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入中论》中讲的自空中观与空性,仅仅是指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其中没有提到光明的部分,所以称为一般的中观;而引入了如来藏光明的他空中观,就属于大中观、大空性。
《离四贪》与《三主要道》有什么差别呢?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是从肯定的角度来论述的,比如:出离心是什么?菩提心是什么?什么叫空性见等等;《离四贪》教言,则是从否定的角度来论述的,比如:什么不是出离心?什么不是菩提心?什么不是空性见等等,二者之间的差别,只是视角的转换而已。
世间人都非常向往长寿、富裕或具有神通,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些对一个修行人或众生来说,究竟是好是坏,也是很难断定的。 大家都知道提婆达多。如果提婆达多没有神通,就不可能造两个无间罪。正因为他有了神通,才能收服那个国王。国王觉得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也就对他言听计从。两个人串通一气,才会造作很多无间罪。 关于长寿,也有一个公案:阿底峡尊者的一个弟子,因参与村子里的纠纷,死的时候犯了戒。听到消息后,阿底峡尊者很伤心地感慨道:“我那弟子早死三年还是一个三藏比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早三年他死去,还是一个持戒清净的比丘、学识渊博的三藏法师,但三年后却判若两人。 所以,寿命长也不一定有益。有些众生寿命长了反而会因此造很多恶业。
依义不依语还有另外一种意思:只要能表达内容,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时代的语言都可以采用,所以不需要特定的语言。 比如在传戒的时候,本来传出家比丘、比丘尼戒的仪轨,最早采用的是与梵文迥然不同的婆罗米(Brami)文字,后来又采用笈多(Gupta)文字,最后采用的是梵文仪轨,到了藏地和汉地之后,又译成藏文和汉文,虽然语言改变了,但只要仪轨能表达出原来的内容,也同样能得戒体。 灌顶仪轨也是一样,从梵文变成藏文、汉文、英文,只要翻译正确,就没有问题,都可以得到灌顶,这就是“依义不依语”。
若要念修伏藏法,应选择像法王的上一世列绕郎巴大师那般的,全西藏高僧大德公认的伏藏大师所取出的伏藏品。他们所传的灌顶、修法是最可靠、最踏实的。而在一些小寺庙里面,也有人自称是伏藏大师,但其中有些号称是莲花生大师传下来的伏藏品,其实却是他们自己随便写的一两张纸。这种情况以前有,现在就更不用说了。这是不是真正的伏藏品,大家心知肚明。 我的意思不是说小寺庙或偏僻地方肯定没有伏藏大师。我要强调的是:假如不是从真正的、公认的伏藏大师手里传出来的伏藏品,我们就不能盲目接受。当然,也不能随意毁谤,因为我们既没有这样的责任,也没有这样的智慧。
如果加行修得好,则偶尔也会进入到这种状态当中——在一秒钟、几秒钟、一分钟、十分钟的时间内,感受到非常纯洁、非常完美的佛的世界。为什么说“非常纯洁、非常完美”呢?因为在此当中没有好坏、美丑的分别,所以说它是纯洁、完美的。其实在佛的境界中,并没有什么纯洁不纯洁、完美不完美的分别。这种不可思、不可言的境界,不是从别处可寻的,只有我们内心的智慧才可以感悟,这种智慧,就叫做佛性、如来藏。
因果是有一定法则的。譬如,大米的种子长出的必然是大米,而不可能是青稞。同样,如果所修持的不是解脱之法,又怎能得到解脱之果呢?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经常在念《金刚经》、《三十五佛忏悔文》、《普贤行愿品》、《心经》等等,就一定是学佛、修行的人。其实是不一定的。念这些经固然很好,佛也赞叹了念诵这些经文的功德。但是,动机是很重要的。动机不正,则一切都不正;动机若正,则做一切都是正确的。
有些人在修小乘的四禅八定时也会有一些感受,所谓的感受就是心能够平静下来,并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这种状态。但是,这有何功德呢?没有什么功德。这种修法,不仅佛教有,外道也有,是内道和外道所共有的。如果有了出离心、菩提心或空性见,则可以将这种寂静修法作为一种修行的基础;如果没有,那么这种修法究竟属于外道,还是属于佛教,都很难说清楚。
从凡夫的角度而言,可以说法界被烦恼覆盖了,可以说烦恼会干扰、影响如来藏,不让它显现,但从如来藏本体的角度来说,二障是根本不存在的,万事万物都是光明的,没有烦恼障、所知障,没有众生与不清净的世界。烦恼不可能毁灭、破坏如来藏,顶多不让我们发现如来藏而已。
佛在某些经典中,也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证实过因果的存在:有些人一生无论怎样努力也发不了财,他的经营操作并没有问题,但终身受穷;有些人没怎么努力,却一生荣华富贵。还有诸如健康不健康,长寿不长寿都是这样。人们会认为这也许与环境有关,其实不是。例如,西藏历史上有个国王为了让穷人富起来,曾三次把西藏所有贵族的财产平分给老百姓,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又恢复原样,穷人还是穷人,贵族依然是贵族,国王也就没办法了。那些富裕之人并不全是聪明和能干的,那些不富有的人也并非愚蠢和懒惰,这多半也跟因果有关。当然,不是说这里所指的富和穷全都是命中注定的,富了就不用去干活,穷了也不必再努力,但从这些事件中,也基本上看得出因果的关系与规律。
我见过很多生意做得比较大的企业家。据他们说,他们的事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扶贫,为了弘扬佛法等等;如果真的是这样,也不需要放弃金钱,只是内心不能那么执著。
外道虽然也讲了一些空性,但是,他们讲不出缘起性空的空性。他们所讲的空性,只是一些很粗大的空性,不是显空无别的空性。比如说,有些外道也说,现在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见的那些东西是如幻如梦的。但是,他们讲的大部分空性,都是不承认现象的单空,这既非龙树菩萨等所讲的单空,也非无著菩萨等所讲的明空无别的空性。他们的空性就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如同人的头上没有角之类的空性,佛教并不认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空性。外道讲的空性就是这么简单。 这是正规的外道,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住世时那些外道的见解。后来伊斯兰教侵入印度,那烂陀寺和木扎莫西拉(戒香寺)等佛教最重要的基地被毁坏,有些佛教的教证、理证逐渐被一些外道吸收利用,所以,现在的外道经典里也掺杂了很多佛教的东西。但无论如何,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外道能够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