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穷困潦倒、一贫如洗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如果有一天自己想要多少钱就有多少钱,住上别墅,开上名车,戴上名表,穿上名牌衣服,那我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发财了,家财万贯、应有尽有,我们是不是真的像自己当初所想象的那样幸福呢?也许在头一两年的时间中,我们感觉非常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幸福。但这种幸福感不会往上走,反而会往下滑,当幸福感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慢慢消失,两三年以后,这种满足感已经找不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痛苦又会产生。 当我们看到周边的邻居拥有更豪华的别墅,更高档的轿车,原来给自己带来幸福感的别墅和名车,反而成了自己痛苦的来源。这个时候,自己只有再往上追逐。如果真的得到了,再过一两年又会不满足,这种喜新厌旧、贪得无厌的人永远都不会幸福。当他走到生命...
佛告诉我们,就像晚上做梦的时候,在梦里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显得非常真实,与现实生活完全没有两样,但醒过来以后,才知道原来都是假的一样,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是一场梦,而且是一场多生累劫无法醒来的梦。除非有一天我们能学佛,懂得佛法的道理,之后像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恍然大悟或者顿悟,才能让我们从红尘大梦中醒来。虽然这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机会,但在懂得这些理念之后,我们就能把一切东西,像《金刚经》当中所讲的一样,当作“梦幻泡影”,那样就不会活得这么辛苦、这么累。
比如说肉体的布施,也即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布施给众生的行为,这是菩萨最高的一种布施。但是佛告诉我们,在没有证悟之前不允许做这样的布施。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证悟之前这么做的话,还是有痛苦的;如果有痛苦,则布施之后会后悔的。我们现在还没有这种能力,所以佛告诉我们先不要布施自己的身体。先易后难,能做到的先做,做不到的可以放在后面。我们虽然发了菩提心,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不能用菩提心来处理,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的修行还不到位。不过,我们可以尝试着逐渐逐渐去做,等我们的修行到位的时候,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我们首先也必须知道轮回到底是什么,人的生老病死以及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以上所有的问题都可归纳为两个字——苦谛。了解苦谛以后,就对如何解决生老病死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它们的根源就是集谛,要断除这个根源,该采取何种方法呢?生理上的病症需要适当的药物,医治生老病死则需要修习正法。对治烦恼执著,必须利用某种与它针锋相对、尖锐对立的东西去将它推翻,不然起不了作用,这就是道谛。其结果就如同对症下药后病人能重拾健康一样,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
虽然佛陀不否定物质生活也可以带来一部分幸福,世上有少量表面的幸福也来自于外界。幸福与痛苦并不是与外界完全没有关系,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关系。幸福本身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要想获得幸福,只有往内心去寻找;要真正解决痛苦,也只有往内心寻找解决的方法。所以,我们不能迷迷糊糊地做着金钱能带来所有幸福的美梦,因为金钱不能带来所有的幸福。
我们不能认为菩萨就是泥塑的、高高在上、一动不动、不会说话、不会思维的佛塑像,这只是菩萨的形象,而不是真正的菩萨。真正的菩萨,也是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人。只要努力,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菩萨。 当成为菩萨后,不会在小问题上与人计较,而是无条件地奉献,哪怕为了众生鸡毛蒜皮的事情,他都无怨无悔地甘愿奉献。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光荣、伟大的。因为没有自私与欲望,所以他们没有痛苦与焦虑,非常幸福自由。他们的无私奉献,不是说给别人听,或做给别人看,而是发自内心地、无条件地为众生服务,并且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 所谓的服务项目,不但包括扶贫、当义工,最关键的,是让所有人明白世界的真相、人生的真相,让所有人彻底摆脱轮回痛苦——物质贫乏的痛苦与精神空虚的痛苦等等。
为什么说心像风呢?虽然详细深究可以知道,风也有颜色和重量,但从简单而表面的视角而言,我们只能由身体的触受感觉到微风拂面或狂风刺骨,耳朵听见风声的呼啸,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肉眼却看不见清亮透明的风。同样,我们心里时时刻刻都有很多烦恼、智慧等等,但真正回头去看,究竟烦恼是什么样的东西,却是谁也办不到的。
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基础,有了菩提心就可受菩萨戒,而菩萨戒是可以自受的,在受持菩萨戒之后,便开始修空性。当菩提心与空性结合在一起时,即为智悲双运。有了这样的见解,则所有大乘显密教法的精华都已了然于心。 出离心、菩提心要一个个分开修,最后进入空性的境界。这样一来,前面修的出离心与菩提心,也就成了空性的智慧。 此处所说的空性智慧,不像小乘的人无我见解,它是含有大悲心成分的;而在大悲当中,又有证悟的智慧。这些智悲双运的见解与修法,囊括了所有佛法的含义,说起来简单,真要做起来时,却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轮回的开始、如来藏、光明、佛的境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在生生世世、每一天、每一瞬间,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经历。它时时刻刻与我们同在,只是因为无明的阻碍,才将我们与解脱隔断,并使我们产生了烦恼执著。解脱与轮回之间虽然看似有天地之遥,但如果能够证悟,也就近在咫尺。任何人通过修行,都可以从凡夫俗子的境界到达光明涅槃的境界。 如果有了这样的体悟,我们就会看到希望的曙光,从此以后,就不会再因为解脱的渺茫而失望退却了。
如果一个人一生当中都不生病的话,自然而然就会生起傲慢心。 什么样的傲慢心呢?因为身体健康,便会轻视有病痛的人,以致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包括修行、解决生老病死、从轮回的痛苦当中获得解脱等等的事情。自从生了病,才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痛苦,故而改变态度,开始去注意这些、在乎这些。所以病痛具有这样的功德,《入菩萨行论》中也是这样讲的。
我们从来不会认为世界是生生灭灭的,而会认为时间可以把过去和未来串联起来,会认为自己先到某个地方上班,然后又回家,是同一个自己在做不同的事,从来不认为自己存留的时间只有一秒钟的万分之一,也从来不认为世界也只是一秒钟的万分之一,这是因为物质生灭的速度非常快,我们的肉眼无法捕获。 不仅如此,我们也没有办法让过去、现在和未来碰头,没有办法让它们在一个位置上聚会。如果“过去、未来和现在”可以在一个位置上聚会,那“昨天、今天和明天”也可以在同一个时间点聚会了。这样一来,我们的时间概念全都会乱套,所以三者不可能聚合,所以,我们今天都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当中。 正因为如此,所以佛教会说世界如梦幻泡影一般虚幻,这就是佛教的世界观,其中没有任何信仰的成份。
寂天菩萨在《集学论》中引用大量佛经讲述了一种心态:有菩提心的国王或企业家会认为,这个钱并不是我所拥有的,我只是负责保管或分配这些钱的工作人员,我的任务就是把钱合理地分配给需要的地方,做对众生有益的事情。 如果没有用菩提心去对待,世间的钱财都是害人的痛苦之因,它会让我们不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