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后成佛的时候,要放下一切,我们现阶段不可或缺的一切,都会被更好的东西所替代。但这只是将来的事情,目前我们需要放下的,是杀盗淫妄等罪业,是对其他众生有害的行为,却不能放下闻思修,不能放下对解脱的追求。
虽然我们目前利他的能力非常微弱,却应该胸怀远大志向,不要妄自菲薄,不要总是说“我连自己都度不了,还度什么众生”等等。虽然我们的现状与发心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但只要有这个心,差距会越来越小。我们千万不要拒绝利益众生、让天下所有生命成佛的伟大发心。这种发心,是全世界无与伦比的思想,只要有了这样的发心,哪怕再难,也总有一天可以实现。
发心的程度,也不要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比如,发心今年既要念完五十万金刚萨埵,又要念完一百万观音心咒,还有各种各样的功课;生病的人发愿磕若干长头等,最后却无法完成。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的语言和身体承受不了。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才是理智的行为。
不从微不足道的善事做起,又怎能担负起普度众生的大业?所以,凡是对众生、对社会有利的事情,哪怕微乎其微,都不要拒绝。
因为我们是初学者,对我们来说,任何善事和功德,都非常重要。只要身体和语言能够担当和胜任,都不要拒绝。有了这些功德善法的力量,才能支撑我们走向解脱。无论是语言能够承受的念咒、念经、讲经说法等,还是身体能够承受的磕头、修曼荼、当义工等,都不要拒绝。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准确——“圣者惧因,凡夫畏果”。圣者非常害怕杀盗淫妄,因为他们知道杀盗淫妄一定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凡夫不愿意贫穷、饥渴、生病,却不害怕杀盗淫妄。既然种了罪业的种子,哪怕再畏惧,痛苦的果报也一定会成熟。所以,如果害怕贫穷,害怕生病,就不要造罪。但如《入菩萨行论》所云:“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凡夫的行为,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我们的所有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
佛陀不是万能的,他不能改变众生的业力,当我们自己业力成熟的时候,佛也没有办法。佛唯一的办法,是事先教育我们:尊重因果,断恶行善,闻思修行,解脱成佛。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本来就有肉体的痛苦,如果精神再去抗拒,不但不能解决痛苦,反而会苦上加苦。若能以开放的心胸接纳痛苦,反而有助于减轻乃至化解痛苦,让我们的心智逐渐增强,在突破痛苦的过程中,修行境界也会慢慢提升。
现在有些人,别人劝他念阿弥陀佛,祈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们会不屑一顾:我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我现在就在极乐世界! 但今天的幸福,并不一定能延续到明天。很多人在面临突如其来的病痛折磨与精神打击之后,才如梦初醒,彻底改头换面。
常言道:苦难是一笔财富。痛苦可以让我们认清轮回的本质,从而生起出离之心。若从未经历任何痛苦,则很容易落入幸福的陷阱,井底之蛙般地沉迷在眼前的小幸福中,不知天高地厚,不问前程归途。
妙欲,就是物质享受。不用刻意地舍弃物质,也是第三转法轮或密宗的甚深见解。 虽然刚刚开始学佛的时候,过分追求物质,就会忽略精神的提升,一定会影响我们的修行,所以要适当地调整,要少欲知足。但这也是阶段性的,在证悟以后,物质就不再会对修行构成障碍。
《维摩诘所说经》中也讲过:盲人看不见日月的存在,并不表明日月不存在,只是盲人自己的眼睛有问题。同样,世界的本质永远都是清净的,但凡夫却看不到清净的世界。即使看不见,清净却始终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