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2.03.30

学禅宗的平时讲放下比较多,学净土的平时就是很虔诚地念佛。有些人就不理解,到底是要放下,还是要虔诚地念佛?如果要放下,那念佛也是执着,我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一种执着;如果我不执着的话,那就没办法很虔诚地念佛,没办法祈请阿弥陀佛来迎接我。那到底应该怎么做?虚云老和尚在著作里讲过,净土和禅宗是可以圆融的,叫作禅净双修,即禅和净两个都可以修。意思是我们通过禅来证悟,逐步达到放下的目标,但在还没有这么高的境界时,我们可以通过吃斋念佛等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这两个是相互帮助的,是不矛盾的。总而言之,最终要放下,但放下是有过程的,不是现在就放下。

2022.03.29

世亲大师讲解《般若经》的时候,抱持唯识宗的观点,但他的一位著名弟子的见解却超过了世亲大师,是以中观观点解释《般若经》的。弟子站在中观的立场去破上师的唯识宗观点,就是依法不依人的具体体现。

2022.03.28

比如说你想给别人看病,首先你必须要学医,学医之后再去给别人看病,这样才能做得很完美。同样,如果要去参加体育比赛,那首先自己要锻炼好,然后在有把握的时候再去比赛,这样才能够拿到冠军。如果什么都没有锻炼,第一天的时候就参加这个比赛,那一定会失败。 同样,很多佛教徒也口口声声说利他、普度众生。那为什么大家都自己修行去了呢?实际上佛教里面有一个意义就是说,虽然我的目标是要利他,但是首先我要把自己做好,做好了以后再去利他。如果我自己都没有修好、做好,这个时候我去利他,尽管动机是没有错的,但是实际上不会有效果。

2022.03.27

佛经中说,就像从很远的地方看大海,表面似乎风平浪静、纹丝不动,但假如走到海边就会发现,大海永远都离不开海浪,一直都是动荡不安的。同样,虽然一地菩萨自己感觉到意识完全停止了,没有任何思维和杂念,自认为自己的境界清净纯正、毫不动摇,但在二地以上的菩萨看来,他的境界当中还是有很多不纯净的念头,只是他自己感觉不到而已。

2022.03.26

我们首先是信佛,相信佛菩萨可以保佑我们,或者相信我烧香拜佛是有功德的,在这背后就有供佛和求佛,但这些都还不是学佛。真正的学佛是什么?学佛就是向释迦牟尼佛学习。那么向释迦牟尼佛学习什么呢?向释迦牟尼佛学习两个东西:一个是智慧,另一个就是慈悲。我们先向释迦牟尼佛学习智慧,然后向释迦牟尼佛学习慈悲,这才是真正的学佛。

2022.03.25

加行道阶段的空性感觉还比较模糊,有些时候感觉到空性,有些时候连自己都怀疑:也许这不是空性光明吧?所以还离不开文字般若,需要参看关于实修与心的本性光明空性方面的引导文。在看这些典籍的时候,也能在自己的体会中找到一些与书中所讲的空性光明相符的答案,而不像资粮道期间,仅仅是凭逻辑推理得出一个陌生的空性概念,这时已经能使自己的体会得到印证了。

2022.03.24

我曾看过一则故事。一位学者在乘船渡河时询问船夫:“你懂不懂数学?”“我不懂。”“哦,那你的半个生命已经失去了!”又问: “那么,你懂不懂哲学呢? ”“还是不懂。”“那你又失去了半个生命!”行至河中间时,船出了故障,船夫就问学者:“你会不会游泳?”“我不会。”“那你的整个生命都已经失去了!”船夫不无遗憾地说。 同样,没有修持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虽然看似缺少很多,但实际上却并不缺少。反之,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那就真正是失去了一切,因为他连修行的门径都没有趋入。所以,这两个基础很重要!

2022.03.23

一般说来,凡夫的无常观是十分薄弱的。我们一向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绝对可以活到明年、后年,或者可以活十年、二十年,从来就不去思考我是否能活到明年,下一个月我是否还活在人间,这件事情在我有生之年能否做完。虽然对这一切,我们都没有任何把握,但我们却仍然自欺欺人地固守这些错误的想法。 正是这些错误观念,才使我们耽误了很多一去不复返的时间,错过了许多不可多得的机会;正是这些错误观念,才使我们有了烦恼,从而犯下杀、盗、淫、妄等恶业,并因此而流转轮回,无从解脱。如果一直保留这些错误观念,而不将其推翻,除非我们能够当下证悟,否则就无法真正修持解脱道。

2022.03.22

境界比较高的修行人在听到一个声音的时候,只要一专注于声音,声音当下消失,立即可以进入空性状态当中。尽管周围的人可以听到这个声音,但在他的境界中就没有声音了。但初步的证悟者一般达不到这种境界,最多是虽然感觉到有声响,但对声音没有执著。这不是字面上或理论上的了解,而是深深的体会。

2022.03.21

当我们从轮回当中走出去后,就是《华严经》里面非常著名的两句话,第一句的含义是我们要超越轮回;第二句的含义是我们不脱离轮回。 这就是大乘佛教的原则。我们要超越轮回,超越以后又不脱离轮回。“不脱离”是指超越后,虽然没有烦恼、没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但这就解决所有问题了吗?根本不是,这只是一个开头。后面的是什么?后面是要把自己超越轮回的方法告诉更多的人,并不是我自己超越以后就到西方极乐世界等地方待着去了,而是还要回到这个世界、回到这个轮回当中,让更多的人超越,这就是不脱离。只有有了慈悲心才可以做到不脱离。所以大乘佛教认为,只要有智慧和慈悲心,就能够超越轮回,同时也可以不脱离轮回,这就够了。所以我们可以把大乘佛教的所有内容归纳为这两个。

2022.03.20

执著是所有烦恼的根源。对某种事物的执著越强烈,它带给我们的痛苦也越强烈;越是让我们感到无所谓的东西,对我们的影响也越可以忽略不计。

2022.03.19

对任何一位修行人来说,出离心和菩提心都极为重要。 很多人因为缺少这些知识,只知道密宗殊胜无比,就好高骛远,妄想不修加行而一步登天。疲于奔命地去接受密宗灌顶,不亦乐乎地修习密宗,最终却是竹篮打水、收效甚微。这一切过失不能归咎于密宗,而是因为基础不牢所导致的结果。所以,学密的人必须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是显、密的共同基础,是趋入一切修行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