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0.04.11

释迦牟尼佛出世转法轮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尽管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当中,整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迁,但佛法的内容却仍然能保留得完好如初,这不能不归功于文字般若。因为有了文字般若,才能让后来的修行人、证悟者依靠它而证悟,并将其一代代地传下来,直至今天,始终都没有间断。

2020.04.10

阿弥陀佛修法对大多数人来说,原本就是非常重要的。已经证悟大圆满的人,或者是修持密法已臻很高境界的人,不一定需要修阿弥陀佛的修法,因为他们即生便可以成就,最晚在中阴之时也可以解脱,所以他们不会有来世,也就不需要选择往生的刹土。但对其他人来说,往生极乐世界却是相当重要的。

2020.04.09

阿赖耶一词,各个宗派都在用,但不同宗派对其所赋予的涵义却是各不相同的;甚至同一宗派在不同的地方,对其所赋予的涵义,也是大相径庭。譬如,在密宗续部中,如来藏有时叫做阿赖耶,八识里的阿赖耶识有时也叫做阿赖耶。所以很多人就分不清阿赖耶识与如来藏的关系了。但在藏传佛教当中,这应该不是难题,因为二者的差别非常明显。首先,阿赖耶识属于八识的范围,但如来藏已经超越了八识。论唯识自己也承认,虽然说阿赖耶是不空、实有的,但也是无常生灭的;第二,阿赖耶识是不清净的有漏轮回之法,属于四圣谛中的苦谛;而如来藏却是无漏的清净之法,属于灭谛;第三,如来藏不能存储,而阿赖耶识就像电脑的储存器一样,可以储存各种轮回的有漏善、恶种子;第四,如来藏是恒常的,阿赖耶识是无常的,但我们必须知道,如来藏的本体也是空性,第三转法...

2020.04.08

有些居士认为,上师替自己解决了一些世间的疑问,或有时摸摸头、拍拍肩膀,自己心里得到一些温暖,所以就认为对方是好上师。其实,这些与修法或成为密法的金刚上师并没有直接关系,因为一个普通人也可以让你感受到类似的温暖。密法的金刚上师不是要教你一般做人的道理,或是解决你家庭、事业、感情上的难题,而是要能教你通过修行来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有这样能力的人才可做你的金刚上师。

2020.04.07

我们一定要发自内心地思维,不要只是表面上念念经,说什么“我要修加行,要是不修加行,我就不能听密法、修密法;如果不修密法,我就会堕地狱,那样好痛苦呀”等等,凡事都以自私为宗旨。当我们充分了解自己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既没有出离心,也没有菩提心,那就是十分可悲的事情了。

2020.04.06

莲花生大师说过,前弘期第一批将梵文佛经译成藏文的译师,都是佛的化身。 历史上曾有过很多类似的事例:后弘期的翻译家在翻译弥勒菩萨的《经庄严论》时,因为其中的一句话梵文版中讲得很简单,译师们不知道该怎么翻译,就去查前弘期译师的译本,看他们是怎么翻译的。结果惊讶地发现:前弘期的译师们对其中的每一句,都从六度的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解释并予以翻译,这是后来的译师们根本看不出来的内容。 因为前弘期的译师是佛菩萨的化身,所以才会知道字面背后所隐藏的涵义。

2020.04.05

菩提心的前提是四无量心。然而,若只有四无量心,对一切众生都非常慈悲,有极其难忍的慈悲心,却没有考虑为一切众生而成佛的话,就缺少了利益他们的方法,两个条件中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就不能称之为菩提心。 另有一些人认为:佛已经断除了所有的障碍和过失,圆满具足了一切功德,很伟大,所以我要成佛。他虽然有成佛的心愿,但没有考虑到众生的解脱。因为缺少第一个条件,这也不是菩提心。只有具足了完整的动机,才能叫做菩提心。

2020.04.04

第一转法轮的时候,因为众生的根机最低,所以就因材施教,主要宣讲了以无常、痛苦为主的四圣谛,令众生断除最初的人我执,以及烦恼里面最粗大的贪嗔痴烦恼,这就相当于珠宝加工的第一个阶段。 在二转法轮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众生,从五蕴到佛的智慧之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空性,轮回、涅槃的一切法都远离所有戏论,都是真空。 请注意,佛经里面提到的真空,与现代物理当中的真空——不管是量子力学的真空,还是工程技术上的真空——都是不一样的。 二转法轮的般若法门不仅令众生断除了我执、贪嗔痴等粗大烦恼,而且很细微的烦恼、执著——包括对轮回与涅槃的所有执著,也一并断除了,这就相当于珠宝加工的第二个阶段。 在三转法轮的时候,佛陀又告诉大家,空性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单空,而是与光明如来藏无二无别的,光明如...

2020.04.03

一个人怎么样死并非重要,更重要的是怎么样活。所以,每一天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2020.04.02

虽然佛教徒的行为规范,是以戒律为基础,但你也不必害怕学佛以后有很多条条款款的规定会约束自己,让自己不自由,从而压力重重。大乘佛教从来不提倡形式主义,它是非常人性化和开放性的教育,绝不会强迫人行事。

2020.04.01

站在任何一座高山遥望大地,视野里的地平线永远是平的,看不出地球是圆的,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真相。千万不要以看不见为理由,来否定地球的圆形。站在任何世俗感官的角度来探索生命,了解的永远只是一个阶段,而看不见它的循环,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真相。千万不要以看不见为理由,来否定生命的循环。

2020.03.31

人需要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或精神支柱,这样才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才能让生活过得充实和有趣。否则,如果单纯追求物质,最终给我们带来的,只能是浮躁、无聊和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