正地消失后,剩下的就是“如来藏”。禅宗里这叫“本来面目”,也可以称之为“大光明”、“大平等”、“大圆满”、“自然智慧”等等。这才是真实的“不思”和“不想”,辨别这二者之间的差别极为重要。
世间很多人为了避免年老之际因儿女不孝、体力不支而生活无着,便去买大量的保险、留很多的财物以防不测。既然为了衰老都要作出如此的准备,为了来世又怎么能不作准备呢?这是没有道理的! 也许有人会说,来世是不存在的,所以不必为之打算。但是,我们又怎能否定来世的存在呢?稍有智慧的人都应当明白,我们不能仅凭看不到来世就否认它的存在。因为从古至今,不但没有一个人能证明来世不存在,而且我们还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实来世的客观存在。因此,我们不能在迷茫当中度过这一生,而应当作出理性的选择。
现在经常会听见有人说:“我上师已经开许我不修加行了!”或“我上师说我不需要修加行!”在此奉劝诸位,如果你能确定自己的上师真正是像玛尔巴的上师那诺巴那样的大德,则无话可说;但如果自己还不能确定,那就要三思而后行。所有大乘经论,无论显宗还是密宗都一致认为,不修出离心与菩提心,是无法学佛的。如果不按经论的要求去做,而是一味听从上师的摆布,就违背了大乘佛法,这种行为就是依人不依法。
怀孕在于腹,婴子未言见, 二障覆真如,法界不能证。 在佛经和《宝性论》中,都提到过这个比喻。 据佛经记载,转轮王非常有威力——不是管辖一个国家,而是统治全世界。 如果一个乞丐妇女怀上了转轮王,却还没有生下来,别人肯定看不出这个妇女肚子里怀了一个多么伟大的胎儿,但实际上这个伟大的胎儿却是存在的。 同样,心的本性虽然很伟大、很清净,无论证悟也好,迷惑也好,心的本性永远存在,始终不会有任何变化,包括地狱众生在内的每一位众生都原本具备,但凡夫却无法感知,因为烦恼障和所知障覆盖了心的本性光明。
意识是一个综合的名称,可以分为三种:第一个,是阿赖耶识;第二个,是末那识,即我执,也称烦恼识或者染污意识;第三个,是能思维的意识。 其中的阿赖耶识,也是所有识蕴的基础;在阿赖耶识的基础之上,才建立了意识和烦恼识。为什么要把烦恼识从意识当中独立划分出来呢?因为它导致了数不胜数的烦恼,造作了无穷无尽的业,所以才把它从意识当中独立划分出来,而成为一个单独的意识。剩下来的,就是我们平时思维的一般意识。
密宗认为一切都是佛的坛城,有的刚学密法的人虽然口中不讲(因为怕犯密乘戒),心中也肯定会嘀咕:怎么会是佛的坛城呢?如果我已经是弥勒佛或阿弥陀佛了,为什么还要修行呢?当然,虽然实际上是这样,但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修行;一旦内在的世界开发以后,就可以出现这些境界。为什么呢?因为外面都是心的显现,当我们将心控制了以后,外境也就被控制了。这就犹如看幻灯片时,幻灯机上装的什么底片,我们在屏幕上见到的也就是什么图像。我们的心中有什么习气、有什么种子,我们所看到的外境,也就是这些习气和种子的外现。一旦我们的心清净以后,就再也不会流转于轮回当中了。
噶举派一直以拥有众多苦修者而著称,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因传奇般的事迹而备受瞩目的米拉日巴大师。其实,噶举派还有不胜枚举的许多不被外人所知的修行成就者。如今,在藏地很多神山或寂静处,仍清晰可见当年修行者的足迹——当初没有雄伟的寺庙,也没有清净的道场,修行人只能在山上搭建茅棚。这些小房子基本上都是由石块和石板构建而成,仅够一人容身,旁边一个很小的土灶。就在这样的地方,不知成就了多少功德盖世的苦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