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3.10.08

如果晚餐吃得太多,晚上打坐的时候就会感到昏沉。一旦昏沉,一定要当下觉察,继而提起精神,恢复清醒。平时打坐的时候,眼睛是往下看或者往前看,此时往高处看会有帮助。在身体不离开禅垫的情况下,可以稍稍活动一下。如果在念咒语或祈祷文,就让念诵的声音大一点。室内光线调亮一点,温度调低一点,衣服薄一点,还可以用凉水洗洗脸。如果这些方法都用了还不能奏效,就暂时不要修了,强迫是没有用的。此时可以去磕头、念经等,去做一些有相的身语之行。

2023.10.07

掉举的时候很明显,很容易发现,但昏沉却没有那么明显,而且和修寂止的状态有点相似。昏沉和禅定最大的区别在于,禅定状态的心非常平静,头脑非常清醒,并伴随着一种轻安和禅悦。此处说的禅定不是证悟大圆满,与空性也没有关系,这种状态,仅仅是阿赖耶识的特征。昏沉却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因为头脑不清醒,所以是一种迷迷糊糊、似睡非睡、半梦半醒的状态。

2023.10.06

心非常平静的状态,有时候与中观讲的空性、大圆满的境界,尤其是《六祖坛经》里面讲的“不可思、不可言”表面上非常相似,没有经验的人完全分不出来。但大家要知道,这是寂止,不是证悟,属于无记的状态。大圆满和大手印都讲过这种无记。

2023.10.05

在修行后期,可能一进入禅定,就能连续几个小时处于禅定当中,完全没有任何杂念。冈波巴大师就有连续13天处于定中的示现。但如果没有证悟,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内心平静,没有烦恼而已,出定之后,还是烦恼重重。这是藏传佛教所有上师们的经验。

2023.10.04

初学者禅修的时间不能太长,感觉非常好的时候,立即要中断,之后再重新去找感觉。修的次数要多,时间越短越好。为什么在感觉非常好的时候反而要去破坏它?平静的时间不是越延长越好吗?因为我们的能力非常有限,如果不主动间断,它也会自己间断,这样会让我们总是在挫败感中结束,反而不利于修行。

2023.10.03

自知自明有多层含义,明心见性叫做自知自明;生活当中自己想什么自己很清楚,也叫做自知自明。在禅定的状态中,一方面在修禅,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可以自我监视,看自己有没有安住在修行的境界当中,有没有走神,也叫做自知自明。实际上是它自己监视自己,没有其他的第二意识来监视,否则就有两种意识,就变成两个人了,这是不可能的。

2023.10.02

现在很多人会说,打坐的时候心静不下来,甚至觉得比没有修行之前还更糟糕,故而为此苦恼忧愁。其实这都是很正常的,不是杂念变得更多,只是之前没有发现而已。我们的意识刚刚开始接受这些训练,不可能马上见效,必须要下功夫,要用功,要有耐心,要坚持,要突破难关。

2023.10.01

除了禅定的调整方式以外,还有几种行为上的有助于禅修的方式。比如,念咒容易散乱,就不要发出声音,或者声音小一点,衣服厚一点,室内温度高一点,光线暗一点。有些寺院的禅房光线非常暗,太暗了还是不好,应该有一个可以根据心境调节的光线。比如,禅房有可以伸缩开闭的窗帘,可以随时调节室内亮度。观看唐卡时,如果眼睛往前看或往高处看,就容易走神,注意力无法集中。如果让眼睛处于半闭的状态,不是完全闭着眼睛,而是半睁半闭,往鼻尖看,不往高处或前面看,就可以收摄自心,回归平静,因为内心的走神与视觉有着一定的关系。

2023.09.30

凡是修禅的人,都需要九住心中一系列的安住方法,来护持、保任禅定状态,这就是正念。正念的意思就是,在修无常的时候,能很清晰地忆念或感受无常,并不离开这种感受。正知的意思,是指在走神的时候,能够立即发现,并把心拉回来继续专注。

2023.09.29

“禅修”一词,可以覆盖所有的修行。从小乘佛教的四念处,到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外加行,再到密宗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都叫做禅修。

2023.09.28

什么叫做稳固呢?就是在进入修行状态时,哪怕周围人声鼎沸、噪声不断,也不太受影响,同时也不受世俗名利的动摇,基本上能保持自己的状态,这时候修行就相对比较稳固了。之后,我们就可以将修行的感觉,运用在工作、生活当中,最后让修行与生活彻底相融,修行就是生活,生活也是修行。

2023.09.27

在修行之初,我们的定力很差,很容易受到外来干扰的影响,此时依止静处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要辞去工作、离开家庭,到山里去出家,而应设法在城市里找一个相对来说闹中取静的地方,每天腾出一些时间,把自己封闭起来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