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19.02.10

比如皈依,无论怀有何种动机,皈依后都可以避免人与非人的违缘,可以清净许多罪业,也可以获得健康长寿,这是皈依本身所具有的功德。又如,平时遇到痛苦或困难时,祈祷上师三宝是很正常的,是作为学佛人所应该做的。我们并不排斥有时为健康等而行善,也不排斥间或为长寿、发财而做适当的法事。但是,如果将所有的修法都用在追求世间圆满方面,那就不对了。只有解脱,才是我们修行的最终目标。

2019.02.09

每个人都会有生老病死,既然我们已经诞生了,就必然要面临剩下来的三个阶段——老、病、死。然而,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在我们目前的人生观、价值观里,根本没有考虑应对这些境遇的措施,毕生所有的努力——从小到大学了那么长时间,工作得那么拼命,付出了一生的代价,就是为了生活——吃喝玩乐等等,所以,当我们大难临头——再也不能吃、不能玩、不能穿,只能等待阎罗主制裁的时候,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我们的努力只能得到一片空白。 如果死亡以后根本不存在未来,那也不用考虑以后的事情,但不幸的是,恐怖而黑暗的中阴与来世在等待着我们。我们可以想象,假如自己没有一分钱就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们应该有办法活下去,但在面对死亡时,如果我们没有任何准备,会是什么样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作为修行人一定要考虑。

2019.02.08

从光明的角度来说,心的本性没有任何所知障与烦恼障。所有的障碍与念头都是突然间产生的,而不是心的本性。心的本性永远都是光明、清净、透明,不可思、不可言,就像虚空一样。

2019.02.07

显宗菩萨见解的基础,就是深知所有的众生都曾经是自己的父母。这个观点在经书中也有记载,它并不是一种善巧方便,实际上就是这样。无始以来,众生在六道轮回的时空隧道中穿梭,历经了无数次的生死轮回,所有的众生都曾经无数次地互为父母,这是事实,不是修行的方法。所以,所有的众生都曾做过我的父母。我们首先应该明白这一点。

2019.02.06

作为人,一定要有精神上的依处,什么可以作为精神上的依处呢?拿金钱来做精神依处是错误的,将名誉作为精神上的依处更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不但无法带给我们真实长久的快乐,往往还要成为痛苦之因,这在当今社会上经常可以看到。 有些人名声很大,但这些名声不仅对他没有好处,最后反而让他丢失了性命。有了名声就有了很多是非,而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当他承受不了内外压力时,就会走上绝路——自杀,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名声不但没能为他带来幸福,反而断送了他的生命,也就是毁坏了他的一切。地位也是这样。有些人苦苦地追求高官厚禄,可是刚爬到高位,就遇到别人的刺杀,类似的例子有很多。金钱也不例外。有些人一辈子辛辛苦苦地挣钱,发财以后,他的财富、生命乃至眷属却全部成了别人打劫的对象,一下子就被毁掉了。所以,把...

2019.02.05

该于何时修自他相换呢?严格地讲,只有在基本上修好自他平等以后,才能考虑自他相换的修法。因为,在修好自他平等之前,只可能造作地修自他相换。虽然从积累资粮、清净业障的角度来讲,这样造作地修也有很大功德,而且有一定的必要和意义,但从修行进步的角度来说,此时若想修出真实不虚的自他相换之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首先应该修自他平等之心,在有了一定的体会之后,再修下一个法——自他相换。

2019.02.04

有些人会说的: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的确如此,第一年学佛的时候,信心百倍,随时都感觉到佛在眼前;等到学佛的时间延长,反而越来越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找到真正的路,刚开始的时候认为学佛很容易的,只要去修,很快就会成佛,但真正深入以后才发现不是这样,之后就会越修越迷茫,越修越茫然。 还有些人性子很急迫,眼光也很短浅,所有的目标都定得很近,既不考虑后世,更不考虑成佛,只巴望着这辈子马上能得到幸福,后面漫长的轮回既不会相信,更不会挂怀。修行也是急躁冒进、缺乏耐性。 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找到一条适当的路。

2019.02.03

在不知道这些道理的时候,我们整天都在追求物质享受,将物质财富作为唯一的寄托,绞尽脑汁地积累财富;一旦感觉到这一切都没有意义的时候,心情会一下子跌入深谷,变得沮丧无比,觉得生活毫无意义。如果只是寄希望于物质财富,感到失望是没有错的,这种生活方式就是没有意义,但还有一条解脱道,它会让我们产生勇气,并深深地意识到: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物质生活当中是错误的,我原来的生活都是无聊透顶的,我不能这样活,从现在起,我要追求解脱。

2019.02.02

从出生到现在的几十年中,我们所经历的喜怒哀乐,都像昨晚的梦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依处、没有支柱。所有的一切都只能自己承担,亲戚不能分享,朋友无法分担。将来走的时候,也是孤苦伶仃地一人前行。所以,我们要自强、自立,不要依靠他人,要通过修行来提升自己的心力。 金钱只能解决一些生存问题,但绝对不能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只有内心,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主宰者。只要内心坚强,就没有无法战胜的困境。证悟空性,就是彻底的坚强。当心坚强到巅峰的时候,就成佛了,不再受任何贪嗔痴的影响。

2019.02.01

大乘菩萨既超越了六道轮回,但又不脱离六道轮回。为什么说超越了六道轮回呢?因为他不在六道轮回的范围内,他不受六道轮回的影响,一尘不染。为什么说不脱离六道轮回呢?因为他虽然证悟了空性,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但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所以他没有脱离六道轮回,永远都在轮回中度化众生。这就是最后我们要趋入的境界,要达到的目标。

2019.01.31

在一座当中,以造作之心修菩提心的功德,已远远胜过了以自己为中心所行的布施、放生、念咒等等的功德;在缺乏菩提心的情况下,即使行持成千上万次念咒、顶礼、绕塔等善行,都不如修一座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的善根。这不是我信口说的,佛陀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所以,你们在每一座中,都一定要认真地修,这一点非常重要。

2019.01.30

佛教是讲缘起的。无论是心还是外境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我们生生世世身陷轮回,也有身陷轮回的因缘。如果不需要因缘,那岂不成了连佛也会流转轮回?可见,无因不果,无缘不生,凡事产生的背后皆有因缘二字。轮回的因缘中以无明和贪著二者为首。无明,不是什么都不懂,如果是这样,那墙和石头也有无明了。无明是指因不懂真理而执著于某些错误的观点——我执。在此基础上,产生对世间的依恋,即贪著。这样一来,因缘皆俱,必定沉溺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