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3.12.19

如果有时间,可以在一两个月或者是更长的时间中,栖居于偏僻之地,独自安静地修行。平时在喧嚣闹市、人群之中,也能保持心不散乱,是正确无误的道路。 很多人过于习惯于城市生活,即使有时间,也在安静的地方待不下去。我们要学会既能独自居住,一人闭关,也能在人群中不受干扰、一心不乱。

2023.12.18

在修行过程中稍稍有一点感觉,也不要执著。如果它是一条正确的路,就不需要去询问和探讨,一直走下去,自然会水到渠成。如果执著了,则即使是正确的体验、感觉或者验相,都会因此而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尤其是在执著的背后有了傲慢,那就更可怕了。看到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态、态度。当事人的态度,决定了事情的好坏胜劣,这就是诀窍。

2023.12.17

对修行路上的任何觉受、感受、证悟、梦境,都不能有执著,应当无牵无挂、无羁无绊。 如果有一点点觉受,或做了一个吉祥的梦,就紧抓不放,认为自己是不是成就了,是不是见到本尊了,是不是证悟了,是不是表示自己来历很特殊等,这些觉受与梦境就会变成一种障碍。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会做一些好梦,这是很微不足道的。任何觉受与梦境,都或许有一点点意义,也或许没有什么意义,过了就过了,过去心不可得,了然无痕。

2023.12.16

教言诀窍丰富,并不意味着必须学富五车,懂得所有的佛教教言。此处是指,如果修大圆满,则大圆满从前行到最后的正行之间的所有窍诀,都完整、圆满地具足。在此基础上,还要精进地修行。只要有了这两个条件,今生不可能不成就。丰富的诀窍,意味着正确的方向;精进地修行,表示一直在努力。在正确的方向上砥砺前行,怎么可能不成功?

2023.12.15

傲慢有时候很隐蔽,仅看外在的言行,不一定看得出来,但若时常反观,也能及时发现。若等到别人指出来,都已经病入膏肓,相当于癌症晚期了,所以要懂得控制,懂得自律。

2023.12.14

智慧越大、越深、越广越好,傲慢越淡、越少、越浅越好。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有智慧,便洋洋自得、不可一世。闻思过程中,有些人学得如鱼得水,有些人学得磕磕绊绊,都在所难免,但这并不意味着与解脱有着正比关系。

2023.12.13

在没有证悟如幻如梦的时候,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善恶永远不能混在一起。此时,就要尽力行善断恶,否则就会投生地狱、饿鬼、旁生道。即使烦恼现前控制不住,而造作了恶业,也要认认真真地忏悔。

2023.12.12

莲花生大师说过:“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证悟空性后,即使有了开放、高远的见解,但行为仍应该细致低调。

2023.12.11

如果不准备依止对方,我们也不要随意否定、毁谤。佛陀讲过:只有我和像我一样的人,才能评论别人的行为。意思是说,除了佛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别人究竟是错还是对,连动物里面都有佛菩萨的化身,故我们无须去观察和判断别人的对错。

2023.12.10

其实,藏传佛教的视师为佛,也不是依人不依法。因为在依止上师之前,已经经过了长期的观察,这就是依法不依人。如果单单依人,就不需要这么长时间的观察,遇到一个自己认可的人就可以了。在长期的观察过程中,不是观察对方有没有地位,有没有势力,有没有钱,而是观察对方有没有戒定慧,有没有闻思修,具不具备教证二法,这是真正的依法不依人的表现。如果一个人经得起长时间的观察,那就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上师。之后视师如佛,也是理所当然的。

2023.12.09

以前法王如意宝住世的时候,也非常赞叹闻思修并行,也就是要求大家闻思修行轮番交替进行。因为闻思对修行有很大帮助,修行有点感觉的时候,就会对解脱、成佛、度众生产生更大的兴趣和勇气,然后又继续修,这才是正确无误的选择。

2023.12.08

缺乏闻思的实修,叫做盲修瞎练,这会迷失方向,再努力也没有结果;不用于修行的闻思,就成了一种纸上谈兵或口头禅,一辈子都在学习、辩论,始终不能断除烦恼、求得解脱。先听闻,再思考,然后去修。修完以后又去听下一个法,这样循环往复,才是正道的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