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4.08.23

今天自以为是的心念,总有一天会遭到自己的否定。人类就是这样不断建立,又不断打破。当有一天我们脱离了感官的窠臼,用另一种方法去感知世界的时候,我们的所有价值观都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2024.08.22

如果不满足于现状,一定要知道“我”为什么要生老病死,“我”为什么生生世世都在轮回中流转等,就可以设法突破陈旧的固有观念,找到最终极究竟的答案——空性,并为之奋斗不懈。

2024.08.21

现象是心的投影,这个世界是我们的内心投射出来的现象。现象和空性,是同一物质的两面,我们不能欢迎一者而排斥另一者,不能走到空的极端。现象之所以看似不清净,不是现象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感官有问题。如果我们的感官可以提升到佛的级别,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界与众生,还会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么不清净吗?不可能。

2024.08.20

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物质世界或精神世界,佛教称之为世俗谛。无论是动物、人类或其他生命,其感官所获得的信息与结论,比如眼睛所看到的光,耳朵听到的声波等,都叫做世俗,也叫做现象。

2024.08.19

作为佛教徒,起码应该是真诚的,不骗人、不撒谎,相信因果、尊重因果,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024.08.18

即使不能即生成就,最低限度也要了解自己,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目标。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应该完成两件事情:第一要有非常标准的世俗菩提心;第二是一定要证悟,要明心见性。

2024.08.1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不能成为真正的修行人,都依赖于上师。依止有菩提心的人,久而久之也会染上慈悲菩提心。跟随证悟的上师,慢慢就可以证悟。

2024.08.16

平时在生活与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尽量以佛陀的要求来约束自己,既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太随意,要张弛有度。

2024.08.15

修寂止的时候也要注意,在修禅期间,哪怕已经从禅定当中出来,在坐间吃饭、休息等时,也不能思考太多,不能有比较剧烈的身体运动,否则会影响打坐时内心的平静。

2024.08.14

在没有证悟之前,除了修出离心和菩提心以外,为了积累资粮,磕头、供曼荼罗、念咒、放生、烧香等善法的辅助也很重要,这些善法都有助于我们尽快证悟。在证悟以后,则是以打坐修禅为主。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善法,也是有讲究的。

2024.08.13

佛教徒要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因此饮食、卫生等方面的取舍也很重要。暇满人身非常难得,我们不能刻意去损害自己的身体,而应该保护自己的身体,要加强锻炼,做一些适当的运动。

2024.08.12

虽然一个人不可能修完所有的窍诀,但对自己的修行有帮助的窍诀,都应该不偏不倚地吸收,小乘和大乘、显宗和密宗,凡是正法都不能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