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4.03.22

在不具备弘法利生能力的时候,修行人应该在修行人居住的地方修行。应该在学佛的人群中一起学习、讨论、相互帮助。这样自己的修行、见解等各方面才会有收获和进步。如果脱离学佛群体,混迹于根本不学佛的圈子,则过去所学修的慈悲心、出离心等都会慢慢淡化,直至最终消失。所以,确定自己的居住环境十分重要。

2024.03.21

真正的修行人到了晚年的时候,虽然无法工作赚钱,身体状况日渐衰落,所有世俗的梦想都破灭了,但依然可以开心地活着。即使世俗的目标没有了,但更高远的目标还在,我们要为这个目标而生存、奋斗,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只要活一天,就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2024.03.20

真正让我们幸福、充实、骄傲并感到生活有意义的,就是菩提心。我们需要有慈悲心或菩提心。不仅这一生,乃至生生世世都非常需要。

2024.03.19

大、小乘佛教都让我们先修出离心。所谓出离,不是让我们出家当苦行僧,而是让我们的生存目标脱离并高于物质、金钱、权力等外在的一切。让自己的内心不再受外在事物变化的影响,永远不会觉得无聊,也永远不会以消极悲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叫作出离心。

2024.03.18

真正能让我们幸福的,是以真诚之心饶益众生。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无条件地帮助别人。慈悲心和菩提心除了可以让我们解脱成佛,还可以让我们的现实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幸福,人生也有了方向。

2024.03.17

无论贫穷富裕,高贵低贱,只要菩提心始终伴随、不离左右,就一定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幸福、充满活力,让我们活得更有意义。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超越世间八法的崇高目标。

2024.03.16

菩提心不仅是大乘佛教的灵魂,成佛的源动力,也会让我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度化众生、利益众生的目标卓越而高妙,已经超越了任何金钱、物质和权力的层面,不会因为物质财富等世间因缘的变化而动摇,它能恒保我们的人生不会失去方向。有了它,无论发生任何动荡,我们永远不会迷失、绝望。

2024.03.15

本来在大平原、大草原、海洋等地方,就容易失去方向,不辨东西、不知南北。若是没有向导的盲人,就更不知身处何方。如果没有利他心,一切行为都围绕着自己的名利等世间八法,最终我们会像荒野中的盲人一样迷失方向,因为任何世间法都不可能永远不变。

2024.03.14

佛陀讲过:人的根机千差万别,谁都无法强迫所有人去做同一件事情。但有一件事情可以确定,就是所有人最终都适合学佛与成佛,因为每个人都有佛性。对每个人来说,修行都是适合的,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幸福、宁静、轻松与自由,这些都不是金钱、权力等能给予的,而是通过修行可以获得的。

2024.03.13

虽然所有生命都有佛性,但佛性需要开发、激活、启动,也即大乘经典所讲的“成熟”。佛性成熟后,所有的人都适合学佛,无一例外,但佛性的成熟有早晚的区别。为什么有早晚的区别呢?一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福报不同;另一个原因,来自于教育、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2024.03.12

小乘佛教认为,只要造了五无间罪,再励力忏悔也无法清净,一定会堕地狱。但大乘佛教的观点与此不同:任何罪业,哪怕再严重,因为它是变化无常的有为法,所以一定会受到其他因缘的影响。在忏悔到位的情况下,五无间罪也可以清净,也不需要感受果报,不需要堕地狱。

2024.03.11

能否听到人身难得的教育,能否深深体会到人身难得,决定着自己对待生命的态度。懂得人身难得的人,会非常珍惜生命,即使偶尔遇到一些挫折、压力,也能保持积极、阳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