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2.01.19

所谓愿菩提心,就是在心里发愿:我从现在起,要为度化所有众生而誓愿成佛。只是在心中发了这样的誓愿,而并未付诸任何行动,就是愿菩提心。 

2022.01.18

弥勒菩萨的《经庄严论》中讲到,在前世善根成熟时,有些人便可以产生菩提心。 什么是前世善根?它成熟时是怎样的情形呢? 所谓的前世善根也叫做佛种。佛的种子有两种:一个是智慧的种子;另外一个是方便的种子,也即慈悲心的种子。 智慧的种子成熟时是怎样的情形呢?在《入中论》里讲过,一些大乘根机成熟的人在听到大空性时,会感动得汗毛竖立、眼泪直流,生起极大的欢喜心。此时,这种人便开始成熟了智慧(证悟空性)的种子,他若能继续学修,就有可能很快证悟空性。 慈悲心的种子成熟时又是怎样的情形呢?这种人在没发菩提心之前,当看到或听到菩萨无自私心地度化众生的传记时,也会感动得汗毛竖立、眼泪直流,向往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这些表现说明他已经开始逐渐地成熟了方便的种子。此时,他若能再看一看《入...

2022.01.17

一言以蔽之,最有意义的人生,可以归纳为两个字——智悲。 除了人类以外,包括天人在内的其他五道众生,都无法过上有智有悲的生活。只有在智悲双全的基础上进行修行,才能使我们获得解脱,这正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2022.01.16

如果达到六根自解脱的境界,则无论做任何事都是修行。不是眼识证悟空性,而是眼识背后的意识证悟空性,这称为眼识自解脱。眼、耳、鼻、舌、身,本来没有分析的分别念,所有的分别念都是第六意识自己创造的,当第六意识证悟空性以后,眼、耳、鼻、舌、身就不会再造业了。 但对没有证悟的修行人来说,周边的声音不但会生起贪嗔痴,甚至在打坐的时候,也会对禅定产生很大影响。佛经里面也说,禅定最大的违缘就是声音。

2022.01.15

我们必须常常自省,骨子里究竟追求的是什么?在一切正常的时候,仿佛觉得自己就是菩萨,既有出离心,又有菩提心。一旦静下来观察自己的潜意识就会发现,自己最想做的,还是发财——在不同地方,甚至不同国家买三四栋别墅,轮流去住;买几辆名车轮流地开;衣柜里装满名牌衣服等等等等。 如今是整顿自己的时候了,发现不足之处,就相应地去修外加行、四无量心与菩提心。

2022.01.14

上师瑜伽虽然是五加行中最后的修法,但上师瑜伽却是证悟大圆满最殊胜的途径。平时我们修任何一个法,都离不开上师瑜伽的修法。

2022.01.13

菩提心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所以藏地有些大乘上师会在一生当中宣讲几百次《入行论》。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菩提心是万能的。从消除罪障的角度来说,在菩提心生起的一瞬间,我们从无始以来所造的五无间罪等罄竹难书的罪业,都有可能连根拔除。就算没有彻底消灭罪业,也不会让我们堕地狱太久,蒙受不可堪忍的痛苦;从积累资粮的角度来说,只要菩提心一生起,就能积攒无量的资粮。正如《入中论》所说:“声闻中佛能王生,诸佛复从菩萨生,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如果没有菩提心,世上不会有任何一尊佛。只有发了菩提心,才能最终成佛。即使是八地菩萨,如果没有菩提心,就会永远安住于禅定状态而出不来,这样也就不能成佛。因为八地菩萨断除了所有的我执,他的禅定境界非常寂静,没有任何障碍的,一旦他进入禅定状态,如果没有菩提心,八...

2022.01.12

修行对所有人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比如说,我们都认为,上班挣钱是必须的,如果不挣钱,就会缺衣少食,生存就会面临威胁,因而我们必须去挣钱。这是公众的一致看法。 但我们必须知道,与上班挣钱相比,我们更需要修行。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还处于轮回之中,如果不解脱,将来必然会经历无数次生老病死的痛苦。哪怕一个人只活十年或者五年,在来不及衰老的时候就已经死亡;但即使在这短暂的人生当中,也会饱受生、病、死苦。对于每一位众生而言,在漫长的轮回之中,都将经受成千上万次的生老病死,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呢?我们该不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呢?今生暂时的饥渴寒冷,与无穷无尽的轮回之苦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由此可见,修行比挣钱重要得多。我们需要生存的能力,但我们更需要修行!

2022.01.11

真正没有任何自私、完全是无条件地去利益众生,而且可以利益到很多的众生,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萨才能做得到。在一地以下也不能说没有利益众生的机会,但是毕竟因为这个自我还没有放下,所以开始的时候虽然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在实际做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就会导致一些自私自利的心。或者是因为做事情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委屈的事情,然后“我”就不想做了,等等。一地之前利益众生的事情不能做得很完美,因为这个自我在,他任何时候都会被干扰。而到了一地的时候,明显的自我执着被打破了之后,他做的事情都是非常完美的。所以在佛经里面,真正利益众生的界线,一般都是放在一地:一地以上就可以帮助很多的人,一地以下虽然也可以,但不是很完美。 比如说我们想去放生,开始出门的时候,是有一颗利他的心,但是出发以后又觉得去...

2022.01.10

如眼观诸色,离障能照曜, 真空理亦然,照曜离生灭。 从汉文版的字面意思来看,此偈颂是说:就像眼睛看任何色法的时候一样,如果没有障碍,就能看得很清楚。同样,心的本性法界真空也是这样:光明、清净,远离一切生灭。 但实际上这个偈颂所要表达的意思还要深一些:在根本慧定的时候,外在的物质等现象对证悟者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叫做“离障”。“照耀”的意思就是没有任何执著,能够证悟心的本性光明。真空法界也是这样,都是光明无碍且远离一切生灭的。

2022.01.09

虽然佛菩萨已经超越了世俗谛,不再有血肉的身体,但为了度化我们,还是会示现一个有血有肉的身体。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没有办法度我们,清净现象当中的普贤王如来,佛的报身、法身虽然殊胜,但也没有办法度我们,因为我们之间无法沟通,所以世俗谛的上师是非常重要的。

2022.01.08

菩萨戒与居士戒和出家戒等小乘佛教的别解脱戒不一样。小乘戒受持的时间,是尽形寿——从守戒之日到今生死亡之间,而不是生生世世。一旦死亡,戒体就自动消失;菩萨戒则是从受戒之日乃至成佛之间,即使死亡,菩萨戒也不会消失。依靠菩萨戒的引发力,下辈子就有可能会投生到有大乘佛法的地方,并找到具德的大乘善知识。即使没有找到善知识或大乘佛法,菩萨戒也会发挥作用,让具戒者自然而然就具备大悲心与菩提心。 关于这一点,过去也有很多公案。有些学小乘佛教的修行人,虽然他所处的环境是小乘佛教的环境;传法的上师是宣讲小乘佛教的上师;接触的道友也是修持小乘佛教的。但这种人却具有与生俱来的慈悲心与菩提心。如果我们即生好好修持菩提心,以后的生生世世也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