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执还没有从根本上铲除,就一定会有自私和爱我执。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十全十美,哪怕表面上看起来再完美、再圆满,对众生的付出,也一定会有缺陷。即使没有发现我执做了什么,但在做事的过程中,我执一定参与了工作。凡是有我执参与的工作,都是不完美的。因为我执参与的方式,就是自私。
比如,如果在放生的时候,看到水产市场里很多人在杀生,就应该对他们发慈悲心。虽然被杀的众生很痛苦,但死了以后,它们就会随着自己过去的因缘而去。此时杀生的人更可怜,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杀生者将会承受更大的痛苦。
我们平时对行善的人,一般不会生气;对普通的人,也不一定会生气;但对造罪的人,却比较容易大发雷霆。 但佛教认为,当发现有人偷盗、杀生的时候,不能对造罪的人生起嗔恨心。他被烦恼所控制,不是故意要造罪。
一般情况下,我们心里虽然有一些细微的傲慢,但别人却看不出来,有些时候连自己都没有察觉,只有经过详细地自我观察之后,才能发现嫉妒与傲慢的蛛丝马迹。
傲慢和嫉妒,都属于所知障和烦恼障当中的烦恼障。彻底断除烦恼障,是在菩萨七地。也就是说,即使证悟了一地,都不能彻底断除烦恼障。刚刚学佛的凡夫,在没有证悟菩萨一地,甚至没有进入加行道之前,不可能完全没有傲慢和嫉妒。
三身任运自成的究竟果位,实际上就是大乘显宗和密法的果。一地之前的资粮道和加行道的修行速度,显密是有所区别的。在菩萨一地之后,就走到一起,没有什么区别了,境界没有高下之分,果位都是三身任运自成。
通过修行,把如来藏上面的障碍都消除以后,本来任运自成的三身现前,就叫作解脱或成佛。这种果位,才是最究竟的。其他诸如小乘声闻和缘觉的果位,只是它的一部分。声闻阿罗汉只是证悟了人无我,是一个暂时性的解脱,还不是三身任运自成的果位。缘觉也是除了人无我以外,稍稍证悟了一点法无我,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所以也不是三身任运自成的果位。
佛教所讲的三身,即法身、报身、化身。依照第三转法轮以上的观点来讲,佛的三身都是如来藏的一部分。如来藏本身就具备三身的果位,即佛果。
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强训练。当训练好了以后,在面对人生起伏的时候,就能达到任庭前花开花谢,宠辱不惊、云淡风轻的境界。
在面对痛苦的时候,可以修自他相换,这是精神上的痛苦转为道用。如果一群人快要饿死了,却只有一点点食物,大家不够分,就可以让出自己的那一份给大家,这是行为上的痛苦转为道用。但前提是必须要有一定的修行,否则只能是说说而已,即使做了,也只是做给别人看看,不是真诚自然地流露。
无论是幸福快乐、春风得意的时候,还是失败低落、恐惧痛苦的时候;无论是走上坡路的时候,还是走下坡路的时候;无论是人生的高点,还是人生的低谷,在面临一切境遇时,所有的事情都能转为道用的行为,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只要想修出离心,就能在出离心上安住,一直都不离开这个对境,一上午、一下午或者是一整天都不走神,不生起其他杂念,一直都可以专注在此对境上。 对根机比较好的人来说,每天比较用功地修八个小时禅定,坚持半年左右,基本上可以达到这种水平,有些人可能还不需要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