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做噩梦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和白天一样的恐怖和痛苦,那是为什么呢?有了睡眠就产生梦境;但是,给我们带来影响和痛苦的并非梦境,而是我们的执著,是因为我们把梦境当成实有而导致的。如果做梦时不把梦境当真,那么虽然有梦境的现象,却不可能导致这些恐惧和痛苦。 同样的,在我们流转轮回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痛苦呢?就是由于一种执著:原本是如幻如梦的东西,我们却把它当成真实的,所以就有了那么多痛苦。如果我们能够回头,能够证悟它是不实在的、如幻如梦的,这些恐惧、痛苦就都会消失。轮回虽然不一定会立即停止,但从此以后,它也开始逐渐地消失。譬如做噩梦时,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在做梦,那么,虽然梦境尚未停止,依然在梦中,但是梦里的恐惧和痛苦就会一下子消失。在梦中证悟梦境是虚幻的,所以这一切就都停下来了。现...
出离心让我们超越轮回,菩提心让我们在超越轮回后却不离轮回。这二者之间是否矛盾呢?并不矛盾。如果没有出离心,不能超越轮回,我们就与六道众生无异,谁也没有能力去度化他人。如果要超越轮回,就必须断除贪欲轮回的念头,但在超越之后,却不能脱离这个轮回世界。所谓“脱离”的意思,就是得到涅槃后不度众生,只追求自己的解脱。声闻缘觉就是不但超越而且脱离了轮回,他们安住在灭定中,因定力有限,所以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愿望度化众生。 但大乘佛法则要求超越却不能脱离轮回。因为大乘菩萨不论是修空性、无我或大悲心,其目的并不是要逃避轮回的痛苦,而是为了具有更强大的能力,能够更有效、更完整地去利益众生,能够更无私地付出。
如果没有菩提心,或者只有一个造作的菩提心,没有标准的菩提心,就缺少了最关键的保险。我们现在买的所有保险,都是暂时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死亡,因为没有任何可靠的保险,没有任何的准备,我们的投生就会非常危险。所以,仅仅从自己的利益来说,在这方面都一定要有准备。这个准备首先就是菩提心,然后在此基础上修空性和无我。菩提心也叫做大悲心,空性见也叫做智慧,菩提心和空性见是佛教的精华,二者的有机结合称为“智悲双运”。
密宗里面还讲到,屠夫和付钱买肉的人有同样的罪过。就像我们拿钱请工人去修塔,会认为功德是我们的,因为钱是我们的一样,虽然我们没有亲自去杀生,而是屠夫杀的,但却是我们给钱让他杀的。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事前也没有让他去杀啊!可是,如果没有人付钱,他也不会杀生。因为,他和动物之间并没有仇恨,而且动物也没有伤害他或做犯法之事。他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钱,而钱是我们给的,实际上就等于是我们在让他杀生。所以,如果付钱给工人修塔有功德,那么付钱让人杀生也同样有罪过。密乘里就是这样讲的,即使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也很有道理。
所谓无缘,就是空性之义。我知道,绝大多数人还没有证悟空性,即便如此,也不用着急,只要能修起出离心和菩提心,证悟空性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妄想证悟有如蒸沙成饭,就像在春天播种就很容易长出庄稼,而在冬天撒种,则因为机缘不成熟,再努力也是徒劳无功一样。在所有的条件成熟以后,一切愿望都会瓜熟蒂落的。 佛经对无缘殊胜的要求是,在不离空性境界的同时,去行持布施、持戒等六度。例如,放生的时候,应了知放生者(自己)、所放生命和放生行为都是无有自性、如梦如幻的,亦即做到三轮清净(或称三轮体空),这就是无缘殊胜。
经书中讲了很多戒杀的后世功德,归纳而言就是:在没有出离心、菩提心以及特别回向的情况下,戒杀之人来世可以投生为天人。
众所皆知,打雷闪电的时候,大地一下子被照得如同白昼,但这个时间非常短暂,一下就过去了。同样,我们的心也是这样刹那变化的。比如说,当心里冒出一个我要升官发财的念头以后,如果不去观察,觉得它会持续很久,但如果在感觉到这个念头的当下,立即回头去看这个念头,既不打击它也不培养它,那样就会发现,每个念头都像闪电一样,突然间冒出来,转瞬间又消失无踪,任何念头都是刹那兴亡、自生自灭的。 噶举派的大手印里面也有这样的修法,就是观察自己在想什么。当产生另一个念头的时候,也同样去观察它。不放过任何一个念头,把每一个念头都记录下来。 很多人以为,这就是证悟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不是证悟空性,而只是发现自然规律的现象而已,就像我们的眼睛能看到闪电几秒钟就消失了,也不能表示我们的眼睛证悟空性了一样...
在微观世界中,科学与佛的见解稍微有些相似,但这还不是佛的境界。虽然有一些七八十年前的中国学者,不论出家与在家人都有,曾用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理论来解释空性,但都不是很恰当的。因为这种解释实际上是一种断见,质量转换成能量后,质量就消失了——原来存在的变成空无,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空性。 佛所讲的空性,无须经过这种转换的过程,而且依照能量守恒定律,也无法承认从有到无的说法;即便承认,这些推导也绝对不符合佛教所讲的空性。事实上,真正的空性并不是物质变成空性,而是既是物质,又是空性,在物质现象存在的同时就是空性,这才是佛所说的空性。
用我们的肉眼看楼房,包括地板、墙壁,都感觉是静止的,但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静止的楼房。我们看到的这么多的静止物体从哪儿来的呢?都是地地道道的错觉,来自于高速运转的一种错觉。所以《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既然一切都是幻觉,那我们还有必要这么执著吗?这样反复思考,就比较容易断除执著,这是佛陀给我们指出的缓和压力的方法。
人有三种:一种人一直都在世俗谛范围内,另一种人一直都在胜义谛的境界内,还有一种人在胜义谛和世俗谛之间来来往往。始终处在世俗谛的就是我们凡夫,始终处在胜义谛的就是佛,往来于其间的就是一地到十地的菩萨。 菩萨进入胜义谛时,证悟到空性,出此定后,又回到世俗谛。在这个世界里,有形形色色的物质和精神现象,于是,他再次感受到这一切,但他已能深深地体会到这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 现在,第一种人,也就是凡夫,他需要做什么呢?他需要超越世俗谛。超越以后他会发现,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世界(胜义谛)存在。于是,他将此世界(世俗谛)与彼世界(胜义谛)相互比较,又发现它们之间的巨大差异。他由此可以明白,现在自己所处的世俗谛世界是虚幻的。在这样如理修行后,现象世界就会逐渐消失,直至消失到无影无踪之时,是否...
虽然动物之间也会相互残杀,但却是在遭遇饥饿、别无选择、不懂取舍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而不是像人类一样,明明有其他的食物可以选择,却不知满足,完全无视甚至是蔑视其他生命的权益。 在所有的生命当中,很少存在同类之间的相互残杀,不像人类那样阴险狡诈、骄奢、贪婪,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毫不犹豫地残杀和折磨同类,我们有大量的铁证足以证明这一点。
我们要明白,六道轮回不是造物主或任何人格化的神所创造或安排的,也不是无因无缘的一种偶然,而是存在着因果关系的。其中最重要的因就是我执。我执是什么呢?比如,当我们头疼时,就会说:“我的头好痛啊!”这个意识中有个“我”字。又譬如在骑车时,如果突然有辆车从前面闪过,人们就会悚然一惊,这个念头里也有我。所有这些产生“我”的根源,是一种盲目的执著;虽然是盲目的,它却完全控制了世上所有的人,包括我们所敬佩的很多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