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3.02.10

何为不善动机呢?凡是仅考虑今生的快乐、仅为今世生活打算的动机,如为健康、长寿、发财、避免魔障及痛苦等等而行善,都称为不善动机。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而修法,则无论所修的法有多么高深,也只能成为世间法。

2023.02.09

无论我们今天健康、长寿、发财,都不能归功于自己,也不能认为这纯粹是自己修来的福报。 菩提心的产生也是一样,第一需要有大乘的善知识,第二还是需要有众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会有菩提心。

2023.02.08

凡是修解脱道的人,必须要有出离心。如果没有出离心,就无法与轮回分手。因为,在出离心没有培植出来之前,我们就只有与出离心的违品——贪欲轮回相依相伴。而这个贪欲,就是我们流转轮回的主要因素。

2023.02.07

佛教中讲的人住胎的五个阶段,在《俱舍论》乃至大圆满的续部里都提到过。尤其是在大圆满的续部里,连这五个阶段的细节都讲得非常清楚。这些经论虽然没有用“细胞”这个名词,实际上却讲到了细胞组合又分裂、分裂又组合的详细而复杂的过程。这种讲法令学医的人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这和现代医学的说法相当吻合。

2023.02.06

生起出离心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知道轮回中——从天界到地狱都是充满痛苦的,从而对此产生强烈的厌烦心;二是要有从轮回中跳出去的念头和决心。具足这两个条件就叫做出离心。

2023.02.05

平时不观察的时候,我们会自以为是寻求解脱的人。但此时我们要静下心来,好好检视自己:我想以后投生到哪里?有没有投生到人间或天上的愿望,如果发现自己真的对六道中任何一道都不感兴趣了,就开始有出离心了,至少有了出离心的一半。至于另一半,还要看自己有没有希求解脱的念头。如果有,就有了完整的出离心。

2023.02.04

真正的出离心培养出来以后,就不会对生活质量有太高的要求,生活过得好,不会以此自满,过得艰苦一点儿,也不会太在意;唯一不能放弃的目标,就是净化心灵,救度众生。

2023.02.03

作为初学者,我们应从眼前着手,不应好高骛远。如同一个人去印度朝拜金刚座,首先不是看几百、几千公里以外的路,而是应该分清轻重缓急,先看清脚下的路。如果不看脚下,就有可能会堕入悬崖、身首异处。所以要边走边看,遥远地方的路况如何,到时候自然会了解。

2023.02.02

藏传佛教所说的“加行”或“前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预备的修法。因为,虽然我们最后所需要的是证悟空性的智慧,但如果没有出离心与菩提心的铺垫,就无法证悟空性。在末法时代,众生的业障都很深重,修行人的信心也很薄弱,精进程度与佛陀住世时期相比也有很大的退步,故而必须要有加行的基础。

2023.02.01

你们也许有这种感觉:有些时候说出离心很好,听起来好像什么都不如出离心;有些时候又说菩提心很好,只要有菩提心就足够了;有些时候又说空性很好,只要证悟空性就可解决一切问题。其实,这三个都需要,只是要有先后的顺序,最后都必须具备。

2023.01.31

所谓窍诀,是指不需要学太多知识,仅仅依靠一个简单的方法,就能找到一条解脱之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不叫窍诀;用言简意赅的方式传讲深奥的东西,让大家轻而易举地通达、精通,才叫做窍诀。它是从佛法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文字虽简单,但内容却深不可测。

2023.01.30

有些人因为佛教宣讲“轮回是苦”,就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悲观主义。这完全是一种误会,佛教不是消极的,而是非常积极向上的,只是佛教的积极方向与奋斗目标和世间人有所不同而已。世间人是为了金钱而努力,修行人却只是把获取金钱作为生存的手段,真正的目标,是为了所有生命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