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1.09.02

我们一定要争取即生证悟,实在不能即生证悟,至少也要修成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样就有了非常好的基础。如果当了一辈子的佛教徒,却连出离心与菩提心都没有,那这一生就算是白活了。

2021.09.01

佛在《大乘阿毗达摩》(小乘阿毗达摩,也就是《俱舍论》的原始资料。究竟是佛说的还是阿罗汉讲的,各个宗派之间还有一些争论,所以此处暂且不论)中所讲的宇宙世界与《时轮金刚》所讲的宇宙世界的形成、构造、形态有着很大的出入。仅仅在显宗的经典当中,佛就讲了这个世界的多种不同的形状。仅仅我们所了知的,就有将近十种。另外,关于日食、月食的描述,佛经中至少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 为什么佛说的世界会不一致呢?一千多年前的显宗学者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并且也得出了答案。 第一个理由:佛陀认为,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说,无论哪种宇宙(圆形、球状、日心说、地心说)都是不存在的。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因为众生的业力或者说因为众生的内心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世界也随之而改变,不同的众生会感受到不同的世界。 ...

2021.08.31

格鲁派有新、旧两种。旧派也称噶当派,涌现了一大批以阿底峡尊者的弟子为代表的、修持严谨的大成就者;新派称为格鲁派,是由宗喀巴大师建立的教派。

2021.08.30

放生的行为也断除了一些罪过。以放一条鱼为例:第一,鱼市场的老板如果把这条鱼卖给餐馆,他就有杀生的罪过,我们买下来以后,就免除了他的罪过;第二,如果我们不买这条鱼,餐馆里的厨师就会杀它,我们买了以后,就免除了厨师的罪业;第三,餐馆里那些吃鱼的人,也有杀生的罪过,我们买了以后,就断除了第三个杀生的罪过。至于抓鱼的人在抓鱼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是要放生还是杀生,所以不一定能免他的罪过,但其他的三个罪业都可以消除。放生的时候,尽量不要伤害那些放生的动物或是其他人的心,这就是利益众生。

2021.08.29

佛经里讲过,在无始以来的轮转过程中,在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们都死过成千上万次,也生过成千上万次,而大多数的生命都是依靠父母而生的。通过以上推理,我们可以知道,所有的生命都肯定做过我的母亲。不仅过去如此,将来也是这样。对其他人修知母时,要这样思维。这样观察后,就能深深体会到,一切众生都做过我的母亲。这叫做知母。

2021.08.28

经书上讲,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动机是无记的,就需要改善,而不是断除它。因为无记与善比较接近,而不善与善却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前者可以改善,后者只能断除。平时我们在修行、打坐之前,一定要认真观察,如果发现动机是无记的,就必须改善它。因为在此前提下所做的一切,都不能成为解脱法,与解脱毫无关系。以无记动机所造的善业虽然有些世间善报,但却很微弱。

2021.08.27

包括一些学者在内的不少人认为:佛教徒不求现世,只求来世的理念是荒唐的。 其实,标准的佛教徒是既不求现世,也不求来世,而只求解脱。 当然,佛教徒中修下士道的人,会追求来世的幸福。但这样的追求究竟是错误还是正确,必须先弄清一个关键性的前提,就是要知道来世到底存不存在。如果来世真的不存在,那佛教徒的做法就是错误、荒谬的;但如果不但不能否定来世的存在,而且可以证明来世的存在,那佛教徒的这种做法就是高瞻远瞩、卓识远见的表现。既然大家都在为今生的将来存钱、买保险。农民种庄稼,也是为了几个月以后的收成。为来世作准备,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2021.08.26

依照以前的密法规程,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句义灌顶四个层次,是根据受灌顶者的根机而分开传授的;受者能够修到什么程度,就授予相应程度的灌顶,绝不轻易违越次第。 时过境迁,现在无上密宗的灌顶很多都包含了完整的四灌顶。虽然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大家一定要量体裁衣,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适合的灌顶。

2021.08.25

《宝性论》中讲道:我们现在的身心五蕴,来自于烦恼和业;而烦恼和业,则来自于我们的非理作意,也即错误观念;错误观念,来自于心的本性光明。而光明就像太空一样没有来去,已经是最原始的源头了。从心的本性当中产生了万事万物。密宗的证悟者随时都可以感觉到这一点。

2021.08.24

现在有很多人做事很极端,有的人根本不去想解脱不解脱的问题,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物质生活当中;而有的人恰恰相反,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根本协调不好工作、生活与修行的关系,将工作、生活与修行视为完全对立的矛盾体,一旦二者发生冲突,就会感情冲动而辞去工作、拆散家庭,到寺院出家或专职修行,最后又因思想准备不足而后悔。这样意气用事的结果,就会让家人、同事、朋友乃至其他人对佛教产生不好的印象,破坏佛教徒的形象,让世人对佛教徒看不顺眼。因此,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好世间与出世间的关系。

2021.08.23

作为修行人,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生存方法都可以,我们不需要为了证明自己是舍弃世间的修行人,而强迫自己去接受缺吃少穿、沿街行乞等自己身心都不愿承受的折磨。既可以过得舒适一些,也可以过得俭朴一点儿,无论过得好坏都没有太大问题。但必须明白的是,即使过得再好,也终究会如同梦境般一去不复返,无论对自己、对他人,都没有任何价值,最后不会留下什么好的东西;反之,如果过得简单一点儿、朴素一点儿,也没有什么不好,而且可以避免浪费,可以把节约下来的很多东西用来帮助别人解决燃眉之急,这样不是更好、更有意义吗?所以,这只是生存的方法,而不是生存的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修行。

2021.08.22

有些人认为,穿名牌衣服、开名车、住洋房等等是身份的象征,高层次的人物就应该如此,这样在社会上就会很有面子。其实这些都是不需要的,佛说的奢侈就是这些。作为普普通通的凡夫,如果不懂得少欲知足,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欲望,光是靠外面的物质来满足自己是不可能的。因为欲望会没有尽头、无休止、无止境地无限膨胀,永远不会有满足的时候。任何人都有被别人超越的可能,如果因为不甘落后而去奋斗,就会没完没了,一辈子都在物质追求当中虚度年华,直至生命结束。贪得无厌的下场,就是永远也不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